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暗諗專業遊戲解說

    開場想抓驅逐還是先看清對面身後有多少人船能支援,秋月在對面有支援的情況下,抓dd會很傷。最好是前期保持好健康的血量,中後期抓住對面驅逐落單的機會,可以有比較大的作為。

  • 2 # 響寶寶改二甲

    秋月級防空驅逐艦

    按照慣例先看看歷史

    秋月級驅逐艦(日語:秋月型駆逐艦)是日本帝國海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建造的驅逐艦,屬“乙型驅逐艦”(防空型),也是乙型驅逐艦的唯一艦型。設計目的是保護主力艦隊免受敵方自空中的攻擊,作為“防空直衛艦”被用於護衛航空母艦艦隊;她同時被認為是日本帝國海軍中最實用的一款驅逐艦。

    在二戰爆發前夕,各海軍強國開始注意到空中武力對船艦的威脅,在有限的預算下英國皇家海軍將一戰服役的C級輕巡洋艦挑選出艦況較好的幾艘改裝防空火炮改造為防空用艦。同時英國和美國也開始設計新型專業防空巡洋艦;日本帝國海軍在1937年便有計劃想仿造英國模式將其手上的5,500噸型輕巡洋艦提升防空火力,但很快地就被否決,原因則相當多重。

    首先是帝國海軍的輕巡洋艦受限造艦時代背景,設計上不符近代所需;1920年代輕巡洋艦造艦哲學以追求高速為主要導向。然而當時推進科技尚難以滿足軍方要求,為追求高速效能而設計出細長船身,加上老舊的煙囪設計,讓服役中的老船甲板可用面積不足。即便改裝,炮座位置仍然有限,也無法制造足夠的防空火網,該缺陷在1944年五十鈴號輕巡洋艦的改造上得到檢證;該艦改裝後只能裝設3座雙連裝高射炮。至於建造新的防空用輕巡,則會牽涉到預算與軍種現代化的分配問題,而日軍輕巡洋艦的“正業”應該是魚雷戰而不是防空用,後來建造阿賀野級輕巡洋艦亦反映了這項正論;延續著魚雷戰思維,日本的大型艦主要功能並不是艦隊護航,而是艦隊決戰,要抽調更多大型艦去擔任艦隊護航的想法並不是意見主流,所以拿巡洋艦防空這個概念就因此被否決。

    然而為了滿足艦隊防空需求,日本帝國海軍自1937年開始著手研究具備較強防空火力的“防空直衛艦”。1938年7月以F51案初稿呈現,艦政本部由工程師松本喜太郎領軍設計出一艘標準排水量2200噸、裝備4座100公釐主炮、2挺高射機炮、最高速度35節、續航距離1萬海浬、不裝備任何魚雷發射管的艦隻。然而日本海軍高層無法接受驅逐艦不裝魚雷武器的極端想法,要求要安裝與陽炎級同等的魚雷酬載;但如果要滿足眾人需要的話這艘“驅逐艦”光載油就需1200噸,以日本技術最後必定會超過4000噸,耗費的人物力最後會和造艘新型輕巡沒差到哪去;最後雙方各自妥協,1938年9月遞交的驅逐艦修訂案中技術規格降低到最高航速33節、續航力8000海浬、且増裝一具可發射氧氣魚雷的四連裝魚雷發射管,標準排水量提高到2350噸。

    在1939年4月,防空驅逐艦正式定稿列入當年透過第四次軍艦補充計畫,稱為“乙型驅逐艦”,該年預算通過了6艘造艦經費。這時候的乙驅增裝了2組九四式深水炸彈投擲機充實反潛戰力,標準排水量也放寬提高到2700噸。乙驅設計目的是能夠保護艦隊來自空中的威脅,因此有別於傳統日本驅逐艦強調對艦魚雷戰力,秋月級的設計完全朝向防空能力的發揮。秋月級首艦在1940年7月30日動工,並伴隨著太平洋戰爭展開不斷追加,1941年度追加建造10艘,1942年補充建造計劃數量增加至36艘。(首艦 秋月號 Akizuki)

    1942年,秋月級服役。她的艦體外觀承襲了日本典型驅逐艦樣式,採用長艏樓船型,艦首帶有向上彎曲弧度,以及集中式煙囪;由於她是日本驅逐艦中唯一一款使用前後雙主炮配置,外觀上很像夕張號輕巡洋艦。秋月級艦體共分成24段大型水密艙壁,且修改了輪機艙的配置;絕大部分的日本驅逐艦輪機艙間設計是採“鍋爐・渦輪機・減速機”各自單獨艙間設計,一旦任何艙間中彈都會造成艦體動力停擺;秋月級鍋爐艙隔間採前1後2分隔配置,艦體後段的艙室變成“左渦輪機・減速機”與“右渦輪機・減速機”分別隔開,這些設計有助提升秋月級的抗損效能。

    秋月級的動力裝置承襲陽炎級,鍋爐蒸氣出口溫度攝氏350度、操作壓力30公斤/平方公分,燃油主要儲放在雙層船底的夾層內。

    秋月級主炮是4座以防空考量設計的電動雙聯裝100毫米/65倍倍徑的九八式高射炮,炮塔為全封閉、揹負式佈局,在艦艏、艉各設2座,全艦共有8門主炮。無論就火炮初速,炮塔轉速、炮身仰俯速度等技術標準均優於當時美造與日製127公釐高平兩用炮;但缺點是工藝複雜製造週期長,炮管壽命較短並且沒有近接信管,而且日本工業製造技術對該武裝製造工藝尚掌握不完全,持續操作時上彈機故障率偏高,而且無法利用手動上彈,導致戰鬥時常無法有效發揮射速優勢。雖然秋月級完工時尚未裝備雷達,只能用光學測距儀確認目標;但火控系統配備日本海軍中最新式的九四式高射裝置,原本秋月級設計中會安裝兩部九四式高射裝置,但完工的12艘中沒有任何一艘使用該設計,全由設於艦橋的防空指揮所統一導控,後方防空指揮室船艙則挪用給高射機炮發射座使用。秋月級甲板完工時裝設4座共8門96式25毫米機關炮,用作近區域防空之用。

    由於艦令部堅持,秋月級仍裝設了一座帶裝填裝置的四聯裝魚雷發射管,可發射九三式魚雷。艦尾裝有兩座深水炸彈發射裝置,反潛搜尋裝置只裝艦上裝設九三式水下聽音器,無主動聲納。

    雖然稱為防空驅逐艦,但1940年動工時日本艦載雷達技術尚不成熟,因此秋月級的前3艘艦艇完工時沒有搭載雷達,直到初月號時雷達才開始成為本級艦的標準配備。而前三艘完工的艦艇,秋月號在1943年8月26日得到海軍命令,在該年11月裝上21號電探,同時進廠的還有涼月號。21號電探當時來說是戰艦或航空母艦才會設定的大型防空雷達,日本帝國海軍服役的驅逐艦中只有秋月級安裝此裝備;1944年7月上旬,秋月號增設了13號電探;在1944年的“阿號作戰後武裝增備狀況調查”報告書中,記載所有殘存的秋月級均已完成相同改裝。不過,雷伊泰灣海戰後,秋月級的21號電探均遭撤除,艦橋上改裝1座22號電探與1座13號電探;因此戰後殘存的秋月級是安裝了2座13號電探、1座22號電探狀態。這些雷達都沒有和火控系統整合,因此不像美國驅逐艦,增設雷達對改進秋月級構築防空火網效率的變化不大。(雙聯裝100毫米/65倍口徑的九八式高炮全封閉式炮塔)

    秋月級當時是聯合艦隊最大、最好的防空驅逐艦,在1942年6月中途島海戰後才投入使用,是首先配備雷達的日本軍艦之一。但秋月級產量太少,無法扭轉美軍艦載機在數量方面的優勢;再加上生產技術複雜、生產速度緩慢,戰敗前日本一共只生產了12艘,當中有6艘在戰爭中被擊沉,另外還有一艘尚在船臺未完成便被作為賠償品。 這12艘中,包含1939年訂單的6艘,以及1940年訂單10艘中的6艘;1942年以後的訂單則從未開工。1940年的訂單在開工時已經進入戰爭狀態,因此在建造途中實施船體工序簡化,在官方文書中稱為冬月級;在建造編號365號後的艦艇又更加簡化,因此公文上獨立出來稱滿月級,但這兩級艦在主要諸元上並沒有和秋月級有所不同,但為縮短造艦工序,船體以往設計有利於流體力學等曲線設計被大量平面給更替,在實際運用上仍有區別。

    二戰後,因日本投降所有軍艦均解除戰備,尚殘存的6艘秋月級驅逐艦都被當作賠償艦交付戰勝國;其中大部分是立即解體,賠償給中國和蘇聯的兩艘驅逐艦擔任訓練艦與標靶艦的身份使用至1960年代才報廢。

    打住 回到遊戲裡來

    秋月作為T8的日驅分支,可以說是炮驅線的開端

    最明顯的不同就是日驅祖傳127MM炮換成了100MM高平兩用炮

    同時雷擊屬性被削弱

    雖說日系炮驅分支從T5便產生

    但嚴格意義上來說直到秋月才能算是真正的炮驅

    前面的峰風、初春和白露,本質上來說依舊是雷驅

    我們看看秋月的資料

    主炮組

    為了彌補資料不完整,我再放出官網資料

    秋月之所以被稱之為炮驅開端就是因為這門100MM 65倍徑 98式高平兩用炮

    雖然主炮傷害,特別是HE彈全傷相較於日系祖傳的127MM炮要降低了不少(100MM炮為單發1200全傷,127MM炮為單發2150全傷)

    但射速得到了極大地提高

    拿同為T8的陽炎來說,其主炮裝填時間為7.1S,而秋月的主炮裝填只需要3S

    單發傷害低?沒關係啊,我們可以靠射速來彌補

    並且秋月擁有單輪8的投射量,縱觀整個T8,也沒第二個DD有這麼高的投射量了

    絕大部分T8DD的投射量都在6-4之間,唯有秋月的投射量達到了8

    並且這門炮的炮彈初速十分快,達到了1000M/s

    毫不誇張的說,這門炮應該是遊戲裡炮彈初速最快的主炮了

    炮彈初速快會使DD在狗鬥時所需要進行的預判降低,說白了就是鐳射炮,指哪打哪

    不過這門炮也不是就完美了

    問題還是很明顯的

    主要就是口徑

    我們知道HE彈的穿深是和口徑直接掛鉤的

    雖然這門100MM炮是受到魔法傳神加持的

    但基礎穿深也只能達到24MM

    這個穿深打DD,打CL都沒什麼問題

    但是打BB和CA的時候就會出現明顯的穿深不足

    基本上只能透過打上層建築和點火來造成傷害

    所以有些時候,還得用AP

    得益於極高的初始速度,AP彈的穿深還算可以

    防空炮組畢竟是防空驅逐艦,由於主炮參與防空的關係,所以防空效能相較於雷驅線有一個十分明顯的提升

    在打六級航母的時候會有奇效,對付八級航母只能說還能用,面對十級航母儘量還是能跑就跑吧

    這個環境下,防空都不靠譜,除了那兩艘輕巡

    魚雷

    雖說沒有雷驅線那麼兇

    但畢竟還是日系的雷

    傷害依舊客觀,單輪投射量只有4,但也無傷大雅,因為秋月可以攜帶魚雷裝填助推器

    所以變相的可以看做單輪投射量8

    其他資料上還算中規中矩,10KM的射程足夠用,但不算太遠

    其他資料

    血量不錯,T8中算是頂級

    航速堪憂,這也是日系炮驅和蘇系炮驅的根本不同,跑不太動

    隱蔽算不上好

    反正沒有雷驅線那麼好

    不過考慮到這是個炮驅,倒也無所謂了

    打法?

    其實很簡單

    首先看分房

    DD要乾的事情其實很簡單,找機會輸出,給隊友提供視野

    現在基本都是航母房,首先第一件事就是避免被航母找到

    這個需要一些技巧以及隊友的幫助

    另外就是注意觀察對方的雷達船

    記住一些最基本的資料

    比如美系重巡的雷達是10KM,美系輕巡雷達9KM,蘇系雷達12KM,某些英巡也會帶雷達,10KM

    儘量避免和這些船靠的太近,控制在雷達極限範圍左右,如果可以的話,把對面的雷達逼出來,然後立刻撤出雷達圈

    不過我個人不是很建議秋月幹這事,因為秋月的航速比較慢,可能會跑不掉

    如果是佔點圖,不要盲目佔點

    你的隱蔽不夠好,如果可以的話最好判斷和你對位的驅逐艦是誰

    如果是雷驅,例如日系雷驅,在隊友點亮她之後直接咬死,只要你的炮術不要爛到看不下去的地步,正常來說雷驅是打不過你的

    如果是綜合型驅逐艦,比如本森這種,可以嘗試壓制

    本森單純拼炮是大不過秋月的,當然這只是理論上,還得看發揮

    如果是德系,比如Z23

    要避免過近距離的交戰

    特別是互相拉煙的時候,德系獨特的長距離水聽會使你處境尷尬

    一旦發現丟失對方驅逐艦的視野同時你還亮著,直接往後拉開距離嘗試消點,並且避免開炮,當如果你有煙就可以拉煙洗

    同時別忘記發揮日系魚雷的優良傳統,就算投射量低,長距離高傷雷也是可以用的

    總之

    秋月的首要目標是對方的輕型艦艇(DD CL)

    其次才是大型艦艇(BB CA)

    反驅逐艦是第一要務,另外拉煙洗的時候注意別接雷,秋月的艦身很長,如果你是橫著拉煙洗,對方盲雷的話,由於艦身太長以及速度太低的問題 ,姿態調整會很困難,指不定一顆雷就被送走了

    另外不要嘗試公海飈船,你的航速不足以支撐你這樣打

    而且換舵也不夠靈敏,船身又太長,容易死於不明AOE

    其實秋月組隊玩是最好的

    組個隱蔽高的DD,或者組個雷達船,甚至是組個航母

    能夠給秋月提供視野的船都是秋月的好搭檔

    秋月是炮驅,註定要用主炮輸出

    但秋月本身是一艘偏向綜合型驅逐艦的船,這和純炮驅的蘇系不一樣,有些時候秋月是要承擔一些別的任務的

    例如提供視野

    這個時候如果有人能幫秋月分擔這樣的任務,秋月就可以吧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最大,說白了就是主炮洗起來

    講講技能

    仔細想想其實秋月的技能點法有很多

    沒有絕對的點法

    這裡給出我覺得可行的幾個點法

    這個比較常規,偏向炮驅輸出流

    這個把廣博不精換成了轉炮,秋月的主炮轉速為180度11S左右,不算特別快

    這個則是換成了腎上腺素激增,搏命的時候更好用

    上面三個本質上是一個思路,壓隱蔽,找機會輸出

    下面這個就不太一樣了

    放棄隱蔽,換成IFHE

    這個點法會最大化炮擊能力

    24MM的基礎穿深加上IFHE應該正好是32MM穿深

    這個穿深剛好足夠擊穿大型艦船的外殼

    在攻擊大型艦船的時候,秋月的主炮能夠發揮更好的效果

    甚至還可以這麼點

    放棄監督者

    最大化生存性和炮擊能力

    升級品就不介紹了,驅逐艦能裝的升級品無非就那麼幾個

    例行一圖結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最近“科學”最近越來越變成了一個貶義詞,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