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曉之羽

    李自成攻入紫禁城後,隨之也找到了崇禎自縊的屍體,還有一封遺書:“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遮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這難免讓人悲痛,一個帝王竟然落得如斯下場。帝王的一舉一動,從來就是牽扯著無數的政治權謀,暗含他意。何況是帝王之屍體,這絕對是一把雙刃劍,利用好了好處多多,利用不好禍患無窮,而李自成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後者。他讓人將崇禎的屍體用兩扇門板裝起來,然後裝入柳木棺材內,搭蓋了一個寒摻的靈棚,最後崇禎皇帝被葬在了天貴妃墓中,至於出殯辦理喪事的錢,李自成竟然沒出,那還是一個小官而組織募捐的,你說江山都被你李自成給奪了,人也被你逼死了,你怎麼就不願辦個像樣的喪禮,來籠絡籠絡人心呢?李自成此舉可謂是讓有識之士給寒心了,帝王之心必定要有廣闊的胸襟而禮賢下士的風範,可是自從李自成進京城以來,他就沒有一件事讓人看到了仁者之風,燒殺搶掠,拷打官員捐錢,完全是憑藉著強權而奴役北京臣民,如此欠缺政治權謀,眼觀短視之人如何能夠統御九州萬方,難怪李自成會被後世之人所痛恨不已,實是恨其不智,恨其不爭,恨其親手將華夏基業而拱手相送異族。

    相較於李自成狹隘和小氣的做法,不說立場,滿清的做法的確是棋高數著,兩者根本就不在同一水平線上。滿清會在局勢關鍵時刻來製造有利的政治軍事氛圍。就說吳三桂的借兵一說,多爾袞就很好的利用了當時吳三桂的窘迫,讓關寧鐵騎和大順軍先戰一場,讓雙方力窮之時,適時出擊,坐收漁翁之利。之後大順軍潰敗,滿清打著為崇禎報仇的旗號,讓吳三桂鐵騎為開路先鋒,四處宣傳滿清是“友誼之師”,是要幫助大明一雪前恥的,如此之下,關內軍民一致歡迎,讓自己師出有名,站在了道義的高度。滿清入主北京城後,他們對待崇禎的屍體又是另外一番做法。他們重新厚葬了崇禎皇帝,而且將其墓地改為“思陵”,意思很明顯,讓人們感懷崇禎。接著又是拉攏大小官僚,得到士大夫們的擁戴將會成為滿清定鼎中原的重要基石,這一招招的組合拳打來,可謂是漂亮至極,順利的籠絡了心向大明的人心。不可否認,後來滿清政府造就了大量的殺戮,可謂是流血千里,十室九空,可不得不承認,在滿清入關初期,他們利用“死去的崇禎”而收穫了大量的好處,定鼎了紫禁城,佔據了這個天下政治權利的中樞,給他們席捲天下而爭取了眾多的時間。

    李自成佔據先機,卻失了天下,滿清後發制人,卻定鼎了九州華夏,僅從他們對待死去的崇禎屍體一事上,就可以看出李自成是多麼的短視,果然是政治上的侏儒!

     

  • 2 # 志鏟根長老

    本質上沒什麼不同!李自成以王的規格葬了崇禎!大清高規格的以皇室規格葬了崇禎!無非彰顯自己的大度,收買人心!都是玩弄死人的帝王之術

  • 3 # 等待拯救的胡迪

    嚴格定義上講李自成在政治領域的短淺目光導致了人心失散,最終未獲得人民群眾的支援而導致失敗。

    滿清在趕走李自成後,講李自成定義為匪徒,流寇,在政治上將李陷入不理地位,隨即安頓前朝遺老遺少,巧妙的在政治領域佔據優勢。

  • 4 # TeaC

    我自己沒有專門研究,但我讀過一些相關的文字。

    據說,李自成闖進宮之後,找來找去找不到崇禎,於是派人四處查詢,手下人看到吊死的崇禎,趕快報告,估計李自成親眼看到時,崇禎還掛在樹上,因為沒有人敢動手處置啊。

    然後李自成看到了崇禎留在皇袍上(估計是裡面的一層白色袍子,因為外面的袍子滿滿的刺繡花紋)筆墨,這段文字被人抄寫下來了,有興趣的人可自行在網上搜索來看,

    李自成及其手下自然也震驚啊,但他們這些人一直認為明朝太壞太黑暗,應該被推翻,所以也不會有多少內疚。

    據說李自成於是下令把崇禎下葬。因為崇禎自己的陵寢還沒有來得及修築(不然今天就不是十三陵而是就十四陵了),所以具體辦這事的人就匆匆忙忙地把崇禎遺體放到了田貴妃的墓中,整個過程都比較草草了事。

    後來滿清在吳三桂的反水引領之下,入關和李自成的隊伍打仗,(TMD,吳三桂既然能這麼猛,又何必引清兵入關來給自己助威呢?!自己獨自跟李自成拼的話,恐怕後來歷史上名聲也會好很多。)

    李自成手下這些一直在明朝官兵面前勇猛威武的農民起義軍,卻被吳三桂打得稀里嘩啦、逃命時恨自己沒有多長兩隻腳。可見當時明朝官兵很可能是因為失去了對明朝皇帝和朝廷的信心,在行駛所謂滅寇任務時都可能是應付差事的態度,只要把這幫流民驅散了就拉倒。終於在關內李自成這幫起義的力量越做越大。

    滿清跟隨吳三桂入關之後,一開始打著為崇禎復仇的旗號,也的確給崇禎辦了一場規模不小的葬禮。然而這不過是演戲而已,連崇禎的遺體在哪裡、是否葬得合適、要不要換一個正式的陵寢,等等,所以這些相關的事情一概沒有去管。

    天下人都知道,覬覦並襲擾中原幾十年的滿清不可能沒有心懷鬼胎,果不其然,滿清住進紫禁城之後就再也沒有主動撤離。

  • 5 # 小聰歷史客棧

    1643年3月19日清晨,上朝的鐘聲從紫禁城傳出,撞鐘的是崇禎本人,可是崇禎卻等不來上朝的大臣了,大家早已能跑多遠就跑多遠了,崇禎走投無路,想到了以死殉國,“天子守國門”的祖訓讓他選擇了在景山歪脖子樹上自縊身亡,死的時候光著左腳,右腳穿著紅鞋,時年33歲。

    李自成攻入北京後,也很快在煤山(今景山公園)找到了崇禎的屍體,當然還有崇禎皇帝在藍色袍服上寫的的一封遺書,大致內容是這樣的:“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遮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想想也是心酸,一代帝王落得如此下場。

    李自成找到崇禎的遺體後,讓人將崇禎的遺體用兩扇門板裝起來,搭蓋了一個寒磣的靈棚,崇禎的棺材暫放在紫禁城北面的河邊,也就是現在故宮東華門外面的那個河邊,路邊的百姓看到以後,紛紛掩面而泣,至於辦喪事的錢,李自成竟然沒掏腰包,沒拿一分錢,還是一個無名小官組織募捐的,當地平民看到崇禎無處安葬,又將崇禎合葬在田貴妃墓中。

    崇禎畢竟是位明君,只不過當時大明朝氣數已盡,崇禎也無能為力,對李自成來說,崇禎是你逼死的,江山是你奪下的,為什麼不能給這位亡國皇帝辦個像樣的喪禮,來籠絡下人心呢?李自成的舉動寒了當時百姓和眾多有識之士的心,對待亡國之君尚且如此,怎麼可能籠絡百姓的人心呢?

    相對於李自成狹隘小氣的做法,滿清入關以後對待崇禎遺體又是另一番做法,重新厚葬了崇禎皇帝,並將其墓地改名為思陵,還在陵墓旁邊營造了一些地表園寢建築,可能並非是真心實意,可是畢竟面子工程做的很足,此舉得到了明朝文官武將以及士大夫的擁戴,順利的籠絡了人心。

    李自成佔據先機,卻失了天下,清朝後發制人,卻入主中原,僅僅從他們對待崇禎遺體的處置方式就可以看出來兩者的區別了,你們認為呢?

  • 6 # 使用者5889979464679

    李自成進北京是撿漏 清入關也是撿漏 崇禎帝當皇帝也是撿漏 半斤八兩 看誰犯錯誤少 崇禎最多 自成次之 南遷也是死路一條 自城可以是個西北王 清是落後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代表

  • 7 # 洛水清風

    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城,有朱元璋一手締造276年的大明王朝就此土崩瓦解。身在紫禁城的崇禎,耳聞外面喊殺聲,已經萬念俱灰。絕望中留下“任賊分朕屍,毋傷百姓一人”的遺書,在煤山自縊殉國。踐行了“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祖訓。

    李自成佔領北京城後,四處張貼告示,尋找崇禎下落。直到三天後,才發現自縊的崇禎。如何處理崇禎的屍體,成為極其重要的一件事。崇禎在位17年,既無紂王的暴虐,又無隋煬帝的荒淫,在百姓心目中是個不錯的皇帝。如果李自成有一統華夏的胸襟,就應該高規格安葬崇禎。但李自成的做法簡直讓人目不忍睹。他先把崇禎和周皇后的屍體拉到東華門外,示眾三天,做為彰顯自己赫赫戰功的資本,然後,又弄到皇宮北面的河邊不管不問,任憑風吹日曬。普通百姓死後還講究入土為安,何況一個堂堂的天子呢!李自成的做法引起了明朝臣民的強烈不滿,只是攝於李自成的淫威,敢怒不敢言。

    時間久了,崇禎的屍體開始腐敗發臭,老百姓實在看不下去,就冒著殺身之禍,湊錢下葬了崇禎。而李自成再幹什麼,他正在悠然自得享受崇禎的御用澡盆泡澡,等待崇禎的妃子來侍寢呢!不僅如此,他還以籌措軍餉的名義,下令拷略明朝的大小官員。很多交不起規定銀兩的官員被活活折磨而死,一時淒厲的慘叫聲響徹北京上空。最後,這些搶紅了眼的農民軍,竟把罪惡的手伸向普通百姓,開始了明目張膽的打家劫舍,姦淫擄掠,李自成對此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支號稱秋毫不犯的義軍,已經徹底墮落成了土匪強盜。

    李自成在北京短短42天,把這個曾經繁華無比的大都市,弄的千瘡百孔,怨聲載道。而清朝進入北京後的做法,比李自成高明瞭許多。他們先把崇禎的屍體請出來,再以天子的規格下葬,讓百姓服喪三天,並追封崇禎為莊烈愍皇帝。清朝此舉不僅安撫了百姓,還收買了人心,減少了老百姓對這些辮子軍的牴觸情緒。

    從李自成和清朝對待崇禎屍體,兩種截然不同的做法可以推測:即使沒有清朝入關,李自成的大順政權也是兔子尾巴,長不了,最終難逃覆滅的下場。

  • 8 # 歷史的新解

    崇禎皇帝朱由檢(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 ),字德約,明朝第十六位皇帝(1627—1644年在位),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異母弟,母為孝純皇后劉氏。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時,自縊於煤山,終年三十四。

    李自成攻破北京後,三月二十一日發現崇禎帝屍體。李自成下令將崇禎“禮葬”,在東華門外設廠公祭,其實是崇禎帝與周皇后的屍棺移出宮禁,在東華門示眾,“諸臣哭拜者三十人,拜而不哭者六十人,餘皆睥睨過之。”,梓宮暫厝在紫禁城北面的河邊。當地平民又將他合葬在田貴妃墓中。

    李自成入住紫禁城之後,封宮女竇美儀為妃,下令:“敢有傷人及掠人財物婦女者殺無赦。”京城秩序尚好,店鋪營業如常。但從二十七日起,農民軍開始拷掠明官,四處抄家,規定助餉額為“中堂十萬,部院京堂錦衣七萬或五萬三萬,道科吏部五萬三萬,翰林三萬二萬一萬,部屬而下則各以千計”,劉宗敏製作了五千具夾棍,“木皆生稜,用釘相連,以夾人無不骨碎。”城中恐怖氣氛逐漸凝重,人心惶惶。搜出內帑“銀三千七百萬錠,金一千萬錠”,“舊有鎮庫金積年不用者三千七百萬錠,錠皆五百兩,鐫有永樂字。可見李自成進京後主要搶掠為主,幾乎忘記了崇禎帝,喪失民心。

    清朝進入北京之後,十分的注重前朝的皇帝遺體,因為他們打的旗號是為崇禎皇帝報仇,這樣的口號還是恨得民心的。後來把崇禎的遺體重新按照帝王禮儀葬在了思陵,以供後人思念之用。

  • 9 # 剛日讀史

    明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清晨,沉重的鐘鳴聲從紫禁城中傳出,可是這鐘聲再也召不來文臣武將了。

    幾個小時前,皇帝同皇后、嬪妃和皇子公主舉行了告別。

    皇后端起酒杯一飲而盡,回到自已的寢宮,再也沒有出來。袁貴妃臉色蒼白,本能的避開崇禎凌厲的目光,求生的本能讓她想逃出這個皇宮。

    崇禎抽出佩刀砍去,袁貴妃頓時血濺滿地。 幼小的昭仁公主,在父親的劍下倒在血泊中,長平公主死裡逃生,只被斬斷了右手。

    癲狂的皇帝結束了一切,在煤山的歪脖子樹上,在太監王承恩的陪伴下,自縊身亡。

    此時的李自成率領浩浩蕩蕩的大軍開進了北京,在一片狼藉的皇宮中,李自成看到了全身被血浸透的長平公主,安排人將她送到了外公周奎家中。

    可是崇禎皇帝下落不明。

    自盡:

    五天後,皇帝的屍體終於被發現。大明天子頭髮散亂披在臉上,只有一隻腳穿著靴子,他胸前的衣服上寫著:

    “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然皆諸臣之誤朕也,朕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去朕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劉宗敏命人用椅子把崇禎和周後的屍體抬到東華門外,停放道旁臨時搭起的蓆棚中,只有幾名老太監守在旁邊。

    皇后也許是怕死後被侮辱,特地將下身衣服縫死,見者無不落淚。

    李國禎等人哭求李自成,請求以帝禮安葬皇帝,李自成答應以帝禮安葬,王禮祭祀。

    李自成:

    但是這個命令並沒有得到很好的執行。李自成手下的將領們根本沒有工夫安葬崇禎,他們搶掠百官和百姓都來不及。

    崇禎最後的歸宿是草草與田貴妃合葬,費用還是由昌平小吏趙一桂募捐得來。

    李自成跑了,清軍來了。多爾袞命令以帝禮重葬崇禎,將崇禎陵墓命名為“思陵”,營建了園寢建築。

    雖然崇禎是看不到了,但這些舉動確實收買了不少人心。

    吳三桂引清兵:

    滿清佔領了道義高度,又大力拉攏官紳地主,所以能以十萬之眾,奪取大明萬里江山。

    再觀李自成,始終擺脫不了小農思想的控制,胸無大志,放縱手下,不論是對崇禎還是前明官員的處理,都顯示出了狹隘的認知。

    雖然後來滿清製造了許多殺戮,可是在入關初期,他們利用死去的崇禎做足了文章,收穫了人心,最終奪取了天下。

    可憐亡國之君崇禎,死後也被人利用榨乾價值。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馮生

  • 10 # 麗醬每日分享

    1644年,“闖王”李自成率軍攻破北京,崇禎皇帝朱由檢在煤山自縊殉國,大明王朝滅亡,所以後人常說“明朝亡於李自成”,可是已經佔據北京城的他,為什麼沒能建立一個新的王朝,反而被之後才入關的清軍趕跑了呢?

    在中國的農民起義史上,李自成可以稱得上是一位偉大的人物,他的身上既有吃苦耐勞、敢於創造的優點,也有小農意識、目光短線的缺點,前者讓他順利推翻了明王朝的統治,後者卻讓他在成功之後被勝利陶醉,之後迅速走向敗亡。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李自成在處理崇禎後事的時候,表現的太過於草率,讓根基還沒穩定的他瞬間就失去了民心。

    根據記載,李自成攻破紫禁城後,在煤山上的一顆老歪脖子樹上,發現了自縊身亡的崇禎和太監吳承恩,一旁的遺詔上寫著: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朕死,認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李自成命手下將崇禎的屍體用兩扇門板裝起來,裝入柳木棺材內,明朝的大臣都跪在地上哭求厚葬皇帝,可李自成卻說:“可以帝王葬,但得以王禮祭”,最後崇禎被葬在了天貴妃的墓中,而葬禮所用的經費還是北京昌平的一個小官組織募捐的,李自成一分沒出。

    相比之下清朝統治者的做法就十分籠絡人心了,他們重新以帝王禮儀厚葬崇禎,還把他的陵墓命名為“思陵”,以供後人前往悼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奉獻所有!杜蘭特總決賽第五場再次受傷,還有人質疑他不願意上場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