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狼地個狼

    導彈是擋不住原子彈的,這要分幾點說,原子彈還要分投送工具,飛機空投,潛艇海投,裝在火箭上空投。為什麼說導彈難擋原子彈是因為投送原子彈的方法多種多樣,而且速度快,飛行高度高,變軌能力多樣化。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是原子彈是空爆,離地面幾百米才爆炸,不像常規的導彈彈頭打到地面才炸。所以說導彈攔原子彈除非是在敵國發射那一瞬間就擋住,如果已飛到本國上空即使擋住已意義不大了!

  • 2 # 隨緣主人-剛

    你提這個問題就不嚴謹!現在,原子彈基本都是使用彈道導彈投送。所謂彈道導彈,就是有軌跡,有彈道的。那麼,對方的遠端預警雷達一旦發現彈道導彈,立刻解算軌跡,啟動防空導彈,就有可能攔截。所以,那麼多國家又在搞超音速的導彈。比如中國的東風17,那就不好攔截了

  • 3 # 刀v鋒

    原子彈其本身是無法發射的,必須藉助運輸載體。原子彈主要載體包括洲際核導彈、潛艇發射的彈道核導彈、巡航核導彈和戰略轟炸機。

    以上載體都是能被攔截的,那原子彈當然也可以被攔截。

    但在實戰中攔截核彈是十分困難的。因為發射搭載核彈的導彈時,導彈的飛行狀態基本有兩個階段。導彈剛被髮射出去會處於一個加速狀態,所以攔截系統基本無法偵測到。

    加速後的導彈會進入第二個階段,此時它的速度已經達到了十馬赫,一般的攔截系統根本無法攔截,即使是效能先進的防空導彈系統,也不能保證能攔截成功,在經過發展後的核彈可以攜帶多枚核彈頭。除非能將這些核彈頭全部攔截,否則錯失了一個,都會前功盡棄。

    擴充套件資料:“三位一體”核力量:

    所謂核力量的三位一體就是所謂的三位一體必須是同時具有從海洋、陸地和空中投送戰略核武器的能力。

    具備三位一體的國家目前只有俄羅斯和美國。海基的戰略核武器其實就是指戰略核潛艇,空基的指戰略轟炸機攜帶戰略核武器,中國的戰略轟炸機也就是轟-6在能帶核彈頭的遠端巡航導彈入役前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空中核打擊能力。陸基門檻最低,為洲際導彈。

  • 4 # 王司徒軍武百科

    導彈當然能攔截原子彈,不過需要參看原子彈的投送載體,只要對這些載體進行攔截,原子彈便失去效力了。同時,我們也需要注意一個概念,原子彈並不是什麼值得大力投送的東西,氫彈這種熱核武器才是真正的核戰王牌。

    目前投送核彈的載體主要以轟炸機、導彈為主,某些核彈也可以透過炮彈、強擊機、火箭彈投送。通常我們所說的“攔截核彈”,指的就是對這些投送載體進行攔截,只要打掉了載體,核彈便不能發揮作用了。

    目前核彈的載體以導彈最為多見,通常核彈頭會被裝載在彈道導彈、巡航導彈上發射。而彈道導彈攔截,正是當今各大國軍事科學中最重要的“反導”部分。

    美國自冷戰時的“星球大戰”計劃開始,就已經尋求對各階段的彈道導彈進行攔截,從而發展出了“標準”、“薩德”、“愛國者”等防空導彈系統的反導能力;像“薩德”所擁有的動能戰鬥部,直接採用硬性撞擊的方式破壞來襲導彈,可以在不產生大的爆炸前提下,將核彈有可能出現的影響降到最低。

    除美國外,各大國都有類似的反導技術,像中國之前也做過這方面的試驗,成功攔截了彈道導彈靶標。是除美國外,反導能力最先進的國家。

    對轟炸機的攔截則簡單的多,戰略轟炸機也是冷戰時最常見的核彈投送載體之一,時至今日它們仍然負擔著戰略核威懾的使命,長時間在天空徘徊。冷戰時主要依靠“截擊機”來攔截轟炸機,這些高空高速的機種能對來襲轟炸機迅速做出反應,然後衝上去將之消滅。

    但隨著科技的進步,轟炸機先後發展出了超音速和隱身機型,再加上電子戰技術和導彈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吃力的截擊機漸漸被淘汰了。如今人們普遍採用高密度的防空雷達網,配合各種先進的防空導彈攔截轟炸機。一般來說,一個防空能力正常的國家,很難讓轟炸機大搖大擺的飛到核心區域投彈。

    至於火箭核彈、強擊機、炮射核彈,這些東西屬於核武器的戰術運用,很難防禦,技術上也很難攔截,確實是目前軍事科技的短板。不過,戰爭如果打到這個份兒上,也就不存在什麼攔截不攔截的問題了,倒不如比比誰的核武器更兇猛,先將對方炸平就沒事兒了。

  • 5 # 鐵桿軍迷

    二戰後期美國先後朝著廣島長崎兩地投放了原子彈,給當地的民眾造成了巨大的傷亡,一時間損失慘重,成為了一片廢墟。

    隨著時代的發展,各國軍事技術的提高,核武器越來越多的被研發了出來,很多人也發出了這樣的疑問:核武器一旦發射後,還能被攔截嗎?

    事實上當然可以,核武器技術提高的同時,各國攔截技術也在相對應的先進了很多,雖然可以被攔截,但跟普通導彈相比,難度還是相當大的。

    要知道利用洲際導彈發射出來的核武器速度可以高達24倍音速,利用如今的防空系統要想攔截,這樣的事情就連美國也不敢有十足的把握,畢竟一旦失敗,後果實在是不堪設想啊。

    而如果換做是彈道導彈的話,防空系統在所有大型攻擊導彈中彈道導彈以其速度快攻擊角度大是最難攔截的,新型的洲際導彈採用多彈頭和自動變軌技術後攔截他更是難上加難。美國的NMD、TMD可以說是自我安慰,遠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首先要強調一下,說核導彈發射後不能攔截是一個有點絕對的說法,按照現在的技術水平來說射程在3000公里以內的近程導彈還是可以攔截的。

    事情要從兩個方面來講,

    第一反導系統

    提到反導系統,我們就得先說一下有過實戰經驗的反導系統了——愛國者導彈(MIM-104 PAC-2)。

    在海灣戰爭中,愛國者成功的攔截了伊拉克發射的飛毛腿II型導彈。這是一個成功案例,要注意,飛毛腿II是可以搭載核彈頭的。也符合“發射出去的核彈”的命題。

    為什麼愛國者導彈是可以攔截飛毛腿呢?並不是因為愛國者導彈多麼強大,而是主要是因為飛毛腿導彈的飛行速度很低。

    飛毛腿II是一種蘇聯時期研製的近程導彈,後來廣泛出口。其最大射程為300公里。最大飛行速度大約只有5馬赫左右,而且說實在的,飛毛腿導彈在最大射程的時候彈道高度也只有86000米,甚至還沒飛出大氣層呢。所以說這就是一種湊數的彈道導彈。

    對這種低速目標的攔截,利用愛國者導彈攔截就足夠了。

    說下海灣戰爭中的美軍使用的愛國者導彈(PAC-2)資料,發射質量900千克,內部裝載的M248戰鬥部重量91千克,由35千克高能B炸藥和51千克的預製破片組成。

    和大家預想的不一樣,愛國者導彈的戰鬥部在彈體中部(圖上已經標記紅色)並不在導彈的頭部。

    這種戰鬥部對硬目標的殺傷半徑是95米,破片丟擲速度是每秒6400米。預製破片質量為2克。

    所以,在海灣戰爭中被擊落的飛毛腿導彈上面都是彈孔累累。

    而且飛毛腿導彈有一個特點就是到末端的時候戰鬥部彈頭是不分離的,因此——那麼大的目標飛行速度又這麼慢對於愛國者導彈來說就是再好不過的目標了。

    所以大家在海灣戰爭中看到的被擊落的飛毛腿導彈也都是帶著燃料箱的完整彈體。被擊中的飛毛腿導彈大部分會由於被破片破壞而失去正常的飛行能力。並且愛國者導彈爆炸所產生的衝擊波也會將導彈推離既定彈道使之失準。

    然而如果給予更高要求,那麼愛國者導彈(PAC-2)對於飛行速度更快而且分離彈頭的導彈則無能為力,這也就是為什麼升級的PAC-3採用了更大的姿態發動機以及改用了動能彈頭的主要原因了。

    第二個方面則是彈道導彈本身的特性。

    陸基中段導彈防禦系統的系統組成龐雜、技術難度極高,此前世界上只有美國和日本進行過類似中段反導攔截試驗。彈道導彈的飛行是拋物線狀的,一般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導彈從發射架發射到導彈飛出大氣層的過程,這個階段是在大氣層內的飛行,一般稱為導彈的上升段。

    目前大氣層內的飛行上升段最熱的反導系統當屬標準-3和薩德了。

    以薩德為例:

    薩德(THAAD)目前可以攔截最大速度14馬赫的目標。14馬赫已經畫重點了。注意,以後咱們還得用這個數值。

    我們來看下薩德的結構:

    和上面的愛國者PAC-3比,在彈體上最明顯的莫過於巨大的白色姿態發動機了。這個發動機結合著薩德頭部的感測器(藍色)會控制薩德可以以8馬赫的速度撞向來襲彈道導彈彈頭。按照洛馬的早期設計,薩德的飛行速度還可以更快達到12馬赫左右的速度。但早期設計的薩德需要更大的姿態發動機,致使彈體過重而導致在中低空喪失機動性無法有效攔截目標。所以弄了一個8馬赫(2800m/s)的折衷速度。

    說句題外我們的紅旗-19,目前實際上也是大約2700m/s的飛行速度。這兩型武器的設計基本雷同。

    由於8馬赫的限制,攔截彈真正能攔截到的目標大約也就是6馬赫左右。實際上也就是愛國者導彈的一個升級版本。

    但最近這些年計算機技術的提高,導致了彈道導彈的跟蹤和軌跡預測能力大幅度提高。因此目前無論是美國的薩德也好還是中國的紅旗-19也好,都可以攔截到14馬赫的目標——需要注意的是這已經達到了攔截彈的極限。在短時間內無法提高。

    看似是一個十分嚴密的防禦體系,可以從彈道導彈發射初期就開始實施攔截計劃。但是導彈發射的前半段只能跟蹤難以防禦——不可能將一個射高80-100公里的防禦導彈放在別的國家家門口。所以在彈道導彈發射的初段僅可預警和跟蹤不能打擊。

    第二個階段就是導彈飛出大氣層外,在大氣層外向目標區域飛行的過稱,一般稱為飛行中段。

    在導彈發射後,過了上升段到了中段的時候,美國有計劃中段反導計劃。但是這個事情得在導彈飛行的路徑上進行,一枚洲際導彈從發射到命中目標大約是30-40分鐘,基本上無法將船隻開到發射位置上。所以即便是目前幾個國家的中段反導試驗取得了成功,但是也僅僅是證明了可以打倒中段飛行的既定軌跡的導彈,而沒有什麼真正的實戰價值。

    第三個階段就是導彈到達目標區域上空附近,重返大氣層,命中目標的過程,一般稱為重返大氣層階段或再入段。

    然後就是末段了。剛剛說末段導彈防禦系統是可以打14馬赫以內的目標的。不過這個數值已經達到了末段反導系統的極限。那麼——大於14馬赫的導彈基本上攔截率就是零。

    前面大家對反導應該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那麼我們再說說另一端的彈道導彈。

    彈道導彈是在地球上做拋物線飛行的一種武器,其射程和速度密切相關。

    導彈公式:

    這個公式是導彈再入角度和射程、射高的關係。為了打倒一定的射程那麼就一定得有射高y。

    同時我們可以繼續推導

    射高y實際上就和導彈的末端頂點速度v息息相關了。

    再推導一步:

    這就是導彈射程公式了。

    計算很麻煩,給大家一個算好的表格:

    是不是能看到射程在3000公里的導彈速度為13.78馬赫?這是一個小於14馬赫的數值,因此在末端導彈防禦系統中,這枚射程3000公里的導彈是可以攔截的。但如果高於3000公里的射程,那麼就對反導系統太過於苛刻了,基本上是無法攔截的。

    同時我們也基本可以知道了在射程5000公里以上的導彈目前還沒有任何國家可以攔截。

    對照上面的表格,那麼實際上我們就可以知道哪些導彈導彈是可以被攔截的;哪些彈道導彈是目前根本無法攔截的了。

    所有的遠端導彈和洲際導彈——都是無法攔截的。

    其中包括:

    中國:DF-25、DF-31、DF-5、DF-41、巨浪-2

    俄羅斯:R-36、UR-100N、RT-2PM白楊導彈、白楊-M、RS-24

    美國:民兵3、三叉戟2

    當然即便是近程導彈,可攔截的前提是你得有攔截彈。而目前有中段反導技術的國家只有中國和美國,俄羅斯雖然號稱S500系統可以反導,但是服役還遙遙無期。

    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是指在彈道導彈的飛行中段,也就是在大氣層外實施攔截的技術。世界上只有中國、美國和日本進行過類似中段反導攔截試驗。2013年1月27日,中國在境內再次進行了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試驗達到了預期目的。這一試驗是防禦性的,不針對任何國家。2014年7月23日,中國在境內進行了一次陸基反導技術試驗,試驗達到了預期目的。2018年2月5日,中國在境內進行了一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試驗達到了預期目的。這一試驗是防禦性的,不針對任何國家。

    俄羅斯(前蘇聯)的戰略反導系統(以核制核反導)

    俄羅斯的A-135西方代號為ABM-3,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一種戰略反彈道導彈系統。其前身是前蘇聯最早研製的反導系統A-35。

    在前蘇聯解體近三十年後的今天,俄羅斯仍舊沿用著蘇聯時代的部分武器裝備及設計思路,用“簡單粗暴”這四個字來形容當年的蘇聯和如今的俄羅斯,都是非常契合的。簡單粗暴的設計風格以及強硬的作戰態度經常會體現在俄羅斯的武器裝備上,比如它與中美兩國完全不同的戰略反導系統發展方向——以核制核,其戰略反導系統的攔截彈53T6型導彈及其改進型,是可以攜帶核彈頭的。

    比起美國反導系統採用動能殺傷技術的非核攔截彈來說,俄羅斯以核制核的反導方式是典型的傷敵一千自損八百,攔截點附近會變成汙染源,對一定範圍內的大氣、衛星通訊、居民正常生活都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可即使這樣,俄羅斯也有不得不用它的理由。

    一方面,以俄羅斯的經濟狀況與技術發展水平,核反彈道導彈是最適合它的戰略反導系統攔截彈。俄羅斯核彈頭儲量世界第一,核攔截彈對於它來說成本和技術難度都不算高,且由於其爆炸的傷害面積大,也算是有很高的攔截成功率。像美國的動能攔截彈GBI採用的直接碰撞動能殺傷方式,以俄羅斯目前的技術未必做不到,但其攔截成功率遠不如核反彈道導彈高。

    另一方面,以美為首的北約給俄羅斯施加的壓力越來越大,時不時舉行規模龐大的軍事演習或進行戰略武器試驗,以此在俄羅斯家門口耀武揚威。一場封鎖與反封鎖的戰爭悄無聲息打響,俄羅斯知道在北約面前最好的武器仍然是核威懾,這能幫助它在北約的壓制下尋求平衡。

  • 6 # 使用者8468097782678

    1:不能;紅旗9無法攔截三叉戟導彈!也攔截不了戰斧巡航導彈!2:能攔截.薩德系統!宙斯盾系統!就可以攔截東風系列導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減肥讓人很難受也很難堅持,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