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禪心音畫
-
2 # 歡樂說歷史
公元前686年,齊襄公被公孫無知殺害。次年,齊人又襲殺公孫無知。襄公二弟公子糾和三弟小白分別從魯國和莒國趕回去繼位。為了增加保險係數,公子糾派管仲帶領一支人馬攔住小白回齊國的道路。雙方發生衝突,管仲一箭射中小白的衣帶鉤,小白詐死。公子糾信以為真,路上走的很慢,到齊國後發現小白已經即位,這就是桓公,公子糾只好再回到魯國。
桓公繼位後,就給魯國發了通牒:“公子糾是我兄弟,我不忍心殺死他,麻煩你們殺死他。召忽和管仲是我的仇人,我們要引渡回國,剁成肉醬。”。按此要求,魯華人殺死了公子糾,同時召忽也自殺了,魯國就把管仲引渡到齊國。
管仲回國後,鮑叔牙(當時齊國的執政大臣,一直跟著小白)對桓公說:”你如果想就這樣過日子,我就差不多了;你如果想稱霸諸侯,一定要用管仲。“。齊桓公就釋放管仲,封為大夫,與鮑叔牙、隰朋、高傒一起執政,管仲為首。
管仲執政,主要在內戰和外交上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調整,讓齊稱霸諸侯。
內政上:建立五戶為最小責任單元的軍事組織;完善貨幣發行和流通制度;發展貿易和工業;任用賢人;救濟貧困和老人。另外,管仲還廢止了一批人民反對的政策,頒佈了一批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政策。
外交上:首先是“尊王攘夷”,討楚伐戎、存燕定周、九合諸侯。其次是遵守禮節和信守承諾。桓公從燕國歸來,燕君送到齊國境內,桓公以送諸侯不出境為由,把燕君到達的齊國土地全部送給燕國。桓公與魯君會盟時,受曹沫持刀威脅,被迫做出一些違心承諾。會後,桓公想毀約,管仲力勸其守約。
-
3 # 子空師兄
齊桓公重用管仲離不開鮑叔牙的舉薦。因為他倆是早年間的好友而”管鮑之交”。也是這個由來的。
而齊桓公初登基時正是想實現抱負之時,這個時候輔佐齊桓公的是鮑叔牙。剛剛登基之後就用方法弄死了之前和他競爭的對手兄弟公子糾。而輔佐公子糾的正是管仲。
深知管仲的鮑叔牙在這時力薦管仲輔佐齊桓公。因為他深知管仲想要為天下百姓謀福利,為天下人做事,但是卻找不到機會。而齊桓公又想實現自己的治國理想找不到人才。
可以說鮑叔牙在這中間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而齊桓公也是一個大氣不計較的皇帝,為了天下百姓的幸福日子果斷的放下了他倆的這段小恩怨。所以才有了之後齊國的繁榮。
-
4 # 雄觀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來看一個故事。
公元前685年,齊襄公去世。國君死了,應該有人來繼承國君之位。齊襄公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公子糾,小兒子叫公子小白,但齊襄公死的時候,這倆兒子都不在身邊。並且,齊襄公死的時候,也沒說由哪個兒子繼承國君之位,所以,他的兩個兒子公子糾和公子小白同時從外地趕回齊國,去爭奪王位。
要說這兩個兒子為什麼在外面,就得說一說齊襄公這個人。襄公昏庸無道,連兒子都殺。公子糾和公子小白為了免遭不測,公子糾跟著他的老師管仲到魯國避難,公子小白跟著他的老師鮑叔牙到莒國避難,所以才不在齊國。
為了爭君位,公子糾和公子小白分別從魯國和莒國趕回齊國。管仲怕在莒國避難的公子小白搶先奪得君位,便借魯國軍隊攔截小白。管仲帶領軍隊到即墨時,發現公子小白正在趕往齊國,雙方發生激戰,管仲向小白射了一箭,小白應聲倒在車中。管仲以為他已經被射死,便不慌不忙地護送公子糾到齊國去。
不料公子小白並沒有被射死,在鮑叔牙的幫助下提前回到齊國做了國君,他就是後來的齊桓公。齊桓公登上王座後,不但沒有計較管仲的這一箭之仇,而且任管仲做了宰相。
這就是管仲截殺齊桓公的故事。
而齊桓公之所以能重用管仲,我認為,有三個方面原因。
1、鮑叔牙的極力推薦
齊桓公奪取了王權之後,立刻處死了公子糾,後來,又下令將管仲從魯國抓了回來。齊桓公沒有忘記管仲的那一箭之仇,當初管仲是奔著殺死齊桓公的目的去的,但機緣巧合直下,沒有殺死小白,也是他命不該絕。
管仲被抓了回來之後,齊桓公立即就要將他處死的。這個時候,齊桓公的老師鮑叔牙就說了,你不能殺管仲,管仲這個人當初殺你,那是因為他是站在公子糾的立場上,射您一箭只是出於各為其主的需要。他是一個天下奇才。如果您能赦免並重用他,他會幫您得到整個天下。
齊桓公即位後,也非常想找一個有才幹的人來輔佐自己,原本,齊桓公是準備請鮑叔牙出來任齊相,但鮑叔牙堅持說,自己才能不如管仲,若要使齊國稱霸,必要用管仲為相。
齊桓公是相信他的老師鮑叔牙的,經鮑叔牙的建議,齊桓公同意選擇吉祥日子,以非常隆重的禮節,親自去迎接管仲,以此來表示對管仲的重視和信任。同時也讓天下人都知道齊桓公的賢達大度。齊桓公迎接管仲後,一連聊了三天三夜,句句投機,齋戒三日,拜了管仲為相,並稱管仲為仲父。
管仲得到赦免兵出任齊相,這就是為後世人津津樂道的管鮑之交。
2、管仲個人能力超群
管仲出任齊相之後,整頓行政管理系統,把行政區域的組織結構劃分的更加精細化,有效地維護了社會穩定,他選賢任能,總結出一套對於各級官員實行獎懲的具體辦法。管仲注重經濟和農業,反對空談主義,開創職業技能教育。他以改革的方式富國強兵,提出“華夷之辨”與“尊王攘夷”的民族主義思想,聯合北方鄰國,抵抗山戎族南侵。
為了使齊桓公成為諸侯之長,管仲在外交上協助齊桓公聯合北方各個諸侯國,打擊山戎,於公元前651年,齊桓公召集魯、宋、曹等國國君及周王宰孔會於葵丘。周公宰代表周王正式封齊桓公為諸侯長。之後,齊桓公以霸主身份主持了葵丘之盟。此後遇到侵犯周王室權威的事,齊桓公都會過問和制止,盟會齊桓公確立了自己的霸主地位。
管仲的外交戰略獲得了很大成功,使齊桓公霸業更加合法合理,同時也保護了中原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為華夏文明的存續做出了巨大貢獻,進一步突出了觀眾卓絕的才能。
3、齊桓公能夠慧眼識才
觀眾之所以被重用,我認為,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齊桓公為了成就自己的霸業,聽從老師的建議,不拘一格,慧眼識才。按說,齊桓公想要報管仲曾今放自己冷箭之仇,十個管仲也是不夠殺了洩憤。當時齊桓公就欲讓魯國一同殺掉管仲。但輔佐齊桓公的鮑叔牙是堅決不同意殺死自己的兄弟還極力推薦管仲可以輔佐主君治理齊國。這讓齊桓公是相當的不明白,鮑叔牙此時就說自己多點沒有達到治理國家的要求。其一,政治家要對民仁和。其二,治國的要點是要不使大權旁落。其三,政治要講忠信才能被擁戴。其四,知法度,知禮儀,統一民心。其五,在戰場上鼓動戰士殺敵,使戰士勇敢無畏。這些管仲都可以做到,這才讓齊桓公發現管仲的確是一位有大學識的人。
管仲被齊桓公收攏任用之後,從此,齊桓公知人善任、胸懷廣闊、不計私仇的名聲就傳開了,齊國因此得到了許多人才,管仲也輔佐齊桓公成了春秋五霸之首。
所以,一個成就霸業的人一定是一個大氣的人,是一個胸襟開闊的人,他不計前嫌,大膽任用賢才,成就一世霸業。這就是為什麼管仲射了齊桓公一箭,齊桓公不但不追責,還重用管仲的原因。
-
5 # 梅里一了
這事有個關鍵性人物,鮑叔牙。如果這名字記不住,記得鮑魚就行了,鮑魚之前稱為盾魚,外面的圓殼象盾牌,很形象,因為鮑叔牙是個吃貨,特別愛吃盾魚,人們乾脆把盾魚改稱鮑魚,雖然不倫不類,但鮑叔太牛,所以一直流傳至今。
鮑叔的牛,不在於有多大的本事(多次領兵打仗都大敗而回),而在於識人,不是識那種才華橫溢的人,而是識那種毛病一堆的人。管仲就是這樣的人,鮑叔牙和管仲可以稱得上是發小,同年出生,還是老鄉(穎上人),雖都是貴族後代,鮑叔牙姓姒,是治水的大禹夏朝後代,管仲姓姬,是周朝會西王母穆天子的後代。但是到了春秋時的齊國,兩家的家境天壤之別,鮑叔牙是富二代,爹是齊國的大夫,管仲爹沒了,窮得丁當響,家裡只剩下白髮老母。所以,管仲從小就動腦筋掙錢養家,咋整,做生意罷,拉鮑叔牙一起下海,這哥們有本錢,賺了,自己拿多頭,賠了,鮑叔頂著,連一起做生意的夥計都看不下去了,這人太貪。鮑叔牙遇上麻煩事,請管仲出個點子,結果事與願違,弄得更糟糕,鮑叔反而安慰管仲。鮑叔看管仲生計艱難,拉關係,幫他弄個官噹噹,做了三次官,都被一擼到底。去當兵吧,總是衝鋒在後,逃跑在前。在一般人眼裡,管仲是個典型的渣男,可在鮑叔牙眼裡管仲是個難得的人才。能在屢次吃虧的情況下,認準一個朋友,這就是鮑叔牙牛的地方。
皇天不負有心人,人倒黴到極致的時候,轉運的時候就到了。齊國輪到諸兒座莊,號稱齊襄公,這襄公荒淫無道,把隔壁來訪的魯國國君魯恆公的夫人,自己的異母妹給睡了,這事被魯桓公撞見,這可是亂倫的醜聞,怕事情敗露,竟然派人把魯桓公給殺了。齊襄公沒有子女,卻有幾個同父異母的兄弟,既然別國國君敢殺,這幾個多嘴的兄弟也不能留著,殺了算了。其中兩個訊息靈通腿快的,逃出齊國,投奔母親所在國。一個公子叫糾,母親是魯華人,逃到魯國,管仲就是糾的隨從。一個公子叫小白,母親是莒華人,逃到莒國,鮑叔牙就是小白的隨從。後來,齊襄公在國內鬧得實在不象話了,手下的幾個大夫,心裡一煩把他殺了。齊國的國君位置空缺,兩位在逃的公子機會來了,國君的位置誰先到先得。
按理說,魯國到齊國比莒國的路程近,公子糾趕到齊國比小白的機會大,可是結果是小白先到,做了齊桓公,倒黴催的公子糾被逼得走投無路的魯莊公給殺了。
公子糾為什麼會遲到呢?這裡有三個節點。
1,愛交朋友的鮑叔牙在齊國有臥底,齊襄公一死,就有人通風報信,得訊息在先,所以動身早。
2,魯莊公的擺譜,與齊襄公有殺父之仇的魯莊公,覺得公子糾是小白的哥,這國君的位置自然該哥先座,要搞風光點,所以動身晚。
3,管仲的失手。當得知鮑叔牙和公子小白火速趕往齊國時,管仲挺身而出,在小白必經之路上幹掉小白,豈不是萬事大吉。管仲帶了一班人馬設伏,看見鮑叔牙親自駕車快馬過來,小白就迎風而立站在車上,於是張弓搭箭射去,小白應聲而倒。大夥看見小白倒了,認為已死。於是吹吹打打的擁著公子糾前往齊國登基,沒料到遭到齊桓公率領的齊軍迎頭痛擊。原來管仲這一箭只射中小白的腰帶環,沒事,使公子糾儍傻的空歡喜,耽誤了行程。
這場伏擊戰的結果太奇巧,以至於現代愛琢磨的人認為這是鮑叔牙和管仲故意設的局,以阻止公子糾捷足先登。個人以為可能性不大,因為風險太大,用箭射行進中的人,除武俠小說外,射中而不傷人難度很大,萬一失手真射死了呢?同時,這種重大的伏擊刺殺,公子糾絕不會只派管仲一人,邊上有人監視,做假很容易看出破綻,萬一發現,只會促使公子糾加快行程,適得其反。因此,這種奇巧只能是寫史者為了突出人物故意為之。
刺殺未成,主子己被殺,管仲被打入大牢,等待押回齊國,剁成肉醬,以洩齊桓公心頭之恨,管仲真可算倒黴到了極點。這時候鮑叔牙站了出來,為管仲說情,這個情不是隻救管仲的命,而是要管仲擔任齊國的丞相。這個彎子轉得是不是太大了呢。齊桓公居然答應了,你說鮑叔牛不牛。鮑叔說了什麼讓齊桓公轉過這個彎呢?其實也沒有泣血成書,只是很簡單的一句,你想做個平庸的君主,用我就夠了,如果你想稱霸天下就非用管仲不可。這話很象蕭何對劉邦推薦韓信的話,齊桓公是個有雄心壯志的人,他把管仲真的任命為丞相,果然不負所望,成就了春秋五霸之一的大業。管仲很牛,甘為人下,把渣男提攜為天下第一相的鮑叔牙更牛。
回覆列表
1.概況
管仲(約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諡敬,春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潁上人(今安徽潁上),周穆王的後代。
2.成就
管仲輔佐齊桓公成就了春秋霸主的地位,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是經濟學家、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被譽為“法家先驅”,“聖人之師”,被譽為“華夏第一相”。太史公司馬遷對於管仲的評價是:“世所謂賢者,而孔子小之。”
3.管鮑之交
管仲的父親本是齊國大夫。家道中落,為了謀生,與好朋友鮑叔牙合夥經商。後來,二人又一起從軍,在長期交往中,管仲與鮑叔牙結下了深情厚誼,管仲多次對人講過:“生我的是父母,知我的是鮑叔牙”。
4.公子糾與公子白之爭
齊襄公荒淫無道,言不守信,公子糾逃亡到他的母親之國魯國,輔佐他的是召忽和管仲;公子小白逃亡到莒國,輔佐他的是鮑叔牙。後來,齊襄公被公孫無知殺死。有人怨恨公孫無知,以弒君自立的罪名將他殺了,要求大臣們從公子中另選新君。
齊國高、國兩上卿搶先暗中從莒國召回小白,準備立為國君。魯國聽說自立為君的公孫無知已死,也派兵護送公子糾返回齊國。
聽說小白已經上路,莒國離齊國又近,管仲就帶兵前去阻止公子小白。路上相遇,管仲彎弓搭箭射向小白,小白應聲倒下。管仲以為小白已死,派人報告了魯國和公子糾,這樣一來,護送公子糾的軍隊就放慢了速度,六天才到達齊國。而公子小白,僅僅是被射中了衣帶勾,裝死迷惑了管仲,然後很快進入齊國,在高、國兩大家族的擁護下登上君位,這就是齊桓公。
5.齊桓公的反擊
齊桓公即位後,齊國馬上派出軍隊抵禦魯軍,並將其打敗,逼迫魯國殺死了公子糾,召忽自殺身亡。齊桓公聲稱管仲對他有射殺之仇,要求魯國將活著的管仲交還齊國,然後把他剁為肉醬以便洩恨。魯華人只好將管仲囚禁,用囚車將他押送給齊國。
6.上位之路
公元前685年,齊桓公當上齊王,要任鮑叔牙為相,鮑叔牙卻對齊桓公說:“如果大王只想治理好齊國,那麼用我就足夠了,如果大王想稱霸諸侯國,非用管仲不可”。透過鮑叔牙的勸說,齊桓公決定任用管仲為相。
齊桓公不但赦免了管仲的射殺之罪,還用最高禮儀將管仲迎入朝中,並與管仲連續三天三夜的長談,管仲逐一向齊桓公闡述了治國綱領、經濟政策、軍事政策等等。最後,齊桓公齋戒三日,拜了管仲為相,並稱管仲為“仲父”。齊桓公從此走上了稱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