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希望大家能賜教一些回懟這類話的建議?
10
回覆列表
  • 1 # 艾比利7592

    肯定不能!

    因為這句他還小,最近社會上未成年人惹禍製造的新聞已經很多了!

    是的,部分案例是孩子還小,但其父母不小了呀!

    子不教,父之過。你既然把他帶到這個世界上來就應該且必須好好教育他,不說一定要成才,但至少要活成一個尊紀守法的公民吧。

    很多時候,因為大人的縱容和姑息,讓貌似還小的孩子為所欲為,犯下很多甚至是無法彌補的錯誤,不僅耽誤了孩子的一生,父母自己也一輩子活在深深的自責中!

    培養一個孩子猶如建房子,地基不牢,越往上越危險,搖搖欲墜,總有一天會土崩瓦解,而到那時候一切都晚了!

    所以說,他還小,這句話就是害人害己的一句話,任何時候都應該對孩子嚴格要求,犯了錯就應該受到懲罰。要讓孩子從小有是非觀,有敬畏之心,不可隨性而為。

  • 2 # 星佑寶寶

    這個完全不可以作為教育孩子的方式,而且是教育孩子過程中的大忌。

    寶寶自出生之日起,便開始不斷成長髮育,隨著各項身體素質的不斷完善。寶寶是一張白紙,大人教什麼,他就學什麼,所以作為寶寶的監護人,監護人的行為語言都會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到孩子。

    舉個例子,前段時間出差時,一個同事給我講了他孩子的事情。從他那兒瞭解到,他孩子現在一歲半,比較調皮搗蛋,有時候也不太聽話。所以有時候他就會嚴厲批評孩子,如"你再怎麼怎麼,我就打你了"。起初他並沒有意識到什麼。有一次帶孩子到小區樓下玩,剛好也有其他小朋友在,他孩子就和小朋友玩兒了起來。過了沒多大會兒,他孩子對一個小朋友說"你不給我那個東西,我就打你了"。同事趕忙去制止了孩子,說可不能這麼說人家。

    還有一件事,親戚家的一個寶寶,剛剛兩歲多。有一次,孩子看到她的大姨玩手機,然後就上前說:"讓我玩玩兒你手機唄",她姨說:"小孩子不能玩兒手機"。然而孩子也很機智,說:"你們大人都可以玩兒,我為什麼不能玩?"後來親戚回想起這件事,說出來真的感覺又好氣又好笑。

    有時候你認為簡單的一句話,一個動作,自己沒有意識,孩子卻當真了。

    特別是"他還小,不懂事"這句話,孩子小時候可能沒什麼,大人說的多了,隨著孩子的長大,孩子會形成一種錯誤的思想:我還小,做什麼事情家裡人都催怪我。

    而且要知道,小孩子並不知道什麼輕重。因此,孩子犯了錯誤,寶爸寶媽發現了一定要及時糾正,避免對孩子形成誤導。

  • 3 # Duunaa

    無論從孩子還是家長的角度,孩子犯錯都不應該用“年齡小不懂事”來作為藉口,從而推脫責任。首先犯錯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成年人面對已知的事物都有可能犯錯,更何況孩子多數情況下是面對未知的事物,我們不能要求孩子在整個成長的過程中都只能做“對”的事情。而且,容許孩子犯錯是使孩子成長的一種方式,關鍵在於如何面對錯誤。

    其次,孩子在已經犯了錯的情況下,我們的撫養人,也就是父母需要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從錯誤中吸取經驗,得到家長正確的反饋,並以此為戒,避免同樣的錯誤再次發生。

    再次,如何定義“犯錯”這個詞語?我個人認為“錯誤”是不尊重客觀事實,或這個“錯誤”是損害了他人利益或集體利益,並造成一定程度的惡劣後果的不恰當行為。從這個定義上來看,錯誤的思想或行為會產生的錯誤的後果,它具有破壞性,所以孩子真正犯錯的話,是很有必要藉此機會告訴他正確的思想或行為,並依此行事。

    舉個栗子,朋友小A的未婚夫有個7歲的侄子,平時跟她相處也算融洽,但自從小A的未來嫂子生了二胎之後,小侄子就變得敏感且焦躁,經常會做一些破壞性的行為,比如家裡來客人了會故意在客人面前說髒話,經常把家裡東西翻的亂七八糟,而且還欺負年幼的妹妹。有一次小A去未來嫂子家做客,親眼目睹小侄子欺負妹妹,她立刻前去阻止了,結果小侄子就在奶奶面前控訴說小A打了他。朋友小A正打算辯解,奶奶這時候就對小侄子說:肯定是你做錯了什麼阿姨才會打你。朋友真是百口莫辯!

    我們試著分析下整個過程中孩子的心理動態,首先,孩子被發現正在欺負妹妹,他下意識想逃避責任,不肯承認自己是所謂的“壞人”;其次,如果被小A告知父母自己欺負了妹妹,父母是不是會責罰他?最後,是小A制止了他的行為,他正需要一個“合適”的人去推託責任,所以他選擇撒謊,成功地轉移家長們的注意力。其實奶奶那句話也很微妙,她表面上批評了孫子,但實際上承認了小A有欺負孫子,這就跟孩子摔了一跤,然後大人們紛紛責怪路不太平的情況一樣,是一種變相的“孩子還小,不懂事”!

    雖然現在大多數年輕父母都接受過良好的教育,也很注重對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但以“孩子還小不懂事”的理由容許孩子“犯錯”的事情不勝列舉。就像我前面說的小A一樣,她無端端成為了孩子的“替罪羊”。不但沒有讓孩子認識到錯誤,還讓小A處於尷尬的境地,也許還在這位未來婆婆心裡埋下了不好相處的種子。在這樣的事件中,父母應該以正確的態度讓孩子面對自己的錯誤,教會他們責任和擔當,而不是迴避和退讓。我們有句話說得特別好,孩子總會長大,總要學會自己去面對這個社會,父母要做的就是交給他們往前行走的能力,那就是勇氣和責任。勇氣可以讓你面對事情的時候不畏懼挑戰,不輕言放棄,擔當可以使你做事有底線,為人有擔當。

  • 4 # 陶然明心

    “他還小,不懂事”,這句話絕對不能成為孩子犯錯的藉口,否則孩子長大以後,也一樣認為他的錯誤都是可以被原諒的。

    保安跑上來阻止兩個男孩的行為,一面通知了家長。

    家長來的時候,跑過來抱住兒子,沒有對兒子進行任何的批評,反而是大聲地指責保安把她的孩子嚇壞了怎麼辦?

    是的,孩子或許還小,不一定知道他們把東西扔下樓會給別人造成多麼大的傷害,但是,如果作為家長的在這種嚴肅的場合下,不給孩子正面和正確的指導,反而責罵保安,這無形中給孩子一個資訊,他們做的沒有錯。

    那麼孩子大了,他會如何呢?希望他成為一個善良的人嗎?

    昨天看了一個影片,很有教育意義,在這裡分享一下。

    一個男孩大概六、七歲的樣子,在路上跑,大概他覺得好玩吧,他跑到一個女生面前用手掀她的裙子,一邊哈哈大笑就跑開了。

    女生走的孩子的面前,嚴肅地對孩子說,他不應該這樣做 要說對不起。

    這時男孩的媽媽走過來說,“他還小,不懂事”。牽著孩子的手就往旁邊走,女生上前一步,伸手掀開女士的上衣,說:“我還小,不懂事”。

    孩子的媽媽詫異地看著女生。

    希望她能夠理解女生這樣做的意思。

    “他還小 不懂事”,這個藉口,千萬不要被家長們拿來做自己孩子犯錯的擋箭牌,否則一旦孩子長大犯罪可就後悔莫及了。

    的確,孩子還小,有些事他可能不懂得原則性和嚴重性,可是如果家長不及時糾正和引導,就是家長的過錯了。

    “人之初,性本善”

    孩子純潔的就像一張白紙,孩子有錯,家長正確對待,不要辱罵和傷害。講明道理,孩子會明白的。

    當然,孩子有錯,不要縱容和偏袒。

    看過一部外國電影,一個女孩把別的孩子的娃娃帶回家了,晚上,媽媽檢查書包的時候發現了,她沒有去責罵孩子,而是輕聲地問:

    “寶貝,這個娃娃哪裡來的?”

    “你很喜歡,對嗎?”

    “寶貝,這個東西時別的孩子的,她一定也很喜歡這個娃娃。你想,如果是你的寶貝玩具丟了,你會很傷心和著急嗎?”

    “你說,我們現在是不是要把娃娃送回去給你的朋友呢?”

    “如果你實在喜歡 記住要告訴爸爸媽媽,爸爸媽媽可以給你買的 好嗎?”

    ……

    你覺得,透過類似的情況,這樣的處理,這個女孩今後還會再拿別人的玩具嗎?

    孩子小的時候隨意拿,可以說孩子小,不懂事;那麼孩子大了,再憑自己喜歡拿,不就是“偷”嗎,怎麼辦?

  • 5 # 夢田的稻草人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生物遺傳和後天養育環境共同造就了一個孩子的私人邏輯和人格發展,決定著這個孩子看自己、看他人、看世界的方式,而這種私人邏輯是在幼年就已經形成了的。

    再言古訓“子不教父之過”,父母應該擔當起教育孩子的重責。當孩子犯了錯誤,打罵懲罰,和找藉口護短,一個過嚴,一個過寬,都是不合適的,都會對孩子產生非常不好的影響。 就拿您提到的“他還小,不懂事”來說,如果孩子犯了錯誤不去糾責,而搬出這句話作為擋箭牌,不僅不能讓孩子認識到是非原則,還給孩子做了一個“做了錯事不用承擔責任”的一個錯誤示範,一旦孩子被形成了這樣的私人邏輯,那麼未來就岌岌可危了。從過分寵溺下的小霸王、熊孩子,到將來的少年犯,一步步地就在家長的錯誤的養育模式中形成了,這是非常可怕的。

    驕縱養育的危害例子層出不窮,從熊孩子推到孕婦,端火鍋潑人,抱小寶寶扔下樓,等等,這些真實的案例觸目驚心,也一再給為人父母者敲響警鐘。孩子的錯都是大人的錯,教育孩子,從小應該遵循“三不傷”原則,即傷害自己的事不做,妨害他人的事不做,破壞環境的事不做。 勿以惡小而為之,教育孩子,立德樹人,要幫孩子從早期就奠定健康的人生底色,而不是親手毀掉孩子的未來。

    您提到的該如何回懟的問題,事實上,如果孩子做了錯事,對他人造成了傷害,最該問責的其實是家長。如果家長用“孩子小,不懂事”來包庇敷衍,可以直接問責家長,孩子犯錯應該由其監護人來承擔。

    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 6 # 達達學院

    看到這個問題,回答是“堅決不行”。如果家長經常把“孩子太小,不懂事”作為孩子犯錯的藉口的話,那麼這個孩子和家庭就可能要為這句話承擔嚴重的後果。

    記得不久前,在江西吉安,一家農業公司養殖的小龍蝦大量死亡,最後調查發現,原來是兩個施姓少年往小龍蝦的養殖水塘裡投了幾瓶農藥,造成了小龍蝦的大量死亡。孩子表示投毒的原因是:閒著沒事幹,想尋求一些刺激。這對孩子的家長來說,真是“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

    但由於孩子是未成年人,不具備經濟賠償的能力,所以警方責令監護人賠償自己孩子對農業公司的損失。且鑑於自家孩子給農業公司帶來的損失,家長也是滿懷內疚,並在反思中承認從小對孩子管教不要,表示以後一定要好好地管教孩子。

    小編很欣賞德華人提倡的“後果教育”,因為德國的法律規定:兒童有權接受非暴力教育方式。體罰、精神傷害和其他任何有辱人格的行為都是被禁止的。那孩子不能打不能罵,不能強迫,那德國的的家長和老師靠什麼來管教孩子的行為呢?他們依靠的是“後果教育”,即行為本身的後果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無需外部強迫或懲罰。再遇見問題的時候,家長會先強調如果不這樣做的後果,如果孩子不聽,那產生的後果就由孩子自己負責。

    小編曾在一篇微信軟文中看到過:德華人執行起“後果教育”真的是說一不二,貫徹到底。有位中國家長去德國幼兒園接孩子的時候,有時會看到孩子們冬天戶外活動時,有人沒有帶帽子或圍巾,甚至有沒穿外套的。德國老師給出的答覆是:“我們都會給孩子穿外套,戴帽子和圍巾,但如果孩子堅決拒絕的話,那也只能隨他,冷不冷是他自己的感受,覺得冷了自然會想戴的。三歲以下的孩子實在拒絕戴帽子圍巾,那就不能出去玩,只能呆在室內。是戴帽子還是呆在室內,孩子自己決定。”

    “那如果孩子因為沒戴帽子圍巾穿外套,在外面玩生病了呢?” 這位中國家長問。

    老師表示:“那也是TA自己選擇的自然後果,孩子要學會承擔自己行為的後果。這次病了,下次就知道出去玩要穿暖和了。我們會在孩子做出選擇時,明確告知每種選擇的相應後果。”

    “他還小,不懂事”不能成為藉口,要讓孩子從小明白“做錯事,是需要接受懲罰的,是需要承擔後果的”。這樣不僅能讓孩子可以在做事情時考慮周全,更能讓孩子學會承擔成長過程中的問題與壓力。所以,在這個問題上,家長一定要說“不”。

  • 7 # 田戈教育

    孩子處於成長之中,犯錯是孩子成長之必需。孩子就是在實踐、探索、犯錯、修正中,不斷成長進步的。因此,孩子還小,不懂事這是孩子成長的常態。

    但“孩子還小,不懂事卻不能成為逃避教育的藉口。

    孩子還小,不懂事,並不能因此而放縱孩子。而是應該加強教育。讓孩子懂得什麼可以做,什麼可以不能做。家長要對孩子傳送明確的訊號。

    孩子不懂事,如果犯錯了,就要讓他明白錯誤,改正錯誤。這才是最為重要的。

    如果以為孩子還小,犯錯了沒關係。那是大錯特錯的。人的成長,就是在不斷犯錯中,不斷修正而進步了。如果孩子以為犯點錯沒關係。或不把犯錯當回事,孩子就不會去反省,就可能還會犯同樣的錯誤。如此是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的。

    如果孩子犯錯,不當回事,那是一種無形的縱容。孩子就不會認識到錯誤的嚴重性。自我放縱,小錯,終釀成大錯。堤潰蟻穴 ,氣洩針芒。教育孩子要防微杜漸,如果小時不嚴管,到孩子長大了,惡習成性,再去改之,就可能來不及了,或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我們知道,良好的教育就良好習慣的培養。如果一個人一旦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有時間、自律、效率等意識,有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那麼,他的生活一般是比較有質量的。而良好的生活習慣,需要從小培養並形成。俗語言,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說得是孩子在三歲之前就要做好教育。三歲時他就“大”了,什麼都懂,就要做好教育。

    一些家長也知道從小嚴格教育孩子的重要性,但落實起來的有難度。有些人僅是嘴上說說而已,我們常說的嘮叨。但嘮叨沒用,關鍵是要有實際行動,要做到令行禁止。大人說話,教育孩子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含糊,讓孩子聽你的話。這樣才有效果。如果孩子把你的話當耳邊風,那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如果孩子把家長的話當耳邊風,以後對別人的話也可能這樣,不上心。如此,就可能會誤事的。縱觀孩子的成長,一些孩子為什麼學習差,就差在學習習慣上,就差在做事缺少耐心,不能持之以恆。就差在不能吃苦,就差在責任心的缺失上。而這習慣、耐心、吃苦、責任心,還不是大人對孩子生活的一點一滴培養起的。

    可見,如果有人以“他還小,不懂事”這句話能成為孩子犯錯的藉口時,忽視了教育,那是給孩子的成長埋下了隱形炸彈。如果長期以往,終有一天會爆發的。

    謹小慎微,防微杜漸,對孩子的教育還是上點兒心為好。但望家長三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封面如何對齊文字和橫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