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曉霞古亭
-
2 # 沂藍書院趙月光
李清照毫無疑問是中國第一女詞人。
李清照和丈夫趙明誠曾經隱居山東青州十幾年,是由於宋徽宗時期的黨爭導致的。李清照的孃家和夫家曾都深深捲入北宋末年的新舊黨爭,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屬於舊黨的蘇軾派,趙明誠的父親趙挺之屬於新黨的王安石派。
1,李清照和丈夫趙明誠為何隱居山東青州,而不是其它地方?1107年(宋徽宗大觀元年),趙挺之受到奸相蔡京的打擊而去職,五日後去世。蔡京還不放過趙挺之的家人,把趙挺之的兒子們都抓進牢裡審問,包括趙明誠。審訊了幾個月,都是捕風捉影,查無實據,就把趙挺之的兒子們放了出來。
趙挺之的夫人郭氏看到蔡京當權,趙挺之又得罪了蔡京,京城是待不下去了,就全家搬到山東青州的故居去了。
趙挺之老家是山東密州(今諸城),為何他的故居是青州呢?
原來趙挺之出生在密州,在熙寧三年考中進士後,就搬到文化更昌盛、經濟更繁華、交通更方便的青州去了,畢竟當時的密州還是比較偏僻的。
青州是京東東路的轉運使駐地,相當於省會,密州相當於一個地級市。
趙挺之傾向於新黨,而新黨的王居卿曾當京東東路的轉運使,駐地在青州。趙挺之將家搬到轉運使駐地,目的也是更好地向新黨靠攏。
2,李清照和趙明誠家族的新黨舊黨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是蘇軾的後蘇門四學士之一,屬於舊黨中的蜀派,蘇軾是四川人。李清照的母親王氏,是前宰相王珪的女兒。王珪為人溫和,但與王安石關係密切,屬於半個新黨。
趙明誠的父親趙挺之是王安石派的新黨,趙挺之和陳師道、邢和叔分別娶了郭概的三個女兒,是連襟。陳師道是曾鞏的弟子,邢和叔是二程的弟子,都是舊黨。陳師道寧可凍死,也不願意穿趙挺之的裘衣。
後面還有更錯綜複雜的家族關係。
王珪還有個孫女嫁給了秦檜,所以秦檜是李清照的舅表妹夫。蔡京的弟弟蔡卞娶了王安石的女兒。曾鞏的弟弟曾布又是王安石新黨。
3,趙挺之為什麼同意趙明誠和李清照的婚事?新黨的趙挺之和舊黨的蘇軾曾經互掐,趙挺之召任館職時,大學士蘇軾表示反對:趙挺之是新黨小人。趙挺之當了監察御史時,開始給蘇軾找茬,從蘇軾的詩文裡面找誹謗皇帝的語句,彈劾蘇軾。
而李格非是蘇軾的弟子。
趙明誠和李清照結婚是在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
當時趙明誠還是太學生,喜歡詩詞字畫文物,熱衷金石學,對於功名不太上進。讓趙挺之很不放心。
宋徽宗當了皇帝后,在曾布的誘導下,一度想調和新黨舊黨的矛盾,任命溫和的舊黨韓忠彥和溫和的新黨曾布為宰相,希望以中道安定天下。
韓忠彥和李格非在祖上三代都是世交,在新舊黨調和的大環境下,趙挺之希望宰相韓忠彥能看在李格非的面子上,提拔一下李格非的女婿趙明誠。
所以,趙挺之就同意了趙明誠和李清照的婚事。
4,趙挺之與蔡京爭權失利但徽宗的良好願望,很快在激烈的新舊黨爭面前敗下陣來。焦頭爛額的宋徽宗重新啟用新黨蔡京,紹述父親和哥哥的遺願。
蔡京的目的是為了撈權,什麼新黨舊黨,只不過是他的手段。
趙挺之也會玩權術,但他把權術當手段,目的是為了推行王安石的新政。
蔡京上臺後,樹立了元佑黨人碑,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赫然立在第26位。凡是上了元佑黨人碑的,都不準做官,子女不得在開封居住。
趙挺之也沒有為李格非求情,因為他知道求了也沒用,這是皇帝和宰相的意思。
李清照曾經給趙挺之寫信,請求幫助她的父親李格非,趙挺之都置之不理,讓李清照大為傷心。
因為李清照的父親上了元佑黨人碑,李清照只好搬出京城獨自回到老家明水,給在開封的丈夫趙明誠寫下著名的《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趙挺之的官越做越大,最後做到了右丞相(尚書右僕射),與蔡京的矛盾激化,而李格非則流放到廣西去了。
李清照寫下了:炙手可熱心可寒,何況人間父子情。
這時,趙明誠也做了鴻臚寺少卿,一個正六品的小閒職。
趙挺之不希望開邊發動戰事,而蔡京希望發動戰事邀功,迎合宋徽宗好大喜功的心理。最終蔡京把趙挺之扳倒了。
-
3 # 太陽春
據史料與文獻所載,筆者以為公元1107年,李清照與夫君屏居青州之因並不是當時的新、舊黨爭所引起的,而為新黨內部的權力角逐所導致。
誠然,在非理性的新舊黨爭激烈的北宋末年,即哲宗、徽宗年間,士大夫文人圈的家族政治關係是非常複雜的,僅以李清照、趙明誠夫妻為例,即是新舊交錯,黨爭橫議。
比如,李清照之父李格非屬舊黨中堅,而趙明誠之父卻是擁躉王安石變法的新黨骨幹;
又比如,舊黨李格非與新黨蔡京及秦檜勢同水火,但他們都是歷經四朝的太平宰相王珪的女婿和孫女婿。王珪有大女嫁與李格非,有倆孫女分又別嫁與蔡京和秦檜。
於是,蔡京和秦檜分別是李清照的表姐夫和表妹夫,等等,不一而足。
然而,這都不是導致李、趙夫妻在1107年趙挺之卒後,“屏居”青州的根本原因。
據史傳文獻載,宋徽宗大觀元年三月,趙挺之被罷右僕射(右丞相),後五日病卒,乃為同屬新黨的左僕射(左丞相)蔡京排擠傾軋所致,史料言之鑿鑿,先摘錄《宋史.趙挺之傳》如下:
趙挺之,字正夫,密州諸城(今屬山東)人。進士上第。熙寧建學,選教授登、棣二州,通判德州。
……
徽宗立(1100),為禮部侍郎,……拜御史中丞,……諭使建議紹述(承繼神宗新法),於是挺之排擊元祐(舊黨)諸人不遺力。由吏部尚書拜右丞,進左丞、中書門下侍郎。
時蔡京獨相,帝謀置右輔,(蔡)京力薦挺之,(挺之)遂拜尚書右僕射。
(挺之)既相,與(蔡)京爭雄,屢陳其奸惡,且請去位避之(指辭職避蔡京忌),以觀文殿大學士、中太一宮使留京師。(挺之)乞歸青州,將入辭,會彗星見,(徽宗)帝默思咎徵,盡除(蔡)京諸蠹法,罷(蔡)京,召見挺之曰:“(蔡)京所為,一如卿言。”加挺之特進,仍為右僕射。
……
已而(蔡)京復相,挺之仍以大學士使佑神觀,未幾,卒,年六十八。贈司徒,諡曰清憲。
傳文述趙挺之與蔡京關係,言確而事明,先是蔡京一人任丞相時,極力推薦挺之為右相(宋朝以左相為上),繼而,挺之為右相後卻與蔡京爭勝,屢言蔡京奸惡,競致蔡京罷相;
後來不久,蔡京又復丞相位,挺之則以大學士身份任佑神觀使;不幾天,挺之死,享年68歲。
在此,筆者在無心評價清照公爹趙挺之的政治品格,但蔡京對趙挺之的報復卻是必然的。如《宋史.蔡京傳》有言:
(蔡)京天資兇譎,舞智御人,……帝亦知其奸,屢罷屢起,且擇與京不合者執政以柅(遏止)
之。京每聞將退免,輒入見祈哀,蒲伏扣頭,無復廉恥。見利忘義,至於兄弟為參、商,父子如秦、越。……
於是,我們又可據南宋徐自明《宋宰輔編年録》卷十二所載,得知蔡李衝突的具體時間:
蔡京復職左僕射(左相),在大觀元年(1107)正月;三月,趙挺之即罷右僕射,授特進觀文殿大學士佑神觀使,五日,趙挺之病卒。
而且還可知更多細節,趙挺之卒後三日,蔡京即下書追察挺之家屬,將其在京師親戚逮捕入獄;惟因查無事實,於七月結案、獲釋,但趙挺之的贈官卻被追奪,其子蔭封之官亦當丟失。其文字敘述摘錄如下:
徽宗大觀元年[丁亥]
正月甲午復蔡京左僕射。
三月丁酉趙挺之罷右僕射【授特進觀文殿大學士佑神觀使】
挺之自崇寧五年(1106 )二月入相,至是年三月罷,再入相凡一年,引疾乞罷,而有是命,劉逵既絀,挺之亦以病求免,上意復向蔡京,故挺之罷後五日,卒,年六十八,贈司徒官給葬事,諡清憲。
挺之卒之三日,(蔡)京遂下其章,命京東略都轉運使王旉等置獄於青州鞫治(審訊)。俾(使)開封府捕親戚使臣之在京師,送制獄(斷案)窮究,皆無實事,抑今供析,但坐政府日,有俸餘錢,止有剩利,至微,具獄(具文備案)進呈。
兩省臺諫文章論列:挺之身為元祐大臣所薦,故力庇元祐奸黨,蓋指挺之嘗為故相劉摯(神宗時相,反新法)援引也,遂追贈官落職。
因如是,所以於中航 的《李清照年譜》(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系年曰:
(清照) 二十四歲(1107年,大觀元年)正月,蔡京復相。三月,挺之罷右僕射,後五日卒,年六十八。卒後三日,家屬親戚在京者被捕入獄,無事實。七月,獄具。是年或下年伊始,明誠母郭氏率其子女、媳婦歸居青州。
於是,24歲的李清照也在這場新黨內部的傾軋結束後,隨夫趙明誠去了青州的趙家“私第”,開始了“屏居鄉里”的生活。
誰知,無奈中來到青州的李清照,卻因福得福,很快喜歡上了這青州私第的屏居生活,第二年便仿清照父之黨友,極為欣賞清照才華的“歸來子”晁補之的做法,依陶潛《歸去來辭》之雅意,命其宅曰“歸來堂”,命其室曰“易安居”,並自命其終身雅號曰“易安居士”(《歸辭》中有“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語)。
當然,我們認定當年清照夫婦屏居青州的直接肇因,是新黨魁首蔡京與趙挺之“爭雄”所致,但也不否認當時激烈的新舊“黨爭”帶給新婚不久的李清照造成的巨大沖擊。
為簡略明瞭,我們且系年敘述:
1101年(徽宗建中靖國元年),清照18歲,適趙明誠。明誠21歲,太學生。是年,李格非為禮部員外郎(從六品),趙挺之為吏部侍郎(從四品)。
1102年(徽宗崇寧元年),清照19歲,七月,李格非被列為元祐黨籍;九月,徽宗書黨人名單,刻石端禮門。“奸黨”名額共約 120 人,格非名在第26人。六月,趙挺之除尚書右丞;八月,除尚書左丞。為救父難,清照上詩公爹趙挺之,有逸句雲:“何況人間父子情”,人謂“識者哀之”。(見張琰徳《洛陽名園記.序》)
1103年(崇寧二年),清照20歲,四月,趙挺之除中書侍郎,趙明誠亦於是年“出仕宦”。九月庚寅,詔禁元祐黨人子弟居京、王午詔:“宗室下得與元祐奸黨子孫及有服親為婚姻,內已定未過禮者並改正。”據此,清照被遣離京,只得投奔上年回原籍的父母。
1104年(崇寧三年),清照21歲,六月,合元祐、元符黨人 名單,共309人,格非名仍在餘官第26人。由徽宗書而刊之,置文德殿門之東壁。清照為黨禍鬆緊所左右,時歸原籍,時返汴京。
1105年(崇寧四年),清照22歲,二月,趙挺之除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正三品)。六月,趙挺之為避蔡京嫉,引疾乞罷右僕射。十月,趙明誠授鴻臚少卿,其長兄存誠為衛尉卿、次兄恩誠為秘書少監。清照再獻詩趙挺之雲:“炙手可熱心可寒”(見晁公武《郡齋讀書志》),抒發其為黨禍株連而得不到公爹救援的感慨。
1106年(崇寧五年),清照23歲,正月,朝庭大赦天下,令吏部李格非於監廟差遣。二月,蔡京罷左僕射,趙挺之為特進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毀《元祐黨人碑》,除黨人一切之禁。清照因此由原籍返汴京趙家與明誠團聚。
1107年(徽宗大觀元年),清照24歲,正月,蔡京復相。三月,挺之罷右僕射,後五日卒,年六十八。卒後三日,家屬親戚在京者被捕入獄,無事實。七月,獄具。是年或下年伊始,趙明誠母郭氏率其於女、媳婦歸居青州。
總上可知,自李清照18歲嫁入趙家的第二年開始,便陷入了長達五年的沉痛的“黨爭”之禍中,直到23歲方告結束,這其間她一直在其山東原籍與汴京間往返,從未有屏居青州之可能。
及至清照24歲時,在其公爹趙挺之與蔡京“爭雄”失敗,罷相而卒後,才隨其夫君來到她生命史上的一個重要棲居地,也是她自號“易安居士”的精神寄託處一一山東青州“屏居”的。
屏居者,退客隱居之謂也。
其實,細心讀者不難從《宋史》本傳中看到,迴歸青州,本是清照公爹為迴避蔡京忌恨,在崇寧四年向皇上提出的宿願,惜其生前能如願,故其卒後,其夫人郭氏便率一干子媳回到青州,了結其夫君遺願矣!
回覆列表
應邀而答:李清照不僅是古代為數不多的女作家中最優秀的一個,即使在那時代以男人為主導的詩詞文壇上,也堪稱大家。她出生書香世家,從小就以才女聞名於鄉邑。其曠世才華令人矚目崇敬,但她的後半生遭逢國破家亡,喪夫離異,顛沛流離,也令人唏噓。李清照生於宋熙寧九年(1076),父李格非曾任禮部員外郎。李清照十八歲時,其父將其嫁給時任吏部待郎趙挺之之子趙明誠(李清照第一個丈夫,後也在開封為官)。公元1105年趙挺之升任右銀青光祿大夫、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右丞相),1107年二月因奸相蔡京誣陷而被罷相,五日後病卒。是年七月,李清照丈夫趙明誠兄弟被捕入獄。後經查究,證實趙父子實系被誣,趙挺之雖死後過恢復名譽,但被釋放出獄的趙明誠兄弟已無法再在京師任職居住了。當年秋,李清照隨其夫趙明誠徒居青州,直至公元1124年才隨其夫移住淄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