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厚金說
-
2 # 劉子健32
首先的問題是全球經濟陷入危機了嗎?如果說陷入到了危機,那也是經濟結構的危機。人和社會對原有商品的需求是有限,當原有商品基本滿足需求後,其下步需求將是更層次的需求。從需求端來看,當供給方沒有更高、更新層次產品出現時,其必然會抑制需求端消費。這就給供給端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否則供給端就難於成活下去了,更別提發展了。這種觀點是站在中產階級的角度去理解、認識問題,然而世界主要經濟體中的需求在於這個階層,眾多的中產群體出現的原因在於,生產力的發展造成的。從這個認識角度看,如果全球經濟陷入危機,那麼所謂的經濟復甦就要看經濟結構是否調整到位了。從目前看,這一過程還將持續3~5年的時間。這也是所謂的經濟危機,長時間難於走出困境的原因。
美國經濟復甦了嗎?美國經濟不是以實體經濟為主,好壞對就業沒有多大的影響,別過多的看些美華人發明的什麼指數,都是騙人的玩具。美國經濟的復甦就意味著QE。是的,QE已經結束了,其所謂的復甦已經結束了。所謂的陷入危機就是加息的過程,美國正在經歷著所謂的危機過程中。很可惜,當今危機過後美國經濟很難再進入到所謂的復甦期了,很可能進入到漫長的衰落期,因為美元霸權地位已被撼動。
-
3 # 蘇寧金融研究院
近日,美國總統特朗普釋出了關於疫情防控的講話,稱美國現在“正在向偉大過渡”(transition to greatness)。
特朗普表示,這個口號是他自己想出來的,沒人比他更懂想口號這件事。
更重要的是,特朗普還宣稱明年美國經濟將迎來“不可思議”的復甦之年。許多專家和政客也都認為一旦放開社交封鎖,經濟就會恢復正常。
不過,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給強勁復甦的說法潑了冷水,他警告說,美國可能面臨嚴重及長期的經濟衰退,這次衰退的規模和速度是現代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比二戰以來的任何一次衰退都嚴重。
今年唯一問題是負增長的幅度有多大
鮑威爾的言論並非危言聳聽。
實際上,美國經濟已經陷入了衰退。一季度美國實際GDP環比負增長4.8%,要知道美國直到3月下半月疫情才開始蔓延,且除了紐約市以外,整個一季度全國並未出現明顯的封鎖和停工現象。
從就業資料來看,4月非農就業減少2050萬人,失業率上升至14.7%,顯示封鎖措施正在對美國勞動力市場造成歷史性壓力。
現在來看,美國和全球疫情走勢以及對應的經濟走勢仍然不明朗,美國全年GDP的負增長几乎已經板上釘釘。根據美國經濟諮商局(the Conference Board)的預測,2020年美國GDP增速在-3.6%和-7.4%之間。
具體而言,美國經濟諮商局將疫情蔓延程度分為不同的場景,並根據美國政府的防控措施,對美國2020年經濟前景進行預測:
(1)快速復甦。4月疫情出現拐點,5月部分復工,全年GDP預計為-3.6%(此場景已經失效,因為疫情在當時並未出現明顯拐點)。
(2)夏天覆蘇。五月出現疫情頂峰,導致二季度經濟急救收縮,但第三季度強勁復甦,全年GDP為-6.6%。
(3)秋天復甦。由於疫情的持續蔓延,復工政策遲遲未能完全推行,經濟的弱勢狀態持續到三季度,經濟在全年實現U型復甦,全年GDP為-6.5%。
(4)三季度疫情重現(W型復甦)。疫情防控在秋天的時候宣告失敗,再次蔓延,封鎖政策重啟,經濟雖然在三季度有所復甦,卻將在四季度再次衰退,全年GDP為-7.4%。
根據這個預測,美國2020年幾乎確定陷入衰退。對於明年的美國經濟,IMF等機構充滿了樂觀,IMF預測2021年美國經濟將增長4.7%。對此,我們認為過於樂觀了。下面,從短期與長期兩個角度,詳細闡述。
復甦存在有利因素,但限於短期
短期內,美國經濟復甦存在以下4個有利因素。
1、目前的失業多為暫時性失業,復甦過程中就業資料將回升
對於4月減少的2050萬非農就業,稍稍令人欣慰的是,這些失業中,約有1800萬為暫時性失業,與一般衰退失業多為永久性失業不同。如果後期疫情得到控制,經濟重啟,這些暫時性失業人員重新上崗速度也會較快。
3月,美聯儲在2019年家庭經濟和決策調查(SHED)的基礎上,進行了小規模的補充調查,重點調查了勞動力市場的影響和家庭總體財務狀況。報告中提到,13%的被訪者(佔2月就業者的20%)在今年3月或4月初沒有工作,但很多在此期間失去工作的人仍同僱主保持聯絡,77%的人表示僱主之後會回聘他們,但並未告知具體返崗時間。
2、全國範圍內的復工衝動較大
由於擔心失業率飆升、重啟經濟的民意增加以及擔憂美國企業失去全球市場份額,特朗普政府的復工衝動較大。當前,美國大部分州不同程度地取消限制措施,美國政府復工指引比較激進,美國民眾自身也比較抵制居家隔離,會加快復工率的回升。很多美華人認為,與其在寬鬆的社交隔離政策和經濟重啟決定之間猶豫不決,還不如全面重啟經濟,至少能夠讓更多的人重新工作。
3、短期政策對沖起到了效果
20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華爾街因為缺乏流動性,以及對金融市場救助的必要性的質疑,導致市場因為資金斷裂而出現恐慌性下跌,進而產生螺旋式負向反饋,危機從受困金融機構蔓延到優質企業,直到美聯儲介入,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並救助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才開始出現轉機。本次技術性熊市剛開始沒多久,美聯儲迅速啟動逆回購給市場注入流動性,控制國債期限利差和波動率,同時限制信用利差持續走闊,可謂非常及時。
當年美聯儲的刺激政策連綿了幾個月的時間,猶豫不決,等到雷曼兄弟破產,危機已經成型後再大規模救市,可謂追悔莫及。此次不等危機成型,及時介入資本市場和實體信用,相信不會重蹈十二年前的覆轍。
另外,我們認為美聯儲離2008年的政策底線仍然有一定空間。當年到了萬不得已的境地,美聯儲開始在市場上購買高收益債(即垃圾債券),縮小信用利差,起到了不錯的效果。事實上,近日美聯儲已經表示,主體街(main street,意在向實體企業進行貸款)貸款專案已得到財政部750億美元的風險資本支援,將可提供6000億美元的貸款。
4、歐美中等核心國家將共振式修復
中國的復工已經較為充分,同時歐洲也在開始逐漸重啟經濟,核心國家共振式修復可能要比中國修復得快。這將有助於實現足夠規模的需求在短時間內擴張,這些來自全球的需求將幫助美國企業重新獲得訂單。
不利因素可能長期存在
長期中,美國經濟復甦面臨著以下3個不利因素。
1、最大的風險是疫情在美國二次爆發
現在,美國疫情的拐點正慢慢出現,復工計劃預計將更加激進。更激進的復工計劃意味著更大的疫情二次爆發風險。正如上文中提到的美國經濟諮商局所做的預測,如果美國的封鎖措施失效,美國疫情有可能在秋天出現反覆。那麼,美國經濟四季度必將再次出現明顯衰退,也很可能波及到明年的經濟復甦。
美國的防疫措施真的有可能失效嗎?是的,這並非危言聳聽。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美國上至聯邦、下至州縣的政府治理和協調能力的低下。下面這個例子可以說明美國各級政府之間在疫情防控中的低效率:
3月31日,美國疫情最緊急的時候,身處疫情中心的紐約州州長科莫在疫情釋出會上說:
“我們從中國訂購了1.7萬臺呼吸機,每臺呼吸機大概是2.5萬美元。太貴了,真的買不起了。更復雜的地方在於,加州、伊利諾伊州政府也在向中國訂購呼吸機,同時美國聯邦政府、義大利政府也在下單。對於這麼多的訂單,中國出貨會非常緩慢,因為需求量太大了。紐約州能確保得到的呼吸機數量僅為2500臺。
看看我們現在深陷的詭異處境吧:每個州都在自己採購呼吸機,我們都想買同一件商品。所以我們有50個州都在為同一件商品競爭,最後我們都開始互相抬價。我真的遇到中國的公司打電話給我們說:‘加州出價比你們高,我們打算賣給他們了。’這就像在Ebay網站上競拍一樣,你看到競價上漲了,那是因為加州出價了,伊利諾伊州出價了,紐約州也出價了,加州又出價了……這就是我們正在做的事,這也太沒效率了。
然後美國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FEMA)闖了進來,FEMA又開始出價了,現在FEMA出價高於其他50個州,所以是FEMA把價格抬上去了,這完全講不通啊!原本FEMA應該才是代表美國的單一採購部門,本該由它來統一採購,然後按需分配給各州。但事實並非如此,為什麼你們折騰出了這麼個局面……”
科莫太難了。但顯然,聯邦政府和州政府之間難以協調統一的治理體系很難在短期內改變。
2、美國居民預防性儲蓄可能增加,制約消費修復
這種制約將加大政策對沖的難度,削弱刺激政策的效果。重大自然災害、經濟或金融危機都會對居民的儲蓄衝動產生深遠的影響。以最近的2008年“大衰退”為例,美國個人儲蓄佔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從低點的3.8%提高到了2012年底的12%,持續了4年多。而現在我們看到,這個比例已經開始明顯提升了,3月底達到了13.1%。
很顯然,儲蓄的背後是即時消費的減少。因此,似乎也很難指望美國消費在明年或更久的未來得到根本性的復甦。要知道,美國的消費佔GDP的比重達到了70%。
同時,儘管美國各州陸續開始復工,但經濟暫停容易、啟動難,失業增加、收入減少、企業破產倒閉都會有乘數效應,影響不僅僅在於短期。所以,美國失業率往往具有上得快、降得慢的特徵,美國1948年以來的11輪週期中,失業率平均在11個月內快速達到頂峰,而再回到低點則平均花費58個月,最長的一次是在1991年3月失業率達到峰值後,用時120個月才完全恢復,美國本次危機可能也很難例外。
3、長期政策有掣肘
這個掣肘便是美國很難實行負利率。近日,特朗普和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又“掐”了起來,特朗普稱自己是負利率的堅定擁護者,但鮑威爾斷然拒絕,稱美國不可能實行負利率。背後的原因是,美國作為世界儲備貨幣和全球金融市場錨,其利率也是全球金融市場的錨定定價。
更重要的是,美國還有4萬億美元的貨幣基金,是企業短期融資和資金運作的重要渠道,大量企業透過短期商業票據進行融資。負利率將導致貨幣基金投資人流失,造成美國企業短期融資出現問題。
用一句話說,美國負利率對經濟的刺激效果非常有限,但對全球貨幣金融市場造成的影響卻很負面。
綜上來看,長期存在的不利因素將使得美國經濟很難在明年強勁復甦。
當所有人都遭受同樣的極端災難時,便會有更多的人願意接受一些犧牲,用句白話來解釋便是:面對“天塌下來了”的災難,人類更團結了。因此我們能夠看到,儘管歐美國家個別政客甩鍋中國,事實上卻是全球採取了較為一致的行動,以應對這場災難。
加上人類有了改變自然的能力(或者自以為有了這種能力),使得這種團結看起來更加有效。包括美聯儲在內的政府決策者和既得利益者在近兩個月所做出的政策對沖,便是這種能力的體現。由此來看,短期內這種政策將有效地緩解美國的極端困境,不致崩潰。
不過,一旦這種災難過去,不同的利益群體必會重新打起自己的算盤。到明年或者更久的未來,對於歐美國家,這種全國、全球一致的政策行動將很難再持續下去。並且之前的一致行動還會在更長的未來造成其他後遺症,當然這是後話了。
閱讀原文:美國經濟強勁復甦不會來了
回覆列表
這輪經濟復甦並沒有形成全球一致性經濟復甦,而是美國先走出2008年經濟危機的陰霾,而其他主要經濟體正以不同的速度進行復蘇,落後於美國。
為什麼這麼講?
首先,2008年發生世界性經濟危機,主要經濟體全部被波及,股市“瀑布式”的下跌,大宗商品也是一跌再跌,一時間整個市場瀰漫著恐慌的氣息,每天的晨報都是在講“崩盤式”下跌股市。
對於世界經濟來講,衝擊波是巨大的。以至於大量的企業沒能挺過2009年,逐漸的大量倒閉潮從此拉開大幕。而大量的倒閉潮發生以後,失業的人員大幅增加。僅僅是美國就陡然增加800萬失業人口數量。各種“遊行”“批判”屢見不鮮。
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美國政府想盡了辦法,出臺了很多很多刺激性經濟政策,不惜美元貶值促進商品出口等方式。
當然,有了好的政策,困難事情也就慢慢得以緩解,有了促進點。那幾年總是不斷的傳出壞訊息,而又沒幾天又傳出新政策。
自2014年開始,美國政府的各項資料較2008年、2009年、2010年來講,有了相當大的提升,也就是說,自2014年開始,美國的經濟開始進入復甦。
而2014年開始,其他主要經濟體在復甦嗎?同樣的,企業倒閉潮已過,就業率開始充分等情況,顯示出其他主要經濟體逐漸步入復甦期間。
但是,其他經濟體的復甦強度並沒有美國強烈。美國自2015年開始醞釀縮表,說明其復甦階段已現,逐漸進入常態化。而像歐洲等主要經濟體,並還沒有進行縮表的實際行動,而僅僅是在說。所以其他主要經濟體的復甦時間會長於美國,美國也會提前進入繁榮階段。
美國復甦是不是快結束了?並不是。經濟週期的執行規律為:復甦、繁榮、衰退、蕭條。
2008年,經濟衰退期;2009年-2013年,經濟蕭條期;2014年至今,經濟復甦期。
那麼,如此看來的話,繁榮期並還沒到達,所以復甦仍在繼續。
用我15年的投資及股市操作經驗,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