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人物官

    狄仁傑挑戰了武則天的什麼底線呢?

    比如,武則天崇佛,想去參觀埋葬佛舍利。崇佛其實是武則天的一種私人愛好,但是狄仁傑反對她的私人愛好,跪在她的馬前不讓她去。武則天結果同意不去。但她又說,我不是放棄我這種愛好,而是“以成吾直臣之氣”,也就是說,為了讓你狄仁傑有一個直臣的好名聲才不去的。

    比如,武則天寵愛面首張昌宗,有一天,狄仁傑去見武則天,看見武則天正和張昌宗下棋,當時,武則天把一件外國進奉的價值連城的衣服皮袍賞給張昌宗穿在身上。狄仁傑對張昌宗說,我和你比賽一次,三局兩勝,如果我輸了,我把身上的紫袍給你;如果我贏了,那就把你那件皮袍給我。武則天說,你知道人家那件皮袍值多少錢嗎?狄仁傑說,我這身紫袍,是大臣見天子時穿的,高貴無比;他那件皮袍,是靠寵幸得到的賞賜,他如何能與我比。這話說得張昌宗慚愧不已,結果心慌,下敗了。狄仁傑得到皮袍後,拿回去,讓一件僕人穿在身上。

    再比如,武則天要立自己的侄兒為太子,狄仁傑卻多次勸諫武則天立李顯或者李旦為太子。這件事讓武則天很不高興。但是狄仁傑卻反覆多次地說,最後終於讓武則天回心轉意。但是武則天又不服氣,像耍小孩子脾氣一樣,讓人把李顯偷偷接回來,藏在家裡。狄仁傑去見武則天,又提到立太子的問題,狄仁傑再次滔滔不絕陳述,痛哭流涕。武則天讓人把李顯喊出來說,別哭了,你要的太子我給你叫回來了。然後狄仁傑說,怎麼能這樣叫回來呢?得大張旗鼓迎回來,讓天下人知道啊。於是武則天聽狄仁傑的話,重來了一次。

    這三個事例說明,狄仁傑分別觸動了武則天三個最重要的東西,也是她的三根最重要的底線:她的江山、她的男人、她的愛好。但是武則天卻依然對狄仁傑非常相信,可以稱得上是他最信任的大臣。

    有一件事可以看出她對狄仁傑信任的程度。她多次要求狄仁傑幫她推薦人才,尤其是宰相。狄仁傑推薦了張柬之,武則天把張柬之升了官。後來武則天又讓狄仁傑推薦。狄仁傑說,我給你推薦的張柬之你還沒用呢。武則天說,怎麼沒用,我不是升了他的官嗎?狄仁傑說,我推薦他是當宰相,你沒讓他當宰相啊。武則天於是讓張柬之當宰相。

    要知道,張柬之是最後把武則天趕下臺來的那個人。武則天之所以用他當宰相,顯然正是絕對相信狄仁傑。否則的話,或者說她瞭解了張柬之的話,是怎麼也不會用他的。

    那麼,武則天為什麼那麼信任狄仁傑呢?我覺得狄仁傑身上體現了一個字,這個字就是:真。而武則天所說的“直臣”,也就是率真的意思。

    武則天當皇帝后,討厭那些反對她的人,但更怕那些對她陽奉陰違的人,因為這些人很可能一不小心就把她趕下臺了。而狄仁傑非常真,有什麼就說什麼。狄仁傑被誣告說他想“尊唐”造反。來俊臣審判他,他立刻就承認自己是“尊唐”造反,接著,利用來俊臣管理鬆散的機會,悄悄給武則天寫信。武則天知道後,問他,既然冤枉,為何要承認?狄仁傑說,我要不承認,就被來俊臣折磨死了。看看,他多麼真!

    狄仁傑當宰相的時候,有一天,武則天對他說,很多人在我面前說你的不是呢,你想不想知道這些說你的人的名字。狄仁傑說,如果陛下你信任我,他們再怎麼說也沒用,我沒有必要知道。如果你不信任我,我知道他們的名字也沒有意義。狄仁傑就這樣把自己和盤托出,讓武則天不得不相信他的真誠。

    狄仁傑很瞧不起小心謹慎的婁師德,覺得他沒有本事,多次在武則天面前彈劾他。最後把他彈劾下去了。彈劾下去後,武則天對狄仁傑說,你知道是誰推薦你當宰相的嗎?然後武則天拿出推薦信給狄仁傑看,上面赫然就是婁師德。狄仁傑非常慚愧,覺得自己品德上不如婁師德。這件事說明什麼呢?說明狄仁傑不結黨營私,說明他不裝模作樣。

    就是他極力讓武則天立李顯為太子,其實也是他真實的表現。因為他是真誠地為李唐江山,同時也是武則天的江山著想,覺得只有這樣,才對整個國家大局,包括武則天有好處。

    正因為狄仁傑有這個優點,武則天才會非常喜歡他。

  • 2 # 黑白馬馬

    武則天崇佛,想去參觀埋葬佛舍利。崇佛其實是武則天的一種私人愛好,但是狄仁傑反對她的私人愛好,跪在她的馬前不讓她去。武則天結果同意不去。但她又說,我不是放棄我這種愛好,而是“以成吾直臣之氣”,也就是說,為了讓你狄仁傑有一個直臣的好名聲才不去的。

    (狄仁傑)

    比如,武則天寵愛面首張昌宗,有一天,狄仁傑去見武則天,看見武則天正和張昌宗下棋,當時,武則天把一件外國進奉的價值連城的衣服皮袍賞給張昌宗穿在身上。狄仁傑對張昌宗說,我和你比賽一次,三局兩勝,如果我輸了,我把身上的紫袍給你;如果我贏了,那就把你那件皮袍給我。武則天說,你知道人家那件皮袍值多少錢嗎?狄仁傑說,我這身紫袍,是大臣見天子時穿的,高貴無比;他那件皮袍,是靠寵幸得到的賞賜,他如何能與我比。這話說得張昌宗慚愧不已,結果心慌,下敗了。狄仁傑得到皮袍後,拿回去,讓一件僕人穿在身上。

    再比如,武則天要立自己的侄兒為太子,狄仁傑卻多次勸諫武則天立李顯或者李旦為太子。這件事讓武則天很不高興。但是狄仁傑卻反覆多次地說,最後終於讓武則天回心轉意。但是武則天又不服氣,像耍小孩子脾氣一樣,讓人把李顯偷偷接回來,藏在家裡。狄仁傑去見武則天,又提到立太子的問題,狄仁傑再次滔滔不絕陳述,痛哭流涕。武則天讓人把李顯喊出來說,別哭了,你要的太子我給你叫回來了。然後狄仁傑說,怎麼能這樣叫回來呢?得大張旗鼓迎回來,讓天下人知道啊。於是武則天聽狄仁傑的話,重來了一次。

    (武則天)

    這三個事例說明,狄仁傑分別觸動了武則天三個最重要的東西,也是她的三根最重要的底線:她的江山、她的男人、她的愛好。但是武則天卻依然對狄仁傑非常相信,可以稱得上是他最信任的大臣。

    有一件事可以看出她對狄仁傑信任的程度。她多次要求狄仁傑幫她推薦人才,尤其是宰相。狄仁傑推薦了張柬之,武則天把張柬之升了官。後來武則天又讓狄仁傑推薦。狄仁傑說,我給你推薦的張柬之你還沒用呢。武則天說,怎麼沒用,我不是升了他的官嗎?狄仁傑說,我推薦他是當宰相,你沒讓他當宰相啊。武則天於是讓張柬之當宰相。

    要知道,張柬之是最後把武則天趕下臺來的那個人。武則天之所以用他當宰相,顯然正是絕對相信狄仁傑。否則的話,或者說她瞭解了張柬之的話,是怎麼也不會用他的。

    那麼,武則天為什麼那麼信任狄仁傑呢?我覺得狄仁傑身上體現了一個字,這個字就是:真。而武則天所說的“直臣”,也就是率真的意思。

    (婁師德)

    武則天當皇帝后,討厭那些反對她的人,但更怕那些對她陽奉陰違的人,因為這些人很可能一不小心就把她趕下臺了。而狄仁傑非常真,有什麼就說什麼。狄仁傑被誣告說他想“尊唐”造反。來俊臣審判他,他立刻就承認自己是“尊唐”造反,接著,利用來俊臣管理鬆散的機會,悄悄給武則天寫信。武則天知道後,問他,既然冤枉,為何要承認?狄仁傑說,我要不承認,就被來俊臣折磨死了。看看,他多麼真!

    狄仁傑當宰相的時候,有一天,武則天對他說,很多人在我面前說你的不是呢,你想不想知道這些說你的人的名字。狄仁傑說,如果陛下你信任我,他們再怎麼說也沒用,我沒有必要知道。如果你不信任我,我知道他們的名字也沒有意義。狄仁傑就這樣把自己和盤托出,讓武則天不得不相信他的真誠。

    狄仁傑很瞧不起小心謹慎的婁師德,覺得他沒有本事,多次在武則天面前彈劾他。最後把他彈劾下去了。彈劾下去後,武則天對狄仁傑說,你知道是誰推薦你當宰相的嗎?然後武則天拿出推薦信給狄仁傑看,上面赫然就是婁師德。狄仁傑非常慚愧,覺得自己品德上不如婁師德。這件事說明什麼呢?說明狄仁傑不結黨營私,說明他不裝模作樣。

    就是他極力讓武則天立李顯為太子,其實也是他真實的表現。因為他是真誠地為李唐江山,同時也是武則天的江山著想,覺得只有這樣,才對整個國家大局,包括武則天有好處。

    正因為狄仁傑有這個優點,武則天才會非常喜歡他。

    (參考資料:《新唐書》《舊唐書》《資治通鑑》)

  • 3 # 伍拾情感

    狄仁傑是在隨武后到三陽宮避暑時病死的,那時隨去的王公大臣無數,但只有狄仁傑一人受賜宅第一區(就是住的最好離武后最近的地方),可見當時其恩寵之盛。狄仁傑是武則天最信任最任和眷顧的大臣,即使武周政治風雲如何變化,都是如此。

    首先狄仁傑業務能力還是不錯的,尤其是當豫州刺史的時候,那時為了平息宗室起兵引起的風波,可狄仁傑不忍,但造反又是武則天最敏感的問題,再怎麼也不能駁了武則天的面子,那怎麼辦?——寫悄悄話,狄仁傑向武則天寫了一封密信,又沒駁面子,又救了人性命。

    狄仁傑情商也高,62歲終於當上丞相的狄仁傑被武則天告知,“之前有人打你小報告,你想不想知道是誰,我告訴你。”至於說我壞話的人,臣不願知道。

    智商也高,《舊唐書》中曾經說狄仁傑受酷吏誣陷,被抓起來之後,在牢裡把冤情寫在棉被裡,藉著天熱的由頭,把被子運出,家裡人扯掉棉絮,拿著棉被裡的陳情表向武則天伸冤,最終重獲清白。

    狄仁傑也最懂武則天的心,當時武則天年紀也大了,在想皇位繼承人的問題,狄仁傑知道,這事不能擰著來,只能順著,使巧力,就說,自古沒有哪個天子以異姓為子嗣的也是具有治國能力的政治家,她善於治國,重視人才培養,其統治時期號稱“貞觀遺風”。

    歷史上及民間對武則天的評價多有負面為主,比如驕奢淫慾、殘暴無情、心狠手辣等等,實則是因為女人稱帝,有違祖制、心有不甘,故意詆譭者多。

    狄仁傑,因為歷史影視劇的原因,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位能臣,他剛正不阿、嫉惡如仇、斷案如神,並且還敢於直諫。特別是在立李顯為太子一事上,可以看出狄仁傑是忠於李唐的。

    那麼,為什麼武則天對狄仁傑恩寵有嘉呢?難道真的有傳說中的男女私情?其實,沒那麼多事,武則天欣賞狄仁傑的才幹,武周也需要這樣的能臣。狄仁傑雖忠於李唐,但是也敬重武則天的才華。狄仁傑從沒有反對過武則天稱皇,相反忠心耿耿為武則天辦事。我們可以相信,一個是有野心、對權力有控制慾的政治家,一個是剛正不阿、頭腦清楚的能臣,他們是不會糊塗到犯下授人以柄的低階錯誤的。

    狄仁傑去世的時候,武則天曾十分傷心地說道:朝堂空矣。有人說二人情人關係純屬是無稽之談。首先年齡上講他們有交集的時候都是六十多歲,算是老人了,而且狄仁傑在武則天沒有當皇帝前隻身在外,和武則天沒什麼交集。狄仁傑得到重用我認為他是從基層做起的官員,一步一步幹起來的,才能出眾,老百姓也愛戴,再加上狄仁傑有很強的說話技巧和官場經驗,能作為武則天團隊的靈魂人物是很正常的,所以並不存在什麼情人等關係

  • 4 # 明離子

    大家一提到狄仁傑,第一印象或是電影裡的帥哥,或是電視劇裡和藹的胖老頭,但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睿智。

    事實上,真實歷史的狄仁傑,確實是以斷案准出名的,唐高宗時期,在他出任大理寺丞時,他發現積壓的案件堆積如山,於是日夜操勞,花了1年時間,把所有案子都破了,涉案人員打數萬之多,事後竟無一錯案,無一人喊冤,這辦案效率和準確率,福爾摩斯都得甘拜下風吧。

    唐高宗晚期,皇后武則天開始逐漸掌握了最高權力,高宗皇帝辭世後不久便登基稱帝,成為中國第一個女皇帝。

    大周建立,正是用人之際,女皇武則天早就看上了狄仁傑的能力,將他提拔為宰相,狄仁傑開始了他長達十年的宰相生涯。

    影視劇和現實歷史在這裡出現了出入,事實上,在武則天時代,狄仁傑不再探案,而是大部分時間處理著軍國政務。

    但是,狄仁傑從未放棄過一件事,這件事觸動武則天的敏感神經,那就是復興李唐,但是和那些激烈反對的大臣不同,狄仁傑用其智慧和風細雨般的對武則天施加影響,從而保護了她的兒子李顯和李旦,使其免除了囚禁。

    雖然觸動了自己的敏感神經,但武則天卻從心底裡敬佩這個睿智的大臣,且因為狄仁傑方式溫和,她也挑不出什麼毛病,因此依舊對狄仁傑信任有加。

    狄仁傑先於武則天去世,武則天親自為他主持喪禮,廢朝三日,可見狄仁傑在武則天心目中的地位。

    狄仁傑的門生張柬之在武則天彌留之際復了大唐國號,完成了狄仁傑一生夙願。

  • 5 # 白降紅升

    第一狄仁傑在當時確實是個人才,第二他關係網頗深,第三武則天雖疑心重,但也能看出來狄仁傑確實一心為設計著想,綜上所述只這三點凡是明主皆會委以重任

  • 6 # 10086江耳

    據《唐書》記載,久視元年(即公元700年),狄仁傑逝,朝野一片悲聲。伴著這一片悲聲,武則天為自己對於狄仁傑去世的感覺做出極高的概括:“朝堂空也!”這四個字可謂是極高的讚譽了狄仁傑的政治成就,也準確地表達了狄仁傑在武則天心目中無與倫比的崇高地位。

    而狄仁傑受信任的原因不外乎其下幾個:

    1.首先,狄仁傑得到重用是有歷史背景的。要知道武則天經過酷吏治官之後江山已穩,如果再繼續重用酷吏,那就會適得其反,所以武則天在經過五年的酷吏治官之後,又親手除掉了酷吏。但酷吏已除,曾經的冤案就必須平反,所以狄仁傑就在這種背景下,再度得到了重用。

    2.狄仁傑在老百姓心中的威信無人代替,重用狄仁傑就是確保江山的穩定。狄仁傑無論在哪裡為官都一心為公為民,武則天要穩定江山就必須要重用這樣的人才。

    3.狄仁傑在整肅朝綱時處處都是為了武則天的江山穩固所想,包括赦免老百姓和被定為死罪的囚徒,囚徒因此為其立碑。

    4.無論平定叛亂,還是打擊侵略之敵都從無失手,從最廣義方面確保武則天的江山穩定。

    5.力薦還政李唐,入情入理。在武則天到底將江山傳給侄子武三思,還是還政李唐時,歷史上有兩個關於狄仁傑解夢的傳說,而且都記載在真實的史書中,就是《新唐書》和《資治通鑑》。雖有不同但都說的入情入理,即使武則天聽後大怒,但最終順應歷史潮流,立李顯為太子,為還政李唐邁出了關鍵一步,也避免了未來的血雨腥風。武則天最終壽終正寢,而且死後沒有得到李氏的非難,都應得益於狄仁傑正確審時度勢有關。

    6.首先,作為一個有作為的皇帝,容人是必要的!所以只要狄仁傑對於武則天還有用,就不會被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歐群毆敘利亞,俄羅斯的S-400防空系統是否有能力攔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