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水墨鄂州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雞一聲天下白。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

    他只活了26歲,生命如此短暫,卻讓人懷念千年;

    他是個心有大志的年輕人,怎奈命運多舛天妒英才;

    他才華絕世,筆下卻滿是魑魅魍魎,為後世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金句;

    如果文人追求 “文章耀千古”,他顯然是其中最年輕的佼佼者。

    他是李賀,人稱“詩鬼”,繁星閃耀的大唐文壇夜空中一顆最耀眼的星星,26歲所取得的成績足以與偉大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齊排並肩。

    李賀出生名門,遠祖是高祖皇帝李淵的叔父李亮(大鄭王),好歹是李唐宗室的遠支。貌似大唐一朝,但凡李姓詩人都要和皇室扯上點瓜葛,李白自稱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李益也自稱涼武昭王李暠的後裔。不過到了李賀這一輩,將近200年的漫長曆史,早已將那點李唐皇室的血統稀釋到了微乎其微的地步,跟之前以皇室血統自傲的劉皇叔劉玄德有得一比。

    李賀自幼體弱多病,面相削瘦,細眼細胳膊細腿,兩條細眉毛長成了一條線。他家境清貧困苦,也跟劉玄德織蓆販履差不多。父親為他取名為賀,字長吉,寓意著長命百歲、吉祥平安,母親經常去廟裡誠心祈求上天保佑兒子一輩子無病無災。

    李賀性格比較孤僻,別的小夥伴聚在一起滾鐵圈、鬥雞、打馬球的時候,他一個人跑到村外的墳地,認真地研習人家墳墓的墓誌銘。

    有人問:“你天天去墳地,不怕那些惡鬼嗎?”

    “我沒見過惡鬼,也從未見過惡鬼害人,我倒是見過不少惡人導致百姓民不聊生。”

    惡鬼在人間。處在社會底層的李賀看到的大多是人性的醜惡:權貴的驕奢淫逸,官吏的橫徵暴斂,宦官的專權亂政……李賀後來在自己的詩文裡回顧自己少時的貧困,“我在山上舍,一畝嵩磽田。夜雨叫租吏,舂聲暗交關。欲將千里別,特此易鬥粟”。

    他摯愛鬼神,覺得世間鬼神最可愛,因為鬼神從不為害人間,而且警告人間蒼生不要做虧心事,否則他們半夜會上門。難怪有人說,有三類人不適宜讀李賀的詩:“女子不宜,病中不宜,愁中不宜。若犯此三條,則需速移至Sunny之下,深呼吸數下,以驅除陰寒之氣。”

    “老師,老師——”亦師亦友的皇甫湜飛奔進文壇大V韓愈府內,貌似有什麼緊要事。

    “慢點,慢點,皇甫有何事?”韓愈此時正在李賀的家鄉洛陽任職。

    “老師,學生聽說洛陽出了個詩壇天才,特來給老師彙報。”皇甫湜氣喘吁吁地道。

    “詩壇天才?這個評價可不低,不要見面不如聞名啊。”韓愈早已名滿天下,每天來干謁、交流的人絡繹不絕,自是已閱人無數。

    “真的,既然老師擔心見面不如聞名,那不如去見上一見,免得錯失一天才。”皇甫湜道。

    “也好,我正好有空,走,去看看你說的這個詩壇天才。要是古人,那是老天不給機會讓我們見識見識;既然這樣的奇才在今時今日,我們怎麼能錯過呢?”

    “你就是人們說的那個天才?”看著眼前這個年僅七歲、臉上還有些髒的孩子,韓愈有點不信。

    “學生昌谷李賀,見過兩位老師。”小傢伙倒是文質彬彬,顯然家庭教育還不錯。懂禮貌的孩子總是招人喜愛。

    “好了,鄉里賢達都說你天縱才學,你就現場作詩一首吧。”韓愈開門見山道。

    李賀眨巴眨巴了明亮的大眼珠,思忖片刻,提筆寫下洋洋灑灑的《高軒過——韓員外愈、皇甫侍御湜見過,因而命作》:

    華裾織翠青如蔥,金環壓轡搖玲瓏。

    馬蹄隱耳聲隆隆,入門下馬氣如虹。

    東京才子,文章鉅公。

    二十八宿羅心胸,九精照耀貫當中。

    殿前作賦聲摩空,筆補造化天無功。

    龐眉書客感秋蓬,誰知死草生華風。

    我今垂翅附冥鴻,他日不羞蛇作龍。

    《新唐書•列傳•李賀》載:“李賀字長吉,系出鄭王后。七歲能辭章,韓愈、皇甫湜始聞未信,過其家,使賀賦詩,援筆輒變如素構,自目曰高軒過,二人大驚,自是有名。”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李賀非常善於在生活中發現、挖掘題材。他常常白天騎著一頭毛驢四處去採風吟遊,思忖文章佳句。他隨身帶著的物品除了筆墨紙硯之外還有一個錦囊,一旦有了創作靈感或佳句就馬上寫下來放進錦囊。

    路過片片義冢野墳,靈感來了,記下來:“提出西方白帝驚,嗷嗷鬼母秋郊哭”;

    被墓碑上的青苔滑了一下,靈感來了,記下來:“雲根苔蘚山上,冷紅泣露嬌啼色”;

    瞥見墳地忽明忽暗的燈火,靈感來了,記下來:“石脈水流泉滴沙,鬼燈如漆點松花”;

    聽聞女巫起舞送殯,靈感來了,記下來:“畫弦素管聲淺繁,花裙綷縩步秋塵”;

    ……

    晚上回到家,他便倒出錦囊裡的紙條悉心整理,看看今天又悟到些什麼金句。母親看著他在青燈下埋頭案牘,心疼地說:“這些都是我兒子嘔心瀝血之作啊。”

    李商隱《小傳》:恆從小奚奴,騎巨驢,背一古錦囊,遇有所得,即書投囊中,及暮歸,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所見書多,輒曰:‘是兒要當嘔出心乃已耳!’

    他十五歲時就與大他40歲的李益組成最萌年齡差男子團體CP“李來李往”,獨攬民間詩歌龍虎排行榜前的兩名。鄰人問他:“小李啊,年紀不小了,不要每天埋頭苦讀,也要抬起頭來想想,讀書究竟是為了什麼目的。”

    “我早已想好了。”

    “那你說說,這麼刻苦讀書是為了什麼呀?”

    “世伯杜甫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可別,你可不能做文藝青年啊,那玩意哪能養家餬口?”

    “非也,我讀書是為了錦繡文章,也為了求取功名。”

    “別鬧了,大唐的詩歌已經被詩仙李白、你世伯詩聖杜甫、詩佛王維、詩神白居易、詩狂賀知章他們寫完了,山水、功名、愛情、友情、邊塞、飲酒……這些題材都被他們寫光了,你還寫什麼?”

    “我一定要寫詩,只有寫詩才能求取功名。他們寫光了常用題材,我就寫鬼神。”李賀堅定地說。

    十八歲時,李賀剛過成人禮便踏上尋求功名之路。他想起曾經認識的大V韓愈,於是又創作了一首《雁門太守行》干謁韓愈老師: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人生的第一次科考,萬事俱備只欠開考了。沒想到開考前幾天,他收到家裡發來的一封加急電報:“父死速歸”。循祖治,李賀只得回家守孝三年,錯過了人生第一次科舉。

    三年守孝期滿,韓愈老師勸他重整旗鼓再戰考場,準備去參加人生第二次科舉。李賀也躊躇滿志,準備大幹一場。二十一歲的李賀參加韓愈主持的河南府試,他牛刀小試,以一首《河南府試十二月樂詞並閏月》輕鬆獲得河南府第一名,信心更足了。沒有想到,就在等待第二年春季科舉開考期間,又出了意外。

    李賀未能參加科舉考試。有考生因為堵車遲到未能參加考試,有考生忘記攜帶身份證、准考證未能參加考試,也有考生是因為忘記攜帶答題的毛筆未能考試,而李賀壓根就沒拿到准考證。事後據《大唐探秘》欄目獨家揭秘,有人嫉妒李賀的才學,認為河南府的狀元對自己是巨大的威脅,於是做了小動作對他進行了匿名舉報。

    “我是河南府計程車子李賀,我想問一下準考生的榜單上為什麼沒有我的名字?是不是工作人員搞漏了?”

    “你等等,我查一下。”工作人員轉身走進檔案室,旋即又回來了:“沒錯,河南府考生李賀科舉考試政審沒有透過,被取消科舉考試資格。”

    “什麼,沒搞錯吧,政審為什麼沒過?我是皇室後裔,也是三代貧下中農,沒理由政審出問題呀。”

    “為什麼沒過?你出生是沒問題,不過,你要問問你老爹,叫什麼不好,偏偏叫個李晉肅,‘晉’與‘進’同音,考進士就是考晉士,犯諱了。不知道要避諱麼?這麼多書白讀了!”

    韓愈老爺子實在不忍心錯過這個文壇好苗子,“質之於律”“稽之於典”為其辯解,甚至專門發了則朋友圈《諱辨錄》:父親名字裡有個“晉”字,兒子就不能考進士;如果父親名字裡有個“仁”字,兒子就不能做人了?!並@憲宗皇帝(李純),@柳宗元,@白居易,@劉禹錫……怎奈世俗壓力山大,李賀又錯過了人生第二次科舉考試。

    大概是因為皇室血統,也可能是文壇大V韓愈的大力推薦,李賀在連續錯過兩次科考之後,經過宗族群眾的提名,再經過吏部嚴格考核,終於憑著父輩蔭蒙被吸收進公務員系統,成為一名從九品的奉禮郎,負責朝廷活動、儀式方面的工作,從此“驅馬出門去,牢落長安心。”

    可能是由於性格孤僻,也可能是小人作祟,他的仕途非常坎坷。眼見職場遷調無望,哀憤孤激之思緒越來越重。偏偏又遇上人生三大悲劇之一:中年喪妻——他心愛的妻子因病去世,李賀因此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元和八年(813年)春,李賀向領導請了長期病假,回到故鄉昌谷休養了一段時日,並在此後遊歷了江南,在明山秀水裡一邊養病一邊採風。

    他決心向前輩、著名詩人高適學習:棄文從軍,走一條曲線發展道路。高公先賢不是從軍隊起家,平定了永王李璘叛亂,最終政壇、詩壇兩開花麼?在韓愈老師的女婿張徹推薦下,李賀成為昭義軍節度使郗士美的幕僚。

    夢想還沒來得及綻放就枯萎。

    因北方藩鎮勢力猖獗,郗士美平叛無功,被組織以“治病休養”為名調回洛陽,幕府也隨之解散。李賀走投無路,只好拖著病體回到昌谷老家。

    不久,李賀告別人世,從此魑魅魍魎的陰間有了一名傑出的詩鬼。

    一顆耀眼的流星消逝在無盡的黑暗中,他的光芒至璀璨。

  • 2 # 愛獨史書

    李賀身負大才,但是卻因為不能舉進士,只好賦閒在昌谷家中,雖然家鄉山清水秀,環境沒得說,而且還有親人相陪,可是這些,都難以排解李賀心中的愁悶,所以他只能以寫詩的方式聊以自慰。下面這兩首《詠懷》詩,便是這個時期的作品,前一首詩中借司馬相如的遭遇,來表現自己的哀嘆;第二首卻具體描述了自己賦閒在家的切身情況。

    先說一下司馬相如,相信我們都比較熟悉,是西漢時期著名的文學家,他在漢景帝、漢武帝時被任命為一些閒散的官職,這和司馬相如的才華是極不相稱的,因此悶悶不樂的司馬相如,最終棄官歸家,閒居茂陵家中。

    我們先來看第一首。

    詠懷二首(其一)

    李賀

    長卿懷茂陵,綠草垂石井。

    彈琴看文君,春風吹鬢影。

    梁王與武帝,棄之如斷梗。

    惟留一簡書,金泥泰山頂。

    這首詩,可以分成兩個部分,前四句為一部分,後四句為另一個部分。

    前四句李賀描寫了司馬相如家園周邊的清幽環境,以及司馬相如的悠閒生活。比如,一句“綠草垂石井”,便將那種清幽、雅緻的氛圍表現了出來,長長的綠草從石井上垂下來,那種遠離塵囂、靜謐寧靜的感覺一下子便出來了。

    “彈琴看文君,春風吹鬢影”,寫司馬相如在家愜意的生活,不僅每天面對著美麗的風景,還有愛妻卓文君相伴,彈琴、起舞,令人沉醉。

    要知道,司馬相如才智過人、學富五車,而且在作者看來有著遠大理想,可是為什麼會落得如此清閒的閒居呢?究其原因,作者在後四句中已經說明了,即當權者對於人才的不重視,正是“棄之如斷梗”。

    司馬相如生前,被當成斷草置之不理,但是當他去世後,漢武帝卻把他的《封禪書》當作寶貝一樣,登上泰山進行祭祀,正是“惟留一簡書,金泥泰山頂”。而這個“惟”字用的,卻將那種生前不被重用,死後才被發現的淒涼寫了出來,生前的落寞與死後的虛榮,可謂對比之強烈。

    這首詩從描寫司馬相如的悠閒生活入手,欲抑先揚,前後兩個部分對比鮮明,表現了作者不受重用的憤懣之情,讀來別有一番韻味。

    詠懷二首(其二)

    李賀

    日夕著書罷,驚霜落素絲。

    鏡中聊自笑,詎是南山期。

    頭上無幅巾,苦蘗已染衣。

    不見清溪魚,飲水得自宜。

    小注:(1)詎(jù):豈,怎能夠。(2)南山期:指壽命高,猶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3)苦檗(bò):一種可作為染料的喬木,味苦。

    這首詩和上一首略有不同,是李賀直接對自己賦閒在家生活的描寫,全詩嘆老嘆貧,充滿了悲觀主義情緒,很明顯是遭受挫折後寫的。

    首二句“日夕著書罷,驚霜落素絲”,說的是晚上寫完詩之後,驚訝的發現頭上的白髮居然落了一些下來,這讓作者十分感慨。李賀作詩非常勤奮,每天他都會把自己所見所聞記錄下來,晚上便認真總結研讀,可見其勤奮。這或許也是作者未老先衰的原因吧!

    三四句雖然寫得很輕鬆,好像滿是自嘲,但是卻掩蓋不住自己內心的苦楚:像我這樣每天悽苦的人,肯定不會壽比南山吧?顯然,這一句很明顯流露出了詩人的悲觀主義情緒。雖然是“鏡中聊自笑”,但卻是無奈的苦笑。

    五六句寫自己清貧的生活,“頭上無幅巾,苦蘗已染衣”,頭上不戴帽,身上穿黃衣,而作者用了一個“苦”字,可見全將自己的情緒寫入其中,這是敘事中又有言情的手法。

    既然如此之苦,但是李賀卻突然宕開一筆,給自己開解說:“不見清溪魚,飲水得自宜”。生活在清水中的魚兒,它們除了水,什麼也不吃,但是它們卻依然能夠怡然自得,那麼,我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詩人這裡極力想開解自己,富有一定的哲理意義,但也有力的烘托了他的悲苦情懷,使讀者產生共鳴。

    清人方扶南說:“此二者作不得舉進士歸昌谷後,嘆授奉禮郎之微官。前者言去奉禮,後者言在昌谷。”這和這兩首詩的內容也是相吻合的。

  • 3 # 翔哥197985202

    古人受儒家思想薰陶,均以齊家,治國,平天下為人生終極目標,李賀屢試不中,空留抱負,詩詞雖好,然非經世致用之道,一家之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形容手之舞之足蹈之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