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遊遊史語

    荀彧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被稱為“王佐之才”,是穎川荀氏家族的代表,早年帶領家族歸隱田園,受袁紹愛戴,最後投靠曹操。荀彧與曹操相遇相知二十年,為曹操制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迎奉天子,一直忠於漢室,保護漢室老臣和漢室基業,一心相信曹操會忠於承諾,同為漢室朝臣,一直忠於漢室的諾言。

    曹操是三國梟雄,刺殺董卓、挾天子以令諸侯、滅二袁、戰呂布、迎戰遼東,最後統一北方區域。此時的曹操不甘心丞相的職務,也不甘心再為人臣,於是曹操逼迫漢帝自封魏王,建都立國。

    曹操得到如此的殊榮,不僅僅是自己的豪邁和能力,也得益於各氏族的支援,曹操有穎川荀氏家族的支援,獲得了貴族的支援和創世的基業;有清河崔氏望族的支援,獲得了大批賢才和士子的投靠等,曹操有氏族的支援,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條件,有北方區域的豐富資源,同時具備天時、地利、人和,必然萬事可成。

    一切的殊榮和成功都在忠於漢室的同時而改變,曹操自己為王,離天子之位只有一步之遙,曹操思慮再三不知何進,他一直等待荀彧的認可和支援,也希望荀彧認清大局,能在關鍵時刻挺自己一把,不要再為如此衰敗的漢室愚忠下去。荀彧是一位不忘本的謀士,自己久食漢祿,絕不能做出悖逆之事,不管環境如何改變,終不改初衷。

    曹操和荀彧的鬥爭從未停止,在這關鍵時刻,曹丕因為被誣陷失寵,曹植深受曹操的喜愛,世子之位即將與曹丕擦肩而過。曹丕找到荀彧,他知道荀彧今生最大的希望是恢復漢室,便以此交換而達成共識,荀令君在曹丕身上看出了漢室的未來,荀彧一直諫言曹操,不可廢長立幼,舉例劉表因為立幼主,荊州之城幾日被破;袁紹因為立幼主,兄弟間反目成仇,最後走向滅亡的地步。曹操對荀彧的執著無可奈何。

    曹操和荀彧當面辯駁,荀彧直言一直甘願漢臣,絕不隨魏王走下去,絕不能讓後世辱罵自己篡逆。曹操很是氣憤,他認為荀彧二十年的相識,會了解自己的豪情壯志,會出來支援自己,可是荀彧選擇退出。曹操賜給荀彧一個三層食盒,荀彧開啟時,大呼自己已不能食漢祿,因為三層食盒是空的,曹操是告誡荀彧,你三十年的仕途,一直為漢室操勞,從今以後再也沒有漢室,你也沒有漢祿所食,我曹操必然獨創天下。

    荀彧當晚是悔恨,也是失望,當年的承諾已不再遵從,當年的終身漢臣也付之東流,曹操已經劃出界線。荀彧只有以死洩憤,以死告慰天下人,以死警示曹操之過。曹操在得知荀彧自殺時,一是氣憤,二是痛苦,氣憤荀彧不懂我,痛苦荀彧是我之臂膀,失去了王佐之才。

    荀彧死後,曹操也沒有稱帝,一直身居魏王,可見荀彧之死對他的打擊,也阻止了曹操的帝王之夢,曹操在有生之年也沒有篡漢,一直做著漢臣。荀彧和曹操算是真正的知己,他們是真愛。

  • 2 # 溫讀

    古人有云:食君之祿,忠君之事。

    曹操送給他三層空食盒,其中意味不言而喻。

    荀彧,潁川荀氏,世家子弟,荀子之後,王佐之才。

    一開始和曹操算是君臣和睦,齊心合力,當時的曹操,自比周公。

    因此在荀彧的心裡,是把曹操當成霍光式的權臣,無論如何權勢滔天,但都必須是漢室的臣子,都必須是臣子,皇帝必須是劉家的。

    一開始,曹操應該也沒有考慮過謀朝篡位當皇帝的事情

    無論是一開始孤身刺董,還是遊說18路諸侯聯合反董,還是銅雀臺上高呼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當時的曹操。

    可能還只是想當一個名流青史的英雄。

    可這顆英雄的心,隨著權勢的越來越大,隨著身邊人的推波助瀾,就變了。

    這就和荀彧,產生了巨大的分歧。

    曹操送給他一個空食盒,顯然易見,沒有漢祿,自然也就沒有漢室了。

    食君之祿,忠君之事,沒有俸祿,那意味著再也不需要你了,荀彧是個聰明人,自然明白這這其中道理。

    荀彧,在三國志裡是荀彧的謀臣,後漢書中卻是以漢臣對待的。

    在我看來,荀彧,是一個漢臣。

    他確實輔佐曹操,挾天子以令不臣,但是他也為漢室續了二十幾年的命。

    在他沒有死的時候,他和曹操的合作下,除了曇花一現的袁術之外,沒有人敢稱王,至少在名義上,漢朝還在,天子還奉立著。

    而他死後,曹操稱王稱公,為曹丕鋪了一條稱帝之路,劉備孫權紛紛自立。

    所以,荀彧死,漢亡

    隨手關注祝你幸福。

    以上。

  • 3 # 泊圖泊途

    我想此時此刻,荀彧心裡會想“我勸天公重抖擻,奈何漢土改姓曹”。北方曹操的地位無以撼動,大漢天子淪為傀儡,天下的大夫大多順勢而為,漢土的百姓庸庸碌碌。呈現出無法逆戰的態勢。

    荀彧和曹操矛盾激化在曹操稱魏公,加九錫一事,不管曹操的心智如何,是否是手下人為了自己利益推曹操上架,加九錫就是權臣把架空皇帝這件事拿到牌面上、也就是公開化的做法。

    空盒一者像影視作品那樣表現的是無“無漢祿可食”,親曹親漢讓他自己看著辦吧,另一種是筆者所想,可能也是表示荀彧你雖然功勞很大,但是弄成現在這個局面,我曹操已經沒有東西來賞賜你了,你自行了斷吧。

    看似差不多。不過前者更有藝術化,後者更有實在感。促成了聰明人荀彧的悲劇。

    荀彧一生為興復漢室為己任,所做的一切都在這個政治理想的基礎上,一旦理想破滅,所作所為已經毫無意義,還成了別人的嫁衣,這是在是無法接受,唯有一死。

  • 4 # 車水馬龍不見君

    首先先闡明,歷史上的荀彧不是喝藥自殺的,那是小說《三國演義》裡的情節設定,真實的荀彧,是在壽春養病期間,神秘死亡,享年五十歲,陳壽的說法叫“以憂薨”。

    《三國演義》七分真,三分假。荀彧這個人出身名門,且一直以漢臣自居。為曹操手下四大謀士(荀彧、程昱、郭嘉、賈詡),後面的荀攸還是他的家門侄子。荀彧是一個有智慧、有理想、有能力、有節操的人,曹操對荀彧的定位就是漢初張良的地位,而且荀彧也一直不負眾望,也正是因為此,他的悲劇才是註定的,也是讓人惋惜的。舉幾個例子。

    曹操攻打陶謙時,張邈、陳宮趁機反叛,呂布襲取了兗州,當時很多人背叛曹操,紛紛自立,僅有三座城池,還忠於曹操,由荀彧程昱和夏侯惇把守。豫州刺史郭貢此時帶數萬人馬前來,點名要荀彧出來搭話,夏侯惇等人都勸荀彧不要出城,荀彧卻說:郭貢與張邈並沒什麼聯絡,他如今來,是一探虛實的,如果我不出去,他就會認為我們弱,就會趁機撈一把,我出去,他反倒不敢輕舉妄動,孤身一人智退郭貢兵馬(貢與邈等,分非素結也,今來速,計必未定;及其未定說之,縱不為用,可使中立,若先疑之,彼將怒而成計),並與程昱保住了三座城池。若非如此,曹操真成了喪家之犬了。

    官渡之戰前,曹操並不是很有信心同袁紹作戰,四世三公,兵強馬壯的袁紹讓曹操很是擔憂,也是荀彧出面,以四勝四敗之說穩住曹操。

    但是隨著曹操的政治慾望愈發強烈,荀彧的理想與曹操的野心,越來越不一致了。

    曹操破馬超韓遂聯軍、平張魯得漢中、伐孫權,每次軍事行動,都並沒有取得什麼實質性的好處。破馬超韓遂,卻沒有徹底殲滅馬超、得漢中卻不乘勢伐蜀地,後被劉備奪了漢中、伐孫權對峙不下草草撤軍。但是這期間曹操的政治好處卻撈足了,先是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不讀曹操的名字,只說官職、入朝面聖也不用小跑步、可以佩戴兵器穿鞋子上殿),而後封王,打破了劉邦立下的異姓不王的規矩。

    建安十七年,董昭等人想為曹操請旨進魏公,加九錫(這已經是稱帝的前奏了),荀彧秉著對漢室的忠貞,苦心勸說董昭等人君子愛人以德,不應陷曹操於不義,其實他又何嘗不知道,這本就是曹操的野心。荀彧的這番話表面是對董昭說,實際就是說給曹操的(太祖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曹操知道這件事情之後史書記載“太祖由是心不能平”

    也是在這一年曹操再次徵孫權,讓荀彧到譙縣勞軍,荀彧到達以後,曹操乘機把他留在軍中。封荀彧為侍中、光祿大夫,持節,參丞相軍事。後來曹操軍至濡須,荀彧因病留在壽春,不久神秘死亡。

    第二年也就是建安十八年,荀彧死的第二年曹操加封魏公。

  • 5 # 小仔觀天下

    荀彧(xún yù),字文若,因做了十多年的尚書令,又被尊稱荀令君。(建議配上純音樂——荀彧來讀,這裡我附不上鍊接了)

    這是一個從名到人都無比唯美又優雅的人,史書上說:“為人偉美”,碑文上刻“瑰姿奇表”,詩文中記“荀令衣香”。怕是比之三國的風流人物俊周郎,魏晉竹林七賢撫琴廣陵的嵇叔夜,也是不遑多讓了。

    他是荀子後人,漢室忠臣,自小便被世人稱作“王佐之才”(《三國志》),在袁紹權傾天下之時,他一眼就相中了曹孟德,選擇了棄袁紹,佐曹操。並在接下來的輔佐中表現出了超強的能力,戰略上規劃統一北方藍圖,並坐鎮後方,保曹操征戰無憂;戰術上曾於呂布叛亂之際保全了兗州三城,奇謀上敗袁紹於官渡,政治上舉薦了荀攸,陳群,戲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被曹操稱之為“吾之子房!”

    可是,不知是他看錯了曹操,還是曹操用錯了文若,荀令君是誰?可以說是魏晉風骨中最不忘初心的那個了,他祖上幾代人皆是大漢忠臣,他照樣也是以匡扶漢室為己任,以太平人間為決心的漢室忠臣。可曹操不同,荀彧還記得曾經的助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並共同起誓永為漢臣,但世事太無常,人心太異變,大權在握的曹操以不是以前的那個曹操了。

    “荀彧阻我成大事,既然已是用不了了,那便不用了吧。”曹操贈送食物給荀彧,荀彧開啟食器,見器中空無一物,因此被迫服毒自盡,“無漢祿”,這就說明已不是自己還一直所追尋的大漢了,既然無食供我,說明我已經無用了,那好,既然如此,我就離開了,我去下面,去繼續追尋自己的,大漢!(還有一說是荀文若是抑鬱而死,曹操,捨不得殺他。)

    “封王拜相,恕臣不能與大王同行了。”留下這句話後的荀文若便飲毒酒而亡了,就像郭嘉留下那句“再也不能同主公,飲馬黃河,醉酒高歌了”一樣... ...

    彷彿又回到了那一天,荀彧躬身行禮,“曹公,潁川郭奉孝有奇才”... ...

  • 6 # 亮月半

    三層食盒本身就有意思,賜食盒就賜,還賜三層,而且荀彧開啟無食物。有食物賜三層,有肉有飯。無食物為何還要三層,一層不可嗎?三層各代其意義。一層指代自己,一層指曹操,一層指漢室,選擇哪一個?曹操考問他,又不給他回答機會。選擇做他自己一無所獲,選擇追隨曹操他有二心,曹操斷了他食祿。選擇為漢室也一場空,曹操不會由他。他沒有生命衣食來源死路一條。

    曹操賜他三盒空食盒,對他發表意見不同意曹操加封為魏王的懲罰。相當於吃人家飯要為人家幹活,為人家著想,聽人家的話。曹操的意思很明顯,荀彧不聽話,不順從,不讓他稱魏王,不忠心於他。你吃誰家飯,是漢室的嗎?是曹操打的半邊天下他在此安居衣食有祿。這回曹操生氣了,不用他了,也不給他食物了。別吃曹氏飯了。荀彧此時方醒,以為初來便為漢室服務,實則權在曹操。曹操這一作法很絕,荀彧無法向他乞討,我為曹氏服務,這說不出,回心轉意也晚了。不迴心食的是曹氏飯為的漢室心與初衷違背,曹操不容。

    曹操與荀彧之間有誤解,荀彧不讓他稱魏王不是此時,天下未統一,不應獨大,權勢增加引來反對曹操挾天子之名的野心,攻擊他。當年劉邦聽了酈食齊的話想稱帝,張良知道不允許。天下尚攻成,項羽猶在,不宜享樂,已誤大事。劉邦恍然大悟,說幾乎我大事。

    曹操多疑之性在位高權重時不容荀彧說反對意見,其實最初建議曹操挾天子的是荀彧,認有機可乘,你不利用別人用。雖然是勸曹操以效仿劉邦立義帝成名,還是為曹操。曹操在這上面的反思不如劉邦,所以事無法做大。而荀彧屈辱而死。他是為了曹操,曹操不解他此心。天下大亂,漢室無能,各依其主。荀或難道為漢?不大可能。曹操的心胸也有狹隘時,未辯忠愚。但也從後來荀攸,程昱勸他別晉封九錫公也不高興可見。曹操反對別人阻礙他。

    但荀彧,荀攸,程昱一起投他而來,是有匡扶成全曹操他三人也顯聲揚名的。把曹操奉上天下霸主。他們三人功成天下。他們想效仿漢初三傑,天下不打下不成王。但曹操不明白。他們三人決不是為漢室。曹操終為稱帝,此後也許明瞭三人之心,天下終未做大。

  • 7 # 絕豔易凋

    建安十七年的某個夜黑風高的晚上,三國憂鬱男神荀彧終於等來了壓死他的最後一根稻草——他竭力輔佐的曹操送來的一個三層空食盒。

    荀彧,這是個集所有讚美於一身的男人,如“為人偉美”、“瑰姿奇表”、“王佐之才”,簡單來講就是:出身好,長的帥,還有才。

    剛開始,帥哥文若和他的小夥伴孟德共同就職於一家名為“漢室”的國企,屬於同事關係,並且發誓要將這個企業做大做強,並且分工明確,由小夥伴孟德去拓展業務,維護客戶關係,自己則留守公司本部處理內務。於是倆小夥伴高高興興的按著各自的分工去忙活了,並且想象著將來等公司強大後就可以歇下來召集小夥伴們一起吃吃火鍋,打打麻將,唱唱K等,嗯,生活真是樂無邊啊……

    都說命運總是眷顧有準備的人,小夥伴孟德確實在外面拓展了一大批按客戶,並且維護的很好,男神文若也將內務打理的井井有條。

    本來,這是件好事呀,離夢想越來越近了呀。但這時,為孟德跑業務的業務員們不樂意了,跑去對孟德說:曹老大啊,這些年我們為公司發展了這麼大的客戶群體,這都是老大您的功勞啊,可是到現在您還是個業務經理,那不合適啊,至少得升個總經理什麼的,哪怕董事長由您來做也不為過那。孟德一思考就想:對呀,按我的功勞就算是當董事長也不為過,況且現在只是升個總經理呢。於是沒有反對。

    這事兒傳著傳著就到了帥哥文若的耳朵裡了,於是就不開心了,心想阿瞞你也太不地道了,我們當初不是說好了等公司做強就一起養老吃火鍋、打麻將、唱K的麼?怎麼現在做起反骨仔,這是某朝篡位啊,說出去名聲多不好聽。帥哥文若越想越不對,越想越憂鬱。於是就站出來反對。

    當夜,小夥伴孟德就送來了一個空食盒,大意就是:文若啊,現在客戶都在我手裡,漢室老劉家已經沒飯給你吃了。或許還有個引申意思,就是:老劉家已經沒飯給你吃了,但我老曹家有啊,你完全可以過來跟我混嘛。

    帥哥文若一看空食盒,也明白了小夥伴孟德的意思,但我們的耿直男文若就認一個理兒了,就是你孟德做了反骨仔,我絕對不能與你同流合汙。於是當晚,本身患有嚴重抑鬱症的帥哥服毒自殺了,享年五十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真的只有那麼簡單嗎,他之前做過多少準備?史書有哪些記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