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十年前就叫涯客
-
2 # 節度使95
這個問題可以寫篇好長的論文,《因果》三篇就是說三觀和思維決策的關係。價值觀把握是對周邊人事環境判斷的關鍵,但判斷準確與否卻是由一個人的世界觀是否穩定決定的。一般人並沒有建立完整的世界觀,或者說世界觀不穩定。
到《因果決策》才說世界觀,世界觀部分很長。世界觀是哲學範疇,涉及宗教的起源、哲學的定義、生命的終極意義,當然在價值觀和人生觀之上,是決策思維穩定的基礎。
你主要問三觀的關係,從《因果人生》裡節選以下:
“於任何觀點或知識,先研究它的線性因果即邏輯是否能銜接於人本價值觀再決定如何接收使用,就是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人本,平等為基石。平等不是基於管理者個人的需要,而是在人類共性或地域普遍性生活狀態之下以健康為中心的將心比心地換位思考。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但思維是決定戰略的唯一武器。當決策者思維能力發展到一定的程度不需要浪費人力物力就能預判結果,思維的提升意味著不走彎路,意味著一個人把握的戰略層次的提高。
先有思維的超越,才有行為的超越。思維立足於三觀,其中世界觀的建立是決定價值觀是否穩定、思維是否能清晰持續發展的關鍵。世界觀的建立需要持續地閱讀、思考、觀察再思考的時間;思維的提升需要時間;即使有人指點,也需要在自己的行為實踐中思考這種選擇的有效性,才能確定並將之納入自己的思維模式。即知和行需要互證才能成為自己的價值觀,才有思維的穩定提升。細緻的觀察力加上代入思考或者說換位思考的習慣能節約出部分實踐的時間,節約時間就是珍惜生命。
在個人世界觀建立之前,我們只能討論因著思維決定行為,價值觀是如何決定思維模式的。心因如何作用於價值觀,再作用於行為,是解構價值觀的關鍵。首先解構價值觀,再說思維的邏輯、因果之序,然後才能依此推斷語言行為表述的價值觀是否穩定。價值觀把握是對周邊人事環境判斷的關鍵,但判斷準確與否卻是由一個人的世界觀是否穩定決定的。
一般人並沒有建立完整的世界觀,或者說世界觀不穩定,所以社會管理行為實施中表達的價值觀對個人價值觀的形成有很大的影響。但社會整體價值觀是由個人價值觀支撐、提取、推動的,所以個人價值觀的解構才是研究如何推動集合體價值觀趨同以達到思維共享、融合創新、簡化管理行為和提升管理效能的關鍵。
(二)個人三觀 一個人的三觀,是指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價值觀是三觀之一,“言語應對,情之飾也”:情因心生;飾,掩飾、偽飾、裝飾――價值觀承接人生觀、世界觀,表現於一個人的語言行為。
個人的世界觀是一個人的知識量和思維的深度廣度相互推進、拓展、漸進形成的,是個很長的過程。如果要打個比方:人生觀猶如種子;思維的深度是根系深度、是穩固向上生長的力量,是知見生成和精神成長的力量;思維廣度決定樹冠大小;知識量如同肥料的新增,這棵樹的大小就是一個人精神世界的大小,是世界觀的大小。種子是自性,要成為大樹只能自我有內在提升要求才可能有效。人生的改變在於自我追求加持續的行動支撐。
三觀中人生觀是決定因素。但一個人透過閱讀、思考、觀察穩定建立自己的世界觀後,世界觀又能矯正價值觀,修正、穩定思維模式;且因著實行此世界觀下價值觀行為的需要,而使人生觀得到擴充套件,所以思維的提升首先需要透過增加閱讀思考的時間來提升知識量,沒有肥料長不成大樹。同時,自性本真的承認和接受會帶來心地容量的擴張,導致思維廣度增加;思維付諸行動後的觀察和深度思考形成思維深度,思維深度促進價值觀的穩定,思維的穩定成長反過來又加固對世界觀的認識理解――心地是決定思維可提升程度的關鍵因素!《道德經》,道即意、思維,德即心地,修道是按道家的世界觀來穩定價值觀和思維模式:中華文明從古以來就明瞭於人生和行為的管理而言,道與德、思維和心地相輔相成。
世界觀的建立決定於自主思維能力和知識量:一個人沒有形成系統的世界觀,三觀都不堪一擊,困境和重大事項判斷、取捨很容易出現抉擇錯誤。這個世界觀是帶方法論的了,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是由無數次深度思維形成的先決能力、事前判斷能力。如果同一個坑能踩兩次,我們首先要檢討的是自己的思維判斷能力並且想辦法提升自己。要知道人生是由無數的抉擇組成命運,不斷的小錯誤最終會導致人生偏離最初的目標,偏離那個美好純真的你。我們說美好純真,對於價值觀這個詞來說,金錢收益並不是唯一的追逐目標。價值觀的意義是該怎麼取捨,是活著的意義。活著的意義是生命存在的意義,所以生意、價格的追求如果偏離健康快樂的本能,這樣的決策本身沒有戰略意義。經營是價格問題,人生的最終目標並不是錢,而是靈魂超脫於物,是人的思維決定外物的運用而不是人被物慾驅使思考。
確定自性後不斷提純自己的需要,能保證自己不偏離人生目標。思考是一種能自主培養的習慣,閱讀也是。不斷的閱讀思考加強的是思維能力,自主思維能力的加強帶來的是判斷能力的提高和自主判斷力的形成。學校的環境太單一,文憑並不是人生決定性的因素,生活習慣才是:思維決定行為,行為形成習慣。生活中養成凡事熟思慮計、安定徐為的習慣很重要,在此,先解構決定思維模式的價值觀尤其重要。
三觀裡價值觀位列第三,但價值觀決定一個人的思考角度、決定思維模式、外顯為語言行動,也是承起心因、改變行為的關鍵。觀察一個人的某些行為次序能考量到此人的心地,這個次序表達的是目的和價值觀權重,從目的可以看出心地。到底選擇哪些行為觀察,是個人因果思維判斷所作,最終還是世界觀把握整體思維架構。
之所以研究文化是在研究決策管理、是在研究人性,因為外顯的文字和語言的排列與組合不僅表達一個人的知識結構、價值觀的同一程度、也表達個人思維的嚴謹度或者是身體狀況――身體亞健康造成思維混亂的人是意識不到自己有問題的。面部神態和體態、衣著也會同時展現一個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只是言語和外表能夠偽飾。所以外顯價值觀的同一並不等於人生觀相同,細緻地觀察、反覆地思考是瞭解一個人人生觀的必要手段,溝通只有輔助作用。人生觀不一樣,適用管理責任的位置不一樣,溝通和培養的方法不一樣,關係發展的空間和穩定性也不一樣。三觀相輔相成:心為因,人生觀為因;行果,既是職分擔當的不同,也是群分類聚的區別。
觀,看、怎麼看。人生觀,怎麼看待人生,無非心裡的地多少給別人、多少給自己,所以人生觀就是心地、德。心地是本性天生,沒有自主提升思維要求的情況下,心性很難改變。所以三觀只能說同不同,不能說誰正確,因為心地本來就有區別、個人之間價值觀原本出入造就了個性區別。但外顯價值觀的語言和行為能調整,所以集合體價值觀能趨同,但個人人生觀很難改變。”
“接受教育之前,人生觀和價值觀是本有的。天生“喜歡這樣”、“不喜歡那樣”就覺得那樣沒價值,是心裡不喜歡才不需要,是心裡喜歡才覺得重要、認為有價值、而且一定會用語言或者行為來表達佔有慾。價值觀是人性,價格是需求可以製造和利用;金錢的追求是為了實現人生的價值、追求價值觀的實現,所以價值觀不能以金錢數值為標準衡量。得到這個“有價值的東西”要不要分給別人,分多少是天生心地決定的。心裡喜歡,心為因,人生觀決定價值觀;分不分、分多少是平等觀,心為因,平等觀既是人生觀又屬於價值觀。相同價值取向的人,叫價值觀相同;相同資源分配取向的人叫人生觀相同;人生觀價值觀相同叫知音,三觀相同是靈魂知己。”
-
3 # 望天犼2王大齊
如果用形式邏輯概念的外延與內涵來劃分的話我認為價值觀是個大概念是個大圈它的一半是內觀就是觀察認識人類自己並形成相應的價值觀點!一半是外觀就是觀察人類以外的世界並形成相應的世界價值觀!內觀關於人外觀關於天!天人合一於價值!
-
4 # 家庭教育必修課4r3O
正確的“世界觀”決“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圓滿!
首先我們先來學習瞭解什麼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1、
世界觀:世界觀也是宇宙觀,通常是我們人類對整個大宇宙之內……自然界、社會發展、人類的思維和知識進步的根本看法。世界觀表現為我們在認識和改造世界時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的不同。世界觀的基本問題是精神與物質、思維與存在、主觀與客觀的關係問題。一個人世界觀的改變是一種自身思想認知的改變。 古人的世界觀要比我們的宏大,關乎天地,關乎宇宙,關乎自然規律的變化,關乎國家的興衰存亡,關乎人心的教化和大智慧的建立。
2、
人生觀:人生觀是要有大格局,人們對人生的經歷和問題要有大的格局。我們的人生如夢具體大概包括公與私、義和利、苦和樂、榮和辱、幸福和生死等,要有正確的人生立場和正確的智慧見解。人生觀是我們在人生實踐和生活環境中經歷形成的。由於我們的社會實踐、生活經歷、文化素養和所受教育的不同,會形成不同的人生觀! 《大學》開篇講的四條目:“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對我們“人生觀”的最好闡述。從修身為起點,以齊家、治國、平天下為目標,一步步實現自己的人生觀。 所以從小培養和樹立真確的人生觀很重要,正確的人生觀指引我們走正確的人生,用自己的人生觀去創造人生輝煌。
3、
價值觀:價值觀要有大智慧,價值觀是我們對價值問題的根本看法,是我們經過反覆實踐形成的一種與人的主觀需要相關聯的好與壞、是與非、利與弊、善無惡的觀念。包括對價值的實質、構成、標準的認知,這些認知的不同,形成了我們不同的思想,形成了我們不同的價值觀。
儒家的價值觀就是仁者愛人、報效國家。孔子認為“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認為人活著不是為了滿足口腹之慾,整天想著吃香喝辣坐吃等死的人,孔子認為,在弘道與生命發生衝突的時候,要犧牲生命去成全“道”。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價值觀,重視道德,強調氣節,提倡以天下為公!善良的價值觀是社會的功德心,是大眾的善良,是有社會主義建設的正確價值取向。
正確的“世界觀”,才有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世界觀決定著人生觀和價值觀。作為對人生意義和目的的特定理解的人生觀,以及作為主體設定其價值目標和行為取向的價值觀,都要以一定世界觀作為思想基礎,並支配其人生思考和選擇的表現形式。
世界觀與人生觀和價值觀是統一的,其中起決定作用的是世界觀。世界觀是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基礎,它決定著一個人的人生追求和對現實生活的價值選擇。 所以什麼樣的世界觀決定什麼樣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而一個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是相互影響的!
好的世界觀是重要關鍵點!
-
5 # 方程教育
世界觀又叫宇宙觀,即我們對整個世界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是宏觀的,大體可分為唯物主義世界觀和唯心主義世界觀。中國文化的三脈中,儒家是偏唯物主義的,子不語"怪力亂神";老子的《道德經》被世人稱為樸素唯物主義,後來的道教則偏唯心;佛家則是唯心的,六祖惠能的“非風動,非幡動,乃仁者心動”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其實世界觀無所謂對錯,只是認知不同而已,大多數人也並不是說就是絕對的唯物主義者或唯心主義者,而是複合存在的,只不可有主有次而已。
人生觀是指人對這兩個人生問題的看法:"人為什麼活著——人生的意義"及“人活著為什麼——人生的目標"。人生觀是由世界觀決定的。如果您是相對唯物主義者,則您對功成名就更看重,相對入世;如果您是相對唯心主義者,則您對心靈清靜就更看重,相對出世。人生的不同階段,隨著世界觀的不斷深刻,人生觀或有一定的變化。
價值觀是我們對事物價值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一個人的價值觀一旦確立,便具有相對穩定性。比如您傾向真善美還是假惡醜,您傾向義還是利,您傾向奉獻還是索取,您傾問奮鬥還是享受等等。我們對世間事物的看法和評價在心中的主次、輕重的排列次序,就構成了我們的價值觀體系。價值觀和價值觀體系是決定人的行為的心理基礎。改革開放以來,西方文化深深影響了我們,我們的傳統價值觀不斷受到新價值觀的挑戰,讓很多人身心分離,從而造成生理及心理健康危機。所以政府提出華人要有文化自信,並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建立完善全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6 # 萬里江山萬里嬌
人都是開始學會爬的,沒一個生下來是會跑的。西方其實沒有文化基礎。既使科學技術也是建立在造武器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就沒考慮在社會上的使用,所以量很低。沒量科學研究就會慢慢止步不前。而中國的科學技術是建立在為人民服務上的,所以在社會上科學技術使用量大。量大前途就無量,某國家該咋說,就是瞎貓碰上死耗子。表面強大內在虛空。不管著麼地,都希望他們好。一個國家走在哪個份上也不容易。
-
7 # 90後創業人
簡單說人生觀就是你想怎麼過這個人生,怎麼樣會有意義;價值觀,就是你個人認為什麼是最值得付出和珍惜的;世界觀,就是你對周圍環境包括社會、國家、種族等發生的事是什麼樣看待的。 但是哲學上有個說法,這個世界是物質化的不以人的思想為轉移,所以正確對待自己的三觀就要有個標準,不是你自己覺得對的就是對的,舉個例子:在你的人生觀裡認為自己才是最重要的,為了自己快樂可以拋開父母不用照顧父母。那麼這個人生觀就已經發生了偏離,因為她脫離了道德標準,脫離了社會的風序良俗。所以說,凡事都有一個標準,正確對待自己的三觀要以道德、社會、法律、自然不相違背,否則要糾正。那麼,世界觀和人生觀、價值觀有什麼聯絡呢?什麼才是正確的世界觀呢?簡單點說:地球圍繞太陽轉這是鐵定的世界觀,是全人類公認的,那麼你非得認為太陽圍繞地球轉,那麼這個世界觀就是錯的,但是這個錯的世界觀並不會影響你的人生觀,太陽怎麼轉地球怎麼轉不會影響你一生的追求,然而有些錯誤的世界觀又會影響個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例如你是中華民族的,你非得精日,滿口滿腦子認為日本思想文化好,中華文化太差,這樣又會影響你的價值判斷和人生選擇。所以,最後總結,世界觀在一定程度上是和人生、價值觀相交集的,但是又不是完全交集,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世界觀錯誤不影響他的人生價值實現,有些人世界觀錯誤又嚴重影響他的人生價值實現的原因。
回覆列表
有什麼樣的世界觀,往往就會有什麼樣的方法論,也就會有什麼樣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這都是配套的。世界觀是對世界總的、根本的看法。有了總的根本的宏觀的認識,具體的認知和行為,也就基本確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