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紫夜默默007
-
2 # 使用者1799626967344
小蘇打與鹼面的區別在哪?
1、屬性不同
小蘇打,主要成分是碳酸氫鈉,化學分子式為NaHCO₃;鹼面,又叫蘇打、食用鹼,主要成分是碳酸鈉,化學分子式為Na2CO3。雖說它倆都屬於碳酸鹽類化學物質,但在鹼性強弱上卻各不相同。小蘇打溶於水呈弱鹼性,鹼面溶於水呈鹼性。從鹼性強弱上看,鹼面要高於小蘇打。
2、特性不同
小蘇打為白色的細小晶體,溶於水,不溶於乙醇,在潮溼、炎熱或者偏酸的環境中會產生二氧化碳;鹼面為白色的粉末狀,熱穩定性方面強於小蘇打,加熱不會分解。
3、工作原理不同
小蘇打在50℃以上的環境中,會分解生成碳酸鈉、水和二氧化碳氣體,在製作麵點的過程中,二氧化碳受熱發生膨脹,麵食就會變得更加鬆軟。此外,小蘇打還可以使肉類食材在鹼性條件下水解,使肉質變得鬆軟膨脹,鮮嫩爽滑。
鹼面溶於水後會產生腐蝕性物質,作用於乾貨食材表面,可以使其迅速吸收水分,達到漲發的目的,同時還能軟化肉類食材中的肉質纖維。此外,鹼面中的碳酸鹽成分可以把麵糰中的酸中和反應掉。
4、用途不同
小蘇打是最常用的食品疏鬆劑之一,常用於餅乾、麵包等麵點的製作過程中,也是碳酸飲料中二氧化碳的發生劑。鹼面可以使乾貨食材迅速漲發,也能軟化纖維。在煮粽子時加少量鹼面,可以幫助軟化口感;在煮粥時加少量鹼面,也可以讓粥的質地變得更加粘稠。
小蘇打和鹼面的使用小貼士
1、鹼面的鹼性較強,刺激性也較強;小蘇打的性質相對溫和些,因此,如果能用小蘇打替代的時候,就儘量別用鹼面;
2、無論是鹼面還是小蘇打,在食品製作過程中,都不宜多放,不然食物口感會發苦;
3、使用鹼面泡發食材時,只適用於一些外表比較堅硬、很難泡發的乾貨食材,如魷魚、墨魚等。
結語
由上可知,小蘇打和鹼面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化學物質,它們的區別主要體現在4個方面,分別是屬性不同、特性不同、工作原理不同和用途不同。大家下次在使用時,一定要先分清楚再用,別再傻傻用錯了,不然不光起不到對應的效果,甚至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
3 # 使用者8465076731358
、成分不同
小蘇打的成分是碳酸氫鈉,化學式NaHCO₃。
食用鹼的成分是純鹼(碳酸鈉)與小蘇打(碳酸氫鈉)的混合物。
2、效果不同
在生產饅頭、油條等食品時,把蘇打粉融水拌入面中,加熱後小蘇打分解成碳酸鈉、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水蒸氣溢位,可致食品更加蓬鬆。
食用鹼則用來去除油脂中的哈喇味和發麵團的酸味,並可使饅頭膨鬆潔白。
3、使用方式不同
小蘇打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氫鈉,碳酸氫鈉的性質比較溫和,是生活中常見的發泡劑,新增過小蘇打的食物可以直接食用。
食用鹼是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混合物,具有很強的腐蝕性,一般用於食物的防腐,不能直接食用。
食用鹼不可以代替小蘇打。
-
4 # 夢想成真
案成分不同、外觀不同、作用不同、使用方法不同、鹼性不同。成分不同:鹼面,又名蘇打、純鹼,即食用鹼,主要成分是碳酸鈉(Na2CO3);蘇打粉主要成分為碳酸氫鈉(NaHCO3)。外觀不同:鹼面外觀為固體狀,外表呈現純白色,易溶於水中;蘇打粉呈現白色,但其本體卻為細小的晶體狀,類似鹽。
成分不同、外觀不同、作用不同、使用方法不同、鹼性不同。
成分不同:鹼面,又名蘇打、純鹼,即食用鹼,主要成分是碳酸鈉(Na2CO3);蘇打粉主要成分為碳酸氫鈉(NaHCO3)。
外觀不同:鹼面外觀為固體狀,外表呈現純白色,易溶於水中;蘇打粉呈現白色,但其本體卻為細小的晶體狀,類似鹽。
作用不同:鹼面的強度更大,它可以在發麵的時候起到中和的作用,發酵過頭就會產生酸味,影響味道,就需要用到食用鹼來中和酸味;而小蘇打沒有活性,它是產生大量的CO2造成氣泡,起到一種蓬鬆的作用。
使用方法不同:使用鹼面的時候需要先用溫水化開;與鹼面不同的是小蘇打的使用並不需要用水化開,只需要放入想要發酵的麵粉當中再進行加水攪拌即可。
鹼性不同:鹼面中不僅含有碳酸氫鈉,還含有碳酸鈉,所以鹼面的鹼性要強於小蘇打,使用的時候稍微放一點就可以了;小蘇打的鹼性溫和,用於麵包或者饅頭髮酵時,即使用量超過也不會產生髮苦或者其他不適。
-
5 # 尚芳傑娃
一、面鹼的輕度更大,它可以在發麵的時候起到中和的作用,發酵過頭就會產生酸味,影響味道,就需要用到面鹼。小蘇打沒有活性,它是會造成水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造成氣泡,起到一種蓬鬆的作用。
二、小蘇打是可以使水產生氣泡,而面鹼沒有起泡功能,但鹼性要比蘇打強很多,在中和酸性物質時,面鹼的強度大,蘇打的強度弱。蘇打是白麵狀,而面鹼是結晶體。
回覆列表
小蘇打指的是碳酸氫鈉,化學分式為NaHCO3,可破壞肉質纖維結構,使肉類吸收水分,從而使肉質鬆軟和膨脹。而食用鹼通常指的是碳酸鈉,化學分式為NaCO3,在水溶液中,能強烈促進肉質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