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鄂東三農
-
2 # 追夢人133639901
玉米大斑病是東北地區、華北北部以及南部半山區的一種玉米常見疾病,多發生於高溫多雨季節,溫度超過20一25℃,連續陰雨,溼度達到90%以上的天氣。玉米苗期及乾旱年頭髮病率較低。春玉米拔節至灌漿期,氣溫適宜,又遇連雨,病害發生迅速,且易流行,氮肥不足的地塊,低窪地,種植密度大、連作地塊發病率較高。
大斑病主要危害葉片、葉稍和苞葉,開一產始產生青灰色斑點,然後沿葉脈向兩端漫延,形成邊緣暗褐色,中間淡褐色或青灰色大斑,斑病大小與葉脈平行,因此大斑病又稱條斑病,大斑病會使玉米籽粒乾癟,早衰,輕者減產20一30%,重者可達50%以上。
玉米大斑病如何防治?
(一)選擇抗病豐產品種,如鄭單958,良玉99,金輝185等多抗高產品種。
(二)實施米麥輪作,或米豆輪作,避免連作所帶來的病菌增加。
(三)做好低窪地排水工作,降低地表溫度。
(四)合理施肥,特別是氮肥。在玉米拔節至孕穗期間追施氮肥,因為氮肥不足也極易產生大斑病。
(五)其實焚燒秸稈也是防治大斑病,消滅病源越冬的好辦法,但我們不能致環保於不顧,違背國家政策,可以利用秸稈發酵成為有機肥,既環保,又會改良土壤,增加肥力,又會降低大斑病的發病率。
藥物治療。玉米大斑病藥物治療比較困難,因其發生在高溫多雨季節,且玉米已經長高,給噴藥帶來一定難度,必須選擇晴朗,無風或風小於3級,且6小時內無降雨的早晚用高架車進行噴藥,避免雨水沖刷,暴曬引起的藥效降低。在發病初期每公頃噴18.7%丙環-嘧菌脂1O5O毫升,或41%甲硫-戊唑醇225O毫升,每隔一週再噴兩次。
-
3 # 農民萬歲
玉米大斑病怎麼防治,玉米大斑病,也叫苦葉病。最主要一點也就是提前預防為主。而不是病情發生後怎麼治療。
首先在種植玉米前後施入農家肥,儘量少用氮肥過高的化學肥料。氮磷鉀要搭配施用。玉米種植最好不能和基它農作物套種,隨然生長週期相同,但是它們的用肥量和悍澇不同。玉米屬於抗澇農作物。於到旱情就會卷葉,嚴重的都會發生葉斑病。
特別各農作物的用藥防蟲害用量不同。農藥除草用藥不同,都會倒至玉米葉班病的發生。玉米葉斑病基本在玉米生長後期發生。只要把前期的預防工作做好。玉米後期水墒均勻,玉米葉大斑病就不會發生,如有不對之處,請朋友們多加指點。衷心接受批評指導。 創建於2018.5.10
-
4 # 糧油市場報
玉米大斑病危害性不小,但是如果防治得當,可以儘可能降低其對農業生產帶來的損失。那麼具體來說玉米大斑病要怎麼來防治呢?請聽筆者為你一一道來。
防治玉米大斑病,有以下三種方式。
據筆者瞭解,這種病需要綜合防治,應採取以推廣和利用抗病品種為主,加強栽培管理,及時輔以必要的藥劑防颱,具體來說,可以分為三種方式:
一、選用抗(耐)品種!在生產中推廣和利用抗大斑病品種,是實現大斑病有效控制的基礎。在國家玉米品種區域試驗中,已將東北春玉米區、西南春玉米區品種對大斑病的抗性水平確定為一票否決病害,即國家審定的在這兩個區域中可以推廣的品種,其對大斑病不得為高感型別。
目前,經過國家和省級審定的玉米品種中,多數具有中抗以上的抗大斑病水平。種植這些品種,在生產上引發大斑病流行的風險比較小。
二、農業防治!科學研究表明,玉米大斑病病菌屬於弱寄生菌,當玉米從營養生長轉至生殖生長後,葉片組織中糖分等營養物質開始向籽粒中轉移,葉片抗病性逐漸降低,因而開始受到病菌的侵染。因此,適期早播可以縮短玉米生長後期處於病害高發階段的時間,減輕病害。
此外,在種植形式上,可透過寬窄行種植等方式,增加植株間的通風透光,降低田間溼度,創造不利於病菌侵染和發病的條件。玉米與矮杆作物間作方式也能夠有效調節田間小氣候,為植株創造更好的生長條件,減輕病害的發生。
三、化學防治。關於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最後一個方式就是化學防治了,在特殊情況下(抗病品種大面積喪失抗性)以及在發病初期仍不失為一種補救措施。
據筆者瞭解,防治大斑病的有效藥劑有丙環唑乳油、25%嘧菌酯懸浮劑、25%吡唑醚菌酯乳油、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等等,具體用量請大家參照農藥使用說明書。
望周知!讓自己的親屬、朋友瞭解。
-
5 # 賒店種植園
玉米大斑病就是枯葉病,主要危害玉米葉片苞葉,感染後葉片水績狀青灰色斑點,後慢慢擴大,最後葉片變黃枯死。
大斑病是真菌感染,田間產生病菌後,病菌在12天左右就會分生孢子,借風力再次傳播感染,大斑病發病與氣候有密切關係,一般溫度在20一25度,相對溼度90%以上有利於病害發展。
防治玉米大斑病應選種植抗病品種,加強農業防治,抗病玉米品可根據當地氣候,具體情況來綜合分析,不可跟風選擇,以免造成生產損失。種植時應多施有機肥,增施磷鉀肥,降低田間溼度,健壯植株,增強抗病力。
在植株發病期可用百菌清可溼性粉劑800倍液,苯菌靈乳800倍液,農用抗菌素200倍液,十天防一次,也可敵菌靈可溼性粉劑或代森錳鋅500倍液十天一次防治。
-
6 # 1894519223123
玉米大斑病、是玉米生長中後期,特別是玉米生殖生長和營養生長接近最大值時出現的乾旱天氣時易發,也叫玉米枯葉病,發病部位是葉片等部位,由於限制了葉片的光合面積,極易造成玉米減產,該如何防治,提幾點自己的想法,僅供參考。一,選用抗病品種,科學管理增施P,K肥料。二,根據品種特性,合理密植,也可採用寬窄行或與其它作物套種,減少發病機率。三,土壤要進行深翻,破壞菌絲生長環境條件,滿足玉米生長中後期對水肥的需求。玉米大斑病受自然,田間小氣候,田間管理等眾多因素影響,想要根除,必須選用抗病品種,才是正確的選擇。
-
7 # 農村土秀才
玉米葉斑病最多都是蟲啄造成。發病的形狀主要有線條形、圓孔形、韭葉形、寬頻形。發病因素主要是氣溫高、溼氣大、加上風涼和採光效能差等多種因素從而引發了黴毒菌病,黃粉病、莠粉病、和多種蟲啄汁液等多種葉斑病。象這些病一般最多發生在玉米成熟期,加上棵稈水分退化,葉斑病較為嚴重。但對玉米產量並無大礙。大家透過觀查圖片發現,葉斑病的發病原因是由蟲害啄去了葉子上的水分後,使葉子慢慢乾枯形成了病斑。
防治辦法:
一、選好種子,大家知道,市場上的種子並不是什麼樣的地區都適應,有的適應丘嶺種植,有的適應平原種植,有的適應華北暖溫帶,有的適應高溫帶。有的玉米種是活杆成熟、有的是熟得早退化早,玉米葉乾的早。
二、有的是地力不足,土地存在汙染、澆水不勻、加上溫高溼氣大及通風采光影響等原因生了蟲害。
三、對於葉斑生害較嚴重的地塊,發病初期應提前噴施畝用5%三唑酮100克。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一600位液。但是防治蟲害我要弄清葉斑病的狀態。有的是菌生蟲害有的是飛生蟲害(也叫客生蟲害)。對於飛生蟲害我們可用75%的百菌青藥物防治。在噴藥期間也可加施磷酸二氫鉀。提高玉米的生長抗病能力。好了!葉斑病的防治辦法就這些,渴望大家來年玉米獲得好收成。
-
8 # 農民的小幫手
玉米大斑病,一種很常見的玉米病害,基本在種植玉米的區域都有發生,與之相對應的還有玉米小斑病,單從名字上來判斷,一個斑大,一個斑小,其實,從形態上分析,還是有區別的(要不然也不會是2種病害),大斑病的識別以及防治辦法,也相對比較簡單,因為是常見的,所以大家對此也見怪不怪了,下面小幫手就詳細說說:
玉米大斑病,在生長前期出現不多,因為它危害的主要是葉片,特別是在抽穗以後,發病率增高,其實,真正大斑病發病到後期時,很好判斷,就和上圖中顯示的一樣,綠色葉片中間出現這種類似黃色的斑,但是在前期的時候,它是青灰色的,然後慢慢的變成褐色,最後變成了這種顏色,我們如果看到葉片中間出現的斑點,還是屬於發病不嚴重的情況,真正發病嚴重的,整片葉子都會枯死變黃,看著像“烤焦”了一樣。
玉米大斑病的發生和4個方面的關係比較密切,一是品種,二是氣候,三是種植,四是土壤,簡單說就是有些易感病的品種,發病機率很大,土壤比較貧瘠的地塊比肥沃的發病重,種植密度過密的比正常株距的發病重,通風性差的地塊比通風良好的發病重,連作的比輪作的地塊發病重,大家可以對照下上面說的這幾點,仔細觀察對比下,是不是這樣的情況。
那麼防治大斑病有哪些辦法呢?其實還是以預防為主(不只是大斑病,其他病害,以及任何作物的病害都建議預防為主,真正發病後,在發病初期進行及時防治),預防和防治辦法如下:
1、選擇抗病的品種,如果不知道怎麼選擇,可以去農資店問,或者看你上年種植的玉米,大斑病的發病情況,如果發病少,還可以繼續使用,相反,如果發病多,就要換品種。
2、一定要記得輪作,不只是種玉米,種其他作物也是一樣,千萬不可多年連續種植某一種作物。
3、在施用肥料上面,不要單一的施用氮肥,磷肥、鉀肥和其他微量元素也要補充。
4、如果預防措施做的不到位,已經出現了大斑病的情況,那就及時打藥方式,常用藥劑有三唑酮、多菌靈、苯醚甲環唑、吡唑醚菌酯等,這些藥劑也不貴,打藥時注意打透,對於發病嚴重的地塊,一次防治不住,中間隔7-10天,連續防治2-3次,直到控制住為止。
-
9 # 草原獨狼
玉米大斑病發生主要是在玉米抽穗後,主要表現在下部葉片首先發病並向上部葉片擴充套件,大斑病菌浸染玉米葉片、苞葉和葉鞘後,病斑沿葉面迅速擴充套件並不受葉脈、葉片的限制,受浸染後出現點狀水浸斑,很快形成長梭形,中央灰褐色的大病斑,一般大小為
(50~100)毫米x(5~10)毫米,葉片形成大量病斑時,影響植株光合作用,常導致葉片枯死,造成子粒灌漿不足,產量降低。
防治:
①種植抗病品種。
②控制病源。秋收後及時清理田園,減少留在田間的病株;冬前深耕,促進植株殘體腐爛;發病初期,打掉植株底部病葉。
④藥劑劑防治: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300-500倍液,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8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從抽穗起連續噴藥2-3次,間隔7-10天。
-
10 # w前進
玉米大斑病又稱為條斑病,主要發生玉米葉片、葉鞘上,近幾年玉米大斑病發生較多,且成為玉米的重要病害,發生較多與雨水偏多有關。
玉米大斑病症狀
玉米感染大斑病菌,葉片出現青灰色斑點,最終葉片邊緣變褐色,中央出現大斑,後期斑點開裂,葉片枯黃,雨水較多時葉片會出現黴層,一般情況下部葉片先發病,隨著病情發展,病斑逐漸壞死。
發病過程
玉米大斑病病原菌在秸稈等殘枝敗葉內越冬,第二年成為汙傳染源,入侵玉米時,透過氣流傳播,這個病害與品種有關,也與天氣等因素有關係,當地溫度在20-25度,溼度高於90%時容易發病,氮肥施用過多,在玉米拔節到出穗期都可能發病。
防治方法
對於玉米大斑病的防治,建議選擇抗性品種,播種不宜太晚,儘量避開病害發生高峰期,注意氮肥施用不用太多,注意磷鉀肥的補充,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建議噴施1-2次磷鉀源庫來促進玉米結實,促進葉片老熟,提高玉米抗病能力。
防治藥劑推薦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肟菌·戊唑醇等藥劑,這些藥劑相比多菌靈等藥劑防治效果更好,可以復配代森錳鋅、多菌靈這些藥劑混用,一般建議在上午10點以前,下午4點以後用藥。
近幾年區域性地方玉米大斑病發生較多,建議農友在防治時注意預防,重病玉米田塊應進行2年以上輪作。
回覆列表
玉米大斑病怎麼防治?
玉米大斑病在全國玉米種植區都有發生,是常見的玉米病,為害嚴重。發病較遲較輕的,因部分葉片乾枯,使籽粒不飽滿。發病早而重的,大部分葉片乾枯,或引起莖腐,全株枯死,或者不能抽穗,變為啞巴稈,或雖抽穗而不結實,變成空穗。
大斑病症狀:病斑少而大,曲型梭形,灰褐色至枯黃色,長達1~2寸。有時病斑互相連線,引起全葉枯死。
發病規律:病菌以分生孢子或菌絲在病殘體上越冬,第二年產生分生孢子,由風或雨水濺到下部葉片上,引起初次侵染。以後借風雨傳播,再次侵染。在潮溼情況下,病斑上產生黑色絨狀黴層,呈現煤粉狀,即為病菌的分生孢子。在高溫高溼的條件下,發病迅速,從分生孢子傳播到寄主上出現病斑,只需48小時,過後,病斑上即可產生第二代分生孢子。上部葉上的孢子,經雨水沖刷,引起節枯。此病多發生在7月上旬至8月上旬,抽穗前後發病最重。發病適溫為26~32℃,但關鍵的發病條件是夏季降雨多,雨日多。在地勢低、植株密度大、偏施氮肥、生長嬌嫩、早播等情況下,發病重,增施有機肥、磷肥、鉀肥,實行間作等,發病就輕。
防治方法:一,消滅病殘,減少病源。玉米稈鍘成2~3寸長,墊圈後,進行高溫堆肥。
二,選購抗病品種。一般白色馬齒種比較抗病。發病嚴重的地區,選種當地優良抗病品種。
三,合理施肥。增施有機質肥料,增施磷肥、鉀肥,能減輕病害。
四,適時播種。早種雖然發病多,但總產仍比遲種的高。早種要配合其它防病措施。
五,玉米與大豆等間作,通風透光好,可以減輕病害。
六,藥劑防治。在玉米抽穗前後,如果植株下部已有1~2片葉子得病,同時天氣預報又有連續陰雨出現,應搶在雨前噴藥保護。50%退菌特,50%稻瘟淨乳劑,加水,按1:2:200的波爾多液以及400倍的代森鋅溶液等噴霧都可,還可用1500倍的多菌靈溶液噴霧效果很好。每畝噴藥液均為150~200斤。
總之,玉米大斑病要防與治有機接合,減病增肥,提高產量。【以上是本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大家在留言區處留下你寶貴的意見,並積極參與評論,特邀請大家關注三農達人旭日東昇付先,一起探討三農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