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關東俠客
-
2 # 而知而行的歷史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在右北平、遼東、遼西三郡的烏桓民族參與了中原混戰,有覬覦中原之心。公孫瓚與烏桓作戰多年,他組織的白馬義從精銳驍勇,屢次擊敗烏桓勢力,使得烏桓國王踏頓不得不聯合袁紹,共同打擊公孫瓚,最終將公孫瓚擊敗。
袁紹看到烏桓騎兵很厲害,就花了大力氣招攏他們為己所用,先後嫁了三個宗族女子給烏桓三部大人。其中,踏頓是受到袁紹恩遇最厚的,所以袁紹敗亡後,烏桓就鐵了心要為袁家報仇。於是,踏頓接納了袁氏殘餘勢力,並且連續進攻歸附曹操的閻柔等人的駐地,掠走人眾十多萬,對曹操北方的統治造成了嚴重的威脅。
(烏桓勢力已經深入華北)
烏桓人本來是東胡的一支,在科爾沁草原上放牧。匈奴人強大時,他們打不過匈奴人,成為了匈奴人的奴隸。奴隸的日子自然不好過,不過他們的反抗很快就被匈奴人鎮壓下去了。直到漢朝隱忍圖強,在公元前119年進攻匈奴左地,在克魯倫河流域大破匈奴,從匈奴人手中解放了烏桓人,並且把他們遷徙到了現在的北京、遼寧一帶,還設定了護烏桓校尉來管理他們的內部事物。
俗話說,升米恩,鬥米仇。烏桓得了漢朝的好處,很快發展壯大起來,與匈奴時戰時和,對漢朝也不是死心塌地。到了王莽時期,對烏桓採取了歧視政策,逼迫烏桓攻打匈奴。結果惹得烏桓人與匈奴聯合起來進攻漢朝。漢光武帝時,曾經派軍隊攻打,可是已經成氣候的烏桓擊敗了東漢討伐軍。於是,東漢政府改變了對烏桓的強硬政策,改為招撫為主,讓烏桓人進一步遷居內地。這樣,到公元49年時,烏桓人已經內遷到北方十郡生活。由於他們最靠近漢地,所以文明發展程度最高。匈奴最終被擊破後,烏桓成為東北乃至漠北最為強大的部落勢力。
烏桓突騎雖然天下聞名,但是在東漢末年,卻還是被公孫瓚打敗,趙雲就是在與烏桓作戰的過程中練就的出眾武藝。因此,烏桓聯合南方的袁紹勢力,共同對付公孫瓚,就此加入了袁紹陣營。當袁紹敗亡後,烏桓國王踏頓因受袁紹大恩,且認為自己兵強馬壯,不把曹操放在眼裡,接連入侵北方州郡,其襲擾的最南部都已經到達今天河北中部。這對曹操在北方地方剛剛建立的統治形成了極大的威脅。
面對曹操決議北伐,征討烏桓,曹操一方的多數謀臣都認為不可。他們認為曹操所佔領區域是四戰之地,南方劉表、孫策都是雄霸一方的人物,而且屢次與曹操作對的劉備此時正在劉表那裡客居,曹操傾國遠征,萬一這些人背後襲擊,曹操根據失去,就再無翻身餘地了。其實,這些人擔憂的還有,北征路途險遠,烏桓勢力強大,未必能夠打贏。
(曹操北征烏桓行軍路線)
郭嘉卻認為袁氏勢力不除,終為禍害。烏桓勢大,已經侵逼中原,久必為禍。曹操如想建立穩固的後方,就必須降伏烏桓。何況,烏桓突騎天下聞名,如能收降烏桓騎兵,曹操的騎兵力量就可大為加強。至於後顧之憂,郭嘉認為劉表首先防備的是有著殺父之仇的江東孫策,而且劉表沒有大志向,而孫策就是一個刺客就能解決。
曹操採納了郭嘉的建議,為策萬全,先在北方修建了兩條運河用於輸送軍糧。到公元207年年5月,他才開始下定決心要徹底解決關外的威脅,他率蕩寇將軍都亭侯張遼、司空軍祭酒洧陽亭侯郭嘉、議郎參司空軍事督虎豹騎曹純、偏將軍都亭侯張郃、偏將軍都亭侯徐晃、左度遼將軍鮮于輔、護烏丸校尉閻柔、護軍韓浩、領軍史渙、軍謀掾牽招等,北征三郡烏丸。
曹操率領大軍先是到達無終這個地方,著手準備出塞作戰的事宜。由於無終當地夏秋季節多是陰雨天氣,導致前往遼西的濱海道路泥濘不堪無法通行。大軍的行程被耽擱,直到兩個月後,曹操訪得在當地隱居的名士田疇,請他作為嚮導,發現了一條荒廢了200多年的小路,避開了泥濘的濱海道,長途奔襲。這一路都是山間小路,行不得大軍,一旦烏桓人有所防備,曹操人馬士眾都要交待在這裡。因此,曹操將大部隊留下,帶領著虎豹騎等精銳萬餘人,快速透過險要之地,直奔柳城。
曹操的這次冒險長途奔襲,讓踏頓國王始料未及,他在正面道路上佈置了數萬大軍,左等右等就是不見曹操大軍。當曹操距離柳城只有200裡時,烏桓遊騎才發現曹操的真實意圖,這是明顯的斬首戰術。踏頓和袁氏兄弟點起柳城兵馬數萬人,前往城外迎敵。
此時,雖然曹操是以有備打無備,佔了先機,可是烏桓一方人多勢眾。曹操遠來,利在速戰,因此不待烏桓軍隊集合完畢,就立刻發起了衝擊。烏桓突騎的實力很強,儘管被打的猝不及防,但是激戰整日,士氣不減,曹軍銳氣漸失,有失敗的徵兆。這時,張遼大喝一聲,“大丈夫為國建立功勳,只在當日!”隨後組織人馬衝陷踏頓中軍。踏頓不及躲閃,竟然被張遼斬殺。踏頓一死,烏桓軍隊不戰自潰,曹操贏得了戰爭的最後勝利。
曹操將烏桓的騎兵補充進入自己的騎兵隊伍,將烏桓人分別遣散,與漢人雜居。做完了這些後,曹操來到渤海邊上,寫了一首詩歌《觀滄海》。因為這場戰爭贏得太過艱險,所以,曹操不僅賞賜了作戰有功的張遼、田疇、郭嘉,之前勸諫他不要進兵的謀臣也得到了賞賜,意在提醒自己不能如此冒險。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在南方,孫策確實在策劃偷襲許昌,卻因為被許貢的門客(極有可能是郭嘉派去的刺客)刺殺,不久隕命。劉備也確實勸說過劉表趁著曹操北方空虛,發兵攻打許昌,卻被劉表拒絕。當劉表聽說曹操大勝回朝,悔恨不已,竟然因此得病,不久也去世了。
曹操得了烏桓騎兵,兩個主要敵人都去世了,於是曹操志得意滿,籌備下一次征服江東的戰爭,完成一統。於是,曹操給孫權寫了一封信:今治水軍八十萬,方與將軍會獵於吳。
赤壁之戰,開始了。
-
3 # 初心如舊
魏武帝曹操北征烏桓,這件事大約發生在建安十二年(207),其背景是,前一年,曹操發兵征討幷州(今山西)的高幹,曹操包圍壺關(今山西長治壺關縣)三個月,高幹棄城逃往荊州,被上洛都尉王琰捕殺。以下分幾個問題,逐一解答。
一,決策之難。據《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記載,建安十二年(207)二月,曹操從淳于(今山東境內)返回鄴郡,二月初五,釋出命令說 : 孤起義兵誅滅暴亂,已經十九年,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這不是孤一人功勞,全靠各位鼎力相助。於是撫卹傷亡將士,大封功臣,不少人封為列侯。根據前期偵查,袁氏餘孽袁熙、袁尚逃往三郡烏丸(單于塌頓,據遼西,上谷,右北平三郡)考慮袁氏與烏桓的關係,曹操決定北征,但討論時,將軍們基本不贊成,不少人說:“袁尚、袁熙,不過亡命之徒,如果發大兵北征,劉備必定策動劉表,襲擊許都,萬一受挫,因小失大不可取”。只有郭嘉說,劉表決不會重用劉備,勸曹操儘快出擊。最終,曹操一錘定音,決定聽郭嘉極力建議,出征烏桓。
二,道路之險。建安十二年(207)五月,北征大軍到達無終(天津薊縣一帶)到了七月,天降大雨,原先勘察確定的行軍路線,泥濘溼滑,難以繼續前進,這時候,一位當地豪傑田疇,主動請纓帶路,從盧龍塞(即喜峰口,二十九軍大刀隊殺鬼子的地方,今遷西縣與寬城縣接界處)出長城後道路斷絕,於是,曹操帶領大家削峰填谷,劈山鑽洞,架橋開路,修築簡易通道五百多里。想想,那是一個怎樣的工程?別說挖掘機、推土機,就連順手的鎬、鐵鍬也找不到,甚至掏錢都沒地方買。士兵們手裡是兵器,並非築路工具,那地方沒有人煙,找不到老百姓,只能拿刀、槍、劍、戟挖掘堅硬的土石,最終, “經白檀,歷平岡,涉鮮卑庭,東指柳城(今遼寧朝陽)”。時間、決心、毅力,一樣都不能少。
三,激戰之烈。八月時,登白狼山(原名大黑山i,遼寧葫蘆島建昌城東),與袁尚、袁熙、以及塌頓、遼西單于樓班等數萬騎兵遭遇,當時,曹軍重灌備,包括防護力強的甲冑,都留在易州,基本屬於輕裝急襲,將士都有畏懼情緒。曹操爬上一處高阜,遠遠觀望,發現烏桓軍兵隊形散亂、部伍不整,曹操立即令張遼為先鋒,縱兵猛烈出擊,張遼一馬當先,斬首塌頓、以及有些名頭的敵酋首腦,投降的烏桓人、漢人達二十多萬。這是曹操自收降青州黃巾軍,及其家眷三十萬眾以來,又一次人口收聚大勝利。
四,戰後餘威。白狼山大捷之後,遼東單于速僕丸、以及遼西、北平諸豪強,放棄其部族人眾,跟上袁尚、袁熙逃往遼東,總數約有數千騎。遼東太守公孫康,起初倚仗地遠路險,不服從曹魏管理,到曹操大破烏丸後,有謀士勸曹操乘勝征伐,就能抓獲袁尚,袁熙兄弟,消除後患。曹操說:“吾方使康斬送尚、熙首,不煩兵矣。”,到了九月,曹操引兵從柳城返回易州,公孫康斬了袁尚、袁熙以及速僕丸等,派人把首級送給曹操。將軍們不解,問曹操說,為啥咱撤軍了,公孫康卻自動殺掉二袁?曹操說 : 公孫康心底裡怕二袁,咱們壓力大,他們就合作,吾軍退一步,公孫康自然殺二袁。
在這次北征回撤途中,曹操豪情滿懷,壯志凌雲,面對大海,詩興大發:一首《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傳頌千古。回到鄴郡後,作玄武池調練水軍,內心已有南征東吳打算。《三國演義》中,曹操收兵回到易州(今河北易縣),養病的郭嘉已經病逝,留下一份遺書,要曹操不要出兵遼東,等待公孫康送二袁首級來獻。但從這裡看,這個事實際是曹操自己見識,並非郭嘉之謀。說明《三國演義》確實把曹操的一些亮點,移花接木給了別人,這裡就是抬高郭嘉,隱匿曹操。
五,廣開言路。據《曹瞞傳》記載 :【 時寒且旱,二百里無覆水,軍又乏食,殺馬數千匹以為糧,鑿地入三十餘丈乃得水。】出兵征伐烏桓,雖然最終大勝,但這一過程中,充滿危險 : 天氣嚴寒、乾旱,二百里內找不到水源,缺衣少食,殺馬數千匹,以作軍糧,挖地三四十丈才能打出水,條件異常艱苦。收軍之後,作為戰時總結,曹操下令逐一查詢,當初勸諫阻止出兵之人,那些將軍、謀士都非常害怕,如今丞相大勝利,要秋後算賬了。但曹操卻把這些人召集起來,給予重賞,訓話說,孤當初沒聽諸位勸諫,是僥倖,雖得勝,是天意助力,諸位的勸說出於公心,以後遇到難事,不須顧慮,仍要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孤不吝賞賜。
六,拒不受封。在北征烏桓中,張遼雖然勇猛善戰,但最大功勞除曹操決策、決心、毅力,以及指揮、調動外,那位自告奮勇的嚮導--田疇,功莫大焉。這田疇原來是劉虞部下,公孫瓚殺劉虞之後,誰也不敢哭,可田疇卻前往劉虞墓,痛哭祭奠。田疇後帶領族人,移居到無終的大山深處,追隨者也不斷增多,袁紹曾多次請田疇出山,都被拒絕。徵烏桓大勝之後,曹操給予豐厚賞賜,並擬封侯,但田疇堅決拒絕,不接受。曹操甚至專門召集,包括司馬懿在內謀士研究,把這件事情,交給曹丕去辦,但最終沒有結果。還有,出征前堅決支援、主張征伐,又死於易州的郭嘉,也是主要功臣。當然,張遼是武將中最為出色的一位。以上根據《三國志.魏書武帝紀》、《三國志.袁紹傳》《司馬懿》等記載,參考《魏略》《曹瞞傳》等資料,編篡整理如上。如有不當,恭請批評指正。(600)
回覆列表
東漢末年,三郡烏桓勢力非常強大,時常騷擾北部邊境,官渡之戰後,曹操基本上統一北方地區。袁紹的兒子袁熙和袁尚殘部逃到烏桓地區,希望藉助烏桓勢力捲土重來,對曹操北方邊境構成嚴重危害。曹操打算北伐撤底消滅烏桓及袁氏兄弟,但是困難不是一般的大,手下文武,除了郭嘉之外。幾乎全部反對。當時道路不暢,勞師千里,物資運輸困難,況且烏桓精騎天下勁旅,與之硬扛,勝算不大。曹操勢力不太雄厚,千里遠征,其他軍閥容易乘虛而入,當年呂布襲兗州的故事將會重演。柳城白狼山之戰,張遼陣斬踏頓單于,北伐烏桓取得大勝,然而,勝烏桓的功臣應該是郭嘉。
烏桓和鮮卑人出自東胡,原先是騎在匈奴人身上座威作福的,其騎兵作戰非常歷害,匈奴冒頓單于用偷襲的辦法才滅了東胡,其部眾離散,有一支逃到烏丸山一帶定居,遂以山為名,稱作烏丸或烏桓。東漢時,烏桓歸附,居住在塞外,遼東,右北平等五郡,稱作五郡烏桓。漢徵其騎兵討伐匈奴,烏桓也時常搶劫漢北部邊界。後來遷入塞內居住,稱三郡烏桓。
曹操打敗了袁紹,統一北方。袁紹的兒子袁袁尚和袁熙逃到三郡烏桓地區,打算捲土重來,對曹操北方邊境構成嚴重危脅。曹操是一代梟雄,想北伐烏桓,徹底解決北方問題,這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資源,歷史上中原王朝同遊牧民族作戰處於劣勢,漢武帝傾全國之力才消弱匈奴。曹操當時的實力根本沒法比。
烏桓在北方,烏桓騎兵英勇善戰,千里遠征冒非常大的風險,幾乎沒有多少勝算。況且,其他軍閥會趁虛而入。當初,曹操打徐州的陶謙,呂布等人就乘機奪了兗州,把他向老窩給端了,因此,曹操手下的文武都不同意出兵。
最後給曹操定心丸的是謀士郭嘉。他分析說,我們取了青,幽,並,冀四州之地,四州之地的人迫於形勢歸附,他們並沒有得到多少好處。袁氏兄弟借烏桓勢力非常容易招扶舊部,因此,必須從根本上消除這個隱患。
荊州劉表是喜歡清談的人,沒有四海之志,劉備此時正依附劉表,二劉彼此猜忌,防備彼此作大,根本不會在戰略上達成共識,因此不足為慮。曹操聽了郭嘉的分析建議,才下定決心北伐三郡烏桓,郭嘉功莫大焉!
曹操北伐三郡烏桓也作了幾年準備,在北方邊境地區修了水渠,運輸輜重。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親率大軍出征,當時幾乎是傾巢出動,冒著很大的風險。曹操用河北義士田疇為嚮導,避開烏桓重點防手地區,兵出險棋,出盧龍塞(喜風口),直奔烏桓老巢柳城(朝陽西南),直到柳城家門口了,烏桓人才發覺。
烏桓人的戰鬥力是非常強悍的,倉瘁之間組織起來的幾萬兵擋住了曹操的大軍。曹操兵貴神速,從險路千里奔襲,技高一籌,但輜重都落在後邊,孤軍深入,曹軍心怯,從早晨打到晚上,漸漸不支,形勢非常危機。
大將張遼振臀大呼:主公平時厚待我等,此時不戰等待何時!張遼推跨下坐騎衝下山坡。此時,烏桓踏頓單于正坐在青牛車上觀戰,沒有提防,被張遼一矛刺於車下,割下首級。烏桓兵潰敗,曹軍一鼓作氣攻下柳城,得胡,漢部眾幾十萬人。
袁氏兄弟逃到遼東投了遼東太守公孫康,公孫康害怕曹軍勢大,把袁氏兄弟斬首,獻上首級。曹操千里突襲滅了三郡烏桓,威名遠揚,匈奴等草原部落從此不敢輕舉妄動。烏桓人從此退出歷史舞臺。曹操把俘虜的烏桓精銳編入虎豹騎,成為征戰天下的勁旅。
曹軍從柳城南下,經竭石撤軍,沿途二百里沒有人煙,曹操殺了幾千珍貴的戰馬才解決糧食問題,命士卒掘地幾十丈才取得飲水。因此,曹操北伐烏桓是冒著巨大風險,奮力一搏才取得大勝,也只有曹操這樣的梟雄才有此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