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鳶飛九天2018

    1924年,吳佩孚與張作霖的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被吳佩孚任命為討逆軍第三軍總司令的馮玉祥突然率部返回北京,包圍了總統府,圈禁了曹錕,並將麾下的部隊改編為國民軍,史稱“北京政變”。北京政變後,馮玉祥修改了清室優待條件,廢除了溥儀帝號,並將溥儀驅逐出紫禁城。

    辛亥革命勝利後,在北洋軍閥袁世凱的逼迫下,統治中國長達267年的滿清王朝發表了退位詔書,正式結束了滿清在中國的統治。但是,雖然滿清的統治覆滅,但滿清末代皇帝溥儀等清室人員仍居住在紫禁城,並且享受著北洋政府給予的種種優待特權,封建帝制依然留了一個尾巴。

    在紫禁城內,彷彿還處於滿清統治時期,溥儀依然有著宣統的年號,有著遺老遺少組成的全套朝堂班子,依然享受著皇帝的生活。雖然有著北洋政府給予的每年高達四百萬兩白銀的費用,但為了維持清廷的奢侈生活,紫禁城內的文物等國有財產不斷被清室變賣。

    共有三項內容: 第一項《關於大清皇帝辭位之後優待之條件》。 共8款: (1)大清皇帝辭位之後,尊號仍存不廢,中華民國以待各外國君主之禮相待; (2)清帝歲用400萬兩由民國政府撥發; (3)清帝暫居宮禁,日後移居頤和園,侍衛人等照常留用; (4)清帝宗廟陵寢永遠奉祀,民國政府酌設立衛兵保護; (5)光緒陵寢如制妥修,民國政府支付實用經費; (6)宮內各執事人員可照常留用,惟不得再招閹人; (7)清帝私產由民國政府特別保護; (8)原禁衛軍歸民國陸軍部編制,額數、俸餉仍如其舊。 第二項《關於清皇族待遇之條件》。 共4條: (1)王公世爵概仍其舊; (2)皇族具有與國民同等的權利; (3)皇族私產一體保護; (4)皇族免服兵役之義務。 第三項《關於滿蒙回藏各族待遇之條件》。 共7條: (1)與漢人平等; (2)保護其私有財產; (3)王公世爵概仍其舊; (4)民國政府為生活過艱的王公代籌生計; (5)先籌八旗生計,在未籌定前,其俸餉仍舊支放; (6)從前營業、居住等限制一律蠲除,各州縣聽其自由入籍; (7)聽其自由信仰原有宗教。

    而清廷本身,也依然心存幻想。1917年,張勳率5000辮子兵進京所引發的張勳復辟鬧劇,清室本身就積極主動參與,這充分暴露了輕視的復辟野心,也違背了與北洋政府簽訂的《清室優待條件》。

    《清室優待條件》本身就是由於南方革命黨實力不足,再加上清廷遺老遺少的爭取下同清朝皇室的妥協產物。北洋政府給予清廷仍保留帝號等特權,本身就與民主和共和相悖。

    雖然馮玉祥的名聲似乎很不好,有諸如倒戈將軍等外號,但馮玉祥驅逐清室,並修改清室優待條件的行為,卻是十分正義的,也是正確的。

    今因大清皇帝欲貫徹五族共和之精神,不願違反民國之各種制度仍存於1924年10月,特將清室優待條件修正如左: 第一條 大清宣統帝從1924年10月起永遠廢除皇帝尊號,與中華民國國民在法律上享有同等一切之權利; 第二條 自本條件修正後,民國政府每年補助清室家用五十萬元,並特支出二百萬元開辦北京貧民工廠,儘先收容旗籍貧民; 第三條 清室應按照原優待條件第三條,即日移出宮禁,以後得自由選擇住居,但民國政府仍負保護責任; 第四條 清室之宗廟陵寢永遠奉祀,由民國酌設衛兵妥為保護; 第五條 清室私產歸清室完全享有,民國政府當為特別保護,其一切公產應歸民國政府所有。

    我們對比一下修改前後的修正清室優待條件,可以看出,修改前的《清室優待條件》,所給予清室的種種特權,不僅與民主共和相違背,也留下了封建帝制復辟的禍根,馮玉祥修改後的清室優待條件,廢除了清室特權,並使溥儀成為法律意義上的中國公民,對民主共和的發展是有十分的積極意義。

  • 2 # 歷史軍魂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帶著六歲的小皇帝溥儀,在養心殿舉行了最後一次儀式。儀式完後頒佈了《清帝退位詔書》,民國政府簽訂了《關於大清皇帝辭位之後優待之條件》。根據條件,清帝退位後仍然住在清宮,受外國君主之禮,北京政府每年給400萬元的費用。

    1924年直系和奉系進行了第二次戰爭,直系將領馮玉祥趁吳佩孚的主力在山海關一線與奉軍激戰的時候,從前線秘密回師北京,發動了政變,囚禁了賄選總統曹錕,同時將清廢帝溥儀趕出皇宮,迫使吳佩孚停戰。馮玉祥將溥儀趕出皇宮,在於受北方革命形勢的影響。已經是民國了,還有前清的皇帝住在皇宮裡,不斷有人想著復辟帝制。馮玉祥此舉正好斷了別人的念想。

    吳佩孚失敗後逃到了長江一帶,直係軍閥在京津一帶的統治被推翻。由於不能控制政局,馮玉祥一面電請孫中山北上共商國事,另一方面又請皖系軍閥段祺瑞出面維持時局。由於決策的失誤,北京政權很快被張作霖、段祺瑞竊取,馮玉祥辭職引退。

  • 3 # 我是越關

    雖然大清王朝覆滅了,但是當時的北京紫禁城中仍留有清室小朝廷,廢帝溥儀依然保持著帝王氣派,每天過著原來帝王的生活。不但享有著《清室優待條件》,而且在溥儀大婚是,很多民國軍政人物都給溥儀送去了厚禮。

    而馮玉祥是一個非常愛國將領,他認為革命就要徹底,他極為痛恨封建帝制,而且認為既然都是民國了,就不應該再保留封建小朝廷。極力主張將革命進行到底。

    在1917年張勳辮子軍復辟時,馮玉祥就主動參加了討伐張勳復辟的鬥爭,等到打敗張勳後,他就極力建議把溥儀視為民國公民,將溥儀趕出紫禁城,可是由於當時人微言輕,所以當時沒有實行。

    這件事情更加的使馮玉祥認為必須要消滅封建帝制的任何殘留,終於在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馮玉祥在去前線的途中突然回師北京,發動北京政變。

    在取得北京政權後,馮玉祥決心驅逐溥儀出宮。在之後和內閣的商議下,修改了《清室優待條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大清宣統皇帝即日起永遠廢除皇帝尊號。還有清室即日移出宮禁,以後可自由選擇住居。其他原來所有的有待條件都有所降低。

    從民國的角度上來講,這是一項有意義重大的事情,中國民國沒再也沒有任何封建帝制的殘留,從根本上消滅了封建帝制的復辟夢想。也推動了民主的發展。所以在馮玉祥驅逐溥儀出宮的訊息傳出後,立即得到各界人士的讚許,而且孫中山先生曾致電馮玉祥,大為讚揚。

  • 4 # 漁耕樵讀

    其一,清廷違約了

    因為清庭違約在先,張勳和康有為導演了一場復辟鬧劇。溥儀受邀友情演出了一場,雖說不是主使,但畢竟涉案其中。

    1917年,張勳利用黎元洪和段祺瑞的矛盾,以調停的名義帶兵入京。在7月趕走黎元洪大總統,12歲的溥儀被請出來重新登基為帝。這就是明目張膽的謀反。

    我們參照一下朱明皇室的下場。清庭規定受降或者被俘的明朝諸王,歲給養贍銀,親王每年500兩,郡王每年400兩,然而次年這些人都被殺了,理由是“意圖謀反”。好吧意圖謀反都被殺了,你們都真的謀反了,才把你趕出紫禁城也算仁至義盡了吧。

    其二,舊清皇室一直意圖復辟,甚至不惜勾結外國勢力

    在優待條例達成之後,著名的學者陶菊隱先生就曾指出:“為國內外野心家留下了一個可以利用的傀儡工具。”

    肅親王善耆就曾和日本勾結,日本外務省就曾電令駐奉天領事,應積極對清廷加以保護。遺老遺少們還組織詩會,酒會,聯絡感情,組織力量,妄圖復辟。

    在內蒙、東北勾結外國組織復辟武裝,策劃軍事行動,民國政府卻聽之任之。更奇怪的是北洋政府的親清派也不在少數,陸軍總長王士珍,兩廣巡閱使陸榮庭,甚至還有東三省巡閱使張作霖等。

    這些都是一些不穩定因素,同時馮玉祥當然也有自己的考慮,就是為自己爭取更多反清力量的支援。

  • 5 # 立志成蟲

    馮玉祥反清的觀念非常強烈,在清末時馮玉祥就發動過反清的“灤州起義”,只可惜失敗了。清朝滅亡宣統皇帝溥儀退位,按照民國與清廷達成的《清室優待條件》裡的條款規定,溥儀仍然可以住在紫禁城,享受國家元首的禮遇。問題是清朝的舊勢力還是想著能復辟。根據溥儀的自傳《我的前半生》裡的記述,為了“恢復江山”溥儀不知花了多少冤枉錢吃虧上當,甚至還被自稱能組織軍隊的外華人騙過。1917年連辮子都不剪的軍閥張勳利用調解大總統黎元洪和國務總理段祺瑞的權力矛盾帶著同樣沒剪辮子的軍隊進了北京城,趁機發動政變,擁戴溥儀復辟,清遜帝又重登皇位。利用張勳趕跑黎元洪的段祺瑞又出賣了張勳,調遣集結自己的軍隊“討逆”,馮玉祥當時是個旅長,並不屬於段祺瑞的皖系,也堅決參加了“討逆”的軍事行動,打跑了張勳和他的“辮子軍”,復辟的歷史醜劇加鬧劇搞了12天就被終結了,溥儀又一次宣佈退位。這是嚴重的違約事件,民國優待清室總不至於優待到可以到顛覆民國的程度吧?可事情過後民國政府沒有認真追究懲治清室違約,溥儀關上紫禁城的城門照樣還是“萬歲爺”。這幫軍閥大佬們只為自己的權力利益,“民國”只是他們的工具而已。1925年,馮玉祥在北京發動政變,趕跑了賄選上臺的總統曹琨,邀請孫中山北上主持大局,把溥儀也驅逐出了紫禁城

  • 6 # 歷史課課代表

    很多人認為馮玉祥將已經退位十二年之久的末代皇帝溥儀等皇族趕出皇宮為的是根除封建王朝復辟的毒苗。在我看來則不然,此時的溥儀等人已經失去了任和實際意義和象徵意義。馮玉祥在溥儀落魄之時將其趕走大有“欺軟”的嫌疑,同時此舉頗有沽名釣譽的成分,他在獲得了“清除封建餘孽”的好名聲的同時也著實的發了一筆橫財。

    公元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將溥儀等遜清皇室成員全部攆出皇宮,同時修改了《清室優待條件》的內容,將溥儀空有的皇帝名號徹底廢除。

    首先,馮玉祥此舉表面上看來是促進了民主與共和制度的發展,清除了所謂的封建餘孽,實際上則是沽名釣譽,為自己博得好名聲,因為此時的溥儀已經連象徵意義都沒有了,馮玉祥在溥儀等人如此落魄之時行“逼宮之舉”實在難以讓人信服。

    另外。馮玉祥所率領的西北軍是出了名的窮隊伍,馮玉祥的軍隊限定溥儀等人在12小時內必須搬離,逼迫之急切的同時也說明馮的隊伍有多麼缺錢,在溥儀等人搬離後,馮玉祥的隊伍迅速將紫禁城佔領,並且假模假樣的清理宮中物品和資產,在這個期間,很多金銀甚至文物都流入到了馮及其下屬們的私囊。這也讓馮玉祥的軍隊解了燃眉之急,著實肥了一把。

    最後,馮玉祥將溥儀等人趕出皇宮,實則是縱虎歸山,溥儀對此事耿耿於懷,認為民國政府朝令夕改,不講信用,欺軟怕硬,溥儀也因此開始與日本人接觸,並最終出走東北,投靠日本人。

    馮玉祥為人飽受詬病,名聲非常不好,曾有“倒戈將軍”的稱號,他趁政變之際對遜清皇室行此不義之舉,就是假借所謂徹底革命的名義中飽私囊,滿足私慾。

  • 7 # 華信巖

    馮玉祥說,殿英老弟,幹革命,你乾的是死的(盜東陵),我乾的是活的(驅逐溥儀)。此話雖是戲謔,但可以看出,底層出身的馮玉祥有著與眾不同的反封建意識,所以,趕皇帝出宮,但凡有機會,馮玉祥不會放過的。

    再者,馮玉祥手頭不富裕,趕走遜位皇帝,他有利益。一次,馮玉祥在故宮設宴,當著軍政要員的面,問故宮的工作人員,你們都說說,我從故宮拿過東西嗎,眾工作人員齊聲說,馮總司令從沒動過故宮的東西。李宗仁事後回憶,實為欲蓋彌彰。

    為了趕溥儀出宮,馮玉祥派鹿鍾麟架上大炮,帶上手榴彈去了紫禁城,就給幾個小時讓溥儀搬家,把清政府與革命黨的協議當成了廢紙。違約的理由是溥儀與張勳勾結復辟。從此,溥儀離開了自己的家。

    如果沒有馮玉祥折騰,按照清帝遜位協議,也許至今清王室還是國中之國,頤和園仍是王室財產。

    老馮辦事從無章法,為所欲為。這一折騰不要緊,搞出了一個滿洲國,逼著前皇帝當了漢奸,成了戰犯。給後期的抗戰找了大麻煩。

  • 8 # 趣觀歷史

    ▲故宮掠影

    客觀地說,民國政府一開始對於遜清朝廷確實還算不錯。相比國外那些被砍頭、上絞架的末代皇帝,溥儀不僅可以保留尊號,每年還有400百萬的生活費。更重要的是,《清室優待條件》中還規定,皇室成員依舊可以住在紫禁城,所有宮女和太監照樣配備齊全,大總統袁世凱見到溥儀,也會按照外交禮節對他鞠躬致意,稱他一聲“陛下”。所以說,溥儀的小日子看起來還是很不錯的,不用他做什麼,安安穩穩在皇宮裡生活著就好。可以說,如果不是溥儀長大後野心逐漸膨脹,不清楚自己的處境和身份,也許他就可以一直在皇宮裡過著這樣的生活。

    ▲溥儀身著龍袍劇照

    大家都知道維持十餘日的“張勳復辟”,認為這場鬧劇不過是以張勳為首的滿清遺老遺少的白日夢。實際上,溥儀當時也參與其中,竟然還想以此再成為正兒八經的皇帝。這一年是民國六年(公元1917年),溥儀已經12歲,在帝師們的薰陶教導之下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其所作所為已經不能歸結為少不更事,而是他本身確實有這樣的想法和野心。由於全國民眾堅決反對,這場鬧劇在持續十幾天後也就不了了之。

    ▲民國初年辮子軍舊照

    雖然溥儀與這場“造反”脫不了干係,但北洋政府實在不想再生事端,也就沒有追究溥儀的責任,該給的待遇也沒少。雖然後面每年400萬的優待費並未完全支付,但考慮到當時軍閥混戰、資金消耗巨大,這也情有可原,而且這一筆錢也足夠讓遜清朝廷眾人過著比較充裕的生活了——畢竟那時在紫禁城外,一些百姓已經食不果腹了。溥儀16歲大婚的時候,北洋政府還特意撥付10萬作為賀禮,也算是仁至義盡了。

    ▲清末太妃及太監舊照

    然而就算這樣,這位過氣皇帝依然不知足,心裡還是有很大的不滿,覺得自己受了天大委屈。於是溥儀聯合那些宮裡的太監門偷偷地把皇宮中的寶物拿到外面去賣,有的甚至直接賣給低價外華人,以此換取了不少資金,一方面用來維持自己的奢侈生活,一方面又能用於積蓄力量以實現復辟大業。

    ▲溥儀寓居天津時期舊照

    北洋政府發現後,認為溥儀這種行為性質惡劣,就和花大價錢養了一條白眼狼沒什麼區別。再加上馮玉祥本來就反感帝制,於是他就派遣心腹將領鹿鍾麟率軍衝入宮中,逼迫溥儀等人同意廢除原先的優待條件,同時把溥儀一干人等強行趕出紫禁城。就這樣,溥儀放著原本安逸的日子不過,偏偏不知好歹,非得沒事找事,被人趕走後只能寓居天津,隨後又投靠日本人,一生坎坷波折。歸根結底,都算是溥儀咎由自取罷了。

    參考文獻:

    《我的前半生》《溥儀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車子在怠速上踩剎車就響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