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陶短房

    印度作為一個統一的現代國家歷史很短(從1948年印巴分治算起不過71年),但因為獨立時底子好(英華人對印度的態度和對其它殖民地不同,比較下心思和本錢,因此留下了一個不錯的基礎和攤子,包括初具規模的工業、以當時標準看具有世界水平的鐵路網,和一支久經戰火考驗、裝備和規模在二戰後都很可觀的軍隊),在戰後第三世界一度頗具號召力,那個啥子鮮戰爭時它儼然是兩大陣營間的調解人,此後更在10年時間裡以第三世界盟主自居,並且用武力從法國、葡萄牙等歐洲殖民者手中收回了果阿、本地治理等數百年曆史的殖民地,一時間聲威大震——但隨即在邊界戰爭中被中國打回原形,“第三世界盟主”的江湖地位從此一落千丈,而印度也因此更加深了一種“大國執念”。

    志大才疏尼赫魯

    這個大國執念迫使印度政府要在陸上同時對抗中、巴兩國,前者一是被打怕了,擔心再打來,二是耿耿於懷,渴望超越中國重振雄風,後者則是從印巴分治起結下的不解冤仇,而於此同時,印度還在整個南亞次大陸推行在別處已不合時宜的大國沙文主義,它吞併了錫金,幾度干預不丹、尼泊爾、馬爾地夫和斯里蘭卡事務,和孟加拉國、緬甸的關係也疙疙瘩瘩,在20和21世紀的今天推行當年英華人搞的一套是要付出很大代價的。

    在海上,印度一直認為“印度洋”就應該是“印度的洋”,為此當然要建立一支強大的遠洋海軍了,海軍可是最花錢的啊——當然,要掩護陸海軍,維護制空權,還要滿足到處干涉的需要,一支強大的空軍也是不可少的。

    哦,中國是核國家,巴基斯坦也在這方面躍躍欲試,所以弄個核保護傘也是必須的對吧。

    還有,印度有幾百個民族,境內各種矛盾錯綜複雜,武裝衝突從來就沒停過,因此還需要維持一支龐大的綏靖武裝才夠用。

    您看,大到宇宙小到土豆,印度都要管,那自然就只能搞一支人數多、裝備雜,從航母到氣槍都要裝備的大軍了。

    然後這個國家半個多世紀以來工業、科技基礎又偏偏沒打牢靠,一個50年代末60年代初就能自己研製戰鬥機(在德國流亡科學家幫助下設計建造的“風妖”)和裝備航母的國家,到了今天連步槍子彈都造不利索,那麼就只好買,而內部經手者又喜歡吃回扣,這樣一來就不但要滿世界買軍火(因為自己造不出或造不夠、造不好),而且還會比別國花錢都多。

    “風妖”戰鬥機在60年代初還是不錯的設計

  • 2 # 我的道聽途說

    首要原因是印度和周邊國家關係一直比較緊張。

    自二戰後自獨立以來,“印巴分治”政策和歷史文化宗教衝突使南亞成立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後來印度阿三和巴基斯坦就克什米爾歸屬權問題又爆發了多次戰爭,在上世紀70年代又發動了“第三次印巴戰爭”,成功確保了印度在南亞地區霸權。還在上世紀60年代非法侵佔中國藏南領土,被中國狠狠教訓了,和兩個擁核鄰國都是有領土爭端,在西面,北面和東面國防壓力較大。

    而且印度是自二戰以來,印度侵佔錫金,這也是唯一一個侵佔他國領土並獲得國際認可的國家,印度阿三向來在南亞地區作威作福慣了,多次干涉斯里蘭卡、馬爾地夫、尼泊爾、孟加拉國等國家內政,造成周邊國家對印度非常警惕,。

    二是在該國傳統認知中,印度阿三向來認為印度洋是印度人的印度洋,在維護地區利益時,需要一支強大的海軍力量,保持印度在南亞地區要有軍事優勢,因此,印度需要擁有航母、核潛艇在內的海軍裝備。

    三就是印度自己本國的工業製造能力不足,工業體系不完善,沒有能力完成印度國防要求。現代國防軍事裝備是一個系統性的研發、製造、維護體系,不是單單某一方面的突破就可以彌補的,世界上目前有完整的軍事工業體系的國家只有美國、中國、俄羅斯和法國。就印度當前的工業實力和國防裝備製造水平遠遠達不到要求。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就是印度自己的光輝戰機專案,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研發,到現在才造出來幾架出來作為印度國防成就的展示,在造出來之前就遠遠落後周邊國家服役的戰機,連印度軍方自己都不願意採購。自己國家軍事裝備落後,要購買他國武器,自然而然的就要被當做印度肥牛宰了。

  • 3 # 拖拉機大神

    這都不明白,因為印度要做世界第三軍事強國啊!還有就是大家都願意賣給他們!世界第一南韓,畢竟東西都是他們發明的,美國只能第二了,印度只能爭阿三了

  • 4 # 廣雅君觀世界

    印度獨立後在尼赫魯執政時期曾經努力推行工業化發展戰略,加上殖民時代英國給它留下的較好基礎,當時印度的工業發展是取得了一定的好成績。但尼赫魯去世後,印度工業化程序舉步維艱。同時印度國民整體文化素質不高,其中真正文化素質高的人才往往跑到海外為跨國公司效力,導致國內能夠滿足軍工發展需求的工程師和技術工人奇缺;另外,印度許多地方基礎設施條件差(例如鐵路和電力供應條件),政府行政效率不高,都極大影響了印度自主軍事工業的發展。

    一方面自身條件存在諸多不足,另一方面印度的雄心實在太大,就是想當世界大國。但由於面臨特殊的地緣政治形勢,印度總擔心它的主要鄰國中國和巴基斯坦會把它毀了。尤其是近些年來中國經濟力量顯著增強,獨立研發各種武器裝備的能力大大提高,使印度面臨的壓力增加了許多。印度一些政客和軍方強硬派人物不斷宣傳所謂的“中國威脅”,為印度增加軍備搖旗吶喊。但發展軍事工業是需要一定時間進行人才積累、技術積累的,尤其是關鍵性的核心技術要去攻克,需要有耐心、有恆心和多方面力量共同協作,自然也需要時間。可印度一些人似乎等不及了,他們希望印度在軍備上要迅速趕上中國和巴基斯坦,至少不要落後太多,否則“落後要捱打”的呀。

    在這種情況下,靠自己的力量獨立研發新式武器裝備來壓倒本國的戰略對手似乎成本太高、太花時間而且不一定可收立竿見影之效。於是最簡單最省事的辦法當然就是到國際上去買買買了,何況印度軍隊中很多人早已經習慣了進口的武器而不喜歡中國產貨。至於說賣家會不會故意坑印度,印度負責採購軍火的個人或組織會不會在採購中吃回扣,看來都不是頂要緊的了。印度一味求“速成”,結果在關鍵性的核心技術方面總是受制於人,一些國家賣武器給印度是總喜歡坑阿三哥,久而久之三哥的軍費開支越來越高,國家用於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錢自然會減少,為解決經濟發展資金不足問題,印度無奈只能向山姆大叔學習向國外借債,結果導致國家外債數量增加不少,給印度政府帶來了沉重負擔。

  • 5 # 江淮聖手

    這幾年,得益於穩定的國內外環境,印度的經濟發展水平居高不下,反映在外匯儲備上已經達到了3600億美元之巨,既然如此,為什麼要滿世界購買軍火呢?

    印度有個特點,就是爭強好勝,“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面對周邊崛起的大國和多年來的對手,印度隱隱有一種危機感,就是鄰國的強大對本國構成了戰略威脅。

    印度曾在1962年試探東方大國的底細,結果被打得落花流水,從此知道對方的厲害;印度與巴基斯坦的交鋒也因克什米爾時常爆發,不過沖突中印度也沒有討到多大便宜。

    印度一心想稱霸南亞和印度洋,這樣的設想迫使其要成為軍事大國,而軍事實力上去了,才能彰顯印度的大國地位,從而保障13億人口的安全。

    印度的發展成果來之不易,這是印度幾代人付出的努力換來的,為確保勝利果實萬無一失,印度當然要在國防上下功夫,而自身武器研發能力不足,只有到國外購買。

    但印度購買武器不喜歡“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美國、俄羅斯等國家的武器統統吃進,如果看中哪一款武器,哪怕九牛二虎也拉不回頭。印度去年購買俄羅斯S-400導彈防禦系統,美國三番五次給予警告,結果印度視而不見,硬是將該系統買回來。

    如今,印度的軍火五花八門,很難形成一個體系,這增加了軍事人員掌握的難度,難怪幾十年來印度軍人在訓練中損毀戰機上千架,並在前不久的印巴衝突中,兩架戰機被巴方擊落,一名上校飛行員遭到俘虜。

    其實,印度要想提高軍事實力,光靠滿世界購買軍火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加強自主研發,提高武器研製能力,這才是根本;另外必須加強軍事人員素質的培養,努力提升他們的軍事技能。只有將兩者結合起來,印度軍事強國的地位才會名副其實。

  • 6 # 金哥超短操盤

    這問題問的,外儲跟買軍火毛關係都沒有!印度滿世界購買軍火是因為他自己造不出來,或者造不好!

    印度是個奇葩國家,有一定工業基礎,能爆炸核武器,能向火星月球放衛星,國防用的武器卻造不出來,要麼是造不好!

    不是印度不想造,印度的武器設計,製造能力趕不上他們的雄心壯志和腦洞大開;

    印度向來講究慢工出細活,典型的比如阿瓊坦克;

    老金揭秘阿瓊坦克的前世今生--------

    1972年,印度提出要設計新型坦克換裝的要求,8月份,印度戰車研究院開始研究方案,1974年3月正式撥款設計;

    1984年3月阿瓊坦克樣車製成,1988年底開始全方位測試(老金鬱悶,1984年樣車建成,不多做幾輛做測試,幹嘛非要等四年後的1988年再製造樣車供測試呢?難道這四年印度工程師天天拿著橡皮擦修改圖紙?)

    然後就發現一堆問題:

    坦克賴以生存的裝甲質量不合格,只相當於劣質鍋爐鋼材;

    120線膛炮的彈藥不合格;

    樣車用的是德國發動機,試圖中國產化達不到要求,這個核心問題是阿瓊坦克變成慢工出細活的主要原因!

    慢工磨到了2018年,為了印度武器中國產化的面子,勉強生產了124輛給陸軍使用,不過還是問題多多:

    炮彈裝填速度慢,15秒才一發!(估計下一發沒裝進去,已經被打爆了!)

    裝填炮彈的時候,坦克炮必須有一定仰角,否則裝不進去!(這種高階功能不知道咋設計出來的?難道坦克炮也要跟機槍一樣有保險裝置?)

    炮塔裡僅有3發備用炮彈,陸軍原來要求的是12發,(三發完全夠用,以15秒一發的悠哉悠哉的速度發射,備用的三發沒打完,自己已經被打爆了!睿智的設計師早已看穿這一切!所以乾脆只給三發炮彈,以免浪費空間!)

    炮塔不合理,容易造成炮彈卡殼(本來速度慢,外加卡殼,這是必須要自我毀滅的節奏)

    以上僅僅是武器系統的一點小毛病,

    阿瓊坦克總重68噸,超過美國M1坦克,能不能過印度的橋樑也是個大問題

    可以看出,集結了三十多年印度智慧的阿瓊坦克,打起仗來,要麼炮彈打不出去,或者打完一發就休息15秒,確實是印度陸軍的自殺神器!堪比印度斯坦航空的維修工程師!(印度斯坦的維修工程師維修過的戰鬥機,基本就是排著隊墜落,不是降落!)

    唯一NB的是它的名字,阿瓊,印度的戰神!你說,有這樣奇葩的軍工,印度不靠買別國武器,還能幹嘛呢?

    事實上確實如此,除了東方大國,印度已經把武器出口大國的武器買了個遍!

  • 7 # 大國之巔

    說結論:3600億美元外匯儲備並不多,歷史上印度在很長一段時間裡(1947-1999年左右),外匯儲備撐不過1個月。它是農業國,自己造不了武器裝備,不買用啥?

    印空軍蘇-30MKI已落後於時代

    除此之外,印空軍已向俄方緊急購買蘇-30MKI和米格-29UPG戰鬥機,俄方同意將盡快交付。但印國防部長辛格赴莫斯科,親自催付的S-400型防空系統,卻遭拒絕。俄方表示,無法在短時間內滿足此要求。

    印度目前裝備有美製M777輕型榴-彈炮,近期向美國追加採購了大批"神劍"精確制導炮彈。該炮彈採用多功能引信,根據需要能選擇在空中、地面或穿透目標後爆炸。同時,印度還將從以色列接收一批防空系統,據稱"將從以國現役部隊抽調"。

    其實不然。這反而是印軍轉向防禦,懼怕中國軍隊進行突然打擊,所做的各項準備工作!

    從一開始,印度蓄意向巴鐵、尼泊爾和中國,製造邊境緊張局勢和衝突,就是為了轉嫁其疫情及失業壓力。為何印度要同時向三個鄰國啟釁?因為它要看哪一個國家會退讓,它便會得寸進尺,製造更大的衝突。

    可事情的走向,出乎印度人的預料。巴鐵如往常一樣,依舊進行炮火還擊;尼泊爾則出人意料之外,態度堅決並強硬,擊斃5名印軍士兵,趁機收復了多處被印度侵佔的國土,還宣稱將收回被侵佔的全部355平方公里國土。

    而在中國這邊,印度則是徹徹底底,踢到了堅不可摧的鋼板之上!

    印軍遭遇了近30年來,在兩國邊境上前所未有的慘敗!僅僅是冷兵器交鋒(甚至稱不上兵器),便導致了20名印度士兵喪生。

    遭遇傷亡的比哈爾團,是印陸軍首屈一指的王牌山地師,自一戰時期便已經存在。歷史上曾與巴鐵有過交手,還獲得過不錯的戰果,可這個"精銳"部隊遇到中國軍隊後,現在已完全撤出了邊境地區。相信那些替換它的印度軍隊,則更加不如!

    自大的印度人,以為雙方約定不用武器,就不可能發生印軍傷亡,但架不住印軍受到打擊後,在黑燈瞎火的情況下,在高原高海拔山區漫山遍野、慌不擇路地逃竄。由於高原反應的影響,輕傷變成重傷,最終一命嗚呼。

    中方這一次充分吸取了幾年前的經驗,看穿了印度人的拖延把戲,在推進談判的同時,戰士們態度堅決,一步不讓。如果未來,印軍真如其所宣揚的那樣,保持開火的權利,中方將決不會留情!

    在這種情況下,印度開始緊急從各國購買武器裝備,從其採購清單來看,印度軍隊的歷史欠債太多。大到飛機和火炮,小到步槍與彈藥,都需要從外國一件一件地購買。現在都2020年了,印軍還是一支"萬國牌"的軍隊。

    中國產自研的我軍裝備

    再看我軍的武器裝備,可以給自足,且效能全部優於印軍(請注意全部二字)。而部隊的旺盛士氣和強大的後勤、醫療保障能力,遠非印度可比!

    印度的武器採購清單越詳細,交易金額越大,則說明它的準備工作越不充分。這種情況下想主動發起攻擊,簡直是以卵擊石。所以它的目的便只剩下了一個,只會使採取守勢。

    但在戰術上,我們要予以高度重視,提高戒備,嚴陣以待,採取一切方式,減少我軍可能出現的傷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鄉角仔餡料豐富多樣,各種口味都有,但最重要的是角仔皮軟韌適中,皮是怎樣做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