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白老師談健康

    墮胎或小產連續發生三次以上稱為滑胎,或稱“數墮胎”,西醫學稱為習慣性流產。本病亦為臨床所常見。除母體因素外,尚需排除男方腎氣不盛、精虧、血弱等先天因素及性病、梅毒等其他因素。

    【病因病機】

    本病的主要原因在於腎虛子宮失固,但亦有少數人與血瘀有關。腎者,封藏之本。子宮者,繫於腎。腎虛不能司封藏之職,且不能助子宮之藏,故屢孕屢墮。屢墮則腎愈虛,愈虛則愈不能系胎,所以滑胎也。腎為肝之母,與心相交濟。心肝氣火偏旺,必然耗損腎陰與腎氣,且滑胎者孕後精神緊張,思慮過多,心腎不能交合,腎虛不得恢復,更不能系胞固胎也。此外,尚有少數瘀血阻於子宮,或血結成癥,亦可致滑胎。腎氣虛常與脾氣虛有關,臨床上脾腎虛弱者亦多見。

    【診斷與鑑別診斷】

    1.診斷

    屢孕屢墮連續三次以上,伴腰膝痠軟、體質較弱、小便較頻等表現者即可診斷。

    2.鑑別診斷

    透過詳細地詢問病史和檢查,在妊娠前主要明確引起習慣性流產的原因,妊娠後應排除葡萄胎、胎死宮內、胎兒畸形及羊水過多等。

    【辨證施治】

    本病的主要證型是腎虛,單純性血瘀者較為少見。本病治療方法和先兆流產相似,以預防為主,重在治本。若已出現先兆流產症狀,則宜補腎安胎為要,但往往不免墮胎。兼心腎不濟者,必交濟心腎;兼肝鬱化火者,佐以清肝解鬱;兼脾胃不和者,佐以健脾和胃;血瘀者,活血化瘀,佐以益腎安胎。

    1.腎虛證

    證候:屢孕屢墮,甚或應期而墮,腰膝痠軟,入夜尿頻,精神委頓,納食較差,帶下偏多,舌質淡嫩,苔薄白,脈沉弱。

    分析:胞脈者繫於腎,腎氣虛則衝任不固,胎失所繫,故屢孕屢墮,甚或應期而墮;腰為腎之府,腎虛則腰膝痠軟;腎氣虛,膀胱失約,氣化失職,故入夜尿頻;腎虛溫煦功能減弱,不能振奮中陽,故精神委頓;腎氣虧虛,帶脈失固,故帶下偏多;舌質淡嫩,苔薄白,脈沉弱均為腎虛之象。

    基本治法:補腎固胎。

    方藥運用:泰山磐石散(《景嶽全書》)加減。

    黃芪、黨參各15g,炒當歸9g,炒川斷、杜仲、菟絲子、炒白朮各12g,熟地10g,川芎3g,黃芩9g,砂仁(後下)5g。

    方中黨參、黃芪、白朮草益氣健脾以固胎氣,當歸、川芎、熟地補血調血以養胎元,川斷補益肝腎,砂仁調氣和胃,菟絲子有固腎之作用,黃芩、白朮同為安胎要藥。諸藥合用,使氣血調和,衝任得固,胎孕得安。本方從表面上分析著重補養氣血,以後天脾胃為根本,但是從深層次看,必須由脾及腎,以後天充養先天,才能固胎,腎實則胎元亦實,始達到穩如泰山磐石。

    服法:水煎分服,每日1劑。

    加減:兼肝鬱化火,症見胸悶煩躁,乳房脹痛,舌苔黃膩,脈弦者,加黑山梔10g,鉤藤(後下)15g,醋炒柴胡5g;兼心火偏旺,症見心煩失眠,情緒緊張,舌質偏紅,脈細數者,去川芎、當歸,加鉤藤(後下)15g,黃連3g,炒棗仁6g,青龍齒(先煎)10g;兼脾胃薄弱,症見腹脹便溏,矢氣頻頻者,去當歸、熟地,加蘇梗、煨木香各6g,焦建曲10g,炒谷芽10g,茯苓9g。

    2.血瘀證

    證候:屢孕屢墮,甚或應期而墮,小腹作痛作脹,心煩,口乾不欲飲,有子宮肌瘤病史,舌質淡紅,邊有紫點,脈細滑不暢。

    分析:子宮素有癥瘕,衝任損傷,累及胎元,胎元受損則屢孕屢墮,甚或應期而墮;瘀血內積,氣血執行受阻,不通則痛,故小腹作痛作脹;瘀血內阻,津失輸布,心神失養,故心煩,口乾不欲飲;舌質淡紅,邊有紫點,脈細滑不暢均為瘀血之象。

    基本治法:活血化瘀,益腎安胎。

    方藥運用:膠艾湯(《金匱要略》)加減。

    炒當歸10g,川芎5g,赤白芍各9g,熟地10g,川續斷10g,艾葉9g,阿膠(烊衝)10g,甘草6g,丹參10g,炒五靈脂10g。

    方藥分析見胎漏、胎動不安。若血瘀滑胎者,本次妊娠未出現胎漏或胎動不安時,可用川芎3~5g活血行滯。

    服法:水煎分服,每日1劑。

    加減:小腹作痛明顯者,加木香5g,延胡索10g;腹痛有漏紅者,去川芎、赤芍,加炒蒲黃(包煎)6g,茜草炭10g,血竭3g;神疲乏力,腹脹大便欠實者,去當歸、熟地,加炒白朮10g,焦山楂9g,黃芪、黨參各12g,煨木香5g。

    【轉歸及預後】

    對於滑胎患者,必須查明原因。非嚴重的基因缺陷及非器質性病變引起的滑胎,經過系統的治療,預後良好。此外,有少數因宮頸內口鬆弛所致滑胎的病人,雖屬器質性病變,但於孕12~18周行宮頸內口環扎術,同時配合孕前後補腎健脾、益氣固衝治療,待分娩發動前拆除縫線,亦可正常妊娠與分娩。

    【預防與調護】

    1.染色體異常的夫婦應於孕前進行遺傳諮詢,確定可否妊娠,還需行夫婦血型鑑定及丈夫精液檢查,並明確女方有無生殖道畸形、腫瘤、宮腔粘連等疾病。

    2.宮頸內口鬆弛者應在妊娠前行宮頸內口修補術,或於孕12~18周行宮頸內口環扎術。

    3.一旦確診妊娠,應立即治療並休息,安定情志,適當增減衣物,避免外感。

    4.飲食宜營養豐富,易消化吸收,以保證胎兒發育。

    【臨證經驗】

    滑胎的原因很多,引起滑胎的病證亦很多。臨床遇本病應首先排除全身性疾病所引起的滑胎。在治療方面,夏師的臨床經驗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補腎固胎必合寧心安神,心腎合治

    在先兆流產類疾病治療中,一般都強調寧心安神,穩定情緒。在滑胎中更應強調心腎的重要性,常在補腎固胎的方藥中加入寧心安神之品,如蓮子心、五味子、鉤藤、炒棗仁、龍齒等,同時加強心理疏導,消除顧慮,避免緊張恐懼,穩定情緒,保證睡眠。在補腎方面,主要還在於補腎氣、補腎陽,因為固子宮者,陽氣也。一般心腎合治在於滋養腎陰與清心安神相結合,而此則在於溫補腎陽腎氣與寧心安神相結合。使用時必須注意藥物之間的協調,既清心肝之熱,又不能影響脾腎之陽氣恢復;恢復陽氣亦不能引發或增劇心肝之火。

    2.補腎固胎常需結合健脾益氣

    夏師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發現,脾腎虛弱而滑胎者頗為多見,特別是孕後孕酮低下者,因而健脾補腎、益氣固胎較為多用。考泰山磐石散、胎元飲,均為脾腎雙治之劑。《婦人大全良方》在保胎的治療中最為常用的是膠艾湯,但在其具體應用中亦常加入黃芪、黨參、白朮等藥,可見對健脾益氣的重視。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陰陽生化之源。凡補腎固胎方藥亦當通過後天脾胃的消化吸收才能起作用,且滑胎療程長,長期臥床休息,亦必致脾胃運化不良,是以健脾益氣非常重要。

    3.防治結合,防重於治

    這裡所指的防治包括孕前和孕後。所謂防者,即指在受孕之前透過檢查和治療找出原因,予以根治;治者,即指受孕之後的保胎措施。滑胎的確有一定的難治性,特別是流產次數多者,其治療的難度更大。因此,加強孕前調治,祛除病證的原始病因後,保胎的成功率自然提高。

    4.注意“3、5、7”奇數律在保胎中的重要性

    就一般先兆流產而言,其孕後的“3、5、7、9”時間均是關鍵時刻,夏師稱之為過關。3者,指30天,即剛受孕的時間,早早孕臨床上較難發現。5者,指受孕50天左右,這是需重視的第一關。7者,指受孕70天左右。9者,即受孕90天左右。根據我們的長期觀察,一般流產的確易發生在孕50天、70天、90天左右的時間,甚則孕5月、7月左右亦屬危險時期,正如《婦嬰至寶》所說:“凡遇三、五、七月份尤易墮胎,下次復墜,輒亦如期。”這裡所謂的三月、五月、七月份是指受孕後的時間,非時間上的三月、五月、七月也。《景嶽全書·婦人規》也說:“所以屢見小產、墮胎者,多在三個月及五月、七月之間,而下次之墮必如期復然。”

    5.滑胎之治療同於胎漏、胎動不安,但有兩點必須指出

    第一,要強調心腎脾胃的治療,尤需重視補腎固胎。腎之固必須要心腎相濟,除藥物上注意心腎合治外,心理上的疏導亦不容忽視,務必要求患者情緒穩定。特別是出現腰痠、小腹脹痛作墜、胎漏見紅的先兆症狀時,心理安和、情緒穩定十分重要。當然,經診斷已無保胎價值者,又當從速促其流產,免致流血過多,損害健康,影響恢復。第二,防重於治。即在滑胎之前服補腎安胎藥以防範之。一般自孕後開始服藥,同時必須注意“3、5、7”時期,即孕後50天、70天及3個月、5個月、7個月的時期,夏師稱其為易流產期。預為防範,加強補腎安胎,絕對臥床休息,並進行心理疏導,以安度危險期,方能獲取較好療效。

    驗案舉例

    韓某,女,30歲,幹部。

    結婚5年,已流產3次。素有月經後期,初經14歲,5~7/40~50天,量中等,色紅,有小血塊。有痛經史,25歲結婚,明確的流產已3次,且均在孕後50天左右,婦科檢查及B超均未見異常。BBT不僅高溫相延遲,而且上升緩慢,高溫相欠穩定,迭經用黃體酮及小劑量雌激素週期治療。用黃體酮時BBT高溫相維持正常,停藥則病情依然。第2~3胎曾用黃體酮保胎未果。

    就診時月經後期,2~3月一行,經前胸悶煩躁,乳房脹痛,口苦口乾,夜寐較差,舌質偏紅,苔黃白膩,脈細弦。BBT高溫相7天,有時低落欠穩定。經量偏少,色紫紅,有小血塊,平時頭昏腰痠,大便乾結。

    就診時正值經前期,故從補腎調周法,按經前期論治,以右歸飲合逍遙散治之,處方:炒當歸、赤白芍、懷山藥、熟地、川斷、菟絲子、鹿角片(先煎)各10g,炒柴胡5g,鉤藤(後下)15g,綠萼梅5g,巴戟天9g,丹皮10g。藥服5劑後月經來潮,仍苦乳脹,胸悶心煩,從疏肝調經論治,以越鞠丸合五味調經散治之,處方:制蒼朮、制香附、丹皮、山楂、丹參、赤芍、澤蘭葉、五靈脂各10g,川斷12g,益母草15g,艾葉6g,茯苓12g。服藥7天后經淨,是治療的重點時期,以歸芍地黃湯合菟蓉散治之。服藥20劑後出現錦絲狀帶下,腰痠,從經間排卵期論治,用補腎促排卵湯治之。藥後BBT上升,呈高溫相,從經前期及行經期治之,方藥均同前。有時配合複方當歸注射液,經治半年懷孕。孕後見頭昏腰痠,神疲乏力,舌質淡紅,脈細滑,予養血補腎,益氣健脾,方取壽胎丸合歸脾東加減,處方:菟絲子、炒川斷、杜仲、桑寄生各10g,阿膠(烊衝)10g,炒當歸、白芍各9g,黃芪、黨參、白朮、茯苓各12g,蘇梗6g,炒子芩9g。前後服藥月餘,進入孕後70天左右,出現煩熱口渴,大便艱,小便黃,伴有黃帶,舌質轉紅,脈細滑數,轉從保陰煎論治,處方:懷山藥、白芍各10g,炒黃柏、黃芩各9g,生地12g,炒川斷、桑寄生、茯苓各12g,苧麻根15g,鉤藤(後下)12g。前後服30餘劑,進入孕100天,又出現心煩口渴、頭痛寐差等胎火偏旺的證候,再從保陰煎合鉤藤東加減,處方:大生地、懷山藥、黃芩各10g,黃連5g,炙橘皮6g,竹茹9g,鉤藤(後下)15g,青龍齒(先煎)10g,蓮子心3g,白芍10g,桑寄生12g,澤瀉9g,苧麻根15g。服藥至妊娠5月餘始停藥,後足月產一男嬰。

    按語:此例滑胎病案亦屬習慣性流產。以往第2~3胎均用西藥保胎,未獲成功。夏師囑其先調治月經,孕後再予保胎。測量BBT證實為黃體功能不健,同時要求患者避孕,待功能恢復後才可懷孕。從患者所出現的月經病分析,後期量偏少,色紫紅,有血塊,當屬瘀滯為患;從全身症狀上分析,系腎虛肝鬱。聯絡起來看,瘀滯者,氣滯血瘀也。氣滯與肝鬱相關,所謂肝鬱氣滯也。月經週期愈來愈後,說明氣滯逐漸加重,而且自初潮後一貫如此,且此次月經後期與多次流產亦有關,由此還有腎虛的因素。腎虛導致肝鬱氣滯,肝鬱氣滯導致血瘀,所以血瘀是次要的,腎虛是主要的。腎虛肝鬱後極易克伐脾胃,所以有時出現脾胃不足的現象;腎虛肝鬱又容易化火,所以本病在氣鬱明顯的情況下化為火熱。在夏師補腎調周法的治療下,患者月經週期大大縮短,BBT的雙溫相亦漸趨正常,為保胎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故囑其受孕。懷孕後立即採取脾腎同治的保胎措施,胎氣漸旺,又出現腎陰偏虛、心肝火旺的狀態,故孕後服用保胎藥至5月半,在孕8~9月時亦斷續服用滋陰養血、清肝寧心、理氣疏肝、利溼疏風等藥。在服藥過程中配合心理疏導,安定心神。患者曾疑常服中藥會影響胎兒智力、面板、頭髮等,夏師均予耐心解釋,於是安心服藥,得以產一男嬰,不僅智力、面板、頭髮未受影響,而且智力超群,身體健康,學習成績優異。

    【小結】

    1.滑胎,西醫學稱為習慣性流產,近年來又稱為複發性自然流產。一些功能性疾病引起的滑胎,經過懷孕前後的系統中醫辨證治療,預後良好。

    2.滑胎診斷並不困難,但再次妊娠前男女雙方應進行詳細的體格檢查,如卵巢功能測定、精液檢查、子宮輸卵管碘油造影、超聲波檢查、內分泌激素測定及染色體核型分析等。一旦停經,應及早透過有關檢查確診妊娠。

    3.滑胎以腎虛為主,兼有血瘀表現,治宜補腎安胎。兼心腎不濟者,必交濟心腎;兼肝鬱化火者,佐以清肝解鬱;兼脾胃不和者,佐以健脾和胃;兼血瘀者,活血化瘀,佐以益腎安胎。

    4.治療滑胎需防治結合,防重於治。“3、5、7”奇數律在保胎中很重要,需遵循和重視。

    5.對於滑胎患者,必須查明原因,針對病因進行積極的治療。一旦確診妊娠,應立即治療並休息,同時安定情志,注意飲食營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明風華》中,朱棣和朱瞻基都稱朱允炆為建文,符合歷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