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閆sir漫聊

    1933年1月希就任德國總理,次年8月德國總統興登堡去世,希特勒就任德國總統(德國元首)

    1929年10月美國經濟大蕭條,金融危機席捲全球,德國失業人口猛增到600萬人。希特勒為了恢復德國經濟,興建了8000公里公路,暗地裡進行武器生產,創造了大量就業。

    1922年8月義大利全國總罷工,墨索里尼見機發兵羅馬,義大利國王擔心爆發內戰,希望墨索里尼組建新政府。

    與希特勒一樣,墨索里尼早期經濟政策也獲得了成功,興建基礎建設,進行武器生產。1928年義大利經濟好於多數國家。

    希特勒和墨索里尼都認為法西斯體系要比英法的民主體系更為強大,兩人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到一起來了。

  • 2 # 傳奇只爭朝夕

    野心相同,想獨霸歐洲。

    政治手腕相同,獨裁。

    價值觀相同,戰爭狂人。

    利益目標相同,瓜分世界。

    總結起來的。

    擁有共同利益,共同愛好,懷揣共同夢想,心裡各有小算盤的政治兄弟關係

  • 3 # 歷什麼史啊

    結盟關係,當時的德國即將發動戰爭,可德國又不可能一國單挑全歐,權衡之下,找了志同道合的墨索里尼這個坑隊友當了盟友,沒想到義大利人不好戰,造成了二戰的搞笑戰績

  • 4 # 飛龍在天231272723

    要想弄清楚希特勒與墨索里尼的關係,首先必須先搞清楚當時的歷史背景和德國、義大利之間、兩國和世界其它各個國家之間的利害關係才行。大概來講,義大利是個推行法西斯主義的國家,墨索里尼是以社會黨黨員這張“社會主義者"的標籤為掩護,鑽入了工人階級內部,組織了一個名叫“法西斯”的黨,成了法西斯主義的鼻祖和黨魁。又是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幫兇。

    在聯合武裝干涉西班牙內戰中,德國和義大利兩個法西斯國家正式結盟。本來德意之間存在著矛盾。1934年希特勒企圖染指奧地利,遭到英法的反對,義大利也從自己的利益出發一度陳兵意奧邊境,使希特勒知難而退。事後,義大利感到在爭奪殖民地勢力範圍的鬥爭中,主要對手是英國和法國,需要有德國支援,以應付英、法。而德國在義大利侵略阿比西尼亞時也給予了積極支援,希特勒還曾訪問羅馬,當面吹捧過墨索里尼,兩國關係已有重大改善。在武裝干涉西班牙時,兩國關係更加密切,並在1936年10月簽訂了共同協定,結成了"柏林~羅馬軸心”。

    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在柏林締結軍事同盟條約。1941年6月22日4時30分,法西斯德國撕毀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未經宣戰就向前蘇聯發動全面進攻。接著,義大利、匈牙利、斯洛伐克、芬蘭追隨希特勒德國,相繼對前蘇聯宣戰。從以上簡單的敘述當中,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關係就可窺見一斑。

  • 5 # 冥蝶讀書

    1940年10月12日,墨索里尼作出了入侵希臘的決定,他說了這樣一句話:“希特勒總是讓我接受既成事實。這回我得以牙還牙,他將從報紙上知道我已經佔領了希臘,這樣德國和義大利的利益才能平衡。”

    這句話看起來似乎有一些意氣用事,充分表達了墨索里尼對希特勒的不滿。而事實上,墨索里尼確實是瞞著希特勒發起了對希臘的進攻,但是結果確實災難性的。

    希臘軍隊得到了英國的支援,英國海軍偷襲了義大利塔蘭託港,擊沉了義大利主力戰艦。而義大利陸軍也被希臘軍隊打得大敗,不僅被趕出了希臘,就連前進基地阿爾巴尼亞的大部分地區都被希臘人佔領。

    巴爾幹火藥桶就這樣被墨索里尼點燃了,在這之前希特勒一直希望保持巴爾幹的平靜,他希望義大利在北非打擊英軍,進攻埃及,削弱英國。但是現在義大利在希臘的慘敗,導致進攻埃及的力量遭到削弱,德國還不得不分兵平定巴爾幹。

    希特勒非常惱火,後來甚至將在蘇聯的失敗也都歸罪於墨索里尼擅自進攻希臘。為了平定巴爾幹,德國推遲了進攻蘇聯的日期,將原本用於進攻蘇聯的幾個精銳師轉去進攻巴爾幹。

    有人認為,希特勒對墨索里尼那可是真愛,即使墨索里尼如此不堪,希特勒還是不遺餘力的去幫助他,替他收拾爛攤子。最典型的就是1943年,義大利發生政變,墨索里尼被囚禁,希特勒派特種兵救出墨索里尼,幫助墨索里尼在義大利北部建立了傀儡政權。

    希特勒和墨索里尼都是獨裁者,真愛這種東西,對於獨裁者來說,其實是不存在的。兩人的關係歸根結底屬於利益關係,只是由於德意兩國實力的變化,在不同時期影響了兩人的關係。

    一、墨索里尼曾經是希特勒的偶像與導師

    墨索里尼可謂是法西斯主義的教父和先行者。1922年,他率領黑衫黨“向羅馬進軍”,用“散步”的方式就奪取了義大利的政權,建立了獨裁統治。

    此時的希特勒剛成為納粹黨的黨首,他把墨索里尼是為偶像和精神導師。1923年,他在慕尼黑髮起啤酒館暴動,想效仿墨索里尼,建立獨裁政治,結果卻失敗了。

    十年以後,希特勒才成為德國的元首,而希特勒上臺的方式跟墨索里尼是完全不同的。墨索里尼拒絕那種民主選舉制度,但希特勒卻採用民主選舉的方式上臺。這在墨索里尼看來,就不是原汁原味的法西斯主義了。

    從意識形態來講,墨索里尼對於德國建立獨裁統治還是認可的,畢竟極權統治不能只在義大利出現。

    但自己已經掌權十年,在他眼裡,希特勒不過是一個初出茅廬的政客,一個崇拜自己的粉絲而已。墨索里尼作為法西斯主義的教父與導師,自認為有著崇高的地位。

    在1934年以前,德國受到凡爾賽體系的限制,實力比較弱,德國和義大利也沒有什麼利益衝突,雙方相安無事,兩人可以說是比較純粹的偶像與粉絲、導師與學生的關係。

    二、墨索里尼對希特勒的仇視

    希特勒上臺後,情況開始發生變化。上臺前,希特勒就制定了擴張計劃,在這個計劃中,德國的主要敵人是法國和蘇聯。

    希特勒還沒有狂妄到認為單靠德國就能打敗法國和蘇聯的地步,他需要盟友。經過權衡,他認為在歐洲大國中,只有義大利和英國可以作為盟友。希特勒上臺後,就努力想和英國以及義大利結盟。

    1936年,裡賓特洛甫在倫敦的外交活動徹底受挫,希特勒與英國結盟的想法也就只好放棄。

    義大利和法國屬於敵對國家,兩國在地中海爭霸中的矛盾不可調和。因此希特勒認為,“沒有哪個國家比義大利更適合當德國的盟國”。

    不過墨索里尼可不這麼認為,納粹宣揚的種族主義觀念令墨索里尼無法接受,希特勒要建立一個大德意志帝國的計劃更是令墨索里尼惱火。

    在希特勒的大德意志帝國計劃中,第一步就是要吞併奧地利。墨索里尼對此極為敏感,奧地利所在的多瑙河流域屬於他的新羅馬帝國的勢力範圍,他絕不容許德國吞併奧地利。但是1934年,希特勒卻指示納粹分子暗殺了奧地利總理陶爾斐斯,企圖用政變的方式吞併奧地利。

    墨索里尼立即下令義大利軍隊做好準備,將幾個師調集到奧地利邊界。同時,義大利還站在英法一邊,強調奧地利獨立的不可侵犯。隨後,墨索里尼宣佈取消向德國出售軍用飛機,並出席斯特萊沙會議,和英法一起建立反德統一陣線。

    墨索里尼斥責“納粹主義是異端邪說和黑暗時代的產物,種族主義的瘋人院”,希特勒是個“空想家和十足的糊塗蛋”。

    三、成為同盟

    不管墨索里尼多麼仇視希特勒,希特勒想和義大利結盟的策略卻始終未變,而且一直在為結盟而努力。

    希特勒為何要這麼執著?最主要的原因是德國太孤立了,他需要盟友。其次,雙方在意識形態上比較接近,都信奉法西斯主義。

    希特勒的機會很快就來了。

    墨索里尼的擴張野心始終沒有放棄,只是缺少合適的時機而已。

    1935年,義大利以瓦爾瓦爾事件為藉口,發動了對衣索比亞的戰爭。英法主導的國聯對義大利實施經濟制裁,當時正值冬季,義大利出現了物資短缺,尤其是煤炭。

    希特勒向墨索里尼表示,德國不會參與制裁,並且向義大利輸送了數百萬噸煤炭。這可真是雪中送炭。

    除了煤炭,德國還向義大利輸出了大量食品和其他戰略物資,目的就是讓義大利在衣索比亞支撐下去。

    陷入困境中的墨索里尼當然是感激涕零,他說,“義大利的唯一出路就是跟德國結盟”。

    當然了,墨索里尼態度發生變化並不僅僅是因為德國的援助,墨索里尼更擔心德國會支援衣索比亞,此外義大利入侵埃塞,和英國的外交陷入了矛盾,需要德國來支援自己。

    而英法意原本結成的斯特萊沙反德陣線也早已瓦解,英國揹著義大利和德國簽訂了海軍協定,而法國揹著義大利和蘇聯簽訂了互助條約。義大利空前孤立,唯有向德國靠攏。

    而希特勒則藉著英法把注意力放在東非時,突然出兵萊茵非軍事區,並宣佈廢除《洛迦諾公約》。

    當英法一致反對時,墨索里尼卻表示支援德國。為了換取德國承認義大利對埃塞的佔領,墨索里尼甚至犧牲了奧地利,而奧地利這個德意之間的最大障礙因此消除。

    意德結盟的好處顯而易見,為了不讓義大利徹底倒向德國,英國妥協了,讓國聯撤銷了對義大利的制裁,還撤走了地中海的艦隊,並廢除了針對義大利的《地中海互助條約》。墨索里尼從中撈取了非常多的政治資本。

    1936年底,法西斯國際陣線柏林-羅馬軸心正式形成,後來日本加入,這時候是希特勒和墨索里尼關係的巔峰。

    四、墨索里尼從希特勒的導師淪為小跟班

    當納粹德國的實力進一步膨脹,希特勒繼續實施擴張計劃時,兩人關係開始失衡了。

    在歐洲列強中,義大利的實力太弱,弱到很多人不把它當做列強。侵埃戰爭和干涉西班牙內戰,義大利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

    1937年,墨索里尼訪問柏林,他看到德國的軍事力量時,看到了雙方在軍事實力上的巨大差距,產生了深深的自卑感。

    墨索里尼的做法是,一邊公開支援希特勒在中歐的擴張,一邊又要求希特勒推遲發動戰爭。支援希特勒的擴張,可以威脅英法,從而為義大利謀取利益,還能增加墨索里尼個人的聲望。推遲戰爭,可以避免暴露出義大利軍力的虛弱。

    希特勒不會只滿足於佔領蘇臺德,他很快就吞併了整個捷克斯洛伐克。這一行動完全瞞著墨索里尼,實實在在的是打墨索里尼的臉。

    墨索里尼要求希特勒暫時不要進攻波蘭,因為義大利還沒有準備好。但是希特勒一邊答應著墨索里尼,一邊對波蘭發起突襲。

    當德國在波蘭獲勝後,墨索里尼希望再次出面調停,但是卻未能如願以償。

    1940年,德軍發起西線攻勢後,義大利還在拖延。當法國投降時,義大利幾乎還沒有進入進攻狀態。而墨索里尼還指望從中分一杯羹,比如割讓法國殖民地,接管法國空軍和海軍等等。希特勒和法國簽訂的停戰條件,讓這一切都泡湯了。

    墨索里尼幾乎什麼都沒有得到,而且非常尷尬,曾經的導師現在變成了一個次要角色。

    墨索里尼的自尊一再受挫,義大利軍隊在北非的戰事也不順利,他決定“以牙還牙”,也要來一次先斬後奏,透過佔領希臘,來找回失去的顏面。

    然而義大利實力不濟,希臘的慘敗不僅沒能找回顏面,反而使得義大利在同盟中的地位進一步淪落。墨索里尼完全成了希特勒的小跟班。

    1943年,墨索里尼倒臺後,希特勒之所以把他救出來,從軍事上是為了在南面抵達盟軍,政治上則是為僕從國樹立一個榜樣,表明德國不會拋棄自己的小兄弟,讓他們繼續跟隨自己。

    總而言之,墨索里尼和希特勒的關係並不是很密切,走到一起只不過出於各自的利益需求,也因為各自利益的分歧,導致了雙方的分歧,這些分歧影響了兩國的協作,最終影響了各自的命運。

  • 6 # 漩渦鳴人yy

    兩個人的關係是不斷的變化的,按照各個階段來講,就是師生,合作伙伴,最後保姆和孩子。

    這兩個人呢,一開始是師生關係,希特勒一開始的法西斯國家基本上就是按照墨索里尼的法西斯義大利建造的,甚至於希特勒剛剛登上納粹德國的領導權以後,立刻去向墨索里尼去請教接下來該如何進行下一步的建設活動。

    對於很多人來搶希特勒如此樹大招風的一個人,肯定這個人率先做出了功績,然後才有墨索里尼。但事實上沒索里尼上臺比希特勒早得多,他早在經濟危機爆發之前就已經掌握了義大利的所有的權利,並且在這之後爆發的經濟為機裡面,義大利憑藉著他是法西斯國家沒有受到經濟危機的影響,讓當時很多西方的資本主義國家感到十分震驚,與此同時,也讓當時還沒有成名的希特勒感到十分的仰慕。

    希特勒對於莫索里尼做的事情已經墨索里尼這個人特別崇拜,所以,他早期發起的一系列活動,比如說啤酒館暴動,或者是在這之後組建納粹黨,都是一種向偶像看齊,向墨索里尼看起的這樣一種感覺。

    等到納粹德國真正建立起來,希特勒執掌德國大權以後,希特勒為了表示自己的尊敬,親自跑到羅馬去會見了沒收利益,兩個人一起探討法西斯如何執政的一個過程。

    當然,就如同我之前一直所說的那樣,德國必須向南去尋找一個戰友,以方便一舉割斷前蘇聯和英國,法國之間的聯絡峰哥整個歐洲戰場,避免德國一次性的就面對前蘇聯,英國,法國的聯合進攻。

    但是原本用來分割戰場的奧匈帝國已經蕩然無存了,不存在了。這個時候德國就把目光重新定向了義大利,大力這個位置深深的陷入到了整個地中海的戰場上面這樣的話。憑藉義大利這個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就可以達到峰哥地中海的目的。如此一來,地中海真的被分割了,英華人質能夠繞過好望角才能夠跑到錢數量,那這對於接下來整個德國實施他的戰略大計有著很好的戰略效果。

    但是誰又能想得到啊,曾經也是世界一流強國的義大利,這時候變得跟一隻弱雞一樣,打誰都打不過,與誰就慫,這也就流傳下來第二次世界大戰關於意呆利的一個笑話,在這種情況之下,希特勒還是沒有說因為墨索里尼乾的不好而選擇直接放棄跟她合作,而是接著打碎了牙往肚子裡咽,派出軍隊保護義大利。

    有這樣一個笑話,墨索里尼曾經就因為斯大林格勒的問題,那上面有義大利的軍隊,就去詢問一下吸收了,說我的軍隊究竟傷亡多少?希特勒做咆哮狀,對著沒索里尼罵道,沒有,你的軍隊,一點兒傷害都沒有,全部都跑光了。

    所以說,這個時候墨索里尼成為了希特勒要保護的一個孩子,墨索里尼這個時候已經完全放棄尊嚴了,這個時候就為希特勒馬首是瞻。

  • 7 # 人文新視角

    二戰墨索里尼和希特勒到底是什麼關係?今天的人受歷史教科書影響,常常認為希特勒和墨索里尼早就是一夥兒,但實際上他們之間既沒有治國理論上的師徒關係,也沒有什麼友誼可言。法西斯義大利最終和納粹德國結盟,既有局勢變化的因素,也和希特勒的外交策略有關。

    奧地利總理陶爾斐斯

    1934年,一些激進者刺殺了奧地利獨裁者陶爾斐斯,希特勒看到機會,開始推進德奧合併。然而在英法並未採取實際行動的情況下,墨索里尼卻派軍前往意奧邊境,宣稱為保障奧地利不惜戰爭,希特勒只得退縮。此時,德國和義大利還遠稱不上盟友。

    然而西班牙內戰改變了這一態勢,墨索里尼對佛朗哥無比慷慨,既提供了數目龐大的地面部隊(前後前往西班牙的義大利軍隊足有八萬人),又提供了大量不求償還的武器裝備。然而,義大利軍隊在西班牙的表現卻頗為糟糕。在瓜達拉哈拉(Guadalajara)戰役中,三萬多名義大利士兵進攻共和軍軍隊,卻反遭到共和軍的國際縱隊的反擊,傷亡慘重。義大利軍隊的拙劣戰鬥力遭到嘲笑,相反的是,德國軍隊為佛朗哥提供的飛機和坦克卻表現出色。

    漫長的西班牙內戰套牢了墨索里尼,既消耗了他的力量,又使他無暇北上,只能坐看希特勒合併奧地利。從此以後,墨索里尼也不得不順從希特勒,整個義大利都變成了納粹的跟班。

  • 8 # 聰明的小龍女

    二戰中兩大法西斯罪魁義大利總統墨索里尼和德國總統希特勒,他們對內都實行恐怖又兇殘的特務統治、對外又四處發動侵略戰爭、挑起戰火侵略他國,因此他們是相互合作的盟友關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美軍於本週首次將F-35A戰鬥機在中東做實戰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