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484034300502

      清朝有十二家鐵帽子王,鐵帽子王是指世襲罔替的王爵,其身份高貴且封爵像鐵般牢固,分別為禮親王、鄭親王、睿親王、豫親王、肅親王、莊親王、克勤郡王、順承郡王、怡親王、恭親王、醇親王,以及慶親王。   以下八位為“軍功封”鐵帽子王:   禮親王   始封祖為清太祖奴爾哈赤2子和碩禮烈親王代善。代善是清太祖奴爾哈赤次子,為清初“四大貝勒”之一,他隨清太祖征戰四方作戰英勇,被稱為“古英巴魯圖”。為清太祖死後,代善與其子嶽託擁皇太極即位,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進封和碩禮親王。皇太極死後,代善又與睿親王多爾袞主持立福臨為帝。代善順治五年病逝,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廟。其後代襲爵有名的子孫,如嘉慶十年襲爵的禮親王昭璉是皇族中著名學者,著有《嘯亭雜錄》等傳世,昭璉後因凌辱大臣被奪爵。末代禮親王叫世鐸,清帝退位後去世。禮親王世爵共傳10世,12人襲爵,2人被奪爵。   鄭親王   始封祖為鄭親王濟爾哈朗,他是清太祖的侄子(努爾哈赤之弟舒爾哈齊6子),是唯一非帝王直系子孫。濟爾哈朗從徵蒙古、北韓,崇德元年進封和碩鄭親王。順治初年與多爾袞同為攝政王,不久即遭多爾袞排擠 生生被踹了下來。多爾袞去世後與蘇克薩哈一同清算多爾袞,也算是報了仇。順治十二年去世,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廟。道光二十六年端華襲封,咸豐十一年文宗死,端華與其異母弟肅順等八人受遺詔為贊襄政務王大臣共理朝政。慈禧發動辛酉政變殺肅順,端華賜自盡。鄭親王世爵共傳10世,17王。其中五人奪爵。   睿親王   始封祖為清太祖奴爾哈赤十四子多爾袞。多爾袞因作戰智勇有謀,賜號“墨爾根代青”(聰明的統帥),崇德元年封為睿親王,崇德7年參加松錦大戰,大獲全勝。皇太極死後,他顧全大局和禮親王代善共立太宗之子福臨即位。順治元年多爾袞進入北京,安撫百姓,制定章法制度,實際上是他一手打下了大清的萬里江山,他也是清初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多爾袞先後被順治稱為“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且在順治四年停止了其御前跪拜,順治 順治六年底為皇父攝政王, 在官方檔案中與皇帝同格抬寫,是“太后下嫁”迷案的男主角。順治七年出獵時死於喀剌城(今河北省盧龍縣),年僅39歲,靈柩回京時,順治親自在東直門外五里迎接。多爾袞死後被尊為“誠敬義皇帝”,廟號 “成宗”,神附太廟。後來蘇克薩哈與濟爾哈朗攻擊他種種不法,順治即廢其皇帝尊號,黜出宗室,毀陵墓,鞭屍,家產人員入官,世人即稱其“睿王” 或“墨爾根王”,此後128年間無人敢議論此事。乾隆三十八年清高宗弘曆下令修葺東直門外睿王墳,乾隆四十三年為其平反覆其王爵,其爵世襲罔替,追諡曰“忠”為睿忠親王,配享太廟。其身後有一女東莪,無子,以同母弟多鐸5子多爾博之 後孫淳潁繼承爵位。睿親王世襲共傳 11世,除去追封的,共8王。   豫親王   始封祖為清太祖奴爾哈赤15子多鐸,睿親王多爾袞同胞幼弟。多鐸在太宗時於大淩河大破明軍祖大壽之師,使從此明朝沒有成規模的抵抗,崇德元年封豫親王。清軍入關後,他率領軍隊攻克南京,南明弘光帝出降。順治六年因天花病逝,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廟。豫親王世爵共傳9世13王,其中2人被奪爵。   肅親王   始封祖為清太宗長子肅武親王豪格,因功於崇德元年封肅親王。清軍入關後率領大軍西征川陝,剿擊李自成、張獻忠餘部。豪格一因皇太極死後的皇位之爭與多爾袞不和,順治元年因語侵多爾袞被奪爵,順治五年被拘禁死於獄中。順治八年世祖親政,為長兄昭雪,恢復原封諡肅武親王。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廟。末代肅親王善耆清末任民政部尚書。清帝退位後,避居大連與日本人過從甚密,死於1922年。肅親王世爵共傳9世10王。   莊親王   始封祖為清太宗皇太極第5子承澤裕親王碩塞。碩塞與多鐸共同在河南攻擊李自成,又隨軍攻破南京,俘虜明弘光皇帝朱由崧。順治十一年碩塞死,其子襲爵改號莊親王。莊親王一支共傳8世11王,其中2人奪爵。   克勤郡王   始封祖為禮親王代善長子嶽託。嶽託自幼隨父祖征戰,功勞卓,太宗崇德元年封為成親王。嶽託作戰勇敢,但性格狂妄傲慢,屢屢被申斥,封爵兩度被降為貝子,太宗兩次免其死罪。清兵入關後,嶽託率部攻山東克濟南,崇德三年病逝軍中。詔封克勤郡王,乾隆四十三年詔享太廟。克勤郡王世爵共傳13世17王,其中3人奪爵。   順承郡王   始封祖為禮親王代善之孫勒克德渾。其父為代善第三子薩哈璘,薩哈璘兼通滿、漢、蒙古三種文字,屢建戰功,崇德年間病死,追封穎親王,勒克德渾是其第三子。順治元年他被任命為平南大將軍,順治五年封順承郡王,順治九年去世。順承郡王世爵共傳10世15王,其中三人被奪爵。   以下是“恩封”的四位世襲親王:   怡親王   始封祖是怡賢親王允祥。允祥是聖祖玄燁第13子。雍親王胤禛即位後,即封其為和碩怡親王,雍正八年去世,諡為“賢”,又特別在諡前加“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八字,配享太廟,乾隆時定怡親王爵世襲罔替。道光時載垣襲爵,同治初立時與端華、肅順等同為八位顧命大臣之一。辛酉政變後與鄭親王端華同被賜死。怡親王世爵共傳8世9王。   恭親王   始封祖是恭忠親王奕?。奕?為道光第6子。道光遺詔中遺命皇四子奕詝入繼大統的同時封奕?為親王。咸豐即位後即封其為恭親王。慈禧太后發動辛酉政變得到了奕?的大力支援配合。兩宮垂簾聽政任命他為議政王,後賜其食親王雙俸、王爵世襲,同治七年以後遭忌不再參與朝政。光緒二十四年奕?病逝,詔諡曰“忠”,配享太廟。恭親王世爵共傳3世2王。   醇親王   始封祖為醇賢親王奕譞,奕譞是道光第7子,咸豐年被封為醇郡王,其福晉是慈禧胞妹葉赫那拉氏。同治十一年進封為醇親王。同治死後無嗣,其子載湉(葉赫那拉氏之子)即位,改元光緒,醇親王食親王雙俸、王爵世襲。光緒十六年奕譞過世,配享太廟,“稱皇帝本生考醇賢親王”,其子載灃襲爵。光緒三十四年德宗死,載灃子溥儀入繼大統,載灃為監國攝政王。1951年載灃病逝於北京。   慶親王   始封祖是奕劻。奕劻也是最後一位被封為世襲罔替的親王。奕匡是乾隆17子永璘的嫡孫,光緒十年命其管理總理衙門,封慶郡王。慈禧60大壽時封為親王,深得慈禧信任,曾與李鴻章共同主持辛丑議和。慈禧死後載灃掌政,為緩和親貴之爭賜其王爵世襲。辛亥革命爆發後,奏啟用袁世凱,清廷退位後被清朝親貴遺老目為“賊子”。後寓居天津,1918年病死。其王爵只有一代,沒有來得及世襲。   各系的承爵系表   1、和碩禮親王(承序:代善、滿達海、常阿岱、傑書、椿泰、崇安、巴爾圖、永恩、麟趾、全齡、世鐸、誠厚,歷十代十五王)   代善:太祖二子,和碩禮烈親王   滿達海:代善七子,和碩巽簡親王(改號,後追降為貝勒)   常阿岱:滿達海子,和碩巽親王(後降為貝勒)   傑書:代善孫,和碩康良親王(改號康)   椿泰:傑書子,和碩康悼親王   崇安:傑書子,椿泰弟,和碩康修親王   巴爾圖:傑書子,椿泰、崇安弟,和碩康簡親王   永恩:崇安子,和碩禮恭親王(復號禮)   昭槤:永恩子,和碩禮親王(後革爵)   永諲:崇安子,永恩弟,追封和碩禮親王   麟趾:永諲子,和碩禮安親王   錫春:麟趾子,追封和碩禮親王   全齡:錫春子,和碩禮和親王   世鐸:全齡子,和碩禮恪親王   誠厚:世鐸子,和碩禮敦親王   2、和碩鄭親王(承序:濟爾哈朗、濟度、德塞、喇布、雅布、雅爾江阿、神保住、德沛、奇阿通、豐訥亨、積哈納、烏爾恭阿、端華、承志、慶至、凱泰、昭煦,歷十代二十六王)   濟爾哈朗:顯祖孫,太祖三弟舒爾哈齊六子,和碩鄭獻親王   濟度:濟爾哈朗二子,和碩簡純親王(改號簡)   德塞:濟度三子,和碩簡惠親王   喇布:濟度二子,和碩簡親王(後追革爵)   雅布:濟度五子,和碩簡修親王   雅爾江阿:雅布長子,和碩簡親王(後革爵)   神保住:雅布十四子,和碩簡親王(後革爵)   費揚武:濟爾哈朗八弟,追封和碩簡親王   傅喇塔:費揚武四子,追封和碩簡親王   福存:傅喇塔子,追封和碩簡親王   德沛:福存子,和碩簡儀親王   巴爾堪:濟爾哈朗四子,追封和碩簡親王   巴賽:巴爾堪子,追封和碩簡親王   奇阿通:巴賽子,和碩簡勤親王   豐訥亨:奇阿通長子,和碩簡恪親王   積哈納:豐訥亨子,和碩鄭恭親王(復號鄭)   烏爾恭阿:積哈納子,和碩鄭慎親王   端華:烏爾恭阿子,和碩鄭親王(後革爵)   經訥亨:奇阿通二子,追封和碩鄭親王   伊豐額:經訥亨子,追封和碩鄭親王   西朗阿:伊豐額子,追封和碩鄭親王   承志:西朗阿子,和碩鄭親王(後革爵)   松德:積哈納子,追封和碩鄭親王   慶至:松德子,和碩鄭順親王   凱泰:慶至子,和碩鄭恪親王   昭煦:凱泰子,和碩鄭親王   3、和碩睿親王(承序:多爾袞、多爾博、淳穎、寶恩、瑞恩、仁壽、德長、魁斌,歷十一代十二王)   多爾袞:太祖十四子,和碩睿忠親王   多爾博:多鐸五子,出為多爾袞嗣,和碩睿親王(後削爵),追封   蘇爾發:多爾博子,追封和碩睿親王   塞勒:蘇爾發子,追封和碩睿親王   功宜布:塞勒子,追封和碩睿親王   如松:功宜布子,追封和碩睿親王   淳穎:如松子,出為多爾袞嗣,和碩睿恭親王   寶恩:淳穎子,和碩睿慎親王   瑞恩:淳穎子,寶恩弟,和碩睿勤親王   仁壽:瑞恩子,和碩睿僖親王   德長:仁壽子,和碩睿 親王   魁斌:德長子,和碩睿親王   4、和碩豫親王(承序:多鐸、多尼、鄂扎、董額、德昭、如松、修齡、裕豐、裕興、裕全、義道、本格、懋林,歷九代十七王)   多鐸:太祖十五子,和碩豫通親王   多尼:多鐸長子,多羅信宣和郡王(改號信,原親王)   鄂扎:多尼子,多羅信郡王   董額:多鐸三子,多羅信郡王   德昭:鄂扎子,多羅信郡王   多爾博:多鐸五子,追封信郡王   蘇爾發:多爾博子,追封信郡王   塞勒:蘇爾發子,追封信郡王   功宜布:塞勒子,追封信郡王   如松:功宜布子,多羅信恪郡王   修齡:德昭子,和碩豫良親王(復號、爵)   裕豐:修齡子,和碩豫親王(後革爵)   裕興:修齡子,裕豐弟,和碩豫親王(後革爵)   裕全:修齡子,裕豐、裕興弟,和碩豫厚親王   義道:裕全子,和碩豫慎親王   本格:義道子,和碩豫誠親王   懋林:本格子,和碩豫親王   5、和碩肅親王(承序:豪格、富綬、丹臻、衍潢、蘊著、永錫、敬敏、華豐、隆勤、善耆,歷九代十王)   豪格:太宗長子,和碩肅武親王   富綬:豪格子,和碩顯懿親王(改號顯)   丹臻:富綬子,和碩顯密親王   衍潢:丹臻子,和碩顯謹親王   蘊著:富綬孫,和碩肅勤親王(復號肅)   永錫:丹臻孫,和碩肅恭親王   敬敏:永錫子,和碩肅慎親王   華豐:敬敏子,和碩肅恪親王   隆勤:華豐子,和碩肅良親王   善耆:隆勤子,和碩肅忠親王   6、和碩莊親王(承序:碩塞、博果鐸、允祿、永獻、綿課、奕鎛、綿護、綿深、奕仁、載勳、載功,歷八代十一王)   碩塞:太宗五子,和碩承澤裕親王   博果鐸:碩塞長子,和碩莊靖親王(改號莊)   允祿:聖祖十六子,出為博果鐸嗣,和碩莊恪親王   永獻:允祿孫,和碩莊慎親王   綿課:允祿曾孫,和碩莊襄親王   奕鎛:綿課子,和碩莊親王(後革爵)   綿護:允祿曾孫,和碩莊勤親王   綿深:綿護弟,和碩莊質親王   奕仁:綿深子,和碩莊厚親王   載勳:奕仁子,和碩莊親王(後革爵)   載功:奕仁子,載勳弟,和碩莊親王   7、多羅克勤郡王(承序:嶽託、羅洛宏、羅科鐸、納爾圖、納爾福、納爾蘇、福彭、慶寧、慶恆、雅朗阿、恆謹、恆元、尚格、承碩、慶惠、晉祺、崧傑、宴森,歷十三代十八王)   嶽託:代善長子,追封多羅克勤郡王   羅洛宏:嶽託長子,多羅衍禧介郡王(改號衍禧)   羅科鐸:羅洛宏子,多羅平比郡王(改號平)   納爾圖:羅科鐸子,多羅平郡王(後革爵)   納爾福:羅科鐸子,納爾圖弟,多羅平悼郡王   納爾蘇:納爾福子,多羅平郡王(後革爵)   福彭:納爾蘇子,多羅平敏郡王   慶寧:福彭子,多羅平僖郡王   慶恆:納爾蘇孫,多羅克勤良郡王(復號克勤)   雅朗阿:納爾圖孫,多羅克勤莊郡王   恆謹:雅朗阿子,多羅克勤郡王(後革爵)   恆元:雅朗阿子,恆謹弟,追封多羅克勤郡王   尚格:恆元子,多羅克勤簡郡王   承碩:尚格子,多羅克勤恪郡王   慶惠:承碩子,多羅克勤敬郡王   晉祺:慶惠子,多羅克勤誠郡王   崧傑:晉祺子,多羅克勤順郡王   宴森:崧傑子,多羅克勤郡王   8、多羅順承郡王(承序:勒克德渾、勒爾錦、勒爾貝、揚奇、充保、布穆巴、諾羅布、錫保、熙良、泰斐英阿、恆昌、倫柱、春山、慶恩、訥勒赫,歷十代十五王)   勒克德渾:代善孫,薩哈璘二子,多羅順承恭惠郡王   勒爾錦:勒克德渾子,多羅順承郡王(後革爵)   勒爾貝:勒爾錦長子,多羅順承郡王   揚奇:勒爾錦二子,多羅順承郡王   充保:勒爾錦三子,多羅順承郡王   布穆巴:勒爾錦四子,多羅順承郡王(後革爵)   諾羅布:勒克德渾三子,多羅順承忠郡王   錫保:諾羅布子,和碩順承親王(後革爵)   熙良:錫保子,多羅順承恪郡王   泰斐英阿:熙良子,多羅順承恭郡王   恆昌:泰斐英阿子,多羅順承慎郡王   倫柱:恆昌子,多羅順承簡郡王   春山:倫柱子,多羅順承勤郡王   慶恩:春山子,多羅順承敏郡王   訥勒赫:慶恩子,多羅順承質郡王   9、和碩怡親王(承序:允祥、弘曉、永琅、奕勳、載坊、載垣、載敦、溥靜、毓麒,歷七代九王)   允祥:聖祖十三子,和碩怡賢親王   弘曉:允祥七子,和碩怡僖親王   永琅:弘曉子,和碩怡恭親王   奕勳:永琅孫,和碩怡恪親王   載坊:奕勳子,和碩怡 親王   載垣:奕勳子,載坊弟,和碩怡親王(後革爵)   載敦:允祥五世孫,弘皎四世孫,和碩怡端親王   溥靜:載敦子,和碩怡 親王   毓麒:溥靜子,和碩怡親王   10、和碩恭親王(承序:奕欣、溥偉,歷三代二王)   奕欣:宣宗六子,和碩恭忠親王   溥偉:奕欣孫,載瀅子,出為奕欣長子載溦後,和碩恭親王   11、和碩醇親王(承序:奕譞、載灃,歷二代二王)   奕譞:宣宗七子,和碩醇賢親王   載灃:奕譞子,和碩醇親王   12、和碩慶親王(歷一代一王)   奕劻:高宗曾孫,永璘孫,綿性子,和碩慶密親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細朱文與元朱文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