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蘭愛跳舞
-
2 # 鄭州梁國彥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隨著高科技的迅猛壯大,我覺得民間故事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應該得到人們的珍惜與傳揚,不然的話久而久之,就有可能被遺忘在歷史的長河中。
我們可以集結成書,也可以用一種軟體儲存起來,對於精美的經典之作完全可以編入教科書 ,使其發揚光大代代相傳。
-
3 # 因心說
我覺民間故事本身就是一種文化,要傳承還是離不開文化藝術類的傳播。可以利用當下新媒體作為工具,可以是短影片傳播,也可以是透過文藝類電影,話劇,藝術展等傳播。讓更多的人瞭解到,對民間故事有感,有思想上的碰撞才更重要。
-
4 # 德禧福薈
動畫片《哪吒》火了,票房已突破30億。超越了許多國內外大片,甚至把好萊塢也甩在了身後。區區一個動畫片,有如此業績真的讓人驚詫。
這幾年中國也火了,從一帶一路,到華為事件,再到美國的貿易制裁,全世界都在關注中國,中國已經走在了通往富強的路上,不管國際風雲如何變幻,中國的復興已不可阻擋!
不同於美國的是,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大國,美國的好萊塢、夢工廠拍出來的大片,科幻是永遠的主題。不難想象,要讓美國這樣僅有二百多年曆史的國家拍出宏篇史詩級的大片是不可能的,即使是拍了也是別人家的故事。比如《特洛伊》、《角鬥士》、《斯巴達》、《花木蘭》,美國唯一稱得上歷史影片就是《勇敢的心》、《獵鹿人》之類的建國初期的題材片了。更多的能蠱惑人心的電影都是靠《終結者》、《星球大戰》、《後天》、《侏羅紀公園》、《金剛》、《蜘蛛俠》、《鋼鐵俠》、《美國隊長》、《超人》、《神奇四俠》、《金剛狼》、《勇敢者的遊戲》等等這樣一批現編現造的故事來吸引世人眼球的。
而中國則不同,中國是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國,中國是碩果僅存的一個。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已經不復存在,除了有些歷史遺蹟外,後代已經湮滅。現在的埃及、印度、伊拉克人與古代的那三大文明古國的人已經毫無干係。只有中國是生生不息,一脈相承下來的。因此我們的歷史文化就愈發的珍貴。從三皇五帝的傳說、到《山海經》、《史記》、《戰國策》、《後漢書》等歷史典籍,到《孟姜女》、《白蛇傳》、《樑上波與祝英臺》、《牛郎織女天仙配》等民間故事;從《封神演義》、《三國演義》、《紅樓夢》、《西遊記》、《水滸傳》、《聊齋志異》等文學名著到《花木蘭》、《濟公傳》、《楊家將》、《岳飛傳》、《七俠五義》、呂四娘、霍元甲、燕子李三等民間傳說,千百年來多少故事引人入勝膾炙人口!我們都是聽著中國故事長大的,這些歷史、故事、傳說已經融入我們的身體血脈,滋養著我們的生命。華人歷經千年的劫難而不死,為什麼能在每一個生死關頭萬眾一心同仇敵愾,就是有我們的歷史文化的這條根,樹高千尺也忘不了根!華人為什麼到老了,都要落葉歸根?就是我們對自己歷史文化的尊崇和認同,這是我們每個華人的驕傲!
未來,中國一定會復興,而中國文化一定會發揚光大,當一個國家在硬實力趕上世界先進水平以後,它的文化軟實力一定會在競爭中起主導作用,而我們中國就不怕拼文化!相容幷蓄正是中華文化的所長,只要我們不自毀長城,世界上誰也休想打贏我們!
中國絕不缺動人的故事傳說,關鍵是我們如何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
-
5 # 西少副
1.國家文化部門要重視,用社會或個人的力量去傳承不繫統也不完整和長久,最好由政府出面來收集、整理、編纂;
2.民間更應該倡導,比如村組、社群,對本社群的民間傳說、神話故事等都要重視,作為社群工作人員的一項工作職責去收集。
3.對歷史古蹟、古城、文俗、物品、節日要提倡。
-
6 # He小白白
可以整理相關資料檔案,然後整理出版書籍,用文字的形式去記錄傳承,再者要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的人去了解,尤其是年輕代的,增強認知度,從小抓起,才能更好的傳承下去
-
7 # 夢裡916
民間故事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加以收集整理、儲存弘揚,才能代代流傳!
一是書面儲存。這是最基本、最常見的傳世方式。
二是深化加工。適應時代的發展,透過網路媒體、影視作品、評書說唱等多種方式加以演繹,使之與時俱進。
三是推廣傳播。透過民間故事進教材進學校,在下一代傳承;透過展覽館、博物館等平臺,向社會大眾傳播;還可以讓民間故事走出國門,流傳世界!
-
8 # 叔人蜀事
中國的傳統民間故事,精彩豐富,作為一種非遺文化,其實一直在傳承,其傳承方式,主要是透過口口相傳,或者是一些零散的書籍記載,缺少系統的梳理。除了“封神榜”“西遊記“這些名著外,其實,民間還有很多很多的地方性的民間故事,因為過於零散,不準確,不繫統,在原來的傳承方式之下,很容易散失,只會越來越少,如何有效的傳承,已經是迫在眉睫。對於傳承的方式,我也提出幾點建議。
1.把當地的民間故事收集起來,統一編纂後,以動畫、書籍和多媒體形式,,發到當地小學,由老師組織以講故事的班會活動的形式開展學習,讓孩子們能夠從小接觸這些故事。
2.把這些故事裝訂成冊,發到當地各旅遊景點,供遊人免費索取。
3.由國家文史部門牽頭,把各地的民間故事,綜合起來,經過篩選,以電子文件形式收錄儲存,提供網上查詢。
-
9 # 見小守柔
簡言之,做好三點。
第一,求精。民間故事種類繁多,跨度極大。其內容牽涉到歷史、地域、人文、物象等諸多領域,必須按照一定的規則和標準,分門別類的有計劃有選擇地進行整理,先出有代表性的精品。
第三,求變。在保留傳統經典表現形式的基礎上,要根據當前的新傳媒,新思維,新技術進行創作和傳播方式方面的創新,跟上時代,與時俱進。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民間故事素材多如繁星,這就給了我們一個極好的發揮空間。當然這不是哪一個城市,哪一個組織,哪一個單位,哪一個人的事情,需要政府層面到社會層面全方位的關注,並提供應有的支撐,最終能夠實現自己造血,甚至反哺社會的功能。到那時,相信民間故事這朵奇葩,必定會推陳出新,在新的歷史時期,結出更加豐碩的果實。
-
10 # 仰望的你
首先,民間故事是老祖宗傳下來的精神瑰寶,雖然故事簡短,但寓意深刻,做人做事都讓我們後輩受益無窮。作為青少年一代,有責任,有義務肩負起文化傳承的重擔。
網際網路傳播
現在網際網路,自媒體這麼發達,利用網際網路作為載體,例如當紅的美拍、抖音、快手等,藉助小影片傳播傳統文化,手工技藝之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迎合當今人們對於資訊碎片化的需求,快節奏的生活娛樂方式。有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確實不適應當代的發展,可以進行創新發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教育宣傳
學校,社會機構組織,傳承並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產 ,積極參加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活動 ,積極學習科學文化知識 ,立志宣傳非物質文化。
回覆列表
隨著2001年崑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關於非物質文化保護的討論浪潮被一次次掀起。緊接著古琴,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和蒙古長調也加入其中。遂使中國成為擁有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最多的國家。當那些泛愛國論者開始沾沾自喜於一次次“申遺”的成功之時,我們心中應該有一種悲涼之情。畢竟幾千年的傳統文化只能透過尋求冠以“遺產”帽子的出路才能得以延續,這怎能稱得上是一件值得額手稱慶的事呢?
這種喜憂參半,矛盾的現象一直可以延續到對“非遺”保護持兩種不同觀點的爭論當中:該不該為了順應現代文明社會中,人類對傳統文化的需求,而人為的干預“形而上”的非物質文化的發展?即使出於保護的良好目的,那該用什麼樣的方式進行保護呢?是作為文化標本甚至是化石進行保護,還是讓其與人們的商業需求融合,與現代科技融合呢?贊成“非遺”保護和與接受融合的部分人,我們姑且稱之為樂觀者。而反之,那些不贊成現在這種非遺保護形式和讓非物質文化商業化,現代化的部分人,則稱之為悲觀者。
樂觀者懷著對人類歷史長河滔滔不絕的崇敬心情,對悲觀者說:“我們在建築人類的歷史文化的‘諾亞方舟’,給後代留下人類文明之花的種子。現代文明正在侵蝕著這些曾經風華絕代的花朵,如果不加以保護,那她們將從世界上消失!歷史的新陳代謝固然無法改變,但如果順應歷史的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應該得到保護,並且以另一種形式延續她的生命。”贊成這種觀點的人肯定對這個例子不陌生。在雪域高原西藏,異彩紛呈的民族手工藝技藝、民間歌舞、民間故事諺語等文化藝術等都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但在西藏曆史上,各種民族民間藝術大都以群眾或民間藝人的口頭傳唱方式流傳下來,“人走藝亡”的情況十分嚴重,大量非物質文化遺產瀕臨失傳。 如日喀則地區南木林縣獨有的傳統鐵雕技術,目前僅有一個老人掌握,沒有年輕人願意學習,該技藝瀕臨絕跡。。。。。。藏戲作為藏文化的“活化石”,在現代社會中,由於觀眾群正在逐步縮小,也面臨著傳承危機。於是一些民間人士悄悄在探尋一條將商業開發與遺產保護相結合的道路。雪巴拉姆藏戲團就是這樣一個成功者。作為西藏第一個經商業包裝的民間藏戲演出團體,雪巴拉姆藏戲團於2004年4月餅入了西藏聖地股份有限公司,為外國遊客做專場演出。儘管針對的主要是外國遊客,但"雪巴拉姆"藏戲團仍固守著藏劇的“原生態”,一絲不苟地表現傳統藏戲。簡單的佈景、複雜的面具、原汁原味的唱腔。為了使遊客能理解這門藝術,在表演的同時,還有大螢幕投影的漢、英文字幕。遊客為此付出的費用是每場100元人民幣。
西藏聖地有限公司總經理單紹和說:“保護藏戲的途徑有很多種,國家撥款只是其中之一。我們覺得保護藏戲必須要把它?做活?,而產業經營有利於讓這種古老的藝術形式延續下去。”1 就這樣,這個已經具有600多年曆史,和深厚藏文化積澱的戲劇藝術在新的生存環境中繼續唱著他們熱愛的生活,而免遭夭折的命運。
而在悲觀者看來,這完全可以作為一個反面的例子來證明自己的觀點。他們會反詰:“ 在利益的薰陶之下,他們還能固守‘原生態’嗎?本來服務於民間,為藏族人民節日祝慶的一道‘盛宴’,卻被外華人來享用,還有什麼文化內涵?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