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憂傷漸遠

    自閉症,多發於幼童2歲左右,每千人中有4到5位。而且男孩子的比率高於女孩子(4到5倍)。

    而且自閉症是長期的,目前沒有治療方法。發病原因是環境因素,和自身的基因有關係。

    症狀表現為:受損的人際關係、言語和非言語交際、侷限和強迫的行為。

    遊戲:科學地教育孩子學習,還要提高溝通和自發性,增強社交能力。

    1:注意,獲得認知技能,如象徵性遊戲,減少破壞性行為,和廣義學到技能運用他們新的形勢。已經制定幾個示範方案,這在實踐中往往重複。

    2:不要等待一個明確的診斷,就早期干預。

    3:家庭參與,包括父母的培訓。與同齡人的互動遊戲。

    4:講解社會故事,和其他視覺為基礎的培訓遊戲。

    5:關鍵的應答遊戲,如果孩子嘗試要求一個毛絨動物,就讓孩子收到毛絨動物,而不是一塊糖或其他不相關的其他物品。

    6:可以用食物模型、鼓掌歡呼、擁抱和搔癢等遊戲來正面獎勵孩子的適當行為。

    7:用音樂做遊戲,可以舒緩孩子的情緒。

  • 2 # 墨陽遊戲君

    你好,其實我覺得你想問的不是需要哪款遊戲,而是如何透過遊戲進行引導,開啟小孩的心理防備~(雖然是做遊戲自媒體,也不能直接介紹遊戲啊!)

    竟然選擇回答了,肯定要說點小時候的糗事了!(自黑模式開啟~)

    這個是自制的手遊吃雞《全軍出擊》遊戲短影片~

    普通的小故事:

    小時候家裡窮,父母外出打工!作為一個普通的農村留守兒童,閒的幫家裡乾點農活,而周圍的同齡人卻在肆意玩耍。村裡的大人經常會說:“某某某真聽話,XXXX”小夥伴卻會說“他沒有時間別喊他了,我們自己去玩吧!”

    放學的時候,下雨天別人的家長都會來接自家的小盆友回家,而自己孤零零的一個人,有時候為了趕時間,淋雨回去...慢慢地對現實稍微有點逃避,慢慢自卑丶內向~因為有點喜歡逃避,小時候對於我來說,就是跟小夥伴去鎮上打遊戲。經常一玩就是幾個小時,有時沒錢的時候看著別人玩,小時候無憂無慮的感覺真好~

    對遊戲的喜歡直線上升,喜歡它能帶給我沒有體檢過的快樂!成績相反,成績從小學99分開始直線下滑~而周圍的人又不理解,對於他們來說遊戲就是遊戲,那時還沒蹦出“電子競技”這麼高大上的詞。至於這麼走出來的,從《穿越火線》爆破模式的戰服賽,在網上使用歪歪語音溝通交流等等...後來步入社會,為了工作四處碰壁。每天搭著開往各處的公交車,走著未知目的的路途~想想地經歷多了就想開了,有些東西自身覺得很重要,但實際上卻是可有可無的東西~

    後來成為遊戲主播也是,每天跟各種各樣的人尬聊,慢慢地敞開心扉~

    首先我認為,很多都是跟自身的環境有關,既然小孩得了自閉症!就應該及時引導,多點對他的關心以及溝通。多在乎他真正的內心需要!從遊戲入手也是沒毛病的,竟然從團隊遊戲入手(所以我覺得你需要的是手機遊戲,而不是端遊!更需要一款要是溝通交流的遊戲~)

    刺激戰場

    全軍出擊

    王者榮耀

    香腸派對

    光榮使命

    荒野行動

    穿越火線

    這些都是一些網上火熱的團隊遊戲,以我多年的遊戲經驗來看,你想問的不是需要遊戲。如果你們那邊的人數夠的話,建議“王者榮耀”類似五黑或者“刺激戰場”四排組隊。在遊戲當中多加引導,慢慢的嘗試創作話題丶溝通交流!(為什麼我一個“全軍出擊”的自媒體會給你推薦“刺激戰場”呢,因為那個遊戲的小盆友真的多~)

    不過我還是希望你從現實環境入手,剖析表面找到真正的問題所在(網路噴子有點多,我覺得前期儘量自己人組隊!後期可以嘗試讓他隨機隊友或者跟現實中同齡的小夥伴一起打遊戲,小孩子都是喜歡遊戲的啦~看看能不能找到那些活潑開朗的網友或者現實中的小夥伴,慢慢地與人相處就好了)

  • 3 # 使用者黃山路老芋頭

    基本沒有!

    這種小孩從不和人交流!!

    自閉症孩群也不交流!!

    他玩什麼?其它孩子包括自閉症孩子都不一樣!

    有個統一評判!自閉症孩子喜歡"轉"的東西!

    包括"轉鍋蓋″反放地下轉鍋蓋!非常熟練!

    "電風扇"葉片(停用時)他也會去轉!

    轉?一天時間玩這個他也可玩下去!

  • 4 # 星寧孤獨症兒童康復

    和自閉症小孩玩不像普通孩子一樣只是單純的玩。最主要的是在玩的時候進行康復,是有益的高效率的“玩”。那麼你首先就需要考慮到你的孩子最主要的問題是什麼,之後再決定透過什麼樣的遊戲和孩子玩。舉例:1.發音問題;2.行為問題;3.感統問題。還有無法辨別顏色,無法跳躍,吃飯、餵養問題等。如吹泡泡,把冰淇淋蛋糕塗在嘴唇上然後舔進嘴裡,可以改善吃飯餵養問題。如將日常生活裡的一些需要你幫孩子做的事情對著鏡子讓孩子去看,會有示範動作和影響的作用,小朋友自己也會覺得很有意思。要取得成功取決於日常的練習,加上日趨成熟的經歷。家長需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相信大家都會做的越來越好~

  • 5 # 北大醫療腦健康

    自閉症兒童,被稱為“星星的孩子”,他們同普通的孩子一樣,擁有可愛的面孔、閃亮的眼睛、純潔的心靈。然而他們不善言談、不易被別人理解、常與孤獨為伴。他們生活在自己的世界,“獨享”屬於自己的一份安靜。調查資料表明部分成年後的自閉症患者,智力、感知、思維都有超出常人的表現,卻很難融入主流社會。因此,自閉症康復問題就成為了“星寶”家長們最為關心的問題。

    為“星星的孩子”點盞燈,照亮他們回到溫暖世界的路。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北京兒童醫院聯合北大醫療兒童發展中心將於2018年4月至12月(持續進行)舉辦以 “有愛我們都不孤獨”為主題的大型自閉症兒童義診系列活動,活動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援。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北京兒童醫院、北京安定醫院等多位兒科精神領域的專家,顧泊美、孫黎、楊莉、賈軍樸、劉豫鑫、劉春陽、馬揚、張晚霞、魏莊等輪班親臨活動現場,為自閉症兒童提供義診服務。

    自閉症康復過程涉及多個學科。本次聯合診療模式突破了傳統自閉症的診療流程反覆、單一、平臺分化侷限,實現了為自閉症兒童的全流程診治:從診斷、測評、行為分析、干預計劃延伸至康復醫學,匯聚多學科的專家團隊力量、醫學技術與測評資源力量,多學科協作、優勢互補。

    北大醫療兒童發展中心長期關注社會弱勢群體,注意力缺陷、多動症、其他發育遲緩的兒童特別是自閉症兒童的康復訓練問題,本次義診活動將免費為自閉症患者進行臨床的診斷、行為分析、專業的測評,首批患兒可免費到北大醫療兒童發展中心進行專業的行為分析及試課評估。透過檢查資料有助於研究分析患兒自閉症的個性化發病機制,為日後系統康復和干預訓練奠定堅實的基礎。

    活動時間:2018年11月17日(星期六) 13:30-18:30 / 2018年11月24日(星期六) 13:30-18:00。

    活動地點:北京市房山區長陽街道辦事處祥雲街5號院4號樓(17日)/ 北京市海淀區花園北路健康智谷大廈5層(24日)。

    義診專家:北京大學第六醫院主任醫師錢秋瑾、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劉豫鑫 及北大醫療兒童發展中心相關工作人員。

    診療範圍:詳見圖示

    點 擊 報 名

    專家指出:

    在嬰幼兒期,“追物不追人”是自閉症兒童最典型的症狀。曾經一位6個月就被疑似自閉症的患兒。這位患兒的媽媽是一位醫生,她發現自己的寶寶對玩具和其他物體的聲音都有積極反饋,唯獨對媽媽等親人的聲音沒有反應。透過線上問診平臺,這位身在福建媽媽給醫生髮了一段孩子的影片,經過影片分析和家長的溝通,確診其有自閉症的症狀。

    可喜的是,透過有效持續的干預訓練,這位已經1歲半的自閉症患兒已經和媽媽有了明顯的互動,“不像以前,叫他很多遍,孩子都沒有反應,現在孩子已經有了少量主動語言,眼光對視增強了,迴應媽媽的頻率和對媽媽的依戀都多了。”專家告訴記者,大部分自閉症患兒的語言功能發育都會延遲,很多孤獨症患兒兩三歲都不會說話。自閉症的發病年紀在3歲之前,一般情況下,孩子在一歲左右便有了蛛絲馬跡,兩歲左右開始有明顯症狀。對於孤獨症的干預,專家明確指出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不容忽視。

    “正常孩子從3個月開始就顯示出對撫養人的關注,18個月的時候便很願意和熟悉的周圍人進行交流互動。而自閉症患兒則一般不會對周圍的親朋好友表現出興趣,眼神交流偏少,呼叫名字很難有眼光對視及應答,這是比較容易分辨的幾點。”4月7日,在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和北大醫療兒童發展中心主辦的自閉症臨床與研究最新進展國際研討會上,華盛頓大學自閉症中心臨床服務主任傑西卡·格林森(Jessica Greenson)教授也對如何區分自閉症孩子給出了建議。

    傑西卡·格林森進一步指出,有的自閉症患兒會表現出一些刻板的行為,比如反覆地重複某句話,行為上則是類似不停地原地轉圈等機械化的行為;更早期的孩子則會在玩玩具時,缺乏創造力和想象力,比如拿到一個汽車只會推來推去、開門關門等。

    比疾病更可怕的是家長的“病恥感”

    目前對於自閉症的診斷,沒有儀器裝置和生化指標,只能透過臨床大夫對孩子的行為觀察及一些量表的填寫來確認。然而,由於很多家長不願意承認自己的孩子是自閉症,會專門在填寫量表時給出錯誤資訊,“這給臨床診斷自閉症和干預訓練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擾。”

    診斷的錯誤會延誤自閉症患兒的最佳治療干預期,也會對干預效果有著嚴重的影響,這對孩子包括整個家庭是不可逆的。一項有3581份有效調查問卷、涵蓋全國30個省份的中國自閉症家庭需求報告顯示,52.4%有自閉症孩子的家庭有一人放棄職業專門照看孩子,而在這些家庭中,離婚比例高達16.9%。

    有一些媽媽是悄悄帶著孩子來看病的,孩子的爺爺奶奶,包括爸爸,都不承認孩子有病;有的甚至能直接在診室裡吵起來。然而,家長的健康是保證孩子進步的重要因素,專家指出,不僅需要家長有健康的體質,更需要保持心理上的絕對健康;和睦的家庭氛圍和牢固的婚姻基礎是保證孩子干預訓練的重要條件。

    自閉症作為一種神經發育性疾病,可能與遺傳有一定的相關性。家族親屬中有自閉症患者,或者已經有一個自閉症患兒的夫妻,如果接下來有生育孩子的計劃,就應該高度注意新生兒的早期發育。

    對於自閉症的治療干預訓練,專家表示,臨床中很少用藥,大多以行為干預訓練為主。至於現在市面上那些宣稱可以治療自閉症康復機構,並許諾高治療率的藥品、針劑,專家建議家長謹慎選用,用藥不當,會對自閉症患者,尤其是那些嬰幼兒患者,產生很大的毒副作用。

    北大醫療兒童發展中心,一位自閉症媽媽曾說,希望我能比孩子多活一天,白髮人送黑髮人在別的家庭是悲劇的,而對自閉症家庭來說則成為一種夢想和心願。

    該如何減少自閉症家庭的這種絕望和悲涼?在現有醫療技術條件下,“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或許是公認的優選了。

  • 6 # 你好children

    自閉症孩子的親子游戲主要是為了訓練孩子的交流能力,也是訓練其核心障礙-社交障礙的有效方法。因為遊戲中不僅有言語交流,也有肢體方面的協調和鍛鍊;另外,遊戲中的行為本身就是一種語言和交流。所以,在家庭中適當的開展親子游戲對孩子干預本身就是一種提高。

    在生活中準確的發現孩子的愛好,細心地家長都會發現,在面對眾多的遊戲場景,有的遊戲孩子參與了,但是缺少和父母的互動,有的遊戲孩子參與熱情很高,並且在遊戲中可以開心的發表自己的看法的意見,那麼,後者就該被列為選擇範圍。

    增強孩子參與性、動機、和發起遊戲的興趣。

    如果遊戲是孩子主動玩的,參與者透過模仿孩子的過程去伺機和孩子互動,然後觀察孩子的反應和表現,如果一旦孩子喜歡,那麼就可以多變動遊戲方式,甚至加入通關式的遊戲方式來提高孩子的參與熱情。

    在遊戲中幫助孩子,讓父母成為遊戲中的一部分。比如孩子正在玩托馬斯,你遞給他一座城堡,即使孩子拒絕了,那也是一種表達意願的溝通方式。

    注意和孩子在遊戲中的溝通。

    遊戲中和孩子的對話目光要平視,起初參與時要透過誇獎和讚許的語言讓孩子喜歡,並且透過一定的方式儘量讓孩子明白遊戲的規定。

    父母高質量的陪伴,對孩子無疑是最有收穫的,玩遊戲的類別可以很多樣,按照孩子的年齡段,以及孩子喜愛的事物進行遊戲。小點的孩子喜歡玩捉迷藏、汽車對決、釣魚呀以及過家家等等,當認知達到一定程度可以玩顏色類遊戲—變色龍等等。家長可以在玩中自創!

  • 7 # 憂傷漸遠

    自閉症,多發於幼童2歲左右,每千人中有4到5位。而且男孩子的比率高於女孩子(4到5倍)。

    而且自閉症是長期的,目前沒有治療方法。發病原因是環境因素,和自身的基因有關係。

    症狀表現為:受損的人際關係、言語和非言語交際、侷限和強迫的行為。

    遊戲:科學地教育孩子學習,還要提高溝通和自發性,增強社交能力。

    1:注意,獲得認知技能,如象徵性遊戲,減少破壞性行為,和廣義學到技能運用他們新的形勢。已經制定幾個示範方案,這在實踐中往往重複。

    2:不要等待一個明確的診斷,就早期干預。

    3:家庭參與,包括父母的培訓。與同齡人的互動遊戲。

    4:講解社會故事,和其他視覺為基礎的培訓遊戲。

    5:關鍵的應答遊戲,如果孩子嘗試要求一個毛絨動物,就讓孩子收到毛絨動物,而不是一塊糖或其他不相關的其他物品。

    6:可以用食物模型、鼓掌歡呼、擁抱和搔癢等遊戲來正面獎勵孩子的適當行為。

    7:用音樂做遊戲,可以舒緩孩子的情緒。

  • 8 # 墨陽遊戲君

    你好,其實我覺得你想問的不是需要哪款遊戲,而是如何透過遊戲進行引導,開啟小孩的心理防備~(雖然是做遊戲自媒體,也不能直接介紹遊戲啊!)

    竟然選擇回答了,肯定要說點小時候的糗事了!(自黑模式開啟~)

    這個是自制的手遊吃雞《全軍出擊》遊戲短影片~

    普通的小故事:

    小時候家裡窮,父母外出打工!作為一個普通的農村留守兒童,閒的幫家裡乾點農活,而周圍的同齡人卻在肆意玩耍。村裡的大人經常會說:“某某某真聽話,XXXX”小夥伴卻會說“他沒有時間別喊他了,我們自己去玩吧!”

    放學的時候,下雨天別人的家長都會來接自家的小盆友回家,而自己孤零零的一個人,有時候為了趕時間,淋雨回去...慢慢地對現實稍微有點逃避,慢慢自卑丶內向~因為有點喜歡逃避,小時候對於我來說,就是跟小夥伴去鎮上打遊戲。經常一玩就是幾個小時,有時沒錢的時候看著別人玩,小時候無憂無慮的感覺真好~

    對遊戲的喜歡直線上升,喜歡它能帶給我沒有體檢過的快樂!成績相反,成績從小學99分開始直線下滑~而周圍的人又不理解,對於他們來說遊戲就是遊戲,那時還沒蹦出“電子競技”這麼高大上的詞。至於這麼走出來的,從《穿越火線》爆破模式的戰服賽,在網上使用歪歪語音溝通交流等等...後來步入社會,為了工作四處碰壁。每天搭著開往各處的公交車,走著未知目的的路途~想想地經歷多了就想開了,有些東西自身覺得很重要,但實際上卻是可有可無的東西~

    後來成為遊戲主播也是,每天跟各種各樣的人尬聊,慢慢地敞開心扉~

    首先我認為,很多都是跟自身的環境有關,既然小孩得了自閉症!就應該及時引導,多點對他的關心以及溝通。多在乎他真正的內心需要!從遊戲入手也是沒毛病的,竟然從團隊遊戲入手(所以我覺得你需要的是手機遊戲,而不是端遊!更需要一款要是溝通交流的遊戲~)

    刺激戰場

    全軍出擊

    王者榮耀

    香腸派對

    光榮使命

    荒野行動

    穿越火線

    這些都是一些網上火熱的團隊遊戲,以我多年的遊戲經驗來看,你想問的不是需要遊戲。如果你們那邊的人數夠的話,建議“王者榮耀”類似五黑或者“刺激戰場”四排組隊。在遊戲當中多加引導,慢慢的嘗試創作話題丶溝通交流!(為什麼我一個“全軍出擊”的自媒體會給你推薦“刺激戰場”呢,因為那個遊戲的小盆友真的多~)

    不過我還是希望你從現實環境入手,剖析表面找到真正的問題所在(網路噴子有點多,我覺得前期儘量自己人組隊!後期可以嘗試讓他隨機隊友或者跟現實中同齡的小夥伴一起打遊戲,小孩子都是喜歡遊戲的啦~看看能不能找到那些活潑開朗的網友或者現實中的小夥伴,慢慢地與人相處就好了)

  • 9 # 使用者黃山路老芋頭

    基本沒有!

    這種小孩從不和人交流!!

    自閉症孩群也不交流!!

    他玩什麼?其它孩子包括自閉症孩子都不一樣!

    有個統一評判!自閉症孩子喜歡"轉"的東西!

    包括"轉鍋蓋″反放地下轉鍋蓋!非常熟練!

    "電風扇"葉片(停用時)他也會去轉!

    轉?一天時間玩這個他也可玩下去!

  • 10 # 星寧孤獨症兒童康復

    和自閉症小孩玩不像普通孩子一樣只是單純的玩。最主要的是在玩的時候進行康復,是有益的高效率的“玩”。那麼你首先就需要考慮到你的孩子最主要的問題是什麼,之後再決定透過什麼樣的遊戲和孩子玩。舉例:1.發音問題;2.行為問題;3.感統問題。還有無法辨別顏色,無法跳躍,吃飯、餵養問題等。如吹泡泡,把冰淇淋蛋糕塗在嘴唇上然後舔進嘴裡,可以改善吃飯餵養問題。如將日常生活裡的一些需要你幫孩子做的事情對著鏡子讓孩子去看,會有示範動作和影響的作用,小朋友自己也會覺得很有意思。要取得成功取決於日常的練習,加上日趨成熟的經歷。家長需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相信大家都會做的越來越好~

  • 11 # 北大醫療腦健康

    自閉症兒童,被稱為“星星的孩子”,他們同普通的孩子一樣,擁有可愛的面孔、閃亮的眼睛、純潔的心靈。然而他們不善言談、不易被別人理解、常與孤獨為伴。他們生活在自己的世界,“獨享”屬於自己的一份安靜。調查資料表明部分成年後的自閉症患者,智力、感知、思維都有超出常人的表現,卻很難融入主流社會。因此,自閉症康復問題就成為了“星寶”家長們最為關心的問題。

    為“星星的孩子”點盞燈,照亮他們回到溫暖世界的路。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北京兒童醫院聯合北大醫療兒童發展中心將於2018年4月至12月(持續進行)舉辦以 “有愛我們都不孤獨”為主題的大型自閉症兒童義診系列活動,活動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援。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北京兒童醫院、北京安定醫院等多位兒科精神領域的專家,顧泊美、孫黎、楊莉、賈軍樸、劉豫鑫、劉春陽、馬揚、張晚霞、魏莊等輪班親臨活動現場,為自閉症兒童提供義診服務。

    自閉症康復過程涉及多個學科。本次聯合診療模式突破了傳統自閉症的診療流程反覆、單一、平臺分化侷限,實現了為自閉症兒童的全流程診治:從診斷、測評、行為分析、干預計劃延伸至康復醫學,匯聚多學科的專家團隊力量、醫學技術與測評資源力量,多學科協作、優勢互補。

    北大醫療兒童發展中心長期關注社會弱勢群體,注意力缺陷、多動症、其他發育遲緩的兒童特別是自閉症兒童的康復訓練問題,本次義診活動將免費為自閉症患者進行臨床的診斷、行為分析、專業的測評,首批患兒可免費到北大醫療兒童發展中心進行專業的行為分析及試課評估。透過檢查資料有助於研究分析患兒自閉症的個性化發病機制,為日後系統康復和干預訓練奠定堅實的基礎。

    活動時間:2018年11月17日(星期六) 13:30-18:30 / 2018年11月24日(星期六) 13:30-18:00。

    活動地點:北京市房山區長陽街道辦事處祥雲街5號院4號樓(17日)/ 北京市海淀區花園北路健康智谷大廈5層(24日)。

    義診專家:北京大學第六醫院主任醫師錢秋瑾、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劉豫鑫 及北大醫療兒童發展中心相關工作人員。

    診療範圍:詳見圖示

    點 擊 報 名

    專家指出:

    在嬰幼兒期,“追物不追人”是自閉症兒童最典型的症狀。曾經一位6個月就被疑似自閉症的患兒。這位患兒的媽媽是一位醫生,她發現自己的寶寶對玩具和其他物體的聲音都有積極反饋,唯獨對媽媽等親人的聲音沒有反應。透過線上問診平臺,這位身在福建媽媽給醫生髮了一段孩子的影片,經過影片分析和家長的溝通,確診其有自閉症的症狀。

    可喜的是,透過有效持續的干預訓練,這位已經1歲半的自閉症患兒已經和媽媽有了明顯的互動,“不像以前,叫他很多遍,孩子都沒有反應,現在孩子已經有了少量主動語言,眼光對視增強了,迴應媽媽的頻率和對媽媽的依戀都多了。”專家告訴記者,大部分自閉症患兒的語言功能發育都會延遲,很多孤獨症患兒兩三歲都不會說話。自閉症的發病年紀在3歲之前,一般情況下,孩子在一歲左右便有了蛛絲馬跡,兩歲左右開始有明顯症狀。對於孤獨症的干預,專家明確指出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不容忽視。

    “正常孩子從3個月開始就顯示出對撫養人的關注,18個月的時候便很願意和熟悉的周圍人進行交流互動。而自閉症患兒則一般不會對周圍的親朋好友表現出興趣,眼神交流偏少,呼叫名字很難有眼光對視及應答,這是比較容易分辨的幾點。”4月7日,在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和北大醫療兒童發展中心主辦的自閉症臨床與研究最新進展國際研討會上,華盛頓大學自閉症中心臨床服務主任傑西卡·格林森(Jessica Greenson)教授也對如何區分自閉症孩子給出了建議。

    傑西卡·格林森進一步指出,有的自閉症患兒會表現出一些刻板的行為,比如反覆地重複某句話,行為上則是類似不停地原地轉圈等機械化的行為;更早期的孩子則會在玩玩具時,缺乏創造力和想象力,比如拿到一個汽車只會推來推去、開門關門等。

    比疾病更可怕的是家長的“病恥感”

    目前對於自閉症的診斷,沒有儀器裝置和生化指標,只能透過臨床大夫對孩子的行為觀察及一些量表的填寫來確認。然而,由於很多家長不願意承認自己的孩子是自閉症,會專門在填寫量表時給出錯誤資訊,“這給臨床診斷自閉症和干預訓練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擾。”

    診斷的錯誤會延誤自閉症患兒的最佳治療干預期,也會對干預效果有著嚴重的影響,這對孩子包括整個家庭是不可逆的。一項有3581份有效調查問卷、涵蓋全國30個省份的中國自閉症家庭需求報告顯示,52.4%有自閉症孩子的家庭有一人放棄職業專門照看孩子,而在這些家庭中,離婚比例高達16.9%。

    有一些媽媽是悄悄帶著孩子來看病的,孩子的爺爺奶奶,包括爸爸,都不承認孩子有病;有的甚至能直接在診室裡吵起來。然而,家長的健康是保證孩子進步的重要因素,專家指出,不僅需要家長有健康的體質,更需要保持心理上的絕對健康;和睦的家庭氛圍和牢固的婚姻基礎是保證孩子干預訓練的重要條件。

    自閉症作為一種神經發育性疾病,可能與遺傳有一定的相關性。家族親屬中有自閉症患者,或者已經有一個自閉症患兒的夫妻,如果接下來有生育孩子的計劃,就應該高度注意新生兒的早期發育。

    對於自閉症的治療干預訓練,專家表示,臨床中很少用藥,大多以行為干預訓練為主。至於現在市面上那些宣稱可以治療自閉症康復機構,並許諾高治療率的藥品、針劑,專家建議家長謹慎選用,用藥不當,會對自閉症患者,尤其是那些嬰幼兒患者,產生很大的毒副作用。

    北大醫療兒童發展中心,一位自閉症媽媽曾說,希望我能比孩子多活一天,白髮人送黑髮人在別的家庭是悲劇的,而對自閉症家庭來說則成為一種夢想和心願。

    該如何減少自閉症家庭的這種絕望和悲涼?在現有醫療技術條件下,“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或許是公認的優選了。

  • 12 # 你好children

    自閉症孩子的親子游戲主要是為了訓練孩子的交流能力,也是訓練其核心障礙-社交障礙的有效方法。因為遊戲中不僅有言語交流,也有肢體方面的協調和鍛鍊;另外,遊戲中的行為本身就是一種語言和交流。所以,在家庭中適當的開展親子游戲對孩子干預本身就是一種提高。

    在生活中準確的發現孩子的愛好,細心地家長都會發現,在面對眾多的遊戲場景,有的遊戲孩子參與了,但是缺少和父母的互動,有的遊戲孩子參與熱情很高,並且在遊戲中可以開心的發表自己的看法的意見,那麼,後者就該被列為選擇範圍。

    增強孩子參與性、動機、和發起遊戲的興趣。

    如果遊戲是孩子主動玩的,參與者透過模仿孩子的過程去伺機和孩子互動,然後觀察孩子的反應和表現,如果一旦孩子喜歡,那麼就可以多變動遊戲方式,甚至加入通關式的遊戲方式來提高孩子的參與熱情。

    在遊戲中幫助孩子,讓父母成為遊戲中的一部分。比如孩子正在玩托馬斯,你遞給他一座城堡,即使孩子拒絕了,那也是一種表達意願的溝通方式。

    注意和孩子在遊戲中的溝通。

    遊戲中和孩子的對話目光要平視,起初參與時要透過誇獎和讚許的語言讓孩子喜歡,並且透過一定的方式儘量讓孩子明白遊戲的規定。

    父母高質量的陪伴,對孩子無疑是最有收穫的,玩遊戲的類別可以很多樣,按照孩子的年齡段,以及孩子喜愛的事物進行遊戲。小點的孩子喜歡玩捉迷藏、汽車對決、釣魚呀以及過家家等等,當認知達到一定程度可以玩顏色類遊戲—變色龍等等。家長可以在玩中自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您認為民間故事這種非遺文化怎樣傳承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