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笑春風

    太平天國在金田起義後,一路轉戰,最後直下金陵,在南京建立了政權。隨後北伐西征,擴大勢力。在1856年4月和6月,先後擊潰了圍困天京的江北大營和江南大營,勢力達到頂峰。但是可惜的是,由於內部矛盾,太平天國發生了令人痛心的天京事變,大批太平天國的骨幹在內訌中喪生。太平天國的形勢急轉直下。石達開在不久之後,又帶領軍隊出走,使得太平天國的軍政形勢更是雪上加霜。

    李秀成回憶這個時候說道,石達開將合朝好兵將盡皆帶走。在這個危急時刻,洪秀全重新設立了五將制度,授陳玉成為前軍主將,李秀成為後軍主將,李世賢為左軍主將,韋志俊為右軍主將,蒙得恩為中軍主將兼正掌率,掌理朝政。

    在這個時候,陳玉成的實力遠大於李秀成,陳玉成經常幫助李秀成作戰。雙方的配合還是很默契的。1858年八月,陳玉成和李秀成在安徽徐州烏衣鎮大敗清欽差大臣督辦江北軍務德與阿及清欽差大臣督辦安徽軍務勝保兩軍。第二天,進到江蘇江浦縣小店鎮,擊敗江南大營救兵,直下浦口,攻破江北大營,打通了天京北岸交通,取得了浦口大捷。

    十月,雙方密切配合,又取得了有名的三河大捷,給了湘軍沉重打擊,穩定了當時的嚴重局勢。當時曾國藩湘軍乘太平軍大軍東調,皖北空虛,來犯安徽,連陷太湖、潛山、石牌、桐城、舒城,分為兩路,一路進攻安慶,一路進攻三河要塞,

    圍奪廬州。三河守將告急。陳玉成率軍從六合星馳回救,李秀成軍也隨後繼往。兩軍軍趕到三河鎮,大敗清浙江布政使湘軍大將李續賓,殲其全軍,李續賓自縊死。曾國藩哀嘆道,“三河之敗,殲我湘人殆近六千,不特大局頓壞,而吾邑士氣亦為不揚”。可見對湘軍打擊之大。後兩人又一起打破了江南大營,乘勝奪取蘇南富庶之地,取得了巨大的勝利。

    但是,隨著戰爭的發展,雙方勢力的擴充套件,隱藏在背後的矛盾也慢慢顯現出來。太平天國在天京事變後,楊秀清一死,整個局勢失去了控制。太平天國失去了統一的指揮管理,被迫採取瞭如同封建社會采邑制一樣的制度。那就是誰打下的地方就是誰的地盤,別人不得插手。這樣,陳玉成和李秀成在戰爭中就各有私心,影響了戰爭的局勢。

    比如說,在制訂攻打江南大營以及之後的戰爭方針的時候,陳玉成和洪仁軒就指出上游的重要性,而李秀成因為那不屬於自己的屬地,只把眼睛盯在江浙一帶上。而陳玉成也垂涎江浙富庶,攻打江南大營主動來援,企圖佔有一席之地。以至於安慶被湘軍輕易包圍。

    在安慶被圍後,太平天國制訂了圍魏救趙之計,讓陳玉成和李秀成分路合取武漢。可是李秀成只顧一路擴張實力,收編部隊,耽誤了時間,使得陳玉成功敗垂成,只得在安慶硬拼。

    在李秀成失期之後,便一心回江浙經營自己的領地,不以安慶為重。在祁門遇上曾國藩的大本營,曾國藩嚇得寫下遺囑,可李秀成卻不顧而去。這些做法都使得太平天國的局勢越來越糟。最後安慶失守,陳玉成也被苗霈霖出賣犧牲,整個上游落入湘軍之手,使得天京直接暴露在湘軍的面前。

    李秀成到這個時候才追悔莫及。隨著天京的陷落,李秀成也被俘身死,整個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陳玉成和李秀成是太平天國後期的兩根頂樑柱,他們一個擅打硬仗,一個擅長謀略。他們兩人互相密切配合,就可以給敵人沉重打擊,穩定局勢。可惜到後期,太平天國的中央控制能力已經毀壞,兩個人各自為戰,最終都走向了失敗。

  • 2 # 刪繁就簡347

    1856年發生的“天京事變”,是洪秀全根據密報“東王有弒君篡位之企圖”而策劃的事變,他透過這次事件除掉了東王楊秀清及黨羽,天王實現了自己日思夜想的“軍政教合一”,因這一“事件”楊秀清、韋昌輝、秦日綱、陳承熔都因罪被誅殺,使最初成立的領導集團,只剩下洪秀全與石達開兩人,結果石達開也於1857年,被迫帶領部隊與洪秀全分道揚鑣。

    天京事變確定了太平天國由此走向滅亡的趨勢的拐點。此時陳玉成、李秀成等人擔當了重任,使天京事變造成的被動局面慢慢有了緩解,出現了反彈。

    陳玉成和李秀成他們在1857--1862年共存的時間裡,太平天國恢復了五軍主將制,陳玉成為前軍主將;李秀成為後軍主將。由於他倆都是軍事家,都是優秀的將領,因此他們配合是非常成功的,他們合作使了太平天國的危局局面得到改觀,獲得了驕人的戰績:

    如二破江北、江南大營、三河大捷、等軍事上的勝利,解除了敵人截斷天京供應的威脅,緩和了天京危機。

    在安慶之戰中,由於李秀成沒有按預定事件到位,導致安慶失陷,導致上萬守城將士全部陣亡。表面上看安陽之戰敗,是由於李秀成誤了時間,實質是天國失敗大趨勢已確定,由於陳玉成和李秀成等將領努力,才有好轉現象,從規律上說好轉是暫時的,反彈結束還是要回到趨勢中。

  • 3 # 陳子帥菌讀文史曰

    天京事變使太平天國盛極而衰,元氣大傷。

    天京事變期間,李秀成一直在金壇前線,沒有參與事變,後來被派到皖北鎮守桐城。而陳玉成也沒參加天京事變,直到後來,跟隨石達開入天京解天京之圍。

    天京事變過後,在石達開回天京主政期間,也就是1857年春天,李秀成透過捻軍首領李昭壽收編了捻軍盟主張樂行的百萬軍隊,雖然這些軍隊戰鬥力很差,但是在天京事變中“失血”過多的太平軍,因為捻軍百萬之眾的加入,增添了有生力量。李秀成被封為合天侯,開始嶄露頭角。

    1857年春,在石達開調動之下,陳玉成、李秀成在樅陽成立聯軍,大破清軍,伏擊陳定三所部,收復了皖北的舒城、六安等多個州縣,這次勝利正逢太平軍天京事後在各地戰場接連敗退,意義重大。

    但是,天京事變繼續升級,石達開1857年6月從天京出走,脫離了太平天國的主戰場。

    這個時候的太平天國是朝中無人、國中無將。

    李秀成、陳玉成沒有跟隨石達開出走,繼續留在皖北抗擊清軍。

    洪秀全重新組織了中樞機構,讓他的哥哥洪仁發、洪仁達掌握軍政實權,讓他的姐夫鍾芳理主持天京朝政,這些人能力平庸,並沒有能力挽救石達開出走之後軍事的頹廢。

    天京外圍的重鎮句容、溧水陷落,鎮江、瓜州也先後陷落,天京城被清軍圍困。

    在此情況下,洪秀全不得不調在天京附近的李秀成增援。1857年底,李秀成順利地突圍到高資的鎮江吳如孝部,並且救出了洪仁發,全軍返回天京。

    因為出師順利,洪秀全任命李秀成為副掌帥、蒙得恩為正掌帥、陳玉成為右正掌帥。

    這樣陳玉成、李秀成就和蒙得恩一道成為了太平天國中期的主要輔佐者。

    在三個掌師中,李秀成的官職最低,但因蒙得恩年老多病,而陳玉成長年帶兵在外,李秀成實際上成了太平天國中央的權力重臣。

    李秀成覺得自己職高位重,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方針,結果觸怒了洪秀全,洪秀全取消了他的合天侯及副掌帥的爵位。後來迫於形勢,沒過多久又恢復了李秀成的官職。

    1858年4月天京再次被圍困。

    1858年7月,陳玉成、李秀成分別以右正掌帥與副掌帥的名義,召集各路太平軍召開第二次樅陽會議。

    9月,陳玉成、李秀成聯軍在東西葛、烏衣、小店三破德興阿,第二次擊潰圍困天京的江北大營,天京危機暫時緩解。

    因為攻克江北大營是太平軍自天京事變以來第一次大勝利,洪秀全決定封賞眾將領。恢復了金田起義後實行的五軍主將制度,陳玉成與李秀成分別出任太平天國的前軍主將和後軍主將。

    但是這就為陳玉成和李秀成之間的不和埋下了伏筆。

    這時候,李秀成與陳玉成之間有了明確的分工,陳玉成負責安慶和整個皖北的軍務,而李秀成負責保障皖北和天京之間的交通順暢。這種分工是不公平的,陳玉成負責整個皖北的戰務,所以他就有機會把皖北各城的守軍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而李秀成負責保障皖北和天京之間的交通,也就是鎮守著江浦、天京的北大門,地域狹小,兵力比較少。只有自己的幾千親兵,還有那支他招過來的靠不住的捻軍,陳玉成和李秀成之間的矛盾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但是還未顯露出來。

    攻克江北大營之後,湖廣總督官文強令湘軍猛將李續賓32天深入太平天國佔領區400多里,連克潛山、桐城、舒城等皖北重鎮,直逼三河。1858年11月中旬陳玉成請求洪秀全派李秀成部馳援西線,陳玉成李秀成再次聯手,獲得三河大捷,全殲湘軍李續賓部5000餘人,收復失地,迫使都興阿撤兵。但是在追擊都興阿的過程當中,李秀成主張穩紮穩打,而陳玉成主張趁勢反攻湖北,攻克武昌。

    兩人意見不統一,李秀成消極怠戰,導致二郎河戰役失利,太平軍和湘軍在長江以北又重新回到對峙狀態。

    在洪仁玕的提議之下,洪秀全封陳玉成為英王,蒙德恩為贊王,並說“內事不決回王王,外事不決問英王,兩事不決問天王。”

    這引起李秀成的嚴重不滿,功勞與自己差不多的人封了王,自己既沒有封王,也沒有封地,而且不受洪秀全的信任,只佔著滁州、來安、天長三座江北的城池.更為致命的是,李秀成駐守的三座江北的城池不久後全部淪陷,因為降清之後轉投太平天國的的捻軍頭目李昭壽,再一次投降了清朝.

    李昭壽降清後,故意當著天京派來監視李秀成的侍衛的面,給李秀成送來一封勸降之書.按照李秀成自己的說法,此後20天,洪秀全對他十分猜忌,不但扣留李秀成的老母妻兒為人質,還把中關的船隻全部封鎖起來,讓困守在一江之隔浦口的李秀成左部徹底成為背水孤軍,最終李秀成堅守浦口,沒有投降。

    這時候洪秀全為了安撫人心,親筆寫下了“萬古忠義”四個字做成匾牌送到浦口,封李秀成為忠王。這時候李秀成雖然不敢對洪秀全不滿,但是對幹王洪仁玕和英王陳玉成已經有很深的矛盾。

    封王之後,李秀成便投入到解南京之圍的計劃。1859年1月28日,李秀成離開浦口去安徽蕪湖找他的堂弟李世賢,召集皖南各路太平軍將領商討解除南京之危的戰略戰術,參加皖南會戰的各路太平軍將領很多,有原東王楊秀清系統的楊輔清、黃文金,韋昌輝的親弟弟韋俊,以及劉官芳、古隆賢、賴文鴻等人,會議制定了圍魏救趙的戰術,佯攻杭州,迫使江南大營分兵營救,然後集中優勢兵力對江南大營發起總攻。

    幹王洪仁玕在未通知李秀成的情況之下,命令駐守在安慶的陳玉成部參加圍魏救趙的戰役。當時,李秀成對於陳玉成的不約而至感到非常惱怒。從後來的戰事可以知道,這場戰鬥即便是陳玉成不參加,以其他各部的力量也能獲得勝利。但是,陳玉成兵團從安慶東進江南,讓屢受打擊的湘軍在皖北站穩腳跟並開始戰略反攻,直接導致天京城的西大門安慶失陷。

    陳玉成帶兵急忙忙地從安慶趕到江南,就是為了和李秀成搶地盤。

    其實就在這一年,陳玉成與李秀成之間的矛盾已經白熱化了。韋昌輝的弟弟韋俊為了躲避東王楊秀清的義弟楊輔清、楊宜清的追殺,由池州渡江想要投靠李秀成,結果引起陳玉成強烈不滿,按照清朝檔案記載,為支援韋俊,李秀成部與陳玉成部於和州地界展開殺戮,這場械鬥殺斃數千人,陳玉成和李秀成差點徹底反目。

    而這時候李秀成已經攻克蘇州,李秀成有了自己的地盤。

    陳玉成不想放過江南這塊肥肉,於是專程由天京趕到蘇州和李秀成商談判,企圖瓜分江南地盤。陳玉成說自己在江南無立足之地,意欲提兵赴浙江上游一帶。浙江上游一帶包括嘉興為李秀成所控制,李秀成自然不同意。按照《蘇臺麋鹿記》記載,陳李鬧得不可開交,迫使在天京的幹王洪仁玕親自跑到蘇州來調停,最終以陳玉成在蘇南獲得丹陽而告終,這是陳玉成在江南瓜分到的唯一地盤,由他的叔父然王陳時永駐守。 即便如此,李秀成也非常憤怒,因為他感覺天王、幹王、英王都在排擠他。

    陳玉成李秀成聯軍攻克杭州之後,迫使江南大營分兵去救杭州,1860年5月,陳玉成李秀成聯軍以20萬兵力的絕對優勢對江南大營發起總攻。5月5日江南大營被擊潰,隨後陳玉成和李秀成的弟弟侍王李世賢兵入江浙,一舉攻克蘇、松、太、常、杭、嘉、湖江南的“六府一州”,大部分地區都囊入了李秀成、李世賢兄弟的腰包。

    二破江南大營,使太平天國終於擺脫了長達數年的危機,並且在真正意義上第一次擁有了富庶的江南地區,建立了以蘇州、常州、松江、鎮江為主體的蘇福省和囊括浙江地區大部分府縣的浙江天省。

    1862年5月,在李秀成、李世賢兄弟的經略之下,攻克了包括浙江省杭州在內的九府七十縣,當時清朝版圖上的浙江,除了溫州、衢州兩座府城之外,只剩下龍泉、泰順、慶元、瑞安、定海五個邊遠縣城。太平天國獲得了一塊後期的根據地。李秀成因攻克蘇州兵臨上海而有了“國際聲望”,因為他要直接和外華人接觸。

    但是好景不長,天王洪秀全又派下一個新的軍事任務,要李秀成去北伐。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時英法聯軍攻克了北京,洪秀全、洪仁玕產生了試圖趁機消滅清王朝的計劃。

    當然這個計劃也不是完全不切合實際的,只不過李秀成沒有執行掃北的計劃,按照李秀成自己的說法,他當時接到了江西、湖北很多地方武裝起義的呈文,希望他前去收編。其中這只是原因之一,還有一個原因,李秀成對天王和幹王都有所顧慮,擔心他們對自己過河拆橋,而且此時的李秀成剛剛拿下蘇南和浙江,急需兵源補充,他希望南征江西、湖北,來補充兵員和糧食。

    1861年6月,李秀成到達湖北的武昌大冶和留守在德安的陳玉成部下賴文光隔江相望。然後,太平天國重鎮安慶危急,陳玉成率先返回安慶解圍,李秀成無心戀戰,幾天之後率軍東進,和他的堂弟李世賢去經略浙江了。

    不幸的是,1861年9月5日安慶失陷,太平天國因此失掉半壁江山,陳玉成被叛徒出賣,於1862年5月15日在河南延津被處死,李秀成成為陳玉成之後太平天國最大的地方實力派。

    這時候陳玉成與李秀成的恩恩怨怨才畫上了句號。

    可以說沒有陳玉成與李秀成,天京事變之後,太平天國根本撐不到8年之久,但是由於天王洪秀全的盲目指揮和對自己親戚的盲目信任,最終導致陳玉成與李秀成之間有很深的矛盾。

    特別是分封王爺與地盤的時候,對李秀成嚴重不公平,導致李秀成自己攻略浙江之後,對太平天國的門戶與最後的要塞重鎮安慶的圍困熟視無睹,導致陳玉成的被俘被殺。

    陳玉成與李秀成之間的矛盾可以說大部分都是天王洪秀全與幹王洪仁玕造成的,這直接導致了太平天國的覆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些是放射性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