-
1 # 史努比行走歷史
-
2 # 夢中窮人77019246
電視劇裡關於鎧甲的描寫往往都是錯的,沒有歷史常識的。中國古代的鎧甲分很多種,從歷史上古兵器的發展就可見一斑。
在原始社會,主要武器是普通棍棒,較軟金屬的刀斧,一般的皮甲就可以抵禦攻擊,不信的話可以用罐頭白鐵皮試試劃真皮皮衣,皮帶,基本不可能切割,當然人造革不行,劃壞了家長打屁股可不能怪我。
到了春秋戰國時代,冶煉技術提高了,鐵器硬度提升,尤其是合金的出現,皮甲就慢慢不行了,看看越王勾踐的寶劍,明顯的有合金材料,打磨技術也很高,砍劈能力提高,而且隨著複合弓的出現,弓箭的箭頭也越來越有殺傷力,將帥要防這樣的攻擊,基本慢慢開始使用同樣材料的鎧甲才行了,士兵要防的話,開始穿多層皮甲,或者是皮甲鎧甲混搭,這個參照秦始皇的兵馬俑。這時代鎧甲主要目的是防捅刺,但是價格不便宜,做不到普及,穿得起的主要是將官,士兵的骨幹,普通的非精銳部隊穿不起,而且為了維持馬匹的負荷,輕騎兵普遍皮甲,甚至沒有鎧甲,被一刀KO的可能很大。這一特點幾乎貫穿三國,兩晉,南北朝。
但是隨著北方遊牧民族的南侵,情況又有了變化。遊牧民族冶金技術落後,打磨技術落後,雖然鐵器也有,普遍粗笨。但是粗笨有粗笨的辦法,就是狼牙棒。雖然狼牙棒沒有捅刺能力,但重量第一,不在於刺破,而在於打碎,於是鎧甲裡的頭盔開始大發展,不再是三國時代流行的防砍的甲片式,而是過渡到整體頭盔式,防重物對頭部的傷害,冶煉技術的進一步提升,使成本也下降了,除了部隊主官,普通校尉也開始鎧甲化,中低軍官的幸福時代開始。但是普通一兵還是最差的,開始有少量裝備鎧甲,伍長也有一定的防護。
但是遊牧民族也在進步,到了蒙古時代,隨著吸收技術,馬刀弓箭大發展,騎兵戰術不以衝擊為主,而是機動為主,遼金時代的重甲騎兵慢慢淘汰,遊牧騎兵普遍沒有盔甲,戰鬥效能進一步提高,而漢族王朝由於沒有大量的馬匹產地,還是步兵為主力,騎兵還是衝擊戰術,所以騎兵盔甲還是普遍裝備。
到了明清時代,隨著火槍的出現,鎧甲已經跟不上時代了,步騎兵注重移動速度,棉甲逐漸代替了鐵甲,尤其是清朝,兼有火器和騎射技術,棉甲的成本又不高,鐵甲就很少了,基本都是隻剩一個頭盔了。
隨便瞎聊,有錯的地方見諒。
-
3 # 哆觀
鎧甲又名甲,先秦時期多用皮製成,名(皮甲)抗鈍器擊打能力強,防禦性能高,缺點是厚重,活動不方便。皮甲前附青銅片的為青銅胄,先秦時期銅製品多用於祭祀,生產,貴族飾品,以及武器,青銅屬於稀缺資源,極少數用於製作甲冑,皮甲優勢明顯後期雖然不是主力防具,但也一直用到明朝。
春秋戰國諸侯國戰爭升級,便大力生產青銅胄,戰國初期(鐵甲)的出現替代了青銅,內著錦衣或皮革名鎧甲,純皮甲與鎧甲均有裝備,自鋼鐵甲的出現尤為明顯。
秦國後金屬大力生產加工技術進步極大,戰國時期缺乏的鎧甲大批次裝備,讓鎧甲普及,面對鎧甲利器很難在對士兵有較大的傷害,鐵器的普及讓錘,鐧,棍,棒等打擊類武器擁有了用武之力,鈍擊往往讓士兵苦不堪言,內傷嚴重死亡的比比皆是,然而像電視劇,電影裡面那種不管什麼武器,拿起菜刀都能讓身著鎧甲計程車兵成片死亡的場景是不可能出現的,要知道中國鎧甲用到清朝,重著達50斤,你拿把菜刀給他撓癢癢都不夠吧,電視裡為了讓你有視覺體驗,有爽點為了劇情需要等等原因穿著華麗的各類鎧甲才會出現砍菜切瓜的畫面,不要真的試圖以卵擊石。
-
4 # 青燿
分析甲是什麼樣子的精品回答不少了,我說另一個思路吧。
嚴格說,火槍出現前,著重甲的兵士,對輕裝步兵和遊俠是絕對的碾壓!沒有任何反抗餘地的那種,電影裡看俠客那刀砍甲兵真是看得尷尬極了。
宋開始,流行長槍、重錘、重弩的唯一原因,就是少數民族有了完整的制甲能力。
可以看到,漢唐流行直刀劍,有助於腰力發揮,但為什麼宋開始都是彎刀呢?
因為敵人著甲了(鐵鷂子鐵浮屠柺子馬,全部是以甲具命名的精銳)!再大的力氣,指望刀劍砍傷甲士,基本是痴心妄想,所以刀成為了騎兵(依靠衝擊力)和二線治安部隊的標配,自然制式就要符合騎兵的標準。一線部隊,只可能透過長槍的刺擊來達成傷害。
各朝代也是首重甲,私藏一套甲就夠謀反大罪了,對比要私藏百具刀兵才等效。宋朝的步人甲,在各古武俠演義中,都是神一般的存在。
三國統計勢力大小,第一就是大鎧XX具,馬XX 匹,然後才是兵力Xxx。
-
5 # 優己
假的!我們從商鞅立法來看就可以看出在戰場強殺死一名敵軍有多難。根據商鞅秦法規定,梟首敵軍晉爵一級,賞宅一座(送房子),田50頃(一頃等於100畝),奴隸還可晉國民身份(取得戶口)。單單從這種獎勵就可以看出殺死敵軍有多難,真有像砍冬瓜那樣容易的話秦國會破產的。
古代的盔甲防護性還是非常強的,當然也跟當時的武器攻擊性弱有很大關係。當時的主要武器就是刀劍箭矛,正常來說,刀砍劍劈是無法對盔甲造成實質傷害的,而且很可能砍上那麼幾刀刀刃就會捲起來鈍掉了,甚至連弓箭都很難對盔甲兵造成很大傷害(弓箭遠距離射擊,殺傷力下降很多)。所以呢,我們也會發現為何武將戰將等大部分可以活的很長命,他們的防護裝備確實好。
不過呢,由於製作工藝的問題,大部分國家並沒有辦法做到人手一甲,而且盔甲偏重,普遍在40斤以上,也不適合大規模裝備部隊。正常來說,一支部隊裡大約會有10分之1到10分之2的人穿盔甲,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重灌步兵或者刀盾兵,他們往往會穿盔甲背盾牌站在所有士兵的前面充當第一層防護網。
對付穿盔甲士兵的最好方法只有一種,那就是騎兵穿刺,利用騎兵在行進中的高速衝擊力,然後持長矛長槍刺入重灌步兵的身體,這樣的話才能殺死盔甲兵。這也是重騎兵出現在戰場上的主因,就是當坦克用的。
-
6 # 悟空說史
努爾哈赤發家的原因就是弄來了十三副鎧甲從而在一群野蠻人的鬥爭中佔得了先機,最終得到了李成梁的“扶持”成為了明朝邊將李成梁的“二狗子”才慢慢得以壯大,並且在明朝的自縛手腳中入主中原。
雖然努爾哈赤在建國之後不好意思說自己曾經是明朝邊將家的二狗子,天天只能拿這個十三副鎧甲起兵來說事,但也可以看出這個鎧甲在古代戰爭中的決定性地位!
裝備領先優勢
在古代因為生存自然條件的問題,為了防身很多朝代並不會對武器做出限制,可是對於鎧甲等防具卻是嚴防死守,一旦發現私藏鎧甲就是大罪,即使是在各種的電視連續劇中也可以經常的看到“甲士三千,帶甲之士十萬”的描述。
那麼如果這些甲士都像是電視劇那樣被人像是切瓜砍菜一樣一刀秒了,那麼這些人為什麼要專門說“甲士”呢?直接一個人發一把大刀不就好了嗎?
打不動的“帶甲”之士
古代軍事實力以帶甲之士的多少為依據並不是沒有道理的,古代的武器對於“布衣”都是一刀流,除了俠士之外很少有人可以與一個帶甲之士對抗,因為鎧甲這種東西本身就是為了防禦冷兵器而生的,對於武器的劈砍,刺殺,都有很不錯的防禦效果,這也是為什麼後期的明軍打不過滿清的原因(八大賣國皇商都把明軍的鎧甲賣給了滿清)
防禦效果不一的帶甲之士
就像是現代的國力差距原因,在古代最直接的國力差距就在於士兵鎧甲的質量,比如三國時期的蜀國,他們的鎧甲大多都是“藤甲”,而魏國都是“皮甲”而宋朝就更富有了,武裝起來了一隻前所未有的步人甲部隊。
這些鎧甲的材料,質地,工藝都是影響防禦效果的重要原因,不過在古代冷兵器鐵與鐵的碰撞中,宋朝的步人甲簡直站在了巔峰!
其實在真實的古代戰爭中,這些防禦裝備都是可以帶來很不錯的防禦效果,就算是敵人給了有效殺傷,可是因為鎧甲的原因,受傷也會輕許多,而且敵人也會付出更多的力氣,畢竟不是每一個人都是李元霸!
-
7 # 趣談唐宋元明清
這件事情還真是虛假的,尤其是現代的清廷劇或者說三國劇基本不堪入目,所有的將領就跟紙糊的一樣,輕輕的一推就殺死一片,這完全不符合當時特定的情形。
事件回顧鎧甲的鍛造,其實就屬於矛和盾兩者之間的交鋒。這是整個古代封建帝國,尤其是冷兵器時代帝王最注重的一件事情,那就是不斷的升級弓箭的殺傷力,同時不斷的提升鎧甲的防禦力。
古代的鎧甲分為輕鎧甲和眾重鎧甲,輕鎧甲一般三公斤左右,這樣的鎧甲可以抵禦200米及以外的弓箭射擊,防護自己的重要部位,比如說心臟、膝蓋、胸膛。
而重鎧甲往往10公斤往上,這樣的鎧甲防禦力是驚人的,並且身份地位沒有達到一定狀態,是沒有資格進行穿重鎧甲的。
比如我們常說的努爾哈赤十三精兵鐵匠,就是因為努爾哈赤獲得了13副重鎧甲,直接在自己的族人和部落當中崛起,在之後的日子裡一發不可收拾。
而與努爾哈赤作戰的袁崇煥曾經有過這樣的一段記載,那就是在行軍打仗當中,袁崇煥遭遇伏擊,渾身上下被射成了刺蝟,可是回到營地之後,脫下鎧甲竟然一點事情都沒有。
這就是古代重鎧甲的防禦力,如果說當一個士兵穿戴重鎧甲,除了往他的頭上以及鎧甲的間隙進行砍抓之外,絕大多數武器對於重鎧甲都是失效的。
沒錯,這就是事實鑑於目前電視劇拍攝的版本越來越多,而且越來越多的人從事影視劇這個行業,我們不難發現各種稀奇古怪、駭人聽聞的武器和器械全都一股腦的出來了,全然不顧當時的歷史框架以及歷史環境。
在真實真實的行軍打仗當中,但凡是穿有鎧甲的,一般很難做到一刀斃命,除非是近距離作戰,並且一下擊中要害,撕破鎧甲。
而在這裡需要講一個非常真實而且非常殘酷的事情:並不是每一個士兵都有鎧甲可以穿,絕大多數士兵都沒有鎧甲,真正有槍鎧甲的往往是百戶千戶,真正有重鎧甲的往往是行軍打仗的大將軍。
因為古代的工藝能力實在是低下,而且整個鎧甲的鍛造所需要的工匠、所耗費的時間是極其龐大的。如果把所有的鎧甲全部安排在軍人身上,是划不來的,而且整個帝國也沒有如此多的資源去進行鍛造。
-
8 # 葉飄刀
盔甲作用極大
電視中為了表現的需要,所以把盔甲顯得很不堪一擊,但實際上盔甲效果很重要。
盔甲的抗打擊能力,要根據盔甲的不同種類,以及使用的武器不同,從而有所不同。
但盔甲的重要性有怎麼體現呢?
再古代,帶刀,帶劍沒什麼,但私藏鎧甲形同謀反,從這裡,你就可以看出鎧甲的重要性。
比如清朝努爾哈赤,靠的就是先祖遺留的十多副鎧甲起兵,他怎麼不說靠十多匹戰馬,或者十多件刀槍,而單單說鎧甲,可見鎧甲的重要性以及價值遠在戰馬與刀槍之上。
-
9 # 歷史伶俜者
影視劇中,龍套破個小口子就死了,主角身上都成血窟窿還能飛起殺人呢。同樣,龍套身上的不是鎧甲,而是一層紙,都是為了影視效果而已。
基本上可以在冷兵器戰場上使用的護甲,都免疫斬擊免疫斬擊免疫斬擊,不要說經過處理的硬皮護甲了,就是厚實的棉甲,都可以一定程度的防禦斬擊 。鉚接鎖子甲可以保證刀劍無法砍入,同時劍刃匕首也無法刺穿。但是鎖子甲無法防禦來自鈍器的攻擊,因為本身鎖子甲是軟的。
在戰場上,斬擊武器(刃)都是副武器,是在主武器沒法用或丟失的情況下防身的 例如射手接戰或者射完箭矢後,例如騎兵在騎槍斷裂或丟失,落馬後, 使用這種利於攜帶的刃武器,可以保證不會被徵召來的農民兵打死。 但是面對精銳的重灌步兵是沒有一點辦法的 只要護甲防護到的地方, 斬擊都是無力的。換句話說,所有已斬擊為殺傷手段的武器,是用來切肉的 要破甲,要麼進攻沒有護甲防護的部位,要麼用刺擊,或者鈍器。
所以鎧甲在古代戰場上肯定是有很大作用的,受限於戰爭方式和人員構成的不同,中西兩方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以中國為主的東方軍隊多數選擇扎甲和鱗甲,對生產要求不高,便於大量裝備和修理,穿著攜帶方便,對馬匹要求不高,易於長途奔襲。西方則以板甲(精英)和皮鎖甲(中下層官兵)為主,板甲防護性好但價格昂貴貴族能夠負擔,皮鎖甲價格便宜便於領民自行採購。 -
10 # 軍武小咖
在很多古代戰爭題材的影視劇中,士兵們都穿著厚厚的鎧甲作戰,將領們的鎧甲更是五光十色,有的將領還穿著黃金製作的鎧甲,以顯示自己的地位尊貴。然而在作戰的時候,這些鎧甲幾乎沒有任何作用,既不能阻擋敵人射來的弓箭,也不能格擋敵人的刀砍槍刺。其實影視劇中的這些情況都是虛構的,在古代的時候,鎧甲的數量非常稀少,不可能做到人手一件鎧甲。特別是在一些亂世,士兵們連打造兵器的鐵都找不到,更不要說鑄造鎧甲了。
而且鎧甲發明出來就是為了防禦敵人的攻擊,如果穿著鎧甲和不穿鎧甲沒有任何差別,那麼製造鎧甲也就沒有了任何意義。其實在冷兵器時代,鎧甲的防禦能力還是非常不錯的。古代將領使用的鎧甲都具備很強的防禦能力,不僅能夠防備刀砍槍刺,也能夠防備弓箭的射擊。古代鎧甲也十分的稀有,努爾哈赤起兵的時候,手中只有13副鎧甲,這些鎧甲還是努爾哈赤祖先留下來的。
至於在戰場上一刀斃命的問題,因為古代的兵器殺傷力有限,在戰場很少有人能夠刀刀斃命。即使一刀砍到了要害上,人也不會立刻斃命,還要進行一小段時間的掙扎。生活在農村的人都知道,在殺雞的時候,即使一刀把雞的頭砍下了,雞也會掙扎很長一段時間。
人的生命比雞要頑強的多,即使在戰場上能夠一刀封喉,人也不會躺在地上乖乖的等死,肯定要掙扎和哀嚎。因為影視劇需要考慮到視覺效果,所以影視劇中計程車兵在被敵人砍到要害後,只是叫一聲“啊”便不再活動。而身穿鎧甲計程車兵,大多都是軍隊裡面的勇士,由於鎧甲能夠分擔刀劍的傷害,想要一刀砍穿鎧甲已經不容易,更不要說砍死穿著鎧甲計程車兵了。
回覆列表
題主是古裝劇看多了,哈哈
古裝劇導演為了省事小兵自然是一刀一個,不然一個小兵都要殺很久這片子怎麼拍?
實際上古代的鎧甲雖然防禦性能不是特別好
但是還是有一定的防禦性能的,試想沒有防禦作用誰還去穿?都不嫌重?
至於防禦能力得看具體什麼鎧甲了,畢竟從板甲、青銅甲、鐵甲、鎖子甲等有很多種類,每一種的防禦性都是不一樣的。這個沒法太確切的去形容,畢竟歷史沒法假如,我們回不到過去去實驗他的防禦能力。
希望回答能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