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申山逸夫

    歷史上很多事都是有定數的,就像《推背圖》預測了很多歷史大事一樣,元朝朱元璋之所以北伐戰勝了元朝,因為元屬金,朱為紅色屬火,其建立的是明朝,明也是火,本質是火克金而已,況且朱元璋名字就是誅滅元朝的王。不明白的說說迷信,明白的知道是天地之間有定數。

  • 2 # 大瀚聞史

    這個問題要從兩方面回答。

    首先,從歷史走向來看,元朝氣數已盡。作為入侵中原的外族,元朝統治者並沒有像日後的清王朝一樣遵循漢制,接收吸納中華文化,而是將草原文明凌駕於中原文明之上,從制度和文化上並沒有真心地融入。加之元朝末期上層統治者日益驕奢淫逸,貪腐無道,使得百姓生靈塗炭、怨聲載道。這樣的政權是不會長久的,即使不被朱元璋的大明推翻,也會被其他人推翻。

    其次,從軍事角度來看,打敗元朝也是必然結果。我們印象中的蒙古騎兵應該是縱橫捭闔、東征西討,無往而不利的,為什麼會敗給由漢人領導的起義軍呢?而且縱觀中國歷史,從南打到北而統一中國的幾乎沒有,那朱元璋、徐達們是怎樣做到的呢?其實從當時的社會形勢看並不令人意外。當時的元朝統治集團因為聚集了各個少數民族,由於利益紛爭,內部矛盾早已凸顯,而且此時的蒙古騎兵由於久疏戰陣、貪圖享樂,早已不復當年之用。而廣大知識分子和有識之士由於飽受壓迫和得不到元朝重用而紛紛加入起義軍隊伍,使得起義軍同仇敵愾、人人奮勇。以朱元璋為代表的起義軍勢力坐擁徐達、常遇春等大將,以戰代練、步步為營,在實戰中鍛鍊了作戰能力,壯大了起義隊伍,加上底層人民的大力支援,這一正一反,能打敗昔日的草原霸主也就不奇怪了。

    綜上所述,無論從歷史大勢還是軍事角度,元朝的滅亡都是必然的。

  • 3 # 奧德修斯蛇夫座聖鬥士

    回族將領的大批參與,如常遇春,胡大海,湯和,鄧愈,武殿章,富有德,於錦標,丁圖郎,藍玉都是回族人,他們出力非常多。

  • 4 # 呔對面來者何人

    首先就是蒙古人統治太殘酷,人分等級,江南漢族最低,而且,蒙古貴族還享有漢族女人的初夜權。這對長期接受孔孟之道的漢族真是奇恥大辱。五家合用一把菜刀,你說漢族人民過的什麼樣日子。元朝統治九十多年可以說已經夠長的了,朱元璋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確實引領了當時人心潮流,加之老朱手腕得當又兼所佔江浙之地乃天下首富之地。所以能夠北伐成功,入主中國。

  • 5 # TX張一

    其實所有的朝代更替都可以用樂極生悲來總結,只不過草原文化的元朝是因為短時間內用絕對的統治,絕對的權利享樂了華夏文化,退耕,圈地,種姓制度,徹底對漢文化的踐踏!沒有籠絡士族,培養忠於自己的管理層,不像大清亡了,漢族精英都痛心疾首一樣

  • 6 # 饞嘴肥貓鏟史官

    因為那時候元朝已經奄奄一息了。

    元朝的覆滅與朱元璋並沒有多大關係。朱元璋建立明朝不久以後,元順帝棄大都北遷,然後做為正統的元朝其實就已經覆滅了。

    而在此之前,所有各支起義隊伍中,朱元璋是消滅元朝軍隊是最少的。元朝覆滅以前,朱元璋很少打蒙古人,主要是和漢族人打。

    也許有人會說,難道北元就不是元朝了嗎?我認為,按照中國古代皇權社會的朝代標準,北元就是北元,確實不能再算元朝了。

    當然,如果有人為了給朱元璋增加戰績,堅持認定北元也是元朝,我也沒有什麼意見。但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如果北元也算元朝,那麼就會產生一個很嚴重的歷史結論:元朝並不是被明朝滅掉的,而是被清朝消滅掉的。

    大家願意接受哪個結論呢?

    如果不願意接受元朝覆滅於清朝手中的結論,那就老老實實地談談元順北遷以前的這段歷史吧。

    元朝覆滅的前期,在這片土地上,兩個民族都在殘害自己人。

    南方是漢族人自己同室操戈,北方是蒙古人自己同根相煎。

    朱元璋當時在南方,他主要是打漢族人。

    咱們回憶一下元末的農民起義。最早反元的是浙江的方國珍,比“石人一隻眼”起義還要早。

    1351年五月,劉福通也在河南穎川揭杆而起,他是紅巾軍的領袖。

    緊接著,天下大亂了。

    湖北羅田的徐壽輝,江蘇徐州的芝麻李,江蘇泰州的張士誠,安徽濠州的郭子興,湖北隨州的明玉珍…… 都紛紛舉起了義旗。

    到了公元1356年,元朝在黃河以南的勢力就基本上被清理乾淨了。

    劉福通、韓林兒佔據了安徽、江蘇、河南、山東等大片領土,繼續向北方和西北擴張;徐壽輝的勢力範圍在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張士誠擁有江蘇、浙江等地;明玉珍轉頭進入了四川和雲南。這是消滅黃河以南元軍最多的四支隊伍。

    這時郭子興已經死了,朱元璋帶著郭子興留下的部隊,也就兩萬來人,佔領的地片也不大。只有安徽中部滁縣、和州的一小片地方。

    在黃河以南的元朝勢力被消滅了,漢族人就開始互相攻殺,誰都想當皇帝嘛。

    這時候的朱元璋勢力還很弱小,這點點地盤和人馬,他惹得起誰?

    朱元璋的北面是勢力最大的劉福通,全靠他擋住了兇悍的元軍;東面是張士誠,西面是徐壽輝,朱元璋敢打誰的主意?

    朱元璋敏銳的發現,元朝的勢力越往南就越薄弱,在張士誠和徐壽輝勢力之間,還有一塊空白地沒有被佔領:江蘇中西部直到浙江中西部的一塊長條。這片區域人口眾多、物產富饒。

    朱元璋由採石磯偷渡長江,攻取了南京,再往南發展,獲得了浙江金華、衢州。

    建立明朝以前,朱元璋與元軍的全部作戰就是這些,再也沒有打過蒙古人了。

    在後面的日子裡,朱元璋主要是與徐壽輝作戰,後又與陳友諒打,再打方國珍,打張士誠……都是起義軍的漢族戰友們。

    朱元璋在南方打漢族人,而劉福通則率領紅巾軍在北方打蒙古人。

    劉福通1355年擁立韓林兒為王后,分兵四路北進,親率中路軍打下了河南,遷都開封。 北路軍從山西打到大都。東路軍打下了山東,西路軍打到了陝西鳳翔。

    掀翻元朝。劉福通才是真正的主力,貢獻最大。

    但蒙古出了個厲害人物――察罕貼木爾,他抓住了紅巾軍兵分四路,兵力分散的弱點,各個擊破,使紅巾軍元氣大傷。

    察罕貼木爾屢戰屢勝,收復了陝西、山西的全部失地。旌旗指處,所向披靡,從陝西、寧夏、山西直到河北、河南,幾乎百戰百勝。

    公元1359年,察罕帖木兒攻破河南開封。劉福通、韓林兒率殘軍南逃。

    1361年,察罕帖木兒揮師東向,分兵三路進入山東,勢如破竹,陸續攻破東昌、濟寧、濟南,直至東海。一年間收復了山東大部。

    抗元主力劉福通的將近百萬紅巾軍喪失殆盡,北部地區幾乎都被元朝收復。

    如果察罕帖木兒趁勢揮師南下,那誰也擋不住百戰百勝的他。但關鍵時期,一個意外改變了歷史的走向。

    此時的朱元璋被陳友諒和張士誠夾在中間,腹背受敵。紅巾軍這一敗,就把朱元璋的地盤暴露在察罕帖木兒的威脅之下。

    而以朱元璋當時的實力,根本扛不住察罕帖木兒的攻擊。

    朱元璋就派出使者與察罕帖木兒交往,表示要臣服於元朝廷,察罕帖木兒就沒有率兵來收拾他。

    就在朱元璋與元朝眉來眼去,準備投降的關鍵時刻,發生了意外。

    元朝有個貴族,名叫答失八都魯。察罕帖木兒剿滅紅巾軍時,答失八都魯在河南與紅巾軍作戰,也頗有戰功。劉福通搞了個反間計,使元朝喪失了對失八都魯的信任。 答失八都魯又驚又怒又害怕,憂懼而死。

    答失八都魯的兒子博羅帖木爾繼續統領剩下的那支部隊。博羅帖木爾是貴族出身,瞧不起察罕帖木爾,又很嫉妒他的戰功。

    博羅帖木爾突然率兵攻擊察罕帖木爾的軍隊,察罕帖木爾立即還擊,他們之間的內鬥,使元朝內部走向分裂。

    當年,紅巾軍進攻山東東平的時候,元朝守將田豐和王士誠率部投降了紅巾軍。而後來,察罕帖木爾率大軍來收復失地,田豐和王士誠又投降了元軍。

    察罕帖木爾率兵進取山東,田豐和王士誠又起了叛心,暗中伏下死士,去請察罕帖木爾來視察。 察罕帖木爾只帶了十一名隨從前往,結果卻被這兩個叛將突然襲擊,殺死了。

    察罕帖木爾死亡的訊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地跳了起來,立即放棄了歸降元朝。

    重將死了,元朝陷入了一片混亂,朝廷內部分裂加劇,人心大亂,彼此內鬥不斷。

    朱元璋溺死來投的韓林兒,再收拾掉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等勢力,1368年正月,朱元璋稱帝,定都南京,國號大明,年號洪武。黃河以南,漢族人內部的自相殘殺結束了,南部統一。

    當朱元璋把目光投向北方時,蒙古人內部的自相殘殺卻正在如火如荼。

    漢族人內鬥時,蒙古人沒有趁機各個擊破,而現在蒙古人內鬥,朱元璋抓住了這個機會,命徐達和常遇春率軍北伐。

    至正二十八年,閏七月初一, 徐達率軍由中灣渡過黃河。繼而連克彰德、廣平、趙州等地,邯鄲的尹都久玉投降。攻取長蘆,兵抵直沽(天津),元朝丞相伊蘇不戰自退。

    二十六日,知樞密院事卜顏帖木兒迎戰明軍,被擒殺。

    二十八日夜,心力憔悴的元順帝棄大都,率后妃、皇太子、眾臣,惶惶逃往上都。

    八月二日,徐達率大軍從大都齊化門外填濠而入,佔領了大都。

    從這一刻起,做為正統元朝的時代就徹底結束了。

    明軍從渡河開始,到攻取大都,只用了一個月時間。

    來分析一下明朝如此輕易得手的原因:

    1.劉福通率領的紅巾軍重創了元軍主力,這使後來朱元璋北伐時候阻力大減;

    2.察罕貼木爾又重創了紅巾軍,這使朱元璋統一南方後,在北方沒有了強大的競爭對手;

    3.蒙古人內部互相爭鬥,自相殘殺,不但失去了將才察罕貼木爾,還喪失了擊破起義軍的大好良機。

    4.實力大損的蒙古人互不信任,不能團結,力量分散,如一盤散沙。

    5.元朝皇帝大權旁落,也組織不起有效的抵抗。

    所以,明軍渡河北伐短短一個月,就成功地推翻了元朝。

    後來,朱元璋五次、朱棣八次都沒啃掉的那塊骨頭,叫“北元”。

  • 7 # 史裡淘聲

    朱元璋令大將徐達率軍北伐成功打敗了元朝,是因為朱元璋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等有利條件。

    從三國到南宋期間隔的是北伐戰爭戰例有:

    蜀漢諸葛亮北伐,因國力不強而失敗。

    東晉桓溫北伐,因朝廷不支援而失敗。

    東晉劉裕北伐因朝廷反對而失敗。

    北宋太宗北伐戰爭因兵力不強大而失敗。

    南宋岳飛北伐因朝廷不支援而最後失敗。

    首先,朱元璋對北伐元朝的態度明確。他的討元北伐文:“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表明了北伐立場。

    其次,兵力強大。朱元璋組建了一支一萬多兵力的集團化的騎兵。蒙古靠騎兵起家,所以元朝政府十分重視養馬,在山東,江西,甚至雲南都有官辦馬場。因此朱元璋起兵後有足夠的馬匹組建騎兵部隊。

    三,恰逢好時機。徐達北伐剛好遇上北方大亂,蒙古人自己在打內戰,北方成一盤散沙。

    四,北伐路線正確。先取山東,撤其屛蔽,旋師河南,斷其羽翼。然後進兵元都,則其勢孤援絕,不戰可克。明朝軍隊拿下山東後,勢如破竹,最後攻打大都時,元順帝棄城而逃。

    所以明朝軍隊取得了北伐勝利。

    期待您的關注!請賜評。

  • 8 # 這些歷史要讀

    中國歷史上,曾有多次北伐的軍事行動,如三國時期蜀漢的諸葛亮北伐、東吳的陸遜北伐;東晉時期的祖逖北伐、桓溫北伐、劉裕北伐;南朝時期的歷次北伐;南宋時期的岳飛北伐、隆興北伐、開禧北伐;明初的北伐,以及近代的北伐戰爭等等。

    而這麼多次北伐軍事行動中,能取得徹底勝利的,只有一次,那就是明初北伐。而且明王朝的北伐行動不僅徹底成功,更是一氣呵成,確實很值得後世所讚頌。

    那麼,為何徐達等人所率領的明軍,能輕易的打敗元朝呢?關於這個問題,有不少網友都認為主要是因為元朝大勢已去,元軍早已不復當年之勇;當然也有人則認為主要是因為明初軍隊強大的戰鬥力和徐達等將領的出色指揮等等。

    確實,北伐能否成功,一個很關鍵的要素就是南北雙方軍事實力上的差距。自古以來,南方的軍事力量基本上都是要弱於北方的,尤其是要面對入主中原的少數民族政權時,勝算則更低。換句話說,歷次北伐戰爭的失敗,主要原因都是由於南方軍事實力的不足所造成的。比如南朝的歷次北伐,南宋的歷次北伐,就是因為軍事實力本身就弱於北方勢力,進而無法保證戰爭的勝利。

    而明初北伐不同,當時的明軍戰鬥力已經超越了日薄西山的蒙元軍隊。因此,明初北伐具備軍事上的優勢,這是其所能取得成功的基礎。

    然而,歷史上也並非只有明軍的北伐取得了對北方勢力的軍事上優勢。實際上,東晉的劉裕北伐、近代的北伐戰爭,都取得了對北方勢力的軍事優勢。尤其是劉裕北伐,東晉北伐軍的軍事優勢更是明顯,其難度顯然也要比明初北伐小。

    因為,當時的北方四分五裂,戰亂不休,軍民疲憊。所以,東晉北伐軍得以在名將劉裕的率領下,一路勢如破竹,滅南燕,破北魏,亡後秦,收復山東、河南以及關中等北方地區,光復洛陽、長安兩京。他們離北伐的最終勝利,其實僅一步之遙。

    但是,最終劉裕卻並沒有取得徹底的勝利!那麼,同樣具備軍事優勢、擁有名將指揮,同時也順應天下民心,問什麼徐達能成功,劉裕卻失敗?

    因為,北伐物件的強弱不過是一個要因,而不是決定北伐成敗的根本。實際上,決定北伐成敗最根本的還是人心,是北伐領導層的人心!

    所謂人心齊,泰山移!劉裕北伐最終功虧一簣,東晉統治集團的內部不和及政治鬥爭,是其失敗的根源所在。

    這些明朝並沒有。朱元璋本身就是一代雄主,他所領導的明朝軍隊是一支有信仰,有抱負的軍隊;而圍繞在他身邊的名臣悍將,都心悅誠服的接受朱元璋的指揮,明朝領導層的決心和目標高度一致,上至君王百官,下至黎民百姓,皆有驅除元賊之決心和鬥志。如此,明朝上下便在“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旗幟下,精誠團結,共討元賊。

    正是在這等團結一致,信仰堅定的精神力量武裝下,明軍的戰鬥力和明王朝北伐的執行力和徹底性,就不是其他歷次北伐行動所能比的。因此,明軍所致自然是攻必取,戰必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母親的戰爭劇情介紹,第1-32集大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