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舊時光老影像

    達光王國最早與當時的大漢王朝建立外交關係的國王叫“哀牢(艾隆)”,故此,漢朝的史官就把達光王國稱為“哀牢國”。哀牢國大約建立於戰國中前期,公元69年成為東漢附屬國,設永昌郡。國運歷時400多年之久!

    哀牢國原本是傣族部落小國以“勐掌(象國)”為中心組建的聯盟國家,後“勐掌”的首領成了整個聯盟國家的首領,因此形成了古哀牢國。哀牢國的中心地保山,是雲南重要的人類起源地之一,這裡冬暖夏涼,四季如春,適宜人類居住繁衍。雲南早期智人蒲縹人就在此地被發現。

    哀牢國鼎盛時期疆域遼闊,國土面積大約138萬平方公里,東起哀牢山脈,西至緬北敏金山,南達西雙版納南鏡,北達喜馬拉雅山南麓。

    公元69年,當時的哀牢國王柳貌率整個國家歸附於東漢,漢王朝因勢利導,將郡縣推廣至哀牢,設為永昌郡,且為柳貌舉行宮廷大典,授“哀牢王章”。哀牢國也從奴隸社會轉變成了封建統治下的一員。

    公元77年哀牢王反漢失敗,殘餘勢力西遷,另組為聯盟國家“撣國”。

  • 2 # 時光隧道2019

    哀牢國,即“達光王國”,是傣族先民在怒江-瀾滄江流域建立的部落聯盟國家。公元69年,哀牢王柳貌率77個屬地邑王、5萬餘戶、55萬多人歸附漢朝。

    達光王國最早與漢朝有接觸的國王叫“哀牢(艾隆)”,因此,漢史把達光王國稱作“哀牢國”。又因百姓善騎大象,與漢朝南方的越人有相似的生活環境,被誤以為是越人,所以把達光百姓稱作“滇越人”,其國稱作“乘象國”。

    哀牢人”的後裔傣族把氣味讀作“哀”,把酒讀作“牢”。所以“哀牢”就是酒的氣味或酒氣。

    哀牢國曆史悠久,是雲南歷史上文明古國之一,開國之王為九隆,歷時四百多年,約形成於戰國中前期,公元69年歸附東漢,其地設永昌郡。哀牢國疆域遼闊,東西3000裡,南北4600裡,國土約138萬平方里,範圍大半與東漢所設的“永昌郡”轄地差不多,即東起哀牢山脈,西至緬北敏金山,南達今西雙版納南境,北抵喜馬拉雅山南麓。

    漢章帝建初元年(76年),類牢繼位為哀牢王,起兵反抗東漢,被東漢擊敗,類牢被殺。其殘餘勢力西遷、另組聯盟國家“撣國”。自此,哀牢國不復存在。

  • 3 # 秦客逸民

    真實的哀牢,是傣族先民建立的國家,主體在緬甸中北部,部分在雲南境內,總面積不小於40萬平方公里,不比現在的雲南省面積小。以哀牢為基礎成立的永昌郡,首府在雲南境內,在保山一帶。哀牢歸化前,與漢朝大致以瀾滄江為界。

    哀牢同夜郎相似,又有所不同。相似之處在於都是大國,位置版圖都存在疑惑。不同之處在於夜郎是被動歸附,而哀牢是主動歸附。1900多年前,漢明帝年間,哀牢主動加入中華,成為歷史上的一大壯舉,性質意義比土爾扈特東歸還要大。土爾扈特是形勢所迫,而哀牢是欣然嚮往。

    哀牢是一個大國,歸順漢朝時,人口就有50多萬,設立永昌郡後,到東漢後期,全郡人口達到了180萬之多。這是什麼數字,這個數字在漢朝是不得了的。漢朝的內地各郡,人口普遍只有幾十萬,過百萬的只有幾個而已。永昌郡作為一個邊疆郡,人口竟然遠遠超過了內地郡,這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永昌郡地盤肯定很大。雲南西部山區,人口沒有內地密集,人口還那麼多,那就只有一個可能,就是面積大,比內地郡大的多。雖然哀牢在永昌郡內只佔兩個縣,但是這兩個縣是大縣,有可能像高句麗縣那麼大,方圓2000裡。在邊疆少數民族地區設立的縣,跟內地是不一樣的,尤其是剛剛設立,還沒來得及移民的。

    通行版的地圖,哀牢國畫的只有江心坡一帶加上德宏、保山、臨滄、西雙版納,看起來非常小,只是雲南的一個邊角加上緬甸北部的一角而已。這顯然是不符合歷史記錄的。就這麼一點地盤,怎麼可能在遙遠的漢代就擁有那麼龐大的人口基數?怎麼可能?難道漢朝時,德宏、克欽非常宜居,農業比中原還發達?這肯定是不可能的。

    哀牢國位於雲南瀾滄江以西以南,包括現在的保山、德宏、臨滄、部分普洱、部分西雙版納、還有緬甸的克欽邦、撣邦。僅僅是這些山區加起來,人口在漢朝很難達到那麼大的數字。所以,肯定還包括緬甸的一些平原地區。緬甸的平原,伊洛江也就是大金沙的中下游,那是人口容易密集的地方。哀牢華人口那麼多,肯定對緬甸平原是有所佔據的。綜合估計,至少緬甸曼德勒省、實皆省是在哀牢版圖內的。

    至於勃固省、克倫邦那就不可能了,因為哀牢不靠海。當時在哀牢的南部還有一個國家,叫撣國,這個國家是靠海的。撣國後來成為漢朝的附屬國,曾給漢朝進貢了海西藝人,也就是印度藝人,海西藝人會表演精彩的魔術,讓漢朝大臣們大開眼界。這個撣國跟現在的撣邦不是一回事,這個撣國是古代泰國西部和緬甸南部的合體。那時候還沒有緬族,哀牢和撣國都是傣族先民的地盤。緬族是一個遷徙民族,是古羌族的分支,從青藏甘川一帶逐漸南遷到伊江平原印度洋沿岸的。如同維族、吉爾吉斯族,原本都不住在現在的地方,都是從其他地方遷來的。

    歷史是客觀事實,但又容易被裝扮,如同清朝對明史的曲筆和隱瞞。過去把哀牢地圖畫的那麼小,是考慮到國際形勢和鄰國的感受,因為那時候,解放初期,國際局勢實在是緊張。現在不一樣了,和平年代,大家共同繁榮,相安無事。當此之時,正視歷史,學習歷史,不需要再有過多的羈絆和顧慮。

  • 4 # 貪戀長安韻

    哀牢,為傣/泰語“哀隆”轉譯。公元前5世紀,瀾滄江、怒江中上游地區的傣族部落小國以“勐掌”(意為“象國”、漢譯“乘象國”)為中心組建聯盟國家,“勐掌”首領成為整個聯盟國家的共主,各國百姓稱其為“詔隆”(意為“大王”、漢譯“九隆”),各國首領稱其為“哀隆”(意為“大哥”、漢譯“哀牢”)。

    “哀牢國”是傣族先民在怒江、瀾滄江流域地區建立的聯盟國家。

    “哀牢”是什麼?

    “哀牢人”的後裔傣族把氣味讀作“哀”,把酒讀作“牢”。如此,“哀牢”就是酒的氣味或酒氣。

    《後漢書·哀牢傳》說“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年),賢慄等遂率種人二千七百七十,口萬七千六百五十九,詣越西太守鄭鴻降,求內屬,光武封賢慄等為君長,自是歲歲來朝貢。”“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哀牢王柳貌遣子率種人內屬,其稱王者七十七人,戶五萬一千八百九十,口五十五萬三千七百一十一;西南去洛陽七千裡,顯宗以其地置哀牢、博南二縣。”可見,哀牢是“種人”,即是一個族種。

    《史記》中並無記載,沒有關於哀牢的隻字片語。但有關於滇國的記載,並且說滇國以西千里有國,名叫乘象國。後世有分析說乘象國就是傳說中的哀牢。

    《續漢書》中《郡國志·永昌郡》提到哀牢二字,只是一個地名,沒有更具體些的描繪。

    《華陽國志》中記載哀牢國“東西三千里,南北四千六百里”疆域非常寬廣,後世很多人推斷可能是在永昌郡一帶。但沒有證據能夠證明推論的真實性。

    《後漢書》《楚寶·哀牢國考》對於哀牢已經有了很詳細的記載,從哀牢的風土人情,信仰圖騰都有記載,並在最後記載,哀牢就是現在的雲南永昌府姚州,也就是姚安府。

    2012年,在昌寧縣的大甸山上發掘了一處青銅時代墓地,出土了一批青銅器文物,研究人員經過分析認為大甸山墓地是哀牢國的遺存。但是否確實是神秘的哀牢古國,現在還不能妄下斷論,神秘的哀牢古國到地在哪裡?這個歷史的謎題,還需要時間和更多的考證才能解開謎底。

  • 5 # 巴州刺史

    根據學者研究,哀牢國範圍大致包括今天的雲南保山、永平、大理、姚安、大姚,四川西南部分地區,以及部分現屬於緬甸的區域。政權中心位於保山一帶。

    哀牢國的四至範圍如下:東南至禮社江與把邊江之間的哀牢山,南至西雙版納南境,西至印緬交界的巴特開山,北至緬甸與西藏自治區交界處。

    哀牢國作為中國西南地區的古老部族政權,從公元前五世紀到公元69年,前後延續將近600年左右。

    【一】哀牢的起源,也是一個神話

    關於哀牢國的文獻記載不多,散見於《史記》《後漢書》《華陽國志》等史籍。根據記載,哀牢的起源也充滿了神話色彩。

    相傳當時的哀牢山下,有一個婦女名叫沙壼(kun),以捕魚為生。在水中碰到了一根陰沉木,於是有了身孕。懷胎十月,產下十個兒子。

    後來陰沉木化為龍,來尋找沙壼和他的兒子。九個大點兒子都被嚇跑了,最小的不能走路沒法跑。因為陪龍坐過,這個兒子就取名叫元隆。

    元隆長大後,孔武有力。九個哥哥認為他能夠和龍相處,很有智慧,就推舉元隆為王。

    恰好哀牢山另有一戶人家,剛好有十個女兒,元隆十兄弟就與之婚配,繁衍生息。

    《華陽國志》載“元隆死,世世相繼,分置小王,往往邑居,散在溪谷”。元隆可算是哀牢人的始祖,開枝散葉。

    關於族源,國內史學界主流認為哀牢華人屬於濮人。

    【二】漢武帝曾派兵攻取哀牢土地

    根據《華陽國志》記載,漢武帝時,曾派兵翻越博南山,渡過蘭滄水、耆溪,攻取哀牢國之地,置巂唐、不韋二縣。

    當時有歌謠唱到,“漢德廣,開不賓。渡博南,越蘭津。渡蘭滄,為他人。”

    史稱從此之後,哀牢國由盛轉衰,“哀牢轉衰”。

    【三】光武帝時期,哀牢王遣使朝貢

    光武帝建武二十三年,哀牢王賢慄派兵攻打鹿茤部落,先是被大水淹沒全軍覆沒,再次派兵卻被弱小的鹿茤部落打敗,並殺死了哀牢的六個王。

    哀牢王賢慄感嘆,“我曹入邊塞,自古有之,今攻鹿茤,輒被天誅,中國其有聖帝乎。天佑助之,何其明也”,認為有中原護佑,鹿茤才會打敗他們。

    於是在建武二十七年,賢慄率領族人,向東漢越巂郡太守鄭鴻投降,被光武帝封為君長。

    自此之後,哀牢王年年向東漢王朝遣使朝貢。

    【四】東漢明帝時期,哀牢率眾內附,其地納入永昌郡

    永平十二年,哀牢王柳貌,派兒子率領族人內附東漢王朝。史載當時哀牢部落首領77人,戶數51890,人數553711,規模已經相當之大。

    明帝將原哀牢轄地,設定哀牢、博南二縣,並將益州郡西部都尉所管轄的六縣與之合併,共同設定永昌郡。

    從此,哀牢國走下歷史舞臺,融入中原王朝,促進中原與雲南邊地的交流。

    《後漢書》記載哀牢國疆域,只是東漢永昌郡下轄的哀牢、博南二縣,並非整個永昌郡。

    但今人研究認為,哀牢國疆域基本上近似於永昌郡轄區。姑且留作爭論和研究的空間吧!

  • 6 # 風光藝境

    據《華陽國志》載,東漢時的永昌郡之哀牢、博南二縣之地,就是古哀牢國。

    東漢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51),哀牢國王扈粟(一作賢粟)被漢廷封為君長,哀牢國始與東漢交通,建立朝貢關係。漢明帝永平十二年(69),哀牢王柳貌(一作抑狼)派遣其子北赴洛陽朝覲漢天子,願內屬。明帝遂於哀牢國之地設定哀牢、博南二縣。哀牢縣治今雲南盈江縣(或謂在今保山市東,誤),博南縣治今雲南永平縣西南。漢廷復割益州郡西部都尉所領六縣,合哀牢、博南共計八縣,整合為永昌郡。永昌郡治不韋縣,即今雲南保山市東北,郡境相當今雲南保山、大理、永平、雲龍、漾濞、洱源、劍川、鶴慶、祥雲、彌渡、巍山等市縣。綜上,哀牢古國地理位置應在今雲南保山市怒江以西。

    哀牢夷為中國古族名,漢代西南夷部落之一,分佈於今雲南西南瀾滄江、怒江流域及今緬甸邁立開江流域廣大地區。哀牢族人有一個神話般的起源。據哀牢人傳說,其始祖母沙壺(一作沙壹)居住於哀牢,曾下水捕魚,無意中觸碰到水中的沉木,有感而孕,後一胎生產十個兒子。後來水中那段沉木化為龍,沙壺的九個大些的孩子都嚇跑了,只有最小的兒子毫無怕意,陪著龍坐在那裡,龍疼愛地舔舐著小兒子。沙壺遂給小兒子起名為“元隆”,漢語“陪坐”之意(《後漢書》為九隆;背為九,坐為隆,故名)。元隆成人後,聰慧勇健,武藝高強,九個哥哥便共推小弟為王。

    哀牢山下還居住一戶人家,夫婦生育了十個女兒;元隆十兄弟遂迎娶那十姐妹為妻,組成家庭。他們繁衍後代,人口開始興盛。哀牢人為了紀念他們是龍的子孫,遂紋身象徵龍鱗,衣服後面拖塊長布象徵龍尾。元隆過世後,王位世代相傳。隨著人口的增多,哀牢人又分封了許多小邑王。這些邑王各自居住在自己的城邑中,分佈於溪谷間。因為哀牢國地處絕域荒外,加之高山大川的阻隔,故自有人居住以來,從未與中原王朝有過接觸。

    哀牢國土地肥沃,產絲、毛、木棉等,居民從事農耕、紡織等業,並與交趾、大秦(又稱海西國,時為蔥嶺以西最大國家;其地望眾說紛紜,大致有羅馬、馬其頓、敘利亞、埃及、阿拉比亞五說)貿易。

    漢武帝時派人越過博南山,渡過瀾滄江,設定了巂唐(今雲南雲龍縣西南)、不韋二縣。

    光武帝建武二十三年(47),哀牢王扈粟發兵攻打附漢的鹿茤(古部落名,即東漢初居住於不韋縣、巂唐二縣邊地的所謂“附塞夷”)。鹿茤兵少勢弱不禁打,眼看就要崩潰,天空中突然電閃雷鳴,降下暴風驟雨,江水逆流,掀翻哀牢軍竹筏,淹死數千人。後哀牢王復派遣六王率軍再攻鹿茤,又遭大敗,六王戰死。夜晚,老虎將六王及一些陣亡將士的屍體刨出墳墓吃掉。哀牢人感到十分恐怖,急忙撤軍了。哀牢王扈粟聞聽亦極為驚恐,認為中原王朝受命於天,具有神威,不可侵犯。於是遣使前去拜見漢越巂太守,表示願率部族歸附漢朝。光武帝接納了他們,哀牢國遂成了漢益州西部屬國。屬國東西三千里,南北四千六百里,地域廣大,生活有穿鼻、儋耳、閩越、濮、鳩僚等部族,首領皆稱王。

    漢明帝永平十二年(69),哀牢王柳貌派遣其子率領族人內屬(指周邊少數民族歸附中原王朝)。哀牢國稱邑王者七十七人,戶五萬一千八百九十,人口五十五萬三千七百一十一。漢明帝以其地置哀牢、博南二縣,隸屬永昌郡。哀牢縣於東晉成帝時廢。博南縣亦於東晉成帝時廢;南朝齊時復置,梁又廢。

  • 7 # 笑看紅塵4716

    不知道歷史上哀牢國範圍有沒有其他遺蹟,現保山東邊有個遺蹟哀牢寺,建築選址獨特,半山腰上建立,現為文物保護,是個不錯的旅遊景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問道》各個級數該打什麼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