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八月9877

    光武中興或稱建武盛世,指的是東漢光武帝劉秀統治時期出現的治世。

    光武帝以“柔道”治天下,採取一系列措施,恢復、發展社會生產,緩和西漢末年以來的社會危機。

    光武帝在位三十三年,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恢復和發展經濟:

    政治上加強中央集權,對功臣賜優厚的爵祿,但禁止他們干政。排斥三公,加重原在皇帝左右掌管文書的尚書之權,全國政務經尚書檯總攬於皇帝,在地方上廢除掌握軍隊的都尉,遣散地方軍隊,廢除更役制度,簡政減吏,裁併400多縣。

    經濟上解放生產力,曾頒佈釋放奴婢詔令,規定殺奴婢者不得減罪,炙灼奴婢者依法治罪,免被炙灼的奴婢為庶人,廢除奴婢射傷人處極刑的法律。恢復西漢較輕的田稅制,實行三十稅一。組織軍隊屯墾。放免刑徒為庶民,用於邊郡屯田。下令度田、檢查戶口,加強封建國家對土地和勞動力的控制。

    文化上還大興儒學,推崇氣節,東漢一朝也被後世史家推崇為中國歷史上“風化最美、儒學最盛”(司馬光、梁啟超語)的時代。

    由於以上種種措施,使東漢初年出現了社會安定、經濟恢復、人口增長的局面,因劉秀諡號為光武,所以稱此時期為光武中興。

    光武中興的背景

    綠林、赤眉大起義推翻新莽政權後,很快又陷入了混戰狀態。更始帝劉玄進入長安大封功臣,並醉心於皇帝的生活,整日飲酒作樂。此時,赤眉軍另立劉盆子為帝,並整頓軍隊,加緊向長安進軍。

    當綠林、赤眉兩支起義大軍各立天子、相互混戰之際,劉秀乘機壯大自己的勢力,最終統一了中國,重建了漢室天下。25年六月,劉秀稱帝,沿用漢的國號,年號建武,稱光武帝。

    劉秀稱帝后,基本控制了中原要地(今河北、河南大部和山西南部),但各地仍然處於分裂割據的局面。光武帝根據形勢,決定先集中力量消滅對中原威脅最大的關東武裝勢力,再揮師向西各個擊破。不久,攻克洛陽,並遷都洛陽,用了四年時間,就將關東地區各個割據勢力全部剷除。

    在平定關東割據勢力的同時,在關中開始平定赤眉農民起義軍。25年九月,赤眉軍攻入長安,推翻了更始政權。

    建武二年(26年),光武帝派鄧禹在關中與赤眉軍交戰多次,大大削弱了赤眉軍的力量,但漢軍方面也損失很大。於是光武帝又派善於治軍、作戰穩健的馮異率軍前往支援。

    公元27年2月,馮異在崤底做好埋伏,引誘赤眉軍深入,然後發動突然襲擊。赤眉軍陣腳大亂,80000多人被迫投降。接著,光武帝親率大軍,在宜陽(今宜陽西)攔截折向東南的赤眉軍,將其全部殲滅,赤眉軍首領樊崇等10餘萬人投降。

    至此,光武帝終於將持續戰鬥了10年多的赤眉農民起義軍鎮壓,取得了關中地區,於是開始了下一步的戰略:西圖隴、蜀,統一全國。

    光武帝根據形勢,制定了由近及遠、各個擊破的戰略方針。到公元36年底,光武帝徹底平定巴蜀,取得了統一戰爭的最後勝利。

    光武中興的措施

    一、政治

    光武帝完成了統一大業,恢復了漢室的統治。由於連年征戰,使光武帝對戰爭產生了厭惡之心,而且他也深知天下百姓久遭戰禍,財物耗盡,天下太平是眾心所向。

    因此,在隴中蜀地(今甘肅隴西及四川部分地區)平定之後,光武帝決定致力於發展社會經濟,安撫周邊少數民族。

    1、加強皇權

    光武帝以優待功臣貴戚為名,賜以爵位田宅,高官厚祿,而摘除其軍政大權。光武鑑於西漢前期三公權重,權柄下移,雖設三公之位,而把一切行政大權歸之於設在中朝由皇帝直接指揮的尚書檯。

    尚書檯設尚書令一人,秩千石,尚書僕射一人,六曹尚書各一人,秩皆為六百石,分掌各項政務。以下設有丞、郎、令史等官,所有一切政令都由尚書檯直接稟陳皇帝,由皇帝裁決。

    從此,“天下事皆上尚書,與人主參決,乃下三(公)府”;“雖置三公,事歸臺閣”,“三公之職,備員而已”。

    但是到了東漢後期,有權勢的大臣多加“錄尚書事”的職銜,從而權柄再度下移,尚書檯又蛻變為權臣專政的工具。

    2、仁心待人

    新莽末年,群雄並起,光武帝能使天下歸心,他的人為貴思想起了不小作用。他不妄殺生靈,不計私怨,崇尚“人道”。

    3、簡化機構

    建武六年(30年)光武帝下詔令司隸州牧各實所部,省減吏員,縣國不足置長吏可合併者,上大司徒、大司空二府。於是“條奏並有四百餘縣,吏職省減,十置其一”。

    同時,廢除西漢時的地方兵制,撤銷內地各郡的地方兵,裁撤郡都尉之職,也取消了郡內每年徵兵訓練時的都試,地方防務改由招募而來的職業軍隊擔任。

    但是,到了東漢後期,州牧刺史逐漸權重,兼有軍政財大權,地方兵力又逐漸興起。

  • 2 # 網媒一班許同學

    政治上加強中央集權,對功臣賜優厚的爵祿,但禁止他們干政。排斥三公,加重原在皇帝左右掌管文書的尚書之權,全國政務經尚書檯總攬於皇帝,在地方上廢除掌握軍隊的都尉,遣散地方軍隊,廢除更役制度,簡政減吏,裁併400多縣。

    經濟上解放生產力,曾頒佈釋放奴婢詔令,規定殺奴婢者不得減罪,炙灼奴婢者依法治罪,免被炙灼的奴婢為庶人,廢除奴婢射傷人處極刑的法律。恢復西漢較輕的田稅制,實行三十稅一。組織軍隊屯墾。放免刑徒為庶民,用於邊郡屯田。下令度田、檢查戶口,加強封建國家對土地和勞動力的控制。

    文化上還大興儒學,推崇氣節,東漢一朝也被後世史家推崇為中國歷史上“風化最美、儒學最盛”(司馬光、梁啟超語)的時代。

    由於以上種種措施,使東漢初年出現了社會安定、經濟恢復、人口增長的局面,因劉秀諡號為光武,所以稱此時期為光武中興。

  • 3 # 起居郎雜記

    提到光武中興,就不得不說說東漢的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劉秀是正牌的劉氏宗親,比劉備那個要貨真價實不少,起碼父親那一輩還是族譜上找的到的,雖說是個縣令起碼還是國家編制,這給了劉秀受教育的機會,在後面的波瀾壯闊的農民起義中,劉秀的大局觀和應對官場爾虞我詐的情況時,表現出來的智慧明顯比各路反王高上一籌,加上這皇族身份,也贏的了很多豪強家族的認可,那個階級固化的年代是真正的有本事不如有個好出身,這天下與其說是皇帝的不如說是世家大族的,王莽的失敗歸根結底就是得罪了這幫人,下場劉秀是看在眼裡記在心上了。

    劉秀的發家史就不一一列舉了,只說那個他能成功的政治綱領,更始元年(23年)十月,更始帝劉玄遣劉秀行大司馬事北渡黃河,鎮慰河北州郡。路上,劉秀的摯交鄧禹杖策北渡,追趕上劉秀,對劉秀言劉玄必敗,天下之亂方起,勸劉秀“延攬英雄,務悅民心,立高祖之業,救萬民之命,以公而慮,天下不足定也!

    河北當時是少有的半牧半耕的地區,加之自古遍多慷慨悲歌的燕趙豪強能騎善射,加之劉秀靠聯姻和個人魅力,將豪強拉入自己陣營,短期內就擁有了數萬突騎,這在無遮無攔的河北平原已是無敵的存在,後兼併了銅馬起義軍後則其青壯成軍,為稱帝立國打下了堅實基礎。值得一提的是這時天下的劉氏宗親還沒死光,好多起義軍還在跟劉姓番王對峙,劉秀不改國號,依然以漢朝的延續者自居,既得到了名聲大義,又減少了敵人和反對力量,把自己跟農民起義者成功分離,向天下表明,我劉秀不是個破壞者,而是個秩序的維護者,原來漢朝的既得利益者,我不會像農民軍那麼處理問題,請都向我靠攏,只此一招就拉攏了百分之八十的中產階級,所以有人說劉秀是混在革命隊伍裡的毒瘤竊取勝利果實也不無道理,哈哈他的故智李唐父子也用的不錯。

    後來綠林和赤眉義軍為爭奪關隴的控制權發生了大火併,以綠林軍失敗告終,劉秀座山觀虎鬥趁勢逼降了赤眉,關中平原收入囊中,趁著大勢已成隴西和巴蜀也被攻破,自此天下再次一統,期間隨有慘烈的戰鬥,但那都是戰術層面上得,對天下大勢已無影響。

    天下已平,如何讓各階層分配勝利果實成了重點,劉秀的為人透過講解大家已經瞭解,這時他非常清晰知道這會才是最危險的,他劉秀的人生已經到達了高潮和巔峰,再傻乎乎追求他劉秀的利益是最愚蠢的。

    第一,他直接駁回了武將要求的北擊匈奴的意見,馬上裁軍給軍人發放土地,把武將放到了士兵的對立面,誰不讓回家誰就是士兵的敵人,又成功的削弱了各方大員的勢力。

    第二,多次釋出釋放奴婢和禁止殘害奴婢的詔書,西漢時奴僕是豪強私產,有多少奴僕就有多少造反的資本,加上這幫人不交稅,絕對的社會隱患,不準殘害奴僕並非劉秀多麼仁慈,這是管理豪強和豪強爭奪管理權的手段,我官府有執法權你豪強沒有,對豪強也是一種震懾。

    第三,打擊了一文一武兩個大刺頭,該給佔大多數的百姓一點甜頭了,實行輕徭薄稅,為減少貧民賣身為奴婢,經常發救濟糧,減少租徭役,發展農業生產,興修水利。罷免貪官汙吏,加強中央集權,同時,光武帝還大力裁撤官吏,合併郡縣。說真的這些東西並不見得別別的朝代做的好,可老百姓是最容易滿足的,一個和平安定壓力小一點的社會,就會給統治者巨大的回饋,也將劉秀送上了中興之主的位置。

    總之天下興亡皆逃不開一句百姓苦,可發一嘆

  • 4 # 正身正己正心

    光武中興指的是東漢光武帝劉秀統治時期出現的治世。光武帝執政後採取一系列措施,恢復和發展社會生產,緩和西漢末年以來的社會危機。在位三十三年,政治上加強中央集權,排斥三公,在地方上廢除掌握軍隊的都尉,遣散地方軍隊,廢除更役制度,簡政減吏,頒佈釋放奴婢詔令,規定殺奴婢者不得減罪,炙灼奴婢者依法治罪,免被炙灼的奴婢為庶人,廢除奴婢射傷人處極刑的法律。下令度田、檢查戶口,加強對土地和勞動力的控制,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為後來滅匈奴提供了政治、物質基礎,班超隨竇固出擊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在三十一年的時間裡,收復了西域五十多個國家,為西域迴歸,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由於地方上的劉氏王侯與新崛起的地主豪強對光武帝的支援,作為回報,東漢對於他們的實際存在,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最終導致地方豪強勢力做大,導致東漢衰落,也造就了持續幾百年的世家門閥。

  • 5 # 柚子愛歷史

    東漢的開國皇帝劉秀也就是漢光武帝,在建立東漢王朝後,以“柔道”治天下,透過一系列恢復經濟、發展生產的措施,使得東漢初期出現了社會安定、經濟恢復、人口增長的局面,因為劉秀的諡號是光武,所以這段治世被稱為“光武中興”。那麼,劉秀到底具體實施了哪些舉措使得國泰民安、漢室江山得以延續呢?主要有以下幾條:

    一、用人方面“退功臣而進文吏”,不但解除了開國功臣對於皇權的威脅,也透過大量使用儒學人才來填補了權力的真空,為國家積蓄了人才

    劉秀以高超的馭人手段和政治手腕,透過“封功臣為列侯,大國四縣,餘各有差”,以厚賞封爵為代價,逐步解除了開國功臣們的兵權,鞏固了皇權。同時,劉秀還非常重視與功臣們的溝通,經常帶他們一起喝喝小酒,溝通一下感情,由此臣下皆無怨言,營造了一副君臣和諧的局面,清代著名學者王夫之就認為:“自古君臣交盡其美,唯東漢為盛。”劉秀的這些舉措既安撫了功臣的情緒,也便於他廣納賢才、參與國事。

    處理了功臣問題,面對繁重的政務以及人才的空缺,劉秀又採取了“進文吏”、不拘一格廣納賢才的措施。他認為:“得士者昌,失士者亡。夢想賢士,共成功業,豈有二哉!”在統一天下的戰爭時劉秀就尊賢下士,非常重視對士人的招募。東漢建立後,他對於官員的選拔更是高度重視,曾經多次親自參與考核、親授官職。透過完善察舉制和加強監督官員等一系列措施,為國家選拔和篩選了一大批治國之才。

    二、透過裁撤冗餘機構、裁減吏員以及輕徭薄賦等政策減輕農民負擔,鼓勵發展生產

    王莽時期為了達到篡漢的目的,不斷透過加官進爵來收買人心,導致從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機構臃腫龐大,成為國家財政的巨大負擔。東漢建國後,光武帝在全國範圍內合併了400多個縣,吏員裁減到只剩過去十分之一,由此減少了國家開支,也藉機淘汰了一批貪官汙吏和濫竽充數的無能官員,提高了政府的辦公效率。

    在國家徭役和財賦方面,光武帝實行輕徭薄賦的政策,將現行的“十一”田租稅制恢復到了西漢時期的“三十稅一”,減輕了農民的負擔,提高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最終形成了“天下安樂,人無徭役,歲比登稔,百姓殷富,粟斛三十,牛羊被野”的治世局面。

    三、透過釋放奴婢、抑制土地兼併等政策,不但緩和了土地帶來的社會矛盾,也解決了社會勞動力不足的問題

    自西漢中後期開始,奴婢問題就成了突出的社會問題。一方面西漢末年官奴有十餘萬人,而私奴則不計其數,無法計算,另一方面由於西漢末年的長期戰亂,人口銳減導致社會勞動力嚴重不足。光武帝針對這一問題,於建武二年至十四年,曾經下過九道釋放奴婢的詔書。一部分奴婢由此得到釋放,人身得到了自由,成為各種生產的勞動力,此舉不但緩和了階級矛盾,同時也彌補了勞動力不足的社會現狀,為社會創造了財物。

    東漢初期,以皇親國戚和功臣老將為主的豪強勢力兼併土地的現象非常嚴重,“強者規田以千數,弱者曾無立椎之居” 。對此光武帝想方設法的進行了抑制和打擊。他首先下令州郡核實土地,進行度田,同時還派人對於州郡長官進行監管,以防其徇私舞弊,“考實二千石長吏阿枉不平者”,對於不法者嚴懲不貸。這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豪強兼併勢力,緩和了由土地問題帶來的社會矛盾。

    四、厲行節儉、從諫如流

    與以往的皇帝一樣,劉秀建國登上皇帝寶座後以後也想著享樂一下,想著擴充後宮。對此大臣宋弘言辭犀利的進諫說:“聖上剛剛睡上安穩覺,就開始‘耽悅鄭聲’(指靡靡之音)了嗎?不見秦王因為沉迷女色、寵信奸佞以致亡國嗎?難道您要重蹈覆轍嗎? ”劉秀面對著這番指責不但不生氣,還取消了擴充後宮的想法,並且放開言路,讓大臣們直言進諫。

    光武帝還躬行節儉,甚至到了錙銖必較的地步。《後漢書·循吏傳》記載:光武帝“身不著華麗之服,耳不聽妖冶之音,手不持珠玉之物。” 他還規定郡縣不準貢奉“異味”入朝,以免路上勞民傷財;對於蕃國進貢來的名馬自己也不騎乘,而是命拉去駕鼓車;甚至就連價值百金的寶劍也賜給了有戰功的騎兵。除此之外,他還提倡薄葬,要求在自己百年之後陪葬品都用瓦器,務從約省,這點對於一位封建帝王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過敏性鼻炎為什麼會引起頭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