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優質麻醉醫生
-
2 # 深圳粵興燒臘培訓
一個民族有這個民族的主體,一個家族也有這個家族的源流。認識主體與源流就得看整體,而不是搞盲人摸象!
好比看山,只有找到這座山的最高點才會搞得清楚此山的主體在哪裡!
對於穿青主體各姓氏家族,如果不先找到主體在哪裡,那麼你去家族中與漢族同胞聊你就會覺得是漢族變的、與苗族同胞溝通後你就會以為是苗族變的、與彝族同胞交流後你又覺得是彝族變的…最後連自己都糊塗了!
穿青主體40多個姓氏家族雖然都有了家譜,但是沒有一個姓氏的家譜是在清朝初期就寫好了的,可是在明末清初穿青已經作為一個人們共同體寫入了相應的文獻上。
因此,穿青主體各姓氏家族的制高點就是穿青人(宋家、楚人、土人、里民子)。至於為什麼穿青人會是一個祖先多種民族是因為貴州客觀歷史情況所致!
就穿青人們整體而言是與貴州特殊情況有很大關係的,貴州自古以來直到清朝中期屬於方國土司(國中之國)。這樣的特殊情況孕育了穿青這個特殊的民族!
因為穿青文字丟失穿青語言淡忘,所以導致穿青主體各姓氏家族祖源存在爭議。雖然大家都在家譜上與江西對接、但是都是基於傳說而沒有真憑實據,同時江西雖然今天基本都是漢人但是宋元時期卻是多民族聚集之地。因此、我們不否定是江西入黔但是不能以家譜寫來自江西就認為是江西漢人變的!
粵興燒臘
2019年11月26日
-
3 # 張涵海
穿青人是貴州地區最早接受漢化的一批民族。也就導致了本民族文化大部分的流失。曾經所使用的語言為老輩子話,很可惜的是現在已經幾乎沒有了,都是在使用西南官話。
穿青人信仰山魁人馬,供奉五顯壇,慶祭五顯壇的活動為“跳菩薩”。無兒無女的人可不能供奉五顯壇。
穿青人有自己的婚禮習俗以及喪葬文化。
穿青人一直崇尚的是婚前自由戀愛。並不是所謂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禮的細節也就不說了,篇幅太大。
穿青人喪葬文化基本是佛串道,也就是同時使用佛家和道家的喪葬文化,由專職的“先生”(從事喪葬活動及一些平日迷信活動的人)主持。
客家人熱情好客,中秋佳節親朋間用互贈月餅來傳遞祝福。客家地區的月餅,除普通月餅外,有“五仁月餅”,還有一種用糯米粉加糖壓制成大小不一的圓形糕。
據客家民間相傳,元末朱元漳起義,在月餅內夾紙條傳遞統一一號令,在中秋之夜舉事。史載,客家人先祖參與反元起義者甚眾。此傳說為客家的中秋節吃月餅賦予了特殊意義。
每逢中秋圓月升起時,客家的人們早早便在庭院、樓臺,或屋前的禾坪對著月亮升起的地方,擺出月餅、花生、柚子等果品,準備“敬月光”活動。
拜過月後,一家大小在外面賞月、吃東西。賞月是大人們的事,小孩子一般不會端端正正的坐在那裡賞月,而是在皎潔的月色下追逐嬉戲,此時是他們的天堂。而吃東西則是有些講究的。家長往往先讓大家吃這些祭過月神的祭品。梅縣人的說法是,吃了這些祭品更“乖”,吃了有福氣的,吃了會更吉利。
月下對歌是被譽為“山歌之鄉”的客都梅州一項長盛不衰的中秋活動。很多地方過中秋的時候都有唱山歌、斗山歌的活動。像在梅縣、鬆口這些地方都非常盛行唱山歌,到了八月半就顯得特別熱鬧。
“月光華華照山坡,山巒山嶺樹山多,中秋客家山歌日,山上山下唱山歌。”客家山村的鄉親們圍坐在一起,對月當歌,賞月談心,這就是客家人特有的山歌中秋夜。
客家傳統的中秋節除以上的活動外,還有一習俗:叫“捧菜籃姊”又叫“捧月華姊”(捧即抬也),這一習俗在客家農村長盛不衰。每到中秋月圓之夜,各家各戶男女老幼在皓月當空,一家人喜氣洋洋,擺上月餅、果品之類焚香祈禱、化財帛(這一過程叫中秋賞月接月華姊)之後,一家人團坐分吃月餅、飲茶,共享無倫之樂。
客家傳統的中秋節除以上的活動外,還有一習俗:叫“捧菜籃姊”又叫“捧月華姊”(捧即抬也),這一習俗在客家農村長盛不衰。每到中秋月圓之夜,各家各戶男女老幼在皓月當空,一家人喜氣洋洋,擺上月餅、果品之類焚香祈禱、化財帛(這一過程叫中秋賞月接月華姊)之後,一家人團坐分吃月餅、飲茶,共享無倫之樂。
喜歡餈粑的客家人在重大節日都要打餈粑,中秋節也不例外。勤勞善良的客家婦女一直是家庭生產中的主要力量,把餈粑打得鬆軟可口,惹得小孩子都直流口水。
秋收基本結束,新谷進了倉,為了慶賀莊稼豐收,過個團團圓圓的中秋佳節,人們自古以來就有過中秋打餈粑的風俗,一敬神靈、二祭祖宗,同時也增進鄉鄰之間的感情。
用磚頭和廢棄的瓦片搭建的寶塔,放入稻草和乾柴。火勢越旺家族越興盛,常常需要發動全村的青年兒童一起完成收集工作。同時,還要舞獅舞龍助興。
傳說這種習俗與反抗元兵的義舉有關。元朝初建時,漢人不滿元人對他們的血腥統治,便進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約中秋節起事,在寶塔的頂層點火為號,類似於烽火臺點火起事。這些反抗雖被鎮壓了下去,民間卻遺存了燒寶塔這一習俗。而在今天,“燒瓦塔”代表了客家人民希望藉助佛家力量,祈求風調雨順、生活平安的美好願望。
-
4 # 希緒弗斯推石頭
穿青族風俗
穿青族作為中國的一種少數民族其人口數量的確不少、但至今只有貴州省予以認可。今天全國所有穿青族的總人數將在100萬以上。
1、打磨磨秋。打磨磨秋也叫打丁字秋,在村旁草壩上立四尺多高的一根樹樁,樁橫頂一根六尺木棒,樁棒接觸處能轉動,玩時橫棒兩端各一人,腳尖點地而轉,越轉越快,樂趣甚濃。
2、滾龍秋。滾龍秋也叫車秋,在場內立一丈多高的兩根木棒,一根棒橫連線中部,另一梯狀架穿其心而轉。玩時架上兩端各一人,坐好扶穩,上下翻轉,好像盛開蓮花,驚險有趣。
3、高秋。高秋也叫鞦韆,在高架或樹上掛兩根繩系一橫板,人踏板扶繩,越浪越高,如輕燕穿雲。解放前人們迷信,認為命不好((不生男孩)的人家,夫妻可去同浪高秋,並用鞦韆架木作床枋,便可生男孩。
4、放茅草打架。玩法是單個人或二至三個編成隊,將老茅草莖或蕨草莖韜成一個一個的小勾勾,或三個五個,或十個八個,可二人對鬥或分組對鬥,雙方用草莖勾對勾對拉,拉斷的為輸,拉不斷的為贏,直到把所有草勾拉完再定輸贏。
5、砍親路和照親路。在婚嫁習俗中,穿青姑娘不用轎抬,是走路到夫家,送親人中主要是親戚居多。送親的男男女女穿長衫、花衣、繫腰帶,帶上汗巾,路遠者,腰帶上還掛雙草鞋,簇擁著新娘步行,叫做“趕親”。迎娶時,男家接親隊伍中要安排一個青年帶去一把砍柴彎刀,兩個少年帶去兩把亮槁作“砍親路”、“照親路”用。砍親路和照親路儀式在發親時舉行。天剛矇矇亮,新娘的姐姐或嫂嫂扶著哭訴不停的新娘到堂屋神前拜別神靈祖宗,然後繞房三圈,走到院中便停下。這時,接親隊伍中的帶刀青年急忙閃出,揮舞彎刀,作闢山開路的樣子,在前引路,兩名執亮槁的少年立即點燃火把,分左右兩邊隨後照明,新娘才啟步隨行,送親和接親的在後,簇擁著 新娘上路。這樣刀砍亮照,直至天色大亮才停。據穿青老人講,這樣作是為了驅魔除邪,讓新娘平安達到夫家,今後子孫發達,福氣好。
客家族風俗客家族不是民族。客家先民原是中原漢人,由於戰亂、饑荒和政府獎懲的原因,輾轉南遷,先後擴充套件到江西、福建、廣東、廣西、四川、湖南、臺灣等省以及世界70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世界上已有一億以上的客家人。
1、婚姻風俗。客家人的婚姻禮俗受古時風尚影響較重,主要仍以傳宗接代為目的。客家人男婚女嫁講究“明媒正娶”,客家社會正式的婚姻關係是一種“嫁娶婚”,招贅之風並不盛行。過程儀式大部分仍沿舊習:如相親、送定、報日子、送聘金、盤嫁妝、接親、拜堂鬧洞房等。
2、家庭風俗。由於客家人多聚族而居,因此有事按宗房活動,往往一個姓有若干宗房。整個姓氏的傳統都有不成文的族規,凡是出現有損姓氏聲譽的大事,由全姓氏出人商量解決。在家庭風俗中,小孩的出生極受重視。來賓客家人孩子出生三朝,外婆和近房嫂子、弟嬸和已婚婦女用竹蘿裝雞蛋,來到新產婦家做“三朝”。半月後,外婆邀更多的婦女,擔甜酒、雞蛋、米、母雞、揹帶給外甥做“半月”,俗稱“吃薑酒”,這次酒席最熱鬧。小孩滿月後,外婆又邀婦女給外甥(或外甥女)做“滿月”。客家人一般不做週歲。
3、節日風俗。客家人的傳統節日是春節、元宵、清明、六月六、中元、中秋、冬至、送灶王等節。春節是大節,年貨豐富,多是臘味,包粽子、炒花生等。正月初一不能殺生,且要點燈,說吉利話,一般要回自家吃飯。初二方可開懷痛飲,也是春節時期回孃家的日子。春節的娛樂活動,最重要的是舞獅上門拜年。“二月灶”,煮糯米飯殺雞拜灶王,求得一年豐收、順利。三月清明是傳統的掃墓節,煮甜糯飯,備酒菜,巡迴祭掃祖墓,客家人又隨便加一次菜,也算是一個節日。端午節,包粽子。六月六,備酒菜。中元節,是一年內的第二大節,殺雞殺鴨宰魚,女兒、女婿及諸親戚都要返回看望老人,熱鬧一番。
-
5 # 漢庭芝
穿青人,不太瞭解,56個民族裡有嗎?但是客家人,你說成是獨立的民族,哪裡來的依據?客家人是漢民族分支,一個民系!
-
6 # 創業者二哥
感謝讓我來回答這個問題,這兩個族的地方我都沒有,也真心沒有了解過,不過剛剛翻了一下資料,覺得這兩個圖片上面都有提現出來不一樣的地方,也讓我瞭解了一下跟多不一樣的文化知識。感謝了
-
7 # 浮蓋山
任何民族的發展都有其規律性可循。
所謂的穿青族就是指崇尚穿青衣的一族,簡稱穿青人。
而穿青人主要分佈在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納雍兩縣,貴州西北畢節市。在第五次人口普查中(2000年)約為67萬人。
婚姻制度,依然沿用傳統的一夫一妻制,其在民族稱謂上仍沒有確定性的未識別性民族,也不在56個民族之中,平常交流也是普遍使用的西南官話,俗稱土族人,是明朝中原漢族南遷將士與當地土著人結合遺留的後代,在傳統服飾上喜歡青色,在中國解放後期七十年代末,在政協中沒有透過承認其為少數民族。
穿青族祖籍為江西吉安府廬陵縣(存在一定的爭議性)。穿青人也是漢族的一個分支,是明朝時期征討雲南時期遷移至貴州的隨軍漢人。穿青人的習俗除一夫一妻外,子女仍隨父姓,財產繼承權為子繼父財,人過世後,實行土葬制度,沿用西南官話。
穿青族人雖然沒有被國家正式承認,但在其身份證上仍然印上“穿青人”字樣,雖然是個待定民族,依然作為一個特立獨行的穿青人來對待。
客家族客家族不是被國家承認的民族。客家人是中國江西、廣東、福建本地的漢族民系,是世界上分佈範圍廣泛,影響重大的民系之一。
其先民的中原漢人,由於戰亂、饑荒等原因,從中原南遷最先進入粵省廣東地區,後分布在福建、江西、廣西、四川、湖南、臺灣省等地區,目前世界上存在一億以上的客家人。
客家人民俗習性主要流行在廣東的深圳、惠州、河源、梅州、韶關等地;江西的贛州;福建的龍巖、三明;廣西的賀州、玉林、防城港;臺灣的新竹、苗栗,桃園等地。
如廣西客家人的風俗是早上、中午吃粥,晚上吃飯,為兩稀一干(飯),喝酒多、喝茶少,先人過世、實行土葬。
廣東客家人在語言上為先民的北方官話,入居廣東後,受當地方言的影響逐漸消失了捲舌音,進而多了一份粵語的拖音影響,婚姻制度延續傳統一夫一妻制,以男性為主,女主次要,實行土葬制度。
福建客家人善唱山歌為其特色之一,婚姻制度仍以男性為主,女主次要。
穿青族和客家族,雖然不是正式的民族,他們只是漢族遺留中的一個族系旁支,生活習慣和風俗習性大體相同類,只存在一定的細微差別性。
回覆列表
穿青人隱藏在大山深處的神秘民族,那麼,穿青人是什麼民族?在中國貴州西北部,有一個神秘的民族,他們是發源於貴州的原生民族,早期被稱為“土人”,清朝時被稱為“穿民子”,後來因為他們穿著的衣服為青色,被稱為了“穿青人”。從而“穿青人”的這一稱呼也逐漸的被人們所接受,甚至在他們的身份證民族一項中,也刻印著“穿青人”的這一稱呼。 穿青人主要居住在貴州烏江上游,數量約為67萬,而在織金的穿青人就有20多萬人,穿青人的村寨大多分佈在離城中心比較遠的山村地帶和平壩地區。在中國的56個民族中,並沒有“穿青人”這一民族,這也讓“穿青人”在填寫民族身份的時候被歸為了“其他”,既不屬於漢族,也不屬於其他獨立的少數民族,而只能是“穿青人”,在他們上學、工作的時候很多人一聽到“穿青人”都會大吃一驚,奇怪中國怎麼還會有這樣的一個“少數民族”,缺乏身份的認同和證明也讓穿青人學習和工作有著一些不便,他們的內心也有著一種深深的遺憾。
因為不屬於任何少數民族,所以穿青人也無法得到國家的照顧,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礙了穿青人經濟的提高和人才的培養,在中國,任何民族都有深厚的文化,穿青人也不例外,穿青人樸實、勤奮、誠懇,因為他們生活所在的地域比較偏僻,這從一定程度來講根基就很薄弱,而地方政府因為重視經濟的發展,對穿青人文化的重視力度並不夠,一部分穿青人就遠離家鄉外出打工,還有一部分人透過與外民族的結婚融合,使穿青人文化逐漸被同化,消變,如何有效的保護穿青人文化,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在和穿青人交談的時候,他們大多說的是貴州話和普通話,據介紹,穿青人早先也是有自己的語言的,但由於逐漸的受到漢文化的影響,母語已經消失了。但穿青人也有自己保留下來的的風俗文化,比如說,穿青人很多女孩子都會留著長長的指甲,如果遇到了自己喜歡的人,就會把長指甲掐進喜歡的人手心裡,讓他的血留在自己的指甲上。而穿青人姑娘和婦女所穿著的服飾也不相同,當地人從一個女人所穿著的衣服上,就可以辨別出她是否已經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