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知常容

    宛城很有名氣嗎?我沒聽說過,我知道穎川是很有名氣,大部分謀士都出自穎川,我不知道宛城為什麼很有名氣。不過宛城經過長期戰亂,後來是荒廢掉了。

    我按自己的印象來描述吧,可能中間會有差錯。三國的時候張濟帶兵攻打荊州,然後被箭射死掉了,劉表不但沒有怪罪他攻打荊州,反而讓張繡也就是張濟的族侄駐守在宛城,然後就發生了曹操徵宛城,第一次徵宛城的時候,張繡復叛,把曹操的大兒子曹昂殺死了,自己也差點死掉。在官渡之戰的時候張繡投降了曹操,整個宛城納入曹操的管轄之地。

    後來經過關羽的間諜戰,宛城的大吏侯音造反,結果被曹仁攻破,這個事情大概是在建安24年元月吧。然後曹仁把整個宛城全部屠掉了。從此宛城就成了空城,或許就是這樣宛城沒落了。

  • 2 # 頭上朗月

    謝謝邀請;(一),宛城在三國時期可謂一戰成名,即曹操率部和守將張繡對壘,後者險些將前者結果了性命,此仗孟德損失慘重,折了虎將典韋和子侄曹昂,曹安民;後益州張松晉見曹,言道明公真乃雄才大略,像"濮陽攻呂布,宛城戰張繡,赤壁遇周郎,華容逢關羽,可謂天下無敵了",極盡譏諷之能事;(二),宛城又稱南陽,作為一座千年古鎮聲名遐邇,戰國時期秦昭襄王設定南陽郡於此,而且此間名人賢才輩出,誕生了東 漢光武帝劉秀,著名天文學家張衡,"醫聖"張仲景"和西蜀名臣諸葛亮孔明;所以,這裡既被尊為"帝鄉"同時文化氛圍也非常的濃厚;(三),南陽作為一座歷史和文化古城,歷來是以保護固有的本來面貌為基本出發點,這又和同省的洛陽和湖北的荊州情況甚為相似,這樣的發展定位還較為準確的;所以,南陽更應該擁有美好的未來。以上僅個人見解 ,敬請指正。

  • 3 # BM大嘴

    一場戰役,記錄一座城!

    當我們提起宛城時,我們會想到的是什麼呢?我相信大多數人和我一樣想到的肯定是歷史上知名的宛城之戰。宛城之戰又稱為“淯水之戰”,是漢末三國之前軍閥曹操和張繡之間的一場戰鬥。這場戰役之中張繡取勝,曹操敗逃。曹操損失慘重,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將典韋等都在這場戰役之中被張繡所殺。這場戰役就是在宛城這座城市發生的,同時這場戰役也讓宛城這座城市在歷史中留下一抹特殊的印記。

    那麼宛城位於那裡呢?宛城,中國著名的古城之一。就是我們今天的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位於南陽城區白河(古稱淯水)的北岸。所以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古代所說的宛城其實就是指我們今天的南陽市。南陽古時也稱宛,在歷史上我們的南陽一直是非常的重要和知名的。

    南陽(古稱宛)是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擁有著有2000多年的建城歷史,為楚漢文化的發源地。歷史上有多個政權都將這裡設為都城。春秋時楚設宛邑(也就是南陽),楚國屬地,也是秦楚丹陽之戰發生地,秦設南陽郡治宛城,西漢時南陽(古稱宛)為全國六大都會之一,這裡孕育出科學聖人張衡、醫聖張仲景、智者諸葛亮、謀聖姜子牙等歷史名人。

    所以透過以上的講述,我們知道了宛城不光在三國時期有名,在中國悠久的歷史長河中一直都有著不可磨滅的印記,在未來的新時代裡宛城也將煥發出更多的活力!

  • 4 # 張賜宏

    三國的宛城那麼有名,怎麼後來歷史上默默無名了?

    主要原因是曹操在宛城和張繡之間有一場惡戰。這場惡戰,張繡取勝,曹操損失慘重,敗逃。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將典韋都被張繡所殺。曹操內心極力難過,耿耿於懷,認為宛城是可恥之地還大開殺戒,使得宛城人煙稀少。或許宛城就這樣在後來的歷史上默默無名了吧。

  • 5 # 東語東願

    張繡的叔叔張濟是為曹操東征西討立下汗馬功勞的,後病死在行軍打仗的路上,叔叔死了,你不看功勞看苦勞吧,還把我嬸嬸強佔了,張繡想伺機報仇。沒想到這件事被曹操知道了,找人想秘密殺掉張繡,更沒想到的是張繡知道了這件事,我還沒找你曹操算帳,你倒先找算我了,直接領兵衝進曹操帳中,先把其長子曹昂殺了,順帶著還殺了曹操一個侄子,更恐怖的是把當時的名將、曹操的警衛大隊大隊長典韋也用槍挑了。

    曹操後悔不已,追殺張繡,張繡聽眾其謀士賈詡建議,二降曹操,沒想到曹操也知自己理虧,竟又重新納入其麾下。張繡同他的叔叔一樣,為曹操立下了不少功勞,也是死在出征途中。

    後來由於曹操佔領宛城後,實行的屠城政策,宛城幾乎沒人了,古人也是比迷信的,死了那麼多人,誰還敢去,於是宛城慢慢沒落了。

  • 6 # 青石5340

    宛城位豫鄂陝交界地帶,東漢末年,曹操領兵攻打宛城,張繡戰敗投降,張濟的遺孀,張繡的嬸孃鄒氏有幾分姿色,曹操見了把她帶到兵營陪睡,張繡感到恥辱,找到謀士賈詡,策動了一場兵變,殺死了典韋和侄子曹安民,損失慘重,戰宛城給歷史留下最經典的戰例,宛城除了殘存古城門,護城河,城河橋,也沒有更多的古建築,只是南陽市宛城區而已。

  • 7 # 東方大狂俠

    三國宛城之戰是曹操和張繡的一場殊死搏殺,以曹操損失一兒子一侄兒和一員大將及諸多部眾為慘敗結束了這場軍閥之爭。因為這場戰爭,所以宛城得以揚名。

    宛城是今河南南陽地區的一個區,叫宛城區。南陽的名氣雖然現在不算大但也不算小,在全國地級市來說雖不是很響,但也不算很默默無聞。主要是改稱南陽了,人家反而忘了他原來叫宛城!

  • 8 # 華尼臣

    宛城,古城名,即今天南陽市宛城區。位於南陽城區白河(古稱淯水)北岸。

    宛字在說文解字裡有一種解釋“四方高中央下”,符合南陽西、北、東三面環山,當中低平的盆地地貌特徵。時至今日,南陽市和宛城區都以“宛”為簡稱。

    三國時,宛城大放異彩,至今“戰宛城”傳唱至今。當然這少不了《三國演義》這部名著的貢獻。羅貫中寫得這場戰爭充滿戲劇性 ,典韋死戰讓人血脈僨張,是三國裡為數不多的慘烈場景,讓人印象及其深刻。典韋也一躍成為三國裡屈指可數的勇將,一呂二趙三典韋,直接超過了關羽張飛馬超等人。

    可是如此慘烈的戰爭,起因又那麼可笑。因為曹操的一時好色,失去了長子曹昂,失去了心腹愛將典韋,可謂因小失大,令人深思。真是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

    雖然宛城之戰規模不大,也沒有改變北方局勢,但對於曹氏家族卻影響深遠,曹昂不死那就是理所當然的繼承人。也就不會出現兄弟間骨肉相煎的奪嫡之爭。三國的走向也許會大不相同。

    至於說在後來的歷史上默默無名,我認為並不恰當,應該說是相對來說。隨著經濟重心的南移,南方成為歷史的主要舞臺。宛城影響力的消減也是歷史的趨勢。

  • 9 # 林武師de文散打

    宛城之有名,確實是因為三國時那場又香豔,又悲壯、悽婉的戰鬥。

    而它後來的“無名”,卻是因為被它的上級城市——南陽把風頭蓋了。

    其實三國的宛城,就是今天河南南陽的早期名字。春秋時楚國已設該地為宛邑,至戰國秦滅楚,設南陽郡,就把宛城設為治所(首府)。現在叫南陽市宛城區。而這兩處的簡稱也都叫“宛”。

    戰宛城。一看到這三個字確實會讓人聯想到它的香豔、悲壯和悽婉。

    當時天下大亂,二袁、呂布、孫策、劉表等群雄割據。曹操乘最大敵人袁紹和公孫瓚爭鬥的時候,採取各個擊破策略,開始掃蕩其他幾個割據勢力。

    駐紮宛城依託劉表的小軍閥張繡首當其衝。

    這樣不費吹灰之力的征服,按說是完美收官。

    卻說張繡叔叔張濟的遺孀鄒夫人長的很漂亮,且風韻十足。某天一不留神被曹操侄兒曹安民看到。這個侄兒也是個馬屁精,竟去給他叔叔拉皮條,把鄒夫人軟硬兼施的弄來獻給了曹操。

    英雄難過美人關,於是魏武揮鞭,直赴巫山。

    曹操這一下沒有管住老二,卻差點給自己惹來殺身之禍。

    張繡聽到這個訊息,氣不打一處來。本來酒席上受到驚嚇侮辱心頭就極其不爽,現在孀居的嬸嬸又被曹操C了……加以手下驍將胡車兒據說又被曹操重金收買。一時之間,氣,怒,恐懼交加,按捺不住就決定造反。

    這一仗真是慘烈!曹操損失了大兒子曹昂、侄兒曹安民、愛將典韋,名駒“絕影”——光聽名字就知是匹好馬!除曹安民“罪有應得”外,曹昂挺身救父把馬給了曹操,自己被亂箭射亡。好悽婉。

    最悲壯、讓人扼腕嘆息的是猛將典韋之死。亂兵殺來,他獨擋營門,奮力死戰:

    韋以長戟左右擊之,一叉入,輒十餘矛摧。左右死傷者略盡。韋被數十創,短兵接戰,賊前搏之。韋雙挾兩賊擊殺之,餘賊不敢前。韋復前突賊,殺數人,創重發,瞋目大罵而死。賊乃敢前,取其頭,傳觀之,覆軍就視其軀。

    讀這段史書記載,將軍之勇猛忠誠,威震敵膽的英姿,如在眼前。只可惜他不是為一次高尚的戰鬥而犧牲,而是為曹操的一次荒唐買單。

    歷史雖隨風遠逝,驚心動魄卻長留人心。

    宛城——南陽,這方曾孕育出科聖張衡、醫聖張仲景、商聖范蠡、智聖諸葛亮、謀聖姜子牙、名相百里溪等歷史名人,產生了躬耕南陽、三顧茅廬故事的地方。一樣的承古延今,風流輩出。

  • 10 # 掌心記

    一座城市能夠名留歷史,不外乎三種,一是有地利優勢;二是有故事流傳;二是有名人效應。三國時期,宛城恰好以上三個條件都具備,因此,三國時期,宛城甚至比南陽更出名,要知道宛城當時只是荊州南陽郡所轄地。

    一、有地利優勢。宛城拿到現在來看,既不臨江更不靠海,也不是邊關要塞,經濟重鎮。但在三國時期可是太重要了。我們知道,建安元年,曹操挾漢獻帝遷移到豫州穎川郡的許縣,更名為許昌作為國都,而宛城作為南陽郡的治所,離許昌不到200公里,過了宛城就是劉表的地盤了。由於宛城距離許都太近,在地理位置顯得極為重要,所以曹操必然要佔領宛城以加大南線地區的縱深防禦,並作為向南推進的最重要的軍事基地。因此宛城作為三國時期重要的軍事重鎮登上了風雲際會的歷史舞臺。

    二、有故事流傳。曹操出於保證許都側後方安全的需要,在建安二年初,即出兵攻佔了荊州北部南陽郡的部分地區,包括南陽郡治所在地戰略重鎮--宛城。這一仗開始打得非常順利,張繡聞風喪膽帥眾投降,後因曹操進城後卻招張繡嬸嬸伺候入寢,還拉籠張繡的下屬,張繡氣急突然反叛。在這次大戰中,曹操損失慘重,僥倖逃脫,愛將典韋長子曹昂愛子曹安民皆死於此。宛城之戰規模不算大,未能改變北方之局勢,但對於曹魏政權而言,影響極深。因為曹昂是曹操的長子,是曹操重點培養的繼承人,假設曹操不帶其來宛城,曹昂得以不死,或許不會有後來的奪嫡內耗,司馬篡位了。可見宛城是曹操的傷心地,後來曹操臨死前還在惋惜此事,大意是說我死了見到丁夫人找我要子休(曹昂的小名)我改怎麼辦啊!足見曹操惋惜後悔之意。當然後來曹操還是拿下了宛城,並以此為跳板,南下滅了劉表,追得劉備東奔西跑。

    三、有名人效應。宛城屬南陽郡,春秋初期就有治理,既有平原之美壤,又有江河之便利,一代商聖范蠡、醫聖張仲景、光武帝劉秀等都出自宛城,並且三國時期的何進、何晏、許攸、文聘、黃忠、李嚴、許慈等名人都出生於此,可謂是人傑地靈。

    當然後來由於朝代更迭,特別是大量遊牧部落內遷,造成西晉亡國和五胡十六國動亂,中原地區(包括宛城)大量百姓與世族開始南渡,政治經濟向南方發展,中原地區開展凋落。而且隋唐以後的軍事鬥爭主要是中原漢族與北方少數民族間在河北一帶展開,中原政權內部鬥爭也基本上是以長江線一帶,宛城作為區域性地區的戰爭重鎮的地位當然就不存在了,在後來歷史上沒了曝光度,當然就默默無名了。當然改革開放後,宛城作為南陽的一個區,發展得還是相當不錯的,重新煥發了勃勃生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甲狀腺腫大是什麼原因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