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浮生若淺
-
2 # 日慕鄉關
清朝皇帝的廟號很有意思,按照傳統,祖有功而宗有德,一般都是先祖後宗,但清朝卻是穿插使用,如努爾哈赤廟號太祖,皇太極是太宗,到了順治又變成世祖,康熙聖祖。
連續兩個“祖”,與順治的英年早逝有很大關係。
作為清朝入關以後的第一任皇帝,順治皇帝入主中華,奄有萬方,必建大業,但此公卻走出了華夏民族千古唯有的傳奇人生。
順治十八年(1661年),孝莊太后釋出懿旨,順治皇帝龍御歸天,皇三子玄燁繼位,是為康熙皇帝。
史書記載:順治死於天花。
天花在當時是一種常見病,也幾乎是一種絕症,康熙皇帝就曾染上天花,不過他福緣深厚,躲過一劫。而他老爹看起來就沒那麼走運。
但順治的天花卻存有許多疑點,民間傳聞,順治皇帝並沒有死,而是在五臺山出家做了和尚,太后和大臣們擔心傳出去名聲不好,所以來個偷天換日,釋出詔諭,說他死了,以堵天下臣民之口。
順治出家也因此與孝莊下嫁、雍正遇刺並稱為清朝三大奇案。
但無論是出天花而死還是出家為僧,都掩蓋不住順治皇帝錯位的人生悲劇。
作為皇太極的弟子,順治繼位時不過是個小小孩童,皇叔多爾袞功勞蓋世,儼然有自立打算,長兄豪格,更是領冠群雄,雙方為了繼承權問題爭執不下,思慮再三,皇位落到了福臨手裡。
一來他是皇太極嫡子,忠於皇太極的大臣們不願大權旁落,子承父業理所當然;二來比起年長德高的豪格,他年幼無知,多爾袞可以攝政弄權。
從一開始,他的命運就被操控。
做皇帝是可遇不可求的大氣數,但順治沒有做好思想準備。
單親家庭長大的他,遇到了許多無法想象的困難。
首先是母親下嫁。
至於後來的無法考證,實則平常,滿清一朝從康熙到乾隆,大興文字獄,縱然有一二文章記載,也早已焚燒一空,哪能傳世,只能街頭巷尾,口口相傳。
但順治是在漢人的文化傳統中長大成人,對於叔嫂之大不敬,當然不能認同,加之多爾袞擅權,從攝政王到皇叔攝政王,再到皇父攝政王,簡直是無法無天,如果不是多爾袞無嗣,加之英年早逝,福臨這個位子能坐多久都說不定。
成長過程中的壓抑,讓福臨與母親關係緊張,雖然他親政以後勤於政事,儼然有盛世明君的苗頭,但心頭這道坎卻一直沒有翻過去。
清算多爾袞可以看做是他多年情緒的一次總髮洩,猶如當年萬曆皇帝清算張居正一般,他追奪多爾袞生前一切封典,毀墓掘屍。
一個十三歲的小孩,如此歇斯底里,簡直是躁狂。
但這種壓抑並未隨著多爾袞的清算消失,童年留下的陰影,很難散去,如果放在今天,可以透過心理醫生的開解,打通心結。
但在當時,沒有人覺得怎麼樣,也包括他的母親!
時代的侷限性然他無處申訴,直到遇見董鄂妃。
董鄂妃的身份同樣是歷史謎團。
有說她就是錢塘名妓董小宛,還有說她是內大臣鄂碩之女,但無論是誰,對於順治,她可能是他二十年來唯一的靈魂伴侶,從六歲登基,到二人相逢,順治終於找到了自己。
如果董鄂妃不死,順治可能會慢慢長大,即便再遇到挫折,也能一肩抗起,最終成為一個不錯的皇帝。
無奈天不假年,這位身世不明的絕代佳人,染上疾病,一命嗚呼。
董鄂妃的死,無疑是壓垮順治的最後一根稻草。
他剛剛樹立起來的自我意識再次崩塌,猶如溺水的旅人,剛抓住一根樹幹,樹卻斷了。
人最可怕的不是沒有希望,而是剛剛看到希望,又再次破滅。得而復失的絕望遠遠大於沒有希望。
對於剛剛成年的順治,董鄂妃的死,意味著一切又變的沒有意義。
他從想過做個好皇帝,他也無法承受王冠背後的重力。皇帝與他,更像是一副枷鎖。
親政那年,他遇到了東來傳教的湯若望,雙方一見如故,順治更是賜名“通玄教師”,可惜耶穌的苦難無法化解他的憂愁。
幾年後,他開始對佛法產生興趣,並一發不可收拾,縱然董鄂妃在世之日,他也孜孜不倦,潛心研究佛法。
我本西方一納子,為何落入帝王家?
耶穌教人:懺悔就能夠回到主的懷抱。但他是皇帝,與誰懺悔?如何解脫?
或許出家對他來說是個不錯的去處。
忽地頓開金繩,這裡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
有的人生而知之,天命所歸,有的人忙忙碌碌,一生都在追尋自我。
佛家,讓順治這個剛剛成年的小夥子精神上得到了滿足,找到了歸處。
平心而論, 順治親政不足十年,無論是重用漢人,還是招撫天下,澄清吏治,都做的不錯,如果不是精神問題,至少在乾隆之上。
但錯位的人生卻讓他陷入孤獨和迷茫,政治上的成功無法驅散童年的陰影,最終走向自我解脫的不歸之路。
說了一堆,他其實就是個人生錯位的倒黴孩子!
-
3 # 有得觀史
大清第一福星
清世祖福臨是個福星,皇太極駕崩,皇太極的長子豪格和皇太極的弟弟多爾袞爭皇位,為了避免出現內亂,破壞大清大好形勢,有人提出折中方案,讓福臨繼位,多爾袞和濟爾哈朗當攝政王,雙方各退一步,結果福臨當上了皇帝。
雖然是皇帝,但年齡太小幹不了啥,在王朝變遷的時代,攝政王多爾袞率八旗子弟入關,奠定了大清中原王朝的基礎,福臨成為大清朝第一位大一統皇帝。
這還沒完,福臨更有福的是,攝政王多爾袞沒有兒子,多爾袞的弟弟多鐸比多爾袞死的還早,多爾袞的哥哥又是一個爛泥扶不上牆的主。多爾袞既使篡位奪權當了皇帝,也無法傳承下去,所以,他篡位根本沒有必要,而且篡位還會落個壞名聲。多爾袞幫助福臨打江山,還要乖乖的扶持福臨坐江山。
痴情的皇帝
福臨成年後,孝莊太后給他娶了個媳婦,是孝莊的侄女,人不錯,但福臨看不上,廢了她的皇后身份。孝莊又給他找了個媳婦,還是孝莊的孃家人,福臨仍然看不上,再一次廢掉皇后身份。
後來福臨碰到董鄂氏,便是“人海之中找到了你,找到了愛的所依”。
要說福臨痴情,他痴情得簡直沒有底線。董鄂氏是福臨的弟弟博穆博果爾的媳婦,福臨喜歡董鄂氏,便與董鄂氏偷情,東窗事發,博穆博果爾知道後找福臨理論,福臨當著眾人的面給博穆博果爾一個大嘴巴子。博穆博果爾生氣又窩火,鬱郁而亡。福臨就娶了董鄂氏。福臨是皇帝,要啥樣的女人沒有,偏偏去搶弟媳婦,如果不是痴情沒法解釋。
福臨的痴情還有例子。董鄂妃得了天花,天花是傳染性極強的疾病,而且基本是不治之症,得病者能不能戰勝疾病全靠天命。福臨天天去看護、去照顧董鄂妃,他非常清楚自己會被傳染,但他還要去,可見他對董鄂妃的痴情,遠大於愛惜自己的生命。最後福臨真的被傳染天花而死。
可以說,福臨是“不愛江山愛美人”的典範。
虔誠的佛教徒
順治帝對西方傳教士很敬重,有一個傳教士叫湯若望,和福臨關係很好,福臨折服於他高深的學問,很多事情都向湯若望請教。湯若望對福臨的影響甚至改變了大清命運。福臨臨終想讓弟弟繼承皇位,找湯若望商量,湯若望說立弟弟不利於皇權穩定,不如立兒子。福臨對立第二子還是第三子拿不定主意,湯若望說應立第三子,因為三子玄燁得過天花,有免疫,不會再得,他繼位有利於皇權穩定。結果福臨立了玄燁為太子,成就了一代英主康熙大帝。
如果說福臨對傳教士只是敬重,那他對佛教就是虔誠。
福臨在北京給自己建了寺廟,給自己起了法號“行痴”,請了一個師傅叫行森,他要放棄皇位,放棄國家,去當和尚了。孝莊勸說他不聽,沒辦法只好請來行森的師傅玉林秀勸說。
玉林秀有招,福臨是皇帝他不能強來,但他可以收拾自己的徒弟,他架起一堆木柴,倒上油,把行森綁起來,放到柴堆上,舉著火把,要點燃柴堆,燒死行森。福臨看到這情景,不能因為自己出家,讓師傅送死,於是投降了,放棄出家。
從以上敘述我們可以看到,福臨是個率性之人,原則性不強,不愛世間爭鬥,更愛世外清修。
互關互動,互利共贏!
-
4 # 歷史伴讀小二
清世祖福臨,又如他的名字般有大氣運,福澤深厚,但前半輩子就耗光了,最後是英年早逝。
其實對於大清王朝的皇帝,總是伴隨著亂花漸入迷人眼的迷霧叢中。不知道是不是在康熙開始興起文字獄的原因,尤其乾隆皇帝的過分之舉,把不適宜清朝祖上的皇帝各項趣聞與軼事,包括真實的史料如何,已經無法能夠去很好有脈絡的分清楚。
為什麼說,清世祖福臨是大福澤之人,是天選之子嗎?不是,只是清初八王議政結局下的妥協產物罷了。
皇太極未踏入北京城就撒手人寰不管,只留下孝莊與福臨這孤兒寡母的現狀。小叔子多爾袞與皇太極的兒子豪格各自拉攏八旗陣營相互為了皇帝寶座而不斷地爭鬥,當然按照清朝的傳承製度,可沒有那麼多漢族的儒家思想的“立嫡以長”的傳承製。
一對叔侄倆“多爾袞與豪格”你來我往的鬥爭,差點讓大好的清朝一統全國的趨勢變緩慢。那誰都不讓誰,“國不可一日無君”,那就找個大家都能夠接受與妥協的結果,最後皇位掉落到清世祖福臨的手上。
這其中大家都會知道,有著這位孝莊皇太后都功勞,電視劇都渲染著孝莊是多爾袞的初戀情人,本來就可以在草原上策馬奔騰,你儂我弄的生活,最後被大哥皇太極搶了先,在這個關鍵的皇位繼承人上,孝莊肯定要為自己的兒子爭取到的,那就只能是委身於小叔子多爾袞了。反正到最後就是討價還價的結果。
清世祖福臨六歲登基,多爾袞成為攝政王,孝莊成為了皇太后,一直到福臨臨朝親政的時間裡,多爾袞與孝莊都是地下夫妻。怎麼感覺到像秦始皇早年,呂不韋與趙姬的戲碼。
但孝莊成為了清世祖與清聖祖康熙大帝這兩朝的定海神針,成為一個傳奇人物。
清世祖福臨讓大家最為熟知就是多爾袞死後挖棺鞭屍的怨恨,還有在他手上,大清王朝能夠統一天下的功績。
其實在順治年間,漢族大臣是在朝堂上佔有一席之地,但畢竟不能跟康熙朝相比,還依然是滿族貴族掌控天下,依然是對漢族大臣防範猜忌的政策。
第二就是他與董貴妃的纏綿愛情故事,不過天不伶他,董慧貴妃不夠而立之年就生天花去世,這位漢族女子徹底把順治皇帝的人生意義給打沒了。不在留戀於帝位,不在有雄心壯志,而是留戀於青燈古佛為伴,尋找遁空於世的修行之道。
但他做得比較厚道的事就是定下皇位繼承人,康熙大帝玄燁,順治皇帝第三子。但你又會發現,康熙又犯了大錯,臨死之前都沒有明確皇位繼承人,搞的清朝多任皇帝總是不明不白地懷疑自我,也被世人懷疑。
究竟順治皇帝是因為董貴妃得天花,傳染而死還是出家伴佛,遁空於世,民間總會很多得傳說。
順治皇帝是一位幸運得人,登基皇帝,御覽四海。他也是一位活不出自我,孤獨而自閉的人。他也是一位婉約型愛情至上的性情中人。
-
5 # 宋安之
順治帝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他這一生是幸運的,更是不幸運的。
他的幸運在於,皇位是大哥豪格與十四叔多爾袞因為爭奪皇位而僵持不下,所以折中之下,選擇了他這個六歲小孩當皇帝。
順治剛剛登基的幾年,朝廷大權都在十四叔攝政王多爾袞的手中,在此期間多爾袞率領清軍入關,滅李自成、殺張獻忠、亡南明最強大的弘光政權。到了多爾袞已經封無可封,似乎要取順治帝而代之的時候,在順治七年,多爾袞在上天的安排之下死去,順治帝從此親政,而當時清朝統一中國已經是大局已定,順治帝幾乎是得來全不費工夫。
因此順治帝順利的成為大一統之主,更是得到了廟號中的極品世祖廟號。
但順治帝也是不幸運的,他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因為多爾袞帶給他的陰影,甚至不讓他識字,他親政以後,拼命的學習,拼命的治國,結果卻是發現想象中很美好,但人心很可怕。
對於治國有些心灰意冷的順治帝,先後寄託痴迷於佛法之中,後來又喜歡上了董鄂妃,將所有都投入了愛情之中,最後因為董鄂妃的死,順治帝是心灰意冷,想要出家卻出不得,順治十八年順治帝得天花而英年早逝。
順治帝這一生,始終活在多爾袞陰影之下,想要治國以證明自己,結果卻是草草了事,好不容易遇上自己的愛情,奈何紅顏薄命,還真是太幸運之下,所以物極必反了…
回覆列表
愛新覺羅·福臨,清朝的第三位皇帝,清軍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清世宗皇太極第九子,生母是當時還是莊妃的博爾濟吉特氏。皇太極突然暴斃未留下繼承人選,長子豪格與多爾袞展開了皇位爭奪,可是雙方勢均力敵,僵持不下,最終決定從皇太極其他子嗣中另選一人,最終落到了莊妃所生的第九子福臨頭上。
福臨登基時才6歲,因此朝政大權基本是掌握在攝政王多爾袞手上的。登基的前期,福臨並沒有多少決定權,直至多爾袞死後,福臨提前親政,在政事上也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清除多爾袞勢力,大權集於一身多爾袞死後,福臨可謂是把之前在多爾袞身上受的氣都討了回來。先是幽禁了多爾袞的同母兄長阿濟格,之後,開始清算多爾袞的罪狀,罷黜追封、撤掉廟享、相關恩赦也廢除。同時將大部分精力用來剪出多爾袞殘餘黨羽勢力,最終阿濟格自盡,多爾袞所擁有的正白旗勢力,也被福臨收歸手中,最終確立為上三旗之一,大權得以集中。
重用漢官,促進滿漢和諧,積極推行招撫政策福臨意識到滿漢和諧相處的重要性,在提高漢官權力、重用漢官方面,積極推進和努力,甚至提出凡是進奏章,要滿漢侍郎一起參酌公同來奏。對各地的反清、抗清勢力才去招撫政策,對降臣也採取寬容的態度。
吸取教訓,肅清吏治明朝滅亡的事例還在眼前,福臨吸取了教訓,對吏治存在的問題不放鬆,推行甄別之法,擢優汰劣,要求各地督撫對所屬官員嚴加甄別,還下令滿漢官員互參,互相監督等方法,以達到吏治和諧的發展。
在經濟上福臨也推行了相關的穩定政策,以穩定清軍入關之初的社會穩定,比如鼓勵墾荒、對隱匿土地者實行了寬大政策等。
儘管福臨在一些政事的處理上依然有缺陷(偏袒維護滿人、獨寵董鄂妃等),但是總的說來,福臨作為一個年輕的皇帝,目光還是比較長遠的,治理國事表現得深謀遠慮,對各個階層都盡力照顧到,對滿漢的融合也做出了積極的貢獻,為後期的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礎,也是清朝穩定統治的奠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