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麓風軒

    今日推薦的是王羲之《興福寺半截碑》,此碑為集王書十大家之一,其名聲僅次於唐懷仁集王書《聖教序》,其實古人認為它比《聖教序》更加傳神。

    這個碑說起來還有一段傳奇——

    據說,唐代懷仁和尚等人花20餘年時間集出王羲之《聖教序》以後,受到皇上的嘉獎,一時集王字成風。其中就有唐代興福寺僧人大雅等人又集了王羲之行書《鎮國大將軍吳文碑》(簡稱《吳文碑》),721年(開元九年)立於長安,徐思忠等刻字。

    後因不明原因沉睡地下幾個世紀,明萬曆年間出土。因出土時僅存下半截,故稱“半截碑”。因只有半截,未受重視,長期被棄置西安城南城隍廟中。後來一位叫王堯惠的人看見了,向當時郡守報告,將該碑移至西安泮宮,方才名揚於世,現該碑存西安碑林。

    《興福寺半截碑》行氣流暢,摹刻精良,為研習王羲之書法之重要碑刻。後人推《聖教》為集王字第一,《興福寺半截碑》僅次於《聖教序》。其實,《興福寺半截碑》在很多地方優越於《聖教序》,簡單說就是更加“傳神”。

    安世鳳《墨林快事》稱“大雅乃興福寺僧,故世謂之《興福帖》,其集王字,顧獨得其精神筋力,儼如生動,不比懷仁,只得其形模,並其古澹之趣而已,是以書家重之。”這也就是我推薦行書學習《興福寺半截碑》的原因。

  • 2 # 旭飛練字

    如果說只是單純給你推薦的話,行書字帖太多了。但是重點還是需要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來選擇字帖進行練習為佳。

    每個人的審美觀點不同,每個個體本身就是不同的,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

    個體不同,以至於世界觀不同,對美的欣賞和感受肯定也就不一樣了。

    所以,綜上所述,得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來,切合自身的特點,符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下面也做一些推薦,可以作為參考:

    1、王羲之《蘭亭集序》(更多人的首選);

    2、王珣《伯遠帖》;

    3、歐陽詢《張翰思鱸帖》;

    4、顏真卿《祭侄文稿》;

    5、柳公權《蒙詔帖》;

    6、蘇軾《黃州寒食詩帖》;

    7、黃庭堅《松風閣詩帖》;

    8、米芾《蜀素帖》(個人比較喜歡的);

    9、趙孟頫《行書千字文》等等。

  • 3 # 隹谷

    我認為自古以來,行草、行楷,包括行書最好的還是王羲之的字,無論古今書法家怎樣創新,其實都沒有跳出王羲之的規範,建議學習行草、行楷書優先選擇“二王”體系的字帖。

    一、王羲之的行書是當之無愧的行書之宗、天下第一,初學臨摹應當首選。

    行書應該是楷書和草書出現之後發展起來的書體,行楷則是介於行書和楷書之間的書體。楷書在在魏晉時期由隸書發生第二次隸變之後誕生的,這個時期正是王羲之書法最成熟的時期。在這個時期,王羲之的楷書、尤其是小楷達到了高峰,其行書也在草書和楷書的基礎上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蘭亭序》就是在這個時期寫就的,唐太宗李世民視國珍寶,死後還要帶到墓中,他把《蘭亭序》譽為天下第一行書,也奠定了王羲之在中國書法文化史上的書聖地位。

    王羲之的書法不僅是唐太宗推崇,他的楷書、行書、草書均被後世所臨習,其書風遺韻一直延續到今天。

    初學王羲之的行楷、行書和行草,建議從《聖教序》、《十七帖》和《蘭亭序》入手學習,尤其是《聖教序》可以作為入門書帖。

    二、同時學習“二王”體系的書法名家行書,可以取得相輔相成的功效。

    王羲之以後的書法大家,不少是傳承了他的書法風格的,在筆法、結構等方面同“王體”書法一脈相承。比如唐朝的歐陽詢、元朝的趙孟頫等。

    學習行楷書法,在學習王羲之的同時,兼學趙孟頫的書法也是不錯的選擇。趙體楷書本身就帶有行書韻味,很多書家也稱他的楷書為行楷。如果要學趙氏行書,他的“秋聲賦”、“秋色賦”都很好,其他類似的墨跡書帖也很多,完全可以臨摹學習。

  • 4 # 林默之健龍達人

    那麼行楷、行書,推薦什麼書帖進行臨學比較好呢?顯然,“天下第一行書” ,王羲之的《蘭亭序》,是值得臨學的。還有,宋代組織書家編刻的集王字的《宋拓集王聖教序》,也是值得學習的,都是行楷書體。

    而《宋拓王右軍書》是偏行草的帖子。歷史名帖“天下行書第二”的是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當然也是很好的帖子。顏魯公還有《爭座位帖》也是很好的行書帖。

    而米芾的行書帖,很著名的《苕溪帖》和《蜀素帖》是非常經典的,美妙靈動的行書帖,米襄陽還有很多不錯的行書帖,比如《方圓庵記帖》等,也是很好。只是米芾行書,筆法豐富,結體字法靈動,個性化突出,初學者臨學不易。學行一定程度後,應該值得深入研學。

    宋末元初的趙孟頫,楷書略帶行意,行楷功夫了得,臨寫前輩名帖,可以亂真。也是很多書法愛好者喜歡學的書體。儘管因宋元兩朝為官,備受詬病,被批沒骨氣,但趙孟頫這位書畫俱能的才子,對漢字書法的傳承功不可沒,各種書體俱能,趙楷更是名列四大楷書名家之一。

    這裡特別介紹一位,唐代的李邕,書法史有一席地位,名動於時。他工文,尤長碑頌。善行書,變王羲之法,筆法一新;並繼李世民《晉祠銘》後以行書書寫碑文,名重一時。其書風豪挺,結體茂密,筆畫雄勁。傳世作品有《端州石室記》、《麓山寺碑》、《法華寺碑》、《雲麾將軍李思訓碑》、《雲麾將軍李秀碑》等。唐竇蒙在《述書賦注》中說:時議雲:“論詩則曰王維、崔顥;論筆則王縉、李邕;祖詠、張說不得預焉。”李陽冰謂之書中仙手。其為文,長於碑頌,多自書。唐人說李邕前後撰碑八百首。杜甫詩曰:“干謁滿其門,碑版照四裔。豐屋珊瑚鉤,麒麟織成罽。紫騮隨劍幾,義取無虛歲。”李邕能詩善文,工書法,尤擅長行楷書。當時的中朝李邕《晴熱帖》 衣冠以及很多寺觀常以金銀財帛作酬謝,請他撰文書寫碑頌。他一生共為人寫了八百篇,得到的潤筆費竟達數萬之多。但他卻好尚義氣,愛惜英才,常用這些家資來拯救孤苦,賙濟他人。李邕撰文書寫的碑文,常請伏靈芝,黃仙鶴和元省己鑴刻。據明代楊慎的《丹鉛錄》考證,這三人很可能也是李邕的化名。他的傳世作品有《葉有道先生碑》、《端州石室記》、《麓山寺碑》、《東林寺碑》、《法華寺碑》、《雲麾將軍李思訓碑》、《雲麾將軍李秀碑》。傳世書跡以《嶽麓寺碑》、《李思訓碑》最為世人重視。 李邕曾任北海太守,故人稱“李北海”。李邕的書法藝術,在當時與後世獲得了很高的評價,他的為人和才情更為世人所敬重。他的父親李善是一位正直博學的人,為官遭貶,後專心學術,所注蕭統《文選》六十卷,至今被視為《文選》最主要的注本之一。李邕天資聰慧,幼承家學,少年時以擅長辭章而聞名。但他在仕途上,卻因為人耿介磊落,不畏權貴,屢遭貶謫。晚年在北海太守任上,遭人暗算,被宰相李林甫定罪下獄,竟被酷吏活活打死。

    李邕(678年—747年),字泰和,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漢市江夏區)人。 唐朝大臣、書法家,文選學士李善之子。出身趙郡李氏江夏房,博學多才,少年成名。起家校書郎,遷左拾遺,轉戶部郎中,調殿中侍御史,遷括州刺史,轉北海太守,史稱“李北海”、“李括州”。交好宰相李適之,為中書令李林甫構陷,含冤杖死,時年七十。唐代宗即位,追贈秘書監。

    作為行書碑文大家,書法風格奇偉倜儻,李後主稱讚“李邕得右將軍之氣而失於體格”。《宣和書譜》“李邕精於翰墨,行草之名由著。初學王右軍行法,既得其妙,乃復擺脫舊習,筆力一新。傳世碑刻有《麓山寺碑》、《李思訓碑》等。

    《唐李邕書麓山寺碑》是行書入碑第一帖。

    唐天寶四年,公元745年,這一年,中國詩壇上的兩位巨星杜甫和李白同在古齊州(即今濟南市),並且遊蹤齊魯,留下了無數膾炙人口的詩篇。 杜甫到來的訊息不脛而走,很快傳到北海,即今山東的益都。時任北海太守的李邕坐不住了,連日趕往齊州與杜甫會面。這可是一件不得了的盛事。時李邕68歲,早已名滿天下,杜甫此時才是個33歲的後生,名聲遠沒有達到詩聖的程度。但李邕慧眼識珠,他已經預見到了這顆新星的萬丈光焰。可惜他沒有看到。 會見的歡宴就安排在新建的歷下亭上。李邕、杜甫、李之芳在座,可能還有許多齊州的知名人士出來作陪。特別應該提到的是李白這時也在齊州。天寶三年,他與杜甫在洛陽相遇,結伴東遊。他信奉道教,正在紫極宮受道錄,不知是道規使然,還是沒有接到請帖,或許還有其他原因,這位極善飲的詩人沒有來喝這杯酒,否則歷下亭上一定會留下李白的詩作了。李邕與杜甫把酒長談,論詩論史,也談及了杜甫的祖父杜審言,這讓杜甫十分感激。就在這次歡宴中,杜甫留下了“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的佳句。

    李邕願意結交名士是出了名的。史載:“邕素負美名,頻被貶斥,皆以邕能文養士。”李邕鬻文獲金,可以用來支付他結友交遊的巨大開銷,可是鬻文的事也不是常有的,總有手頭拮据的時候。每逢這種時候,他就有挪用公錢之嫌。杜甫和李白在天寶四年分別見到李邕的時候,他身上剛剛發生了一段死裡逃生的故事。

    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唐玄宗泰山封禪迴歸長安,車駕路過汴州。李邕從陳州趕過來謁見,並接連獻上幾篇辭賦,深得玄宗賞識。於是李邕就有點飄然,自我吹噓憑自己的才華“當居相位”。那時李邕只是陳州刺史,這話說得忒大了點。偏偏這話叫中書令張說聽見了,不久李邕在陳州任上挪用公錢事發,張說將舊賬端出。兩筆賬一塊算,下獄鞫訊:罪當死。這時候幸虧有個叫孔璋的許州人上書玄宗皇帝要救李邕,那封奏疏寫的真是好,打動了唐玄宗,免去李邕死罪,貶為欽州遵化縣尉。而孔璋流配嶺西(現今廣東)而死。這兩個以生死相交的人始終沒有見上一面。孔璋的奏疏基本概括了李邕的生平功過。這篇情真義切的文字更增加了李邕身上的傳奇色彩,尤其讓仕途失意、蔑視權貴的李白景仰。李白也深懷濟人之心,有著散盡千金的豪爽,來到齊魯之邦,他自然要去拜訪這個傳奇中人。就在天寶四年,他們相見於益都李邕任上。李白時年44歲。李白在益都聽到了另一個李邕見義而捨己相助的傳奇故事。這裡有一個女子,丈夫被人謀害。女子持刀復仇,刺殺真兇而獲獄,罪當極刑。這時候李邕奮不顧身上疏朝廷,救下女子,由此李白寫下了敘事樂府《東海有勇婦》:“學劍越處子,超騰若流星。捐軀報夫仇,萬死不顧生。白刃耀素雪,蒼天感精誠……豁此伉儷憤,粲然大義明。北海李使君,飛章奏天庭。舍罪警風俗,流芳播滄瀛。名在烈女籍,竹帛已榮光。”

    送別杜甫和李白後兩年,李邕就遭到奸相李林甫的政治迫害。事情是這樣的,狂傲的李邕並沒有聽從孔璋“率德改行”的忠告,又一次把手伸向了公錢,“奸髒事發”,但這不足以斷送他的性命。真正的原因是,遠在長安京師的左驍衛兵曹柳績與他的岳父杜有鄰不睦,汙衊杜有鄰妄稱有占驗之能,交構東宮,指責皇帝。這本是信口開河之談,無憑無據之辭,卻被李林甫抓住,嚴令審訊,查出柳績是禍首,卻莫名其妙地將柳績連同他的岳父杜有鄰一同杖死。審訊中查出李邕曾送給柳績一匹馬,便以“厚相賂遺”受到牽連,又因李邕與淄川太守裴敦復有私交,裴敦復曾薦李邕於北海。裴敦復亦遭到株連。心狠手毒的李林甫立刻責令他的兩個爪牙馳往山東,將李邕、裴敦復“就郡決殺”。李邕已有七十高齡。 這已是天寶六年的事了。時李唐王朝被李林甫搞得朝野一片白色恐怖。李邕不畏懼死亡,屢出諍諫之言,武則天時他拜左拾遺,在朝堂之上當著則天皇帝的面,就敢於和御史中丞宋璟一同指責則天皇帝的心腹張昌宗兄弟以權謀私。武則天想發火,但是沒有發作,沉吟了半天,竟應允了宋璟、李邕的批評。這就是孔璋所言,“往者張易之用權,人畏其口,而邕折其角”。可見李林甫為排除異己,絕殺李邕等有識之士的殘酷,甚於武則天之於來俊臣。 對於李邕的死,杜甫悲痛欲絕,他哭道:“坡陀青州血,羌沒汶陽瘞”。 李白憤怒之極,感嘆之極,他大呼:“君不見李北海,英風豪氣今何在?君不見裴尚書,土墳三尺蒿棘居”。 講敘這一千二百年前發生在齊魯大地上的故事,仍令人深思感嘆。本人認為,李邕是近現代被低估的一位書法大家。其書法名帖,是值得書法愛好者重視和研究學習的。

    你們當代書法名家,啟功先生的書法 ,楷有行意,行楷作品遒勁有力,線條富彈力。啟功(1912——2005),自稱“姓啟名功”, [1] 字元白,也作元伯,號苑北居士,北京市滿人。 [2] 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孫。[1] 中國當代著名書畫家、教育家、古典文獻學家、鑑定家、紅學家、詩人,國學大師。曾任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教授,華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博士研究生導師、九三學社顧問、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世界華人書畫家聯合會創會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顧問,西泠印社社長。

    對於書法藝術本身,他也有很多創見。一般人學書法都是從寫“九宮格”或“米字格”開始,並把字的重心放在方格中心。啟功卻發現,字的重心不在傳統的米字格的中心點,而是在距離中心不遠的四角處,還推算出它們之間的比例關係正符合所謂的“黃金分割率”,對學習書法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啟功的書法作品在市場上極受青睞。也深受書法愛好者喜愛,值得臨學。

    啟功先生,為人謙遜,德藝雙馨。欣賞他的書法作品,總要聯想到他對碑帖的精深研究,因為他對碑帖的研究和他的書法藝術成就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絡,碑帖之學是明清兩代興起的一門學問。他就是這片園地的開拓者之一。這門學問除誇揚珍異、競炫收藏的古董藏家不能算外,其路子約分為二類:一是研究其中歷史資料,以碑刻文辭證史補事,或校讀文辭;二是賞鑑、研究其書法藝術。啟功先生兼於兩者,更精於後者,他在兩者之間融合貫通,其方法突破前人藩籬。“買櫝還珠事不同,拓碑多半為書工。滔滔駢散終何用,幾見藏家誦一通”。他寫這首詩是有感於過去多少鑑賞家重視碑帖的書法,而對其中文辭則往往視而不見。

  • 5 # 度道書法

    行書的字帖有很多,經過歷史驗證的,大家都在學習的就是好的。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選擇:

    性格平和的,可以選擇王羲之,趙孟頫,李邕一路。

    性格大氣的,可以選擇黃庭堅,王鐸等。

    有點小怪異的,可以選擇米芾,張瑞圖等。

    主要還是自己喜歡哦,又切合你的風格。

  • 6 # 麒麟子安老師音樂

    行書選帖建議

    1、《懷仁集王聖教序》入門首選。

    2、王羲之手札系列(平安帖、奉橘帖、孔侍中帖、得示帖、喪亂帖等。)

    3、王獻之(地黃湯帖、二十九日帖、鴨頭丸帖、中秋帖)

    4、米芾(蜀素帖、苕溪詩帖。)

    5、《天下三大行書》,以及趙孟頫、王鐸等名家。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東晉 王羲之)

    《蘭亭/夢》(安書楷/文)

    蘭亭名揚天下,魏晉風流高雅。

    文書千載雙璧,世人膜拜芳華。

    逸少倜儻不羈,坦腹東床佳話。

    書法蛻古去拙,行雲流水瀟灑。

    生來仙風道骨,超然意氣風發。

    蠶繭鼠須落墨,信手妙筆生花。

    崇山峻嶺修竹。曲水流觴清嘉。

    天朗氣清觀道,暢敘幽情煙霞。

    感懷人生際遇,功名利祿浮華。

    生死皆為虛誕,匆匆一夢天涯。

    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唐 顏真卿)

    親人慘戮,地泣天傷。

    悲憤欲絕,痛斷肝腸。

    賊臣逆亂,毀我大唐。

    生靈塗炭,百姓遭殃。

    家仇國恨,豈能相忘?!

    氣衝霄漢,心馳沙場。

    祭血殺敵,慰藉魂殤。

    嗚呼哀哉,尚饗尚饗。

    丁酉國慶/安書楷《品顏真卿祭侄文稿》

    天下第三行書《黃州寒食詩帖》(宋 蘇軾)

    借問明月幾時有,把酒悵然問青天。

    詩中仙翁李太白,詞裡宗師蘇子瞻。

    文華才情冠古今,怎奈命運總多舛。

    滔滔大江東流去,英雄有淚不輕彈。

    率性直言難入耳,烏史臺前命一懸。

    謫居黃州逢苦雨,寒食時節更心寒。

    破灶空庖燒溼葦,荷鋤東坡學陶潛。

    悟得紅塵夢一場,幾度秋涼人世間。

    丁酉秋月 安書楷《蘇軾》

    唐《懷仁集王聖教序》

    集王聖教,不朽經典。懷仁匠心,天地可鑑。二十餘載,精琢細研。書聖風貌,光彩呈現。姿俱龍虎,美輪美奐。後世書者,膜拜感嘆。太宗文華,日月比肩。勵精圖治,盛世貞觀。垂衣作序,珪璋詩篇。洞曉陰陽,通達聖賢。太子厚德,記以自謙。咸亨立石,七佛永年。聖僧玄奘,六塵超然。捨身求法,不畏艱險。百重寒暑,萬里山川。千古無對,尋真夢圓。蒼穹茫茫,浩瀚無邊。化生萬物,妙道凝玄。大道不器,大美不言。悠悠華夏,薪火相傳。(丁酉立秋 安書楷《臨聖教序有感》急就之,不妥處,海涵。)

  • 7 # 茶與書法

    這要根據個人審美和愛好,選擇行書碑帖練習。取法乎上,學習行書要從古代書法家入手,今人,只能呵呵!古代書法家群星璀璨,在這裡就只向樓主推薦幾本比較主流的行書碑帖吧!如下:

    王羲之集字《聖教序》臨寫示範

    王羲之《蘭亭序》臨寫示範

    趙孟頫《前赤壁賦》臨寫示範

    趙孟頫《後赤壁賦》臨寫示範

    趙孟頫《洛神賦》臨寫示範

    趙孟頫《玄妙觀重修三門記》臨寫示範(楷書字帖)

    戀上八雅,圈子雖小,乾淨就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天氣滿滿變暖,有哪些搭配方法和單品,能穿出滿滿高階感並且女人味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