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宅在月亮的狗

    看水滸,品人物!

    武松這個人,天傷星,在水滸中,作者絕對作為剛勇的好漢來寫的,不過從串連的事件看,這人也有點複雜。

    重要的事件,武大武二兩人是沒媽的孩子,這一點無論在宋在今天,也是受欺負的,人情社會麼!但武大作為哥哥,肯定充當了父母式的受氣的角色,保護著小小的武松!武松對武大感情是又深又純的,所以小潘這劈腿殺兄之事,是叔叔不可忍,嬸嬸也不能忍的!況在朱老夫子的年代,武松在這事上,有理有節,是普世的正義!

    但人生之路便有了岔道,任性負氣便成了武松的保護色!他知道金眼彪施恩未必是什麼好鳥,己經上升到對社會不滿的他,只要你對我好,去揍另一個不良分子,就有了心理優勢!

    至於遭陷害,被人慾去之而後快,這時的武二郎己走上了江湖,有了強烈的反社會意識!你對我不公,我造反又如何?殺人者打虎武松也!血淋淋呀!

    武松不是武大,剛勇而明悟,不是一般人能御之者!知恩而圖報,看似優點,實則弱點,——以宋江知人之明,困難時的一杯水,最後還了一條胳膊!從此惰義兩絕,各奔東西!

    對武松不想多說什麼,有缺點,但仍是我心目中敢作敢為,明白智機的好漢!如此而已!

  • 2 # 細雨遙山

    首先,什麼叫“好漢”?透過水滸裡面的所作所為,我認為,所謂的好漢做的事情,往往是和傳統道德觀念相違背的,他們沒有高尚的理想,所謂理想,無非就是可以組團打家劫舍,不被傳統的制度所約束。換句話說,好漢做的事,往往是不被大部分人所認可和接受的,他們以自我和小團隊利益至上。說通俗一點,好漢做事可以不講原則,無底線,可以不要臉。

    那麼看書中的武松呢,最初是在柴進莊上,就是一懶漢,生活邋遢形容猥瑣,整天醺酒,還特能吃,一身病都沒人願意理。其人生最輝煌歲月莫過於打虎後殺嫂前。後來就是一變態殺人狂。醉打蔣門神也無非是被施恩利用,多給了他幾頓飽飯而已。

  • 3 # 綠野萍蹤01

    歷史上真有武松這個人。此人原本是一個流浪藝人,行走於江湖賣藝,“貌奇偉,嘗使技於湧金門外”,沒有做強盜的經歷。當時的杭州知府高權見他狀貌奇偉、頗有武功,便邀請他進了州府,充任都頭。所謂都頭,是一個武職。這個職務起源於唐朝,一部軍(約千人)為一都,領軍的就叫都頭。宋代沿襲這一職務,但都頭統領的人數降到100人,與現在一個連管轄的人數大致相當,所以,宋代的都頭大概相當於現在的連長。

    後來,這個知府又讓武松做了提轄。提轄就不是一個官職了,其全稱是“提舉兵馬、提轄兵甲”,只是一個職責,這個職責一般劃分給知州、知府這樣的行政長官,好比現在的行政長官的一項分工。北宋時,出現了專職的“提轄”,但也不是官職,而是市場管理員之類的差事(外提轄),以及官府中的採辦、庫房管理員(內提轄)。因為武松有武藝,大概做了知府的貼身侍衛,帶了一班人擔任保安任務,與保安隊長有點相近。雖然沒了職務,但卻成了知府的心腹。

    武松在知府衙門幹了沒多久,高權因得罪權貴而被奸人誣陷,武松也因之受到牽連。高權去職後,蔡京的兒子蔡鋆繼任。這個蔡鋆為官不仁,魚肉百姓,被杭州人叫做“蔡虎”,武松遂起意為民除害。某日,蔡鋆出行,武松以利刃痛死了“蔡虎”。不幸的是,武松被前呼後擁的保鏢擒獲投入大獄,在牢中倍受酷刑,武松沒有挺過去,死在了牢房。

    武松的這些事蹟在《臨安縣誌》、《西湖大觀》、《杭州府志》、《浙江通志》中均有記載。查《大宋宣和遺事》中,也有武松其人,綽號“行者”,但卻沒有具體事蹟,僅是梁山三十六人之一,名列花和尚魯智深之後,居第三十位。《宋史·張叔夜傳》說,叔夜奉詔征討宋江“舉火焚其舟,賊聞之皆無鬥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賊,江乃降。”大約武松也在這場戰事中,隨眾投降了朝廷。後來,按照李若水《捕盜偶成》所說,宋江投降後參加了一系列朝廷征戰,最終“三十六人同拜爵”,武松當然也受到了朝廷的封賞。

    《水滸傳》中的武松,大概出自於《大宋宣和遺事》,但僅得一個名號而已。可能是施耐庵在作書時,由行者武松而聯想到真實的武松。比如,武松在《水滸傳》中曾當過陽穀縣都頭,“誤入都監府”,然後殺了張都監一家的故事,大概也與武松曾經進過杭州衙門的事情有關聯。而景陽岡打虎的靈感,大概也來自武松殺“蔡虎”這一歷史真實。同樣,在《水滸傳》中武松的形象也是“貌奇偉”。所以,施耐庵筆下的武松應當是以上二者的合體。

    當然,《水滸傳》不單是《大宋宣和遺事》或者地方誌,施耐庵同樣借鑑了民間話本的梁山故事,綜合取捨而創作了這部奇書。那麼,《水滸傳》中武松又是怎樣一個人呢?

    僅從文字看武松,當然是一個快意恩仇、殺人不眨眼的好漢。從第二十二回“橫滄郡柴進留賓,景陽岡武松打虎”出場,一直到被封“清忠祖師”歸隱杭州六和塔止,武松的“戲份”是非常多也是非常有分量的。打虎英雄有無數,但誰也比不了武松的名氣大。這樣的英雄豪傑,怎麼會是有奶就是孃的小人呢?

    稍稍梳理一下武松的上梁山之前的歷程,不難發現,他所投靠的地方還真的很多。武松的出場是在宋江投奔柴進,在柴進的莊上偶遇了武二兄弟。此時,武松因為打傷了欺負人的惡霸之子,逃命投奔了柴進。後來,聽說那人沒被打死,就往清河縣家裡奔。途中,順帶打死了一隻白額吊睛猛虎,因而,被陽穀縣令看中,當了縣衙的都頭。又因殺死王婆、潘金蓮,鬥殺姦夫西門慶而被刺配到孟州牢城。

    在孟州牢城,又得到管營之子施恩的恩惠(施恩哦),便強行出頭,以黒制黑,醉打蔣門神,幫助施恩奪回了快活林。蔣門神為報被打之仇,勾結孟州張都監,把武松請進了都監府。武松又對張都監的假恩假惠所感動,心甘情願的給都監府當了一名看家護院的武師(與真實武松曾當過提轄相仿)。被張都監陷害後,大鬧飛雲浦,殺掉了張都監一門良賤和張團練、蔣門神後,在牆壁上留下“殺人者,打虎武松也”的血字,又開始亡命天涯。

    刺配孟州道上,在十字坡黑店中結識菜園子張青、母夜叉孫二孃夫婦。這次犯下彌天大罪,又投奔賣人肉包子的黑店,為逃避官府緝拿,改頭換面,做了一名遊方行者。《大宋宣和遺事》把他和魯智深排在一起,而且名居其後是有道理的。魯智深是真的出過家,貨真價實的和尚。武松則是穿了別人的衣服,拿了別人的度牒,假冒的佛門弟子。當然,續書給了武松一個好的結局,在六和塔真的出了家,變成了真和尚。

    第六十二回“三山聚義打青州,眾虎同心歸水泊”中,武松和二龍山的魯智深、楊志等人又投奔到了梁山泊,完成了聚義的旅程。

    武松的上梁山之路,在《水滸傳》人物中可謂是非常曲折的,非常傳奇的。之所以被質疑是“有奶便是娘”,大概是因為武松一路之上投奔過五六處地方,有柴進、宋江、陽穀縣令、施恩、張都監、張青、魯智深、晁蓋等多名大哥或者老闆。這些大哥中,柴進雖然不怎麼待見武松,但為了活命武松不得不委身柴進,以討得一碗飯吃。宋江更是兩次臨別贈金,恩義所致,武松感恩戴德,為此後上梁山做了很好的鋪墊。施恩、張都監本來就是一路人,武松不管這些,只要有恩於他,就肯為他們賣命。從這層意思上講,說武松有奶就是娘,似乎有點道理。

    不過,《水滸傳》雖然故事之中還有故事,但僅從文字來看,武松還不至於是這樣的混混。武松一生充滿著英雄主義色彩,秉承“有恩報恩,有仇報仇”的人生宗旨。雖然,武松不可能像很多英雄那樣,有非常強烈的是非觀念和英雄主義情結。但是,這種知恩圖報,快意恩仇的行為確實博得了讀者,乃至民間大眾的喜愛。何況,梁山兄弟中,又有幾人沒有投靠的經歷呢?所謂“惺惺惜惺惺,好漢惜好漢”,也是《水滸傳》一百單八人聚集到一起的動力所在。

    《水滸傳》原本就是這樣的一部書,讓你忘掉梁山好漢的惡劣行徑,可以自不覺的接受和宣揚他們的正能量。武松也是一樣,打虎讓他名揚今古,即便是被人利用,打的也是惡人(蔣門神),殺的基本上都是壞人(西門慶、王婆、潘金蓮、張都監、飛天蜈蚣等等)。當然,在張都監家中“一不做,二不休”就有點濫殺無辜了。

    所以,武松報恩無原則,但殺人還是有底線的。從這一點講,就不能說他是有奶便是娘了。否則,你給再大的恩惠、再多的銀子,讓他殺魯智深試試。

  • 4 # 禁街虎1

    歷史上真實的武松刺殺蔡太尉家眷不成,反而身陷囹圄,死於獄中。而小說《水滸傳》中的武松卻不同。

    武松出場是在柴進莊上,宋江喝大了,踩了鐵鍬柄,這鐵鍬裝著炭火,是正在發瘧疾的武松烤火用的。一踩之下,火星四濺,差點把武松烤了。武二郎嗷嘮一聲蹦起來,當場就要揍這個黑矮子,根本不顧主人柴進在旁。武二郎,宋三郎,這兩隻狼要是掐起來還能有好?宋江加上柴進二人聯手也不是二郎的對手啊!可見,武松吃柴進的,喝柴進的,用柴進的,但是遇事根本不給柴進面子,這就不算有奶就是娘了吧?

    後來武松回家探親,景陽岡打虎,一舉成名。縣太爺看重他,讓他做了步軍都頭,也就成了縣太爺的一條走狗。縣太爺讓他護送賀禮,武松明知道這是贓款,卻因為縣太爺對他好,什麼都沒說就立即上路。雖然說,武松知恩圖報,但是否不辨是非?

    真好漢有仇必報,但絕不濫殺無辜。可是,血濺鴛鴦樓時,武松卻從養馬的開始殺起,連丫鬟僕人都不放過,這是否是強盜行徑?

    梁山上,武松是堅決反對招安的一分子,絕不向昏聵的朝廷屈服,不願給皇帝當爪牙,這又顯得他明事理。

    武松是施耐庵著重描寫的一個人物,但不知道施公出於何種目的,把一個本來應該成為真正英雄的人寫得性格分裂。

  • 5 # 文史常青樹

    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怎樣界定武松是好漢還是混混,見仁見智。

    施耐庵為什麼要不惜筆墨,大寫武十回?因為他對武松是讚賞的。

    武松酒後景陽崗打死老虎,為民除害,算不算好漢行為呢?

    百姓抬著武松,是內心充滿感激;官府大勢藵獎,還請他當都頭,其實就是對他的肯定!

    魯智深行俠仗義,打死鄭屠,教訓霸人妻女的周通,全是為的別人。

    而武松呢?快意恩仇。殺潘金蓮、西門慶,血濺鴛鴦樓,都是別人惹惱他,為的是自己。

    他滅了張都監滿門,連老弱婦孺都不放過。

    他因為一頓酒飯被人當槍使,替當地黑社會施恩父子打蔣門神,奪回快活林。

    武松冷血,武松腦殘,如此這般,是之所以很多人認為他只是個混混,毫無三觀、是非不分的主要原因!

    武松與武大相依為命,一個賣燒餅養家餬口,一個衙門當差默默無聞。

    是西門慶毀了武松一生,長兄如父的武大死了,仇恨讓武松變得噬殺,孤獨,冷血。

    他其實是可憐的人。他又是矛盾的綜合體:即是打虎除害的英雄好漢,有是殺人如麻的冷血狂魔。

    他忠於宋江,又看透離開宋江,施耐庵給了他和魯智深比較完美的結局,應該算是施公對武松的偏愛吧!

  • 6 # 西嶽頑石

    有的人,做錯不酸,做鹽不鹹,總之索然無味。可武松不同,做了醋能酸倒孕婦,做了鹽能鹹幹海水,不管是非對錯,力求極致。稜角分明的石頭經過河水長期的浸泡和沖刷都會變成鵝卵石,一個人經過世事的磨鍊也會變得圓滑,會向世俗和現實低頭妥協,試問世間哪一個人不是如此?可武松依然是那塊稜角分明的石頭,任江湖險惡,世態炎涼,人心叵測,他從始至終沒有隨波逐流。

    武松的每一個行為,只對自己負責。包括他的殘忍嗜殺,好勇鬥狠,甚至蠻不講理,都純粹乾淨,光明磊落。他為自己設定了一條從不逾越的底線,而他又從來無視別人的標準。他濫殺無辜,毆打店主人,你覺得道德嗎?確實不道德,直到如今,都一直被人橫加指責,可沒人覺得他骯髒齷齪。

    和武松這樣的人打交道,需要事事拎的清,他是一個眼裡容不得半點沙子的人。對於人情世故,武松洞若觀火,可他從不做一件世故之事,一身傲骨,沒有絲毫的妥協和退讓。監牢行賄,免去一百殺威棒,武松身上有的是銀子,舉手之勞的事情。這種事,林沖幹過,宋江干過,甚至李逵都被打的連連求饒,可武松偏不給,寧願捱打,就是因為差撥趾高氣昂,甩臉子給他看,如果有話好好說,全都給他也無妨,可以死,但絕不可以妥協。

    明知景陽岡有隻屢傷人命的老虎,可武松偏向虎山行,命可以不要,但絕不可以吃店小二的笑話。像“智取生辰綱”這樣的事,武松斷然不會做,坑蒙拐騙,玩弄心眼的事,他不會做。林沖納投名狀,換做武松扭頭就走,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他不會像盧俊義和林沖那樣,被押解公人百般折磨卻忍氣吞聲,他只會敢來撲復老爺,沒你娘個鳥性,然後送他們見閻王。

    武松更不會像楊志那樣,被牛二像個提線木偶般的玩弄於股掌之間,明知對方耍賴卻依然兩次試刀,他只會二話不說,一刀結果了那個潑皮無賴。武松不會被任何人和事綁架,他只對自己的底線、品味、意志負責,我行我素,既純粹又幹脆,這也是他濫殺無辜卻依然擁有大批忠實粉絲的原因所在。

    血濺鴛鴦樓,武松殺的血濺畫樓,屍橫燈影,殺的腰刀缺口,面對許多無辜者的苦苦求饒,他絲毫沒有心軟,而是刀刀斃命,濫殺無辜又能如何,他從來不在乎世人如何看他,嚥下胸中這口惡氣,還不如讓他去死。古時好漢棲身於綠林草野,我們不能以現在的價值觀來解讀,好漢從來都不是悲天憫人的救世主。

    正如金聖嘆所言:武松,天人也。武松天人者,固具有魯達之闊,林沖之毒,楊志之正,柴進之良,阮七之快,李逵之真,吳用之捷,花榮之雅,盧俊義之大,石秀之警者也,斷曰第一人,不亦宜乎?施耐庵著《水滸》,一個最成功的地方就是他沒有將人物臉譜化,主線人物的善惡兩面都體現的淋漓盡致,他不是寫慈父聖母,不是寫聖人君子,而是活生生的人和現實。

    某種意義上來說,《水滸》沒有正義可言,只不過一個個不平的故事激起了讀者心中的正義感而已。所以,不要妄圖在《水滸》當中充當道德判官,有那閒工夫,還是建議你扶老奶奶過馬路,幫農民伯伯種莊稼吧。有一句話說的好,如果你沒有能力改變社會,那你只能被社會改變,這句話適用於絕大多數人,卻不適用於武松——他的確沒有改變社會的能力,但他同樣令社會對他束手無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述說吉時的詞語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