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沉140769451

    華人重德,對德有很多理想話的描述。歷朝歷代的統治者、當權派,無不把德掛在嘴邊,但真正能做到的,其實就沒有。因為大多數人是達不到德的標準的,眾人不德,一人獨德,是根本不現實的幻想。諸葛亮對德就有很不切實際的幻想,與曹操唯才是舉的人才眾多相比,諸葛亮是唯德是舉,結果妨礙了蜀漢人才的使用和培養,因為自古以來的傑出人才沒有什麼人是沒有道德缺陷的。孔子提倡忠君,卻遊走天下,到處找可以效命的君主,結果一個也沒找到,他忠的什麼君?他輕視勞動人民和婦女,不是他德的缺陷嗎?孫武子說“兵者,詭道也”,這能符合道德的標準嗎?政治是講妥協的藝術,妥協都是符合道德的嗎?諸葛亮在蜀漢推廣的用人之道,斷絕了蜀漢人才的供應,常年的戰爭又把過去好不容易積累的荊州勢力人才消耗掉了,荊州勢力把持軍政,也使東、益二州的軍政人才得不到使用和發揮,他們也反對荊州勢力主導的北伐,不願效命。等到費褘、蔣琬死時,荊州勢力堪用者,就剩下降將姜維了,政權己是守不住了,軍權不想旁落其他勢力,就只好讓姜維來把持了。

    劉備死前,原想由荊州勢力把持政權,讓本土勢力把持軍權,以形成蜀漢內部的權力均衡和相互制約,但諸葛亮違備劉備的心意,把軍權從代表本土勢力的李嚴手中奪回,壟斷權力,導致權力失衡,政權內部不能和諧、統一,諸葛亮到底是忠,還是不忠呢?!

  • 2 # 鴻哥iouyh福小鋪

    首先,諸葛亮斷了姜維的後路,即便他再次迴歸魏國也是不受重用,哪怕詐降也只是利用價值而已,並且那一次詐降更是徹底絕了姜維迴歸的可能性。

    其次,家小已被搬入蜀國,姜維除非不顧,否則只能忠誠一途。

    然後就是諸葛亮對其待遇有加,不但是收為徒弟,更是將其打造成軍事上的接班人。

    最後當然是從功名上來說,繼續留在魏國,不過就是一名小小兵,哪能和在蜀國為大將軍可比,那時候都是割據政權,重要的是青史留名和博取功名。

  • 3 # 興海亭

    被諸葛亮選為接班人,而自己又有過人的膽識,九伐中原的確厲害,施反間計心臟病而死,開胸看比一般人膽子大許多。是不是膽囊有什麼毛病不知道。

  • 4 # 羽書遲

    謝邀。漢未三國時期,人們對降將比較寬容,很多名將都有降將身份,比如張遼、徐晃、甘寧、魏延。姜維原本是魏國邊疆的一個小將,名不見經傳。諸葛亮第一次北伐魏國時,姜維投蜀,受到諸葛亮賞識,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正是蜀國給了他放飛的平臺,他本人也一直忠於蜀國。

    諸葛亮去世後,蜀國除了蔣琬、費禕、董允,就是姜維了。隨著這三人先後去世,姜維的作用顯得舉足輕重,他就能獨掌軍隊多年。

  • 5 # 良人執戟2

    在劉禪時代,諸葛亮去世後,獨撐朝廷大局的就是尚書令蔣琬、費禕為大將軍,錄尚書事,延十九年春,姜維在費禕去世三年後被任命為大將軍,與蔣琬共克時艱。

    不錯,姜維是天水冀縣人,幼時失去父親,隨母生活,喜讀鄭玄經學。在鄉政府仼公務人員,州里徵召他任從事,知其父姜冏生前(姜維像.清)

    為郡中功曹,後平叛時死於戰場,屬於根正苗紅的正統後代,朝廷賜與姜維中郎官職,躋身天水政界。

    後主建興六年,諸葛亮進軍歧山,天水一把 手與姜維等人巡視城外防務,此時太守聞報四鄉紛紛響應諸葛大軍,於是懷疑姜維二心,天水不讓他進城,冀縣同樣拒絕,走投無路下的姜維等人只好投奔諸葛亮。馬謖街亭失守後,諸葛亮攻克西縣,帶領西縣1000多戶人家和姜維等人回師。此時姜維僅二十七歲。諸葛亮去世前曾寫信與留府長史張裔,參軍蔣琬寫信:"姜伯約對當今大業忠誠勤勉,思慮精細,⋯是涼州的上等人才啊"!

    建興十二年,諸葛亮去世,姜維上調中央,任右將軍輔漢將軍,徵西將軍。熙十六年,蜀漢軍政權失一臂,費禕去世,三年後,姜維任最高軍階大將軍。

    景耀五年,姜維出兵漢城、侯和,被鄧艾打敗,姜維是天水人,客居成都,由於連續敗績,宦官黃皓勾結朝官右將軍閻宇,以後者取而代之,姜維於是不再返回成都。

    黃皓對於姜維要求嚴防鍾會進攻的要求壓下不報,百官朝臣均不知此事,直到鍾會進軍駱谷,鄧艾進軍沓中才派廖化後援姜維,卻輸掉戰役,退守陰平,鍾會偏師另攻陽安關口,蜀將蔣舒投降,牽動全域性,蜀軍全部退至劍閣抵禦鍾會,鍾會兵臨城下,寫信與姜維,稱"公侯你文武全才,有超世之謀⋯"姜維沒有迴應。鄧艾卻從一條小路進攻川中綿竹,諸葛贍戰死,劉禪降鄧,鄧艾佔成都。姜維舉兵從廣漢、郪縣(是否是三臺郪江古鎮?)回成都打探訊息,卻接到劉禪命令:舉起手來,放下武器!到涪縣(今天綿陽市涪城區)鍾會營投降,蜀軍將士大哭,舉刀砍石洩憤。

    鍾會十分優待姜維,並對左右說,中原名士公休,太初也不能超過他。

    鍾會到成都後叛亂,想據益州而翻版先主榜樣,欲與姜維5萬兵馬作先鋒,事與願違,魏國軍士殺鍾會,姜維不能倖免,與妻兒同赴刑場。

    陳壽點評認為:姜維錯誤估計蜀漢是小國的現實,沒有像蔣琬,費禕一樣沿著諸葛亮的謹慎治國的既定方針辦,而是輕率出兵,濫用武力,對形勢進退失據,最終身亡,巜老子》一書說:"治大國者猶烹小鮮"。更何況此時的蜀漢已不是當初的鼎盛時期。

  • 6 # 夏有涼風61

    姜維在《三國志》裡是被曹魏陣營懷疑拋棄了降的蜀漢,不管咋滴說,姜維降蜀,是忠心大漢的,姜維不僅忠心漢朝,而且思維詳密,精通兵法之道,有膽有謀,這也是“蜀漢”諸葛亮舉薦姜維時說的。

    姜維之所以能掌“蜀漢”軍權,當然除了自己畢生所學和忠心之外,和諸葛亮的舉薦是有很大關係的。

  • 7 # 關東俠客

    姜維天水人原是魏國將領,諸葛亮頭次北伐時魏國郡地紛紛投奔,姜維按兵不動,他的上司馬遵懷疑姜維領兵逃到上邽,姜維投奔他,馬遵拒不開城門。姜維投奔其他城池也都拒收,萬般無耐投奔蜀國。此時蜀華人才青黃不接馬謖被斬正是用人之際,美維足智多謀又非常忠誠,諸葛亮把姜維收作弟子封倉曹椽,奉義將軍,當陽亭侯。時年27歲和諸葛亮出茅廬時一樣的年紀。,姜維一心一意效忠蜀國鎮守一方,諸葛亮死後姜維回到成都擔任右監軍,輔漢將軍封襄平候。大將軍費禕被刺殺後姜維挑起蜀國重任,率軍幾次北伐和魏將鄧艾,陳泰,郭淮都交過手,共大勝兩次,小勝三次,勢均力敵四次,大敗一次,一敗一次展現了較高的軍事才能。由於北伐消耗了大量國力曹到群臣反對,宦官黃皓專權,姜維在沓中屯田避禍。263年司馬昭伐蜀,美維在劍閣擋住鍾會大軍,鄧艾從陰平小路偷襲成都成功,劉禪投降鄧艾。姜維假裝投降鍾會,挑撥鍾會叛魏再尋機光復漢室。後來姜維和鍾會被憤怒的魏軍殺死。姜維雖是魏華人,但那時候的人沒有國家觀念,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美維在魏國被懷疑無立足之地。在蜀國位高爵顯受到重用,出於感恩心裡也得為蜀國效力。這和春秋戰國時期一樣,六國爭戰不休並不影響人材流動,比如秦國的丞相幾乎都是客卿,但這不影響秦國對他們的重用。

  • 8 # 亭殿閣
    諸葛亮臨終遺言

    第五次北伐之時,諸葛亮病逝五丈原,留下“令延斷後,姜維次之,若延或不從命,軍便自發。”的遺言,以這個遺言看來,諸葛亮並沒有將軍權交給姜維,只是讓姜維輔助魏延斷後,而主持蜀漢軍隊撤退的,則是另一個人——楊儀。至於蜀漢治國的接班人,諸葛亮依次選擇了蔣琬、費禕、董允,唯獨沒有選擇姜維。

    其實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諸葛亮就算再信任姜維,再賞識姜維,即便有民間傳聞姜維是諸葛亮的徒弟,依然改變不了姜維是魏國降將的事實,作為一位剛剛投降不久的將領,也沒用多少實際的軍功,即使諸葛亮願意,後主及蜀漢群臣怎麼可能放心把軍權交給他呢?何況姜維在軍中資歷不足,如果給予軍權,勢必引起蜀漢老將的不滿,而且諸葛亮也會被人認為任人唯親,這樣是得不償失的。因此,姜維最終掌握蜀漢軍權,並非因為諸葛亮,而是他自身的努力。那麼姜維又是如何一步一步掌握蜀漢軍權的呢?

    死諸葛走生仲達

    楊儀等整軍而出,百姓奔告宣王,宣王追焉。姜維令儀反旗鳴鼓,若將向宣王者,宣王乃退,不敢逼,於是儀結陣而去,入谷然後發喪。宣王之退也,百姓為之諺曰:“死諸葛走生仲達。”——漢晉春秋

    在正史中,姜維真正意義上第一次展現自己的軍事才能是在諸葛亮病逝以後的斷後途中,由於魏延拒絕斷後,蜀漢軍暴露在魏軍追軍之下,原本作為輔助斷後的姜維,此時不得不承擔了斷後的任務,司馬懿即將追上蜀漢軍隊,這時候是姜維想到了一個計策(演義中是諸葛亮遺計,正史是姜維自己想出的),讓蜀漢軍隊得以全身而退,轉危為安。他讓場儀將旗幟反向,鳴起戰鼓,假裝要主動進攻司馬懿,司馬懿害怕中計,主動撤退,不敢逼近蜀軍,於是蜀軍得安然無恙的撤退,從此留下“死諸葛走生仲達”的諺語。實際上並非死諸葛走生仲達,是姜維妙計退宣王。

    偏師入羌,郭淮破走

    又昔偏軍入羌,郭淮破走,算其長短,以為事首,宜以姜維為涼州刺史。若維徵行,銜持河右,臣當帥軍為維鎮繼。——三國志

    回到成都以後,姜維被任命為右監軍輔漢將軍,但是很快,姜維的機會來了。姜維面對的第一個對手,就是在漢中之戰,在夏侯淵陣亡以後果斷率領主力撤退,並且推舉張郃為主將,避免了魏軍更大的損失,多次西征橫掃羌胡,北原之戰和陽遂之戰,兩次識破諸葛亮的計策(司馬懿都差點中計了,被郭淮識破了)的魏國名將——郭淮。姜維領軍第一戰,便是這個讓諸葛亮都為之忌憚的郭淮,歷史上並沒有對這場戰爭的過程詳細記載,但是我們依然從史書中看到了結果——偏師入羌,郭淮破走。姜維因此升任鎮西大將軍,領涼州刺史。蜀漢總兵力不過10萬,既然三國志說的是偏師,證明兵力不會超過1萬,而姜維以不到一萬之偏師,居然能夠深入魏境,打敗魏國名將郭淮,可見其軍事才能之強。

    費褘制約下的偏師北伐

    費禕謂維曰:“吾等不如丞相亦已遠矣;丞相猶不能定中夏,況吾等乎!且不如保國治民,敬守社稷,如其功業,以俟能者,無以為希冀徼倖而決成敗於一舉。若不如志,悔之無及。”——漢晉春秋

    延熙十年(247年),姜維遷升為衛將軍,與大將軍費禕共錄尚書事,表面看來,姜維的軍職進一步提升了,但是實際上,姜維麼軍權反而降低了。因為費褘,是反對北伐的,費褘認為,我們的軍事才能遠遠不如丞相,丞相暫且不能恢復中原,何況我們呢?但是姜維認為就算這樣也不能坐以待斃,還是堅持要北伐,費褘只好同意姜維北伐,但是,費褘每次允許姜維出征用的兵力不超過1萬。在費褘制約之下的偏師北伐,雖然取得過打敗夏侯霸、接應胡王的小勝利,但對於魏國而言,只不過是蜻蜓點水式的騷擾襲擊,自然也沒有取得什麼大的戰果,但是姜維以不到1萬的偏師,竟敢在魏國境內橫衝直撞,如入無人之境,而且也取得過一兩次小勝利,已經很了不起了。

    洮西大捷——姜維的巔峰

    復出隴西,守狄道長李簡舉城降。進圍襄武,與魏將徐質交鋒,斬首破敵,魏軍敗退。維乘勝多所降下,拔河關、狄道、臨洮三縣民還,後十八年,復與車騎將軍夏侯霸等俱出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經於洮西,經眾死者數萬人。——三國志

    費褘被刺殺以後,姜維終於能夠率領蜀漢主力進行北伐了,兵力增加到數萬的姜維取得了接二連三的勝利:降李簡、斬徐質,取河關,破王經。姜維最終取的了北伐以來的最大勝利——洮西大捷,姜維也因此功,被任命為大將軍。

    因此,姜維最終能夠擔任大將軍,完全是因為自己的努力,不是因為諸葛亮。

    參考文獻:

    《三國志》

  • 9 # 世界史圖鑑

    姜維原本是曹魏將軍,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曾經識破過諸葛亮的計謀,被諸葛亮大加讚賞,後被諸葛亮設計招致麾下。諸葛亮對於姜維也很器重,當時就做了監軍,徵西將軍,封當陽亭侯。此後的北伐,諸葛亮也將姜維帶在身邊,多次委派姜維,雖然不能領兵權,但在諸葛亮旁邊也學到了很多領兵戰爭之才能。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病逝於五丈原,在當時的蜀軍當中,姜維排名次於魏延,在諸葛亮撤軍計劃當中,姜維和魏延共同斷後。但魏延和楊儀互不順眼,而惹出軍隊分裂的事件,姜維在這一事件中穩定軍心有功,加封平鄉侯。

    這也可以看出諸葛亮雖然對姜維讚賞有加,並且培養。但臨死時並未直接授予姜維兵權。姜維獲得領軍的權利,實際上是這次穩定軍心的功勞。而諸葛亮死後,蜀漢政治便陷入了紛爭當中。蔣琬費禕姜維都深陷其中。直接接替諸葛亮出任丞相的是原先的丞相府長史蔣琬。不僅成為丞相,而且加行都護,假節,領益州牧,執掌朝政,不久又晉升為大將軍,錄尚書事成為蜀漢軍政的頭號人物。也就是說真正繼承諸葛亮的是蔣琬。諸葛亮死後的第一次北伐,也是蔣琬領兵屯住漢中,姜維依然作為幕府參軍成為蔣琬的副手。

    之後升任鎮西大將軍,領涼州刺史。在這一時期,姜維也並沒有獨立的軍權。一直聽從蔣琬的調遣。之後也可能是身體原因,也可能是內部鬥爭的原因,蔣琬逐漸退居幕後。此時掌管軍權的依然不是姜維,而是尚書令費禕升任大將軍,而奇怪的是,費禕遭到行刺。而直接的受益人便是姜維,當時費禕的權力達到頂峰,獨掌軍政大權,在開春的宴席上突然遇刺身亡。費禕身亡後,姜維奪得蜀漢軍政大權,並且組織了多次大規模的北伐軍事行動,並在延熙19年拜為大將軍。

    可以看出,蜀漢政權的內部各個勢力鬥爭之激烈。對於刺客,曹魏的記載,是一個名叫郭修的人。曾經也是曹魏將領,後來被姜維招降為左將軍。歷史記載其還想要刺殺劉禪,近衛兵防備緊密,因此並未動手,最終刺殺軍政要員費禕。這可以得知郭修就是姜維手下的人,並且曹魏與郭修也有一定牽連。郭修在姜維手下做到了左將軍的高官在朝中武將官職當中官位並不低。郭修對於曹魏而言,究竟扮演了什麼角色?與姜維究竟又有什麼關係呢?若是曹魏蓄謀策劃的這一場刺殺,顯然說服力不足,因為費禕等人並不主張領軍北伐。

    在費禕軍政大權獨攬的時候,雙方都沒有進行過大規模的戰爭。大體上相安無事,曹魏又有何理由刺殺費禕,而讓立志北伐的姜維獨攬軍政大權。所以曹魏蓄謀製造的這一場刺殺行動在情理上說不通。而對於姜維而言有一些細節不可忽視。因為這一場刺殺所帶來的政治動盪當中,姜維是最大的受益人,他由此直接掌管了兵權。可以實施自己的北伐計劃。而蜀漢內部的政治鬥爭當中,姜維掌握兵權,也可以獨身自保。而且將為領軍北伐,屬於政治正確。加上手握兵權很難有人會在政治鬥爭當中對姜維下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豬年到,你知道哪些植物姓“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