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地地道道農村人

    五月開始了,很多地方的水稻秧苗已經插到田裡了。可是水稻秧苗期最容易發生一些病害,常見病害是立枯病、青枯病、苗稻瘟和惡苗病,這幾種病害遇到氣候反常、溫差大,“倒春寒”明顯的氣候情況和氣溫偏低的年份最容易發病。針對這些病害,該怎麼防治?一起來看看。

    水稻立枯病

    水稻立枯病為鞭毛菌亞門的腐黴菌。病菌在土壤中越冬,水稻播種後,病菌開始侵害秧苗,秧苗在缺水的條件下發病最為嚴重。該病多發生在水稻旱育秧田,是水稻旱育秧田常發性主要病害。其症狀是在秧苗二葉期以後,葉尖枯黃萎縮,根毛稀少,初期在苗床上成簇成片發生。4葉期後發病症狀為突發性青枯,成簇成片的秧苗葉片縱卷萎蔫,繼而枯死。低溫、陰雨、光照不足是誘發立枯病的重要條件,其中以低溫影響最大。在低溫條件下幼苗抗病能力降低,有利於病害發生。如天氣持續低溫或陰雨後暴晴,土壤水分不足,幼苗生理失調,病害發生加重。

    因此,低溫陰雨過後要及時檢查秧苗的生長情況,如發現有秧苗葉尖不吐水或秧苗有異樣時,應立即用25%甲霜靈可溼粉按每平方米0.75克或58%甲霜靈錳鋅可溼粉按每平方米1克,兌水2至2.5公斤噴澆於育秧床上進行防治。

    水稻青枯病

    水稻青枯病有兩種,一種是水稻秧田期的生理性青枯病,發生比較常見,常與立枯病混合發生。其症狀是水稻地上部分迅速失水而枯死,秧苗枯死時仍呈綠色;另一種是本田後期發生的細菌性基腐病,表現為田間零星發生,甚至1叢中僅有1—2株發病,病株基部莖節發硬、變黑並伴有惡臭味。生理性青枯病多發於水稻3葉期前後。主要是由於低溫冷害、冷後暴晴或溫差過大,比如在水稻秧田揭膜前沒有及時通風煉苗,造成秧苗徒長,揭膜後,秧苗不能適應環境,而造成秧苗體內水分供給失調,繼而引起地上部分迅速失水而枯死。

    青枯病的防治主要是在苗齊後,進行及時通風煉苗,只要不是大風天氣,即使是陰天也要堅持通風煉苗。水育秧田,要在大風降溫到來前,透過調節水層保護秧苗。藥劑防治可選用15%立枯淨,每畝秧田用100克藥劑,兌水50公斤—60公斤,在晴天下午三點以後噴施兩次,間隔7天一次;或用65%敵克松可溼性粉劑1.5公斤,或多菌靈2公斤兌水60公斤噴霧或澆施。

    水稻苗稻瘟

    水稻苗稻瘟是水稻秧田期一種常見病,主要是由種子帶菌和帶病稻草誘發的病害,苗稻瘟在秧苗三葉期以後開始發病。其症狀是病苗基部灰黑,上部變褐,蜷縮而死,溼度較大時病部產生大量灰黑色黴層。發病因素在雨、霧、露存在條件下利於發病,氣溫在20℃—30℃,尤其是在24℃—28℃,陰雨天多,相對溼度保持在90%以上時,容易引起稻瘟病嚴重發生。

    預防苗稻瘟病害一般在秧苗三葉期以後,選用40%硫環唑,每畝150克,兌水50公斤—60公斤預防兩次,間隔7天一次。也可用75%三環唑60克—80克或富士1號100毫升兌水60公斤噴霧或澆施。

    水稻惡苗病

    水稻惡苗病的苗期發病病苗比健苗細高,葉片葉鞘細長,葉色淡黃,根系發育不良,部分病苗在移栽前死亡。在枯死苗上有淡紅或白色黴粉狀物,發病節間明顯伸長,節部常有彎曲露於葉鞘外,下部莖節逆生多數不定鬚根,分櫱少或不分櫱。剝開葉鞘,莖稈上有暗褐條斑,剖開病莖可見白色蛛絲狀菌絲,以後植株逐漸枯死。溼度大時,枯死病株表面長滿淡褐色或白色粉黴狀物,後期生黑色小點即病菌囊殼。

    防治方法是在水稻秧苗1葉—2葉期時,使用青枯立克50毫升+大蒜油15毫升,兌水15公斤噴霧,5天—7天1次,連噴2次,也可噴灑95%綠亨1號(惡黴靈)進行防治,劑量以包裝袋上說明為準。

  • 2 # 鄉村淇譯

    看了這個圖片,我作為一個八零後的農民我來說說我的看法,就是我種植水稻的經驗。

    第一在我看來是缺水。

    水稻在插到地裡以後水分是要保持好的。這個時候水不能上的太多但是也是不能太少的,這個水是跟著稻苗生長來判斷的,上水的時候,一定要把水上到稻苗的三叉骨的地方,這樣的水是正好的。像你這個圖片上面都漏地皮了,這樣是不行的,水稻缺了水分葉子也是會發黃的,這是因為他不能很好的吸收到水分造成的。

    第二點就是有可能有小蟲子。

    也有可能是地裡面有蟲子造成的,現在都是秸稈還田,這個也是造成地裡面的蟲子也是比以前多了不上,因為在秸稈還沒有腐爛的時候是會滋生蟲子的,這個時候你可以把水上好,往地裡面打點蟲子藥,把蟲子殺死,這樣也有利於稻苗的生長。

    第三點就是有可能地裡的養分不夠。

    要是上面的兩種都不是,你就要考慮是不是地裡的養分不夠了,因為在這個稻苗插到地裡的時候,在緩苗期間對養分的需求是很大的,你也可以去買點二安或者尿素的上在裡面,增加土地的養分,能讓稻苗有足夠的養分就行。

  • 3 # 捌畝田果園

    你的問題有三種原因:

    1、水稻種植後發生了僵苗。水稻僵苗,又叫坐蔸,是指在水稻移栽後10~20天,秧苗髮根受阻、蹲苗不長、分櫱少且遲、葉片僵縮、稻株簇立的現象。水稻僵苗可導致水稻生育期推遲5~15天,產量降低10%~30%,嚴重的減產50%以上。導致僵苗的原因比較複雜,型別繁多。

    2、前期施肥過多引起的燒苗。

    3、除草劑藥害。

    4、假種子,建議去農技部門鑑定投訴賠償。

    第四種的可能性最大,成功率最高。

  • 4 # 小女子葉葉

    水稻也並不是要長期保水,而是要乾乾溼溼才好,水層也不能太深。你這種情況是由於長期保水,造成水稻根系生長髮育不良,黃根多白根少。要及時排水涼田,促進水稻根系發育。可以葉面噴施甲霜惡黴靈+蕓薹素+生根劑+氨基酸葉面肥對水噴霧防治

    五月開始了,很多地方的水稻秧苗已經插到田裡了。可是水稻秧苗期最容易發生一些病害,常見病害是立枯病、青枯病、苗稻瘟和惡苗病,這幾種病害遇到氣候反常、溫差大,“倒春寒”明顯的氣候情況和氣溫偏低的年份最容易發病。針對這些病害。

    水稻立枯病

    水稻立枯病為鞭毛菌亞門的腐黴菌。病菌在土壤中越冬,水稻播種後,病菌開始侵害秧苗,秧苗在缺水的條件下發病最為嚴重。該病多發生在水稻旱育秧田,是水稻旱育秧田常發性主要病害。其症狀是在秧苗二葉期以後,葉尖枯黃萎縮,根毛稀少,初期在苗床上成簇成片發生。4葉期後發病症狀為突發性青枯,成簇成片的秧苗葉片縱卷萎蔫,繼而枯死。低溫、陰雨、光照不足是誘發立枯病的重要條件,其中以低溫影響最大。在低溫條件下幼苗抗病能力降低,有利於病害發生。如天氣持續低溫或陰雨後暴晴,土壤水分不足,幼苗生理失調,病害發生加重。

    因此,低溫陰雨過後要及時檢查秧苗的生長情況,如發現有秧苗葉尖不吐水或秧苗有異樣時,應立即用25%甲霜靈可溼粉按每平方米0.75克或58%甲霜靈錳鋅可溼粉按每平方米1克,兌水2至2.5公斤噴澆於育秧床上進行防治。

  • 5 # 曲中人哦

    水稻插進田裡一個月不長為什麼?

    很榮幸能參加本次問答:

    我先給大家普及普及水稻要預防的四大病症:

    水稻立枯病

    水稻立枯病,該病多發生在水稻旱育秧田,是水稻旱育秧田常發性主要病害。其症狀是在秧苗二葉期以後,葉尖枯黃萎縮,根毛稀少,初期在苗床上成簇成片發生。低溫、陰雨、光照不足是誘發立枯病的重要條件,其中以低溫影響最大。在低溫條件下幼苗抗病能力降低,有利於病害發生。如天氣持續低溫或陰雨後暴晴,土壤水分不足,幼苗生理失調,病害發生加重。 主要是由於低溫冷害、冷後暴晴或溫差過大,比如在水稻秧田揭膜前沒有及時通風煉苗,造成秧苗徒長,揭膜後,秧苗不能適應環境,而造成秧苗體內水分供給失調,繼而引起地上部分迅速失水而枯死。 立枯病的防治主要是在苗齊後,進行及時通風煉苗,只要不是大風天氣,即使是陰天也要堅持通風煉苗。水育秧田,要在大風降溫到來前,透過調節水層保護秧苗。

    水稻苗稻瘟

    水稻苗稻瘟是水稻秧田期一種常見病,主要是由種子帶菌和帶病稻草誘發的病害,苗稻瘟在秧苗三葉期以後開始發病。其症狀是病苗基部灰黑,上部變褐,蜷縮而死,溼度較大時病部產生大量灰黑色黴層。發病因素在雨、霧、露存在條件下利於發病, 水稻惡苗病 水稻惡苗病的苗期發病病苗比健苗細高,葉片葉鞘細長,葉色淡黃,根系發育不良,部分病苗在移栽前死亡。在枯死苗上有淡紅或白色黴粉狀物,發病節間明顯伸長,節部常有彎曲露於葉鞘外,下部莖節逆生多數不定鬚根,分櫱少或不分櫱。剝開葉鞘,莖稈上有暗褐條斑,剖開病莖可見白色蛛絲狀菌絲,以後植株逐漸枯死

    預防苗稻瘟病害一般在秧苗三葉期以後,選用40%硫環唑,每畝150克,兌水50公斤—60公斤預防兩次,間隔7天一次。也可用75%三環唑60克—80克或富士1號100毫升兌水60公斤噴霧或澆施。

    水稻惡苗病

    水稻惡苗病的苗期發病病苗比健苗細高,葉片葉鞘細長,葉色淡黃,根系發育不良,部分病苗在移栽前死亡。在枯死苗上有淡紅或白色黴粉狀物,發病節間明顯伸長,節部常有彎曲露於葉鞘外。剝開葉鞘,莖稈上有暗褐條斑,剖開病莖可見白色蛛絲狀菌絲,以後植株逐漸枯死。溼度大時,枯死病株表面長滿淡褐色或白色粉黴狀物,後期生黑色小點即病菌囊殼。 防治方法是在水稻秧苗1葉—2葉期時,使用青枯立克50毫升+大蒜油15毫升,兌水15公斤噴霧,4天—8天1次,連噴2次。下面我們來說說為什麼一個月不長苗的原因:可能會與一下幾個問題有關:

    1.水稻種植後發生了僵苗。水稻僵苗,又叫坐蔸,是指在水稻移栽後10到20天,秧苗髮根受阻、蹲苗不長、葉片僵縮、稻株簇立的現象。水稻僵苗可導致水稻生育期推遲6~15天,產量降低10%~30%,嚴重的減產60%以上。導致僵苗的原因比較複雜,型別繁多。 2、前期施肥過多引起的燒苗。 3、除草劑藥害。 4、假種子,建議去農技部門鑑定投訴賠償。

    或者是如葉鞘比葉片長,葉片和葉鞘黃化,分櫱鬆散,僵苗不發、爛根,系缺鋅所致。如植株緊束,呈直立"一柱香"株型,葉片及莖為暗綠色,生長遲緩,系缺磷所致。另外,長期漬水不晾田,根系易受硫化氫毒害,也會出現生長遲緩。

  • 6 # 退工還農阿華

    水稻插到田裡一個月了,應該發棵壯苗肥早已經施過了。施過發棵壯苗肥的禾苗,每天都在長大,一個月的禾苗至少分櫱十枝左右芽苗了,但從你圖片上看卻只有廖廖可數的五六枝,而且下面的葉子也出現了發黃現象。

    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的情況呢?和水有關嗎?從圖片上看這個水量應該是足夠的。那是缺肥嗎?看不出來,如果你已經施過肥了,並沒有施用過量,那缺肥的可能性和過度施肥造成燒苗的可能性都可以排除。

    如果和肥水都無關了,那剩下的就是土質的問題了。水稻適合栽種在微酸性的土壤裡,土壤的過酸或偏鹼都會影響水稻的生長,甚至會死苗。就不知道你的水田之前有沒種過水稻,有沒出現過類似問題,這個最好拿土壤去檢測一下比較好。土壤的透氣性不好也會影響水稻的生長,土裡沒有足夠的氧氣給根吸收,禾苗的根無法伸長出來,那樣所吸收到的養份就會很有限,禾苗就不長棵了,甚至發黃。

    土壤的問題還會造成根腐病,根腐病也會使水稻不長棵和發黃。水稻的根腐病主要是土傳病菌引起和施用硫基肥料引起兩個原因。

  • 7 # 有點意思的事兒

    仔細觀察了你的水稻圖片,主要症狀表現應該是這樣的,先是葉尖和葉緣發黃,然後逐漸蔓延至葉子的基部。這個明顯是水稻缺鉀的症狀。

    水稻缺鉀,就是這種情況,發黃或者變黃褐色的葉子,先是從水稻的基部葉片開始,發黃的葉片則從葉尖和葉緣兩側開始。然後,整棵水稻植株,由下往上變化。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水稻缺鉀的呢?

    水稻缺鉀的原因分析

    水稻缺鉀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土壤之中鉀元素的含量太低;二是,施肥不科學,過多施用氮肥。而氮肥比例過重會影響到鉀元素的吸收;三是,水稻根部存在病害,比如中毒發僵,可影響對鉀元素的吸收。

    那麼,應該採取哪些補救措施呢?

    水稻缺鉀的補救措施

    首先,需要改善土壤,透過深層耕作,增施有機肥,來達到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結構、增強根系活力的目的。

    其次,及時補充鉀元素。可噴施磷酸二氫鉀、1%的氯化鉀或者硫酸鉀。

    接著,就是科學施肥,按照正確的氮磷鉀比例施入,避免氮肥使用量過高。

    最後,科學排水。長期的深灌水,很容易導致土壤的氧化還原電位降低,加大還原性物質對根系的危害和對鉀元素的吸收抑制作用。所以,要科學灌排水,適時擱田,乾乾溼溼,可促進水稻對於鉀元素的吸收。

  • 8 # 蟲技術

    這是水稻生理性赤枯病導致的水稻黃化,坐蔸生長差,嚴重的直接死亡。

    水稻生理性赤枯病分為缺鉀型、缺鋅型和缺鐵型黃化,不同型別黃化略微有差異,大多情況下是混合發生的。其中我們發現在冷漿田、泥腳深的田、根系生長不發達的品種和二晚秸稈還田產生毒氣的田塊發生嚴重。

    分析會發生以上情況根本原因是水稻根系生長不好,吸水吸肥能力下降;

    1、部分水稻品種決定根系不發達,例如軟佔。

    2、使用沒有新增足量解草啶的丁草胺,導致傷根斷根;

    3、桔梗還田產生氨氣等致毒物質,導致根系生長不好;

    4、現在使用雷諾等大機械打地,導致泥漿土多,土壤通透性差,根系生長不好;

    5、冷漿田,地溫低,根系生長受阻礙,尤其遇到溫度變化差異大,發生嚴重;

    針對以上的問題,我們應該怎麼處理呢?

    首先,將田間排水,輕輕曬田,待田塊曬致輕微開裂即可,然後覆水致2cm左右,接著撒施5KG硫酸鋅+5KG優質硫酸鉀。

    其次,冷漿田保持田間淺水狀態或者乾溼交替狀態,促進根系生長。

    最後,對於每年都發生生理性赤枯病的田塊,請選擇新長山葆育拌種,能夠有效促進根系生長,減少生理性赤枯病發生。對於移栽或者拋秧的田塊,請選擇在移栽前3天使用新長山超戈做送嫁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颱風都有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