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聽雨13063
-
2 # 沙中土大溪水
從歷史的大格局來看。從二戰後,因為美蘇相互制衡,世界大戰不敢打,一直在一種類似一戰二戰之間的和平狀態上。
蘇聯一垮臺,掩蓋這之下的地區矛盾就出來了。海灣戰爭,其實就是薩達姆第一齣來挑頭的,這就預演了中東以後的亂局。美國雖然軍事強大,但本質上,軍事是為自己經濟利益服務的。美國不可能去血腥屠城,自己佔領。只能帶來戰亂。
現代戰爭不動用核武器的烈度,也是前所未有,對經濟的摧毀是從根本上的。勝了敗了都是個大問題。海灣戰爭只能是開始,不會是結束。
本質上,依舊是老美不希望你們和平。獨裁專制其實不是問題,問題是聽不聽話。
但世界很複雜,聽話不見得好用,好用不聽話。你就看著辦吧。
-
3 # 生生不息的小河
這句話應反過來說*1991年蘇聯解體,導致世界格局成為美國一個超級大國,多個強國(象俄中曰歐盟)存在的局面,世界朝著多極化方向上發展!正是少丁蘇聯這個超級大國的制衡,美國1991年才敢馬上發動伊拉克海灣戰爭,要知道,早些年這個蘇聯有好個朋友,原蘇聯在這裡有軍事存在,1956年第二次中東戰爭,在蘇聯壓力之下,美國最終要英法小朋友撤出蘇伊士運河,如今蘇聯不在在了,.雖然俄羅斯仍然很強,但經濟持續下滑,這讓美國更有恃無恐,1999年空襲南斯拉夫,就是要瓦解它,消除俄羅斯在巴爾幹半島的影響力,將沿岸國家控制在自己手中,將俄羅斯堵在內陸,使其失去更多出海口,餓死俄方的出外出口貿易!
所以說1991年蘇聯瓦解才致世界格局鉅變,世界向多極化方向發展,歐盟雖許多國家仍是北約成員,但歐盟又是一個地區政治經濟組織,在謀求擺脫美國控制,獨立發展,發出自己的聲音。中國在忍辱負重,改革開放增強國力,日本更昱個善於忍的國家,軍事上靠美國,經濟政治上謀求大國地位,在安理會有席之位,巴西南非發展也更迅速,後來2008年世界經濟危機以來,金磚五國的發展給世界經濟帶來了希望,這些都成為遏制美國霸權的有利方面!
-
4 # 月林6491
謝邀!長達三十年海灣戰爭從美國介入到現在,可說是場真正現代化的戰爭,是含有軍事高科技對抗輪比的戰爭,也是以武器裝備同資訊、知能化綜合起來的比示戰爭。透過這場長時期的戰爭,真正地認識到美國是具備著超極大國的能力。透過這場戰爭也是促進世界大國之間加快提升新高階武器裝備的研製…
-
5 # aircraftone
海灣戰爭中,美軍和多國部隊大量的使用了高科技武器。是傳統武器不能征服的。薩達姆的餓式進攻導彈和雷達系統在美軍高科技武器面前毫無作用。這才海灣戰爭我們美軍給俄羅斯和中國乃至是全世界給上了一課。那種指揮官站在甲板上指揮作戰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是無影無蹤的打擊。直接或者間接的就把對手掐死在搖籃裡了。所以海洋戰爭打破了傳統格局。
-
6 # 真誠地看著你
海灣戰爭應該是打破世界軍事格局吧?只要是高科技武器與制空權造成的懸殊巨大的戰損比例震驚世界,從而影響各國武器發展與政治傾向。
-
7 # 東龍45
海灣戰爭沒有打破世界格局,只是給中國和俄羅斯等上了一大課,神話般的精確制導武器給世界漲了見識,。"沙漠風暴”猛炸,沙漠軍刀四天搞定,左鉤拳行動幹得漂亮,中俄軍事家都暈菜了,從此大力發展軍事實力,也搞自己的衛星導航了,。格局並沒有重大打破,中東五個地區強國沒受影響,只是伊拉克垮了,十幾年後,美國徹底打入伊拉克並住守至今,美國可合適了,佔領了中東正中。
-
8 # 哈密瓜的家鄉
我來說點兒不一樣的吧。
1、海灣戰爭讓中國感到震驚,但同樣震驚的還有這場戰爭中的大贏家美國。
戰爭開始前,美國總統布什為自己軍隊的傷亡做了充分準備。美國在海灣地區和本土的戰地醫院一共為美軍準備了46 000張傷員床位。地面進攻發起後,美軍又預備了220架醫療直升機,1000餘輛地面救護車,C-130運輸機準備每天出動30架次以上執行醫療後送任務。
美國戰略智庫預測美軍的傷亡將達1.5萬人。美國防部後勤局的計算機也得出了同樣數字。1.5萬個裝屍袋悄悄準備好了以後,戰場指揮官、中央總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上將提出一個較樂觀的估計:大約5000人。美軍參聯會主席鮑威爾上將提出的數字最低,卻也在3000人左右。
不過預想的傷亡沒有出現。美軍以146人陣亡、467人受傷的代價,輕易取得了海灣戰爭的勝利。陣亡的146人當中還有35人死於友軍火力誤傷,28人喪命於大後方宰赫蘭基地一枚來襲的伊拉克“飛毛腿”導彈。真正面對伊拉克火力戰死疆場的,僅83人。
我想說的是美軍根本就沒有想到會贏得這麼幹淨徹底,所以美國也感到很震驚!
2、這場戰爭的參考意義可能並沒有大家想的那樣大!
空中力量為主體的打法,在80年代就已經被以色列實踐過,這不算新戰法。
“高技術兵器尤其是精確制導武器發揮了決定性作用”,這個觀點同樣很單薄,越南戰爭時,美軍已經大量使用精確制導武器,不過在越南,美軍卻鎩羽而歸。
來簡單分析一下,擁有百萬大軍的伊拉克為啥只堅持了43天,沒有成為第二個越南:
戰前伊拉克總統薩達姆宣稱要讓海灣地區變成越南,讓美華人在這裡血流成河。估計很多國內的專家也是這麼分析的!
但是薩達姆不知道,伊拉克沒有越南所擁有的那些特殊條件。
首先是戰略環境上,越南戰爭時,越南背後站著的是中國和蘇聯,越南是社會主義大家庭的一員,使得美軍在作戰行動中一直謹小慎微,“戴著鐐銬跳舞”,始終不敢越過17度線,怕的就是中國全面介入戰爭,從北韓戰爭後美國打心眼裡不想再跟中國對抗。
但是反觀伊拉克戰爭,伊拉克戰前得罪了本可以倚靠的大國蘇聯,與鄰國的關係也相當糟糕:北面的土耳其切斷了伊拉克的輸油管,允許聯軍利用土耳其的機場和基地攻擊伊拉克。東面的伊朗與伊拉克打了八年戰爭,交惡更深。戰爭期間所有伊拉克飛往伊朗避難的飛機和飛行員都被悉數扣留,戰後也不歸還。西面的敘利亞長期以來也是對手,它派出一個裝甲師參加以美國為首的聯軍進攻伊拉克。南面的兩個鄰國,伊拉克侵略了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則邀請美軍大規模進駐,成為聯軍攻打伊拉克最大的前進基地。
伊拉克的所有鄰國中,只有經濟脆弱的約旦和它保持聯絡。約旦之所以如此,不過是為了換取低價的伊拉克石油和更多的貿易機會,給自己的經濟輸血。
這就是伊拉克的地緣政治環境。既無大國支援,又與鄰為壑,只剩下“四面楚歌”四個字。
再來看看地理環境,伊拉克地形平坦,氣候乾旱,少有植被遮蔽,這一切都成為美軍高技術裝備的倍增器,作戰中美軍能夠不間斷監視伊拉克每一平方米的土地。在無特徵的沙漠地形上,連挖壕深埋的伊拉克坦克都成為精確制導武器攻擊的大好目標。
而越南,北部是平行山地,南部是高原和臺地,河流多,降水多,雨季江河氾濫,許多地區變成一片汪洋。熱帶叢林覆蓋了全部領土面積的40%。由於陰雨多,雲層厚,空中力量的使用受到不少限制。道路網少,到處都是難以通行的熱帶密林和沼澤地,又給地面部隊的重型裝備輸送帶來很大困難。炎熱潮溼的氣候使武器裝備容易鏽蝕,在歐洲可用十年的裝備,在越南用不了一年。蚊蟲肆虐使人晝夜難安,多發的熱帶疾病又很容易瓦解部隊的戰鬥力。
所以對比分析可以看出,海灣戰爭參考意義不大。
而美華人是最早意識到這一點的,當時的參聯會主席鮑威爾用了五個“理想”來形容這場戰爭。他說:“沙漠風暴行動是與理想的敵人進行的一場理想的戰爭。……我們獲得了理想的聯盟、理想的設施和理想的戰場。”
而在1992年4月,美國防部提交國會關於海灣戰爭的最後報告《海灣戰爭》中,國防部長切尼在報告中列舉了美軍制勝的數個“得益於”:得益於對方的孤立、得益於盟國的支援、得益於獨特的沙漠環境、得益於戰爭發生時間、得益於長時間的戰前準備。這裡沒有一條提到得益於高技術兵器。
美國戰略和國際問題研究中心更進一步提出,從海灣戰爭中得出的最錯誤的結論,就是這場戰爭完全是依靠技術優勢打贏的。
首先答案的內容基本參考的《心勝》和《海灣戰爭》,我在文末已經標註了的,這不是我自己的觀點,但我認為這個觀點很有參考性,拋開戰略來談戰術談技術本身是不靠譜的,就好比甲午戰爭,很多人盯住丁汝昌、劉步蟾戰術上的失誤,卻沒有看到北洋海軍背後是一個腐朽衰敗到極致的清朝,是一個民心渙散到極致的清朝,更沒有看到李鴻章家族和日本財團千絲萬縷的關係,那場戰爭是近代以來裝備差距最小的一場對外戰爭,確是敗得最慘的一次。
第二、我寫這個答案,從來沒有否認過高技術裝備的極端重要性,自古都是技術決定戰術,但戰爭成敗卻並不完全取決於技術。
第三、海灣戰爭中,美軍空襲38天,空中力量基本成為戰爭勝負的決定性力量。但是你如果你瞭解80年代發生的幾場區域性戰爭,你就會發現空中力量早已經由支援力量變成決定力量,海灣戰爭只是其中戰果最卓著的一次。
在軍事理論方面千萬不能跟著美軍走,美軍是打一仗換一個理論,從空地一體戰到空海一體戰再到震懾,我們根本來不及反應,如果下次戰爭美軍發動大規模無人機襲擊或者智慧化戰爭,我們還是會震驚,所以我們必須有自己的戰爭思維。
我們絕望不至於,震驚是真的。 因為海灣戰爭之前,很多高精尖武器的相關專案都只是很緩慢的研究著。那時候我們窮,沒有錢玩那些高科技,況且幾次中東戰爭也顯示二代機對三代機的劣勢並不明顯,戰後一代坦克對二代坦克的劣勢也不明顯。於是我們還抱有著一種思想,用戰術來彌補裝備的不足,那些高精尖可以先放放。 其實那是虛假的代差。 海灣戰爭打完,發現了真正的代差。 代差引起的是整個戰術體系的全面落後,落後就要捱打,連玩戰術的機會都沒。任你伊拉克防空火力再厲害,依託強大的情報能力,戰斧和夜鷹無傷突防,敲掉雷達,炸燬機場,導彈成了擺設,飛機成了殘骸。防區外精確打擊,先幹掉指揮部,你連建立防區的機會都沒有。
這仗怎麼打?哪是前線,哪是後方?然後電子戰飛機帶著其他飛機洗地,地面部隊打掃戰場。 直接越過防線打你後方的薄弱區,這完全就是三維打二維,堪比降維打擊。 仗還能這麼打?! 於是海灣戰爭後,原本佛系發展的高精尖專案獲得大量資金紛紛開始攻關,相關課題研究也如火如荼開展。不再幻想用戰術來彌補裝備代差。 然而裝備的更新是個緩慢的過程,於是我們作戰思想和作戰體系的改革先於裝備革新。依託已有裝備改出能滿足體系要求的裝備就是那些年的主要動作。“立足打贏資訊化條件下高技術現代戰爭”,結果拉出來十幾輛59D。。。全力追了十幾年,終於快趕上了。
海灣戰爭前,伊拉克軍隊有近百萬人,裝備坦克5600輛,裝甲車7500輛,火炮將近四千門,地面火力和機械化水平在世界上算比較高的。 空軍力量包括米格29,米格25,米格23等二代和三代飛機770架,防空部隊有防空導彈一千多部,高炮一萬多門,高射機槍數萬挺,基本形成覆蓋所有空域的立體防空火力網。 伊拉克大量裝備的蘇式T72和69式坦克的效能,在當時優於中國的59式主戰坦克,空軍的米格29更是強於中國當時最先進的殲8和殲7。 可以說,從紙面力量看,伊拉克相當強。很多專家,包括張召忠都預測海灣戰爭會打成僵持戰,美國即使贏也得付出不小代價。 然而結果是,42天的空襲,100小時的地面戰,摧枯拉朽的態勢,伊拉克慘敗,毫無還手之力。 指揮中心,雷達站,發電站,還沒反應過來就被導彈精準拔除,通訊系統被幹擾,部隊之間失去聯絡,沒有通訊,沒有指揮,整個部隊,完全暴露在美軍的衛星雷達和龐大空軍之下。
龐大的坦克裝甲車部隊,在導彈精準的打擊下變成一堆廢鐵,飛機還沒來得及起飛,機場就被炸了。整場戰爭,幾乎是維度的碾壓,就像老鷹捕捉地上的老鼠。 美聯軍僅僅死了284人,伊拉克完全喪失作戰能力,直接陣亡兩萬五千多人。而這284人裡,還有不少是因為自己裝備故障和友軍誤傷造成的。
當時的我們能不懵逼嗎? 戰爭已經完全變了樣,那個靠士兵不要命,靠精妙戰術去彌補坦克大炮火力不足,口徑小,彌補飛機高度不夠,航程近,進而打敗比自己強大的敵人的時代,過去了。 在現代衛星雷達,精確導彈,航母戰鬥群,絕對制空權,電子干擾,資訊戰,海陸空體系之下,你的情報,通訊和後勤形同虛設,你的坦克裝甲車和飛機全是廢鐵,你的導彈沒有雷達,全是擺設,你連敵人在哪都不知道,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一腔熱血,滿腹兵法,變得蒼白無力。 這已經不是坦克少一點,炮口小一點,飛機慢一點這種差距,而是整個戰爭模式的碾壓,文明代差的碾壓。 北韓戰爭讓全世界覺得,只要不怕犧牲就能阻止美國。
海灣戰爭又讓全世界明白,如果美軍僅僅只是想廢掉你的工業,消滅你的有生力量,而不是陸軍登陸殖民的話,全世界絕大部分國家都毫無辦法,連拼命的機會都沒有,而且地形越平就越慘。 如果當年,這場戰爭當時發生在中國身上,會發生什麼?通訊用不了?雷達用不了?發電站用不了?城市工業設施全部被炸掉?導彈成擺設?二炮部隊只能在旁邊傻眼看著?很有可能,我們只能往西部退,靠地形和國土縱深死拖。 海灣戰爭讓全世界見識了什麼是現代戰爭,也讓我們深刻意識到科學技術,武器裝備,資訊化,以及現代戰爭體系和思維的重要性。 但是說絕望還不至於,鴉片戰爭的時候中國沒有絕望,抗日戰爭的時候也沒有,現在更不可能了。
回覆列表
為什麼說海灣戰爭是打破世界格局的一次戰爭。我們看,海灣戰爭前,中東有幾大勢力,有錢的沙特,頑強的伊朗,捉摸不透的土耳其,頭腦靈活的以色列,但更有兩個強人,伊拉克的薩達姆,利比亞的卡扎菲。薩,卡兩個人對美國都不感冒,但在中東卻是舉足輕重的人物。他們在那裡時,既把國內各派系牢牢控制了,所以各教派沒大紛爭,對地區又起到平衡器的作用,因為他們獨裁,強悍,誰也不敢妄動。美國打掉這兩枚釘子後,各教派的勢力就紛紛出來爭奪利益,土,以,伊三國又希望透過恐怖組織失敗後的局勢中撈利益,所以你爭我奪,讓中東戰火停不下來。中東戰爭產生大量難民,他們直接影響到歐洲的穩定,讓歐盟產生國與國的,國內不同思潮的人群,政黨的予矛盾及激化,產生許多不確定因素。由於中東亂了,歐洲亂了,甚至波及到美洲和非洲也有影響,這樣的戰爭不是打破舊格局的戰爭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