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雲朵朵開2105

    沙俄從大清搞走外西北,外東北,外蒙古幾百萬平方公里領土,還弱嗎?把奧斯曼從克里米亞,東歐平原打到只剩下亞洲的安納托利亞半島的小國家,還弱嗎?

  • 2 # 燃燒島鏈

    沙俄弱小,這個結論是怎麼得出來的呢?沙俄相對於當時的英法德等國差一些,但是和弱小這個詞還是不沾邊的。後來的蘇聯也並非是一蹴而就的成為所謂的超級大國。蘇俄自沙俄繼承的家底遠比國民政府自清政府繼承的家底豐厚的多的多。

    俄羅斯帝國,簡稱沙皇俄國(沙俄),是俄羅斯歷史上最後一個君主制國家。領土面積2280萬平方公里(1914年),人口1.657億(1914年)。自彼得大帝之後的200年間,俄羅斯從一個落後窮困國家發展成強大軍事帝國。有著“歐洲憲兵”和“歐洲壓路機”的稱呼。

    1914年,俄國工業總產值位居世界第四位,在某些關鍵領域,如鋼鐵、煤炭、冶金和工程技術方面則正在趕超最強大的幾個西方國家。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勞動力也為經濟的發展提供強大的保障。國際貿易中,俄國的貿易量日漸增長,並一直處於順差狀態。

    軍事方面沙俄擁有較完整的軍事工業體系,能製造從步槍到無畏艦的各種武器裝備。擁有規模龐大的陸軍(人海戰術碾壓,所以叫歐洲壓路機)。1900年沙俄海軍總噸位38.3萬噸,位居世界第三。沙俄還是是世界上第一個擁有重型轟炸機的國家。

    對於沙俄的具體情況和評價國內的主流論調基本上都是來自於蘇聯,具體來說只能見仁見智了。

  • 3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沙俄被譽為是帝國主義鏈條上的薄弱環節:日俄戰爭中沙俄被新興的東洋島國打敗,被迫將在中國東北和北韓半島的利益讓渡給日本;一戰中俄軍有2254400人陣亡、3749000人負傷、3343900人被俘,慘重的損失直接誘發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導致了沙皇俄國政權的覆滅。然而繼承了沙俄領土並事實上因為芬蘭和波蘭的獨立而有所縮水的蘇聯卻在接受沙俄留下的爛攤子後在幾十年間一躍成為同美國分庭抗禮的世界兩大超級大國之一。那麼蘇聯是如何實現這一逆襲的呢?

    歷史上俄羅斯長期深受封建農奴制的束縛,工業化程序長期滯後於西方。事實上俄羅斯就其文明與體制的進化程度一直滯後於西方,然而俄羅斯憑藉自己龐大的疆域和人口即使在技術相對落後的情況下也能以數量彌補質量的方式實現規模效應。於是俄羅斯和西方之間就形成一種你追我趕的發展態勢:每當世界政治、經濟、軍事體系出現結構性變革之際俄羅斯就會因為自身文明與體制的滯後而被西方甩在身後;而當世界政治、經濟、軍事體系進入穩定發展階段後俄羅斯的體量優勢就會逐漸彌補文明、體制、技術上的不足。

    俄羅斯帝國由盛轉衰的時期正是第二次工業革命促使列強急劇向工業化轉型的時期——在這一時期決定一國國力強弱的最主要的因素不是規模體量,而是體制和技術創新,因為創新會帶來跨越式發展,而深受封建農奴制困擾的俄羅斯帝國恰恰並不擅長創新,因而被抓住時代機遇改革創新的西方列強迅速超越。而當第二次工業革命所帶來的體制和技術創新日漸平穩後俄羅斯自然也會學習西方的先進經驗,儘管經過學習後俄羅斯和西方之間仍有差距,但這種差距完全可以透過俄羅斯的體量規模得到彌補,於是俄羅斯歷史上就始終不斷呈現這種大起大落的盛衰轉折。

    蘇聯從沙俄手中接手的遺產其實並不算少:儘管由於芬蘭和波蘭的獨立而有所縮水,但沙俄的絕大部分領土仍為蘇聯所繼承,同時繼承的還有這廣袤領土上的資源和人口。在經歷兩個五年計劃後蘇聯已由一個農業國過渡成為一個具備自主齊全的工業體系的工業國,儘管此時的蘇聯在生產技術上仍相對落後於西方國家,但憑藉龐大的規模體量已能實現質量不夠數量湊。1940年德國的總人口大約為7000萬、全年的鋼產量為2150萬噸、發電量630億千瓦時;同一時期1.7億人的蘇聯創造了1830萬噸的鋼產量和480億千瓦時的發電量,儘管這一資料仍低於德國,但蘇聯憑藉自身的規模體量優勢仍在不斷縮小差距。當蘇德戰爭爆發後德軍以閃電戰的方式迅速消滅了幾百萬蘇軍,奪取了蘇聯1710座城市、7萬多個村鎮,但蘇聯在軍隊數量上超過德國的現實並未改變,與此同時在蘇聯的後方基地全華人民都被髮動起來源源不斷地為前線生產所需的武器、彈藥、糧食、藥品等戰略物資。正是憑藉強大的軍工生產能力的支撐才使蘇聯在蘇德戰爭中反敗為勝。

  • 4 # 遊者走天下

    沙俄可不弱小,沙俄的前身是莫斯科公國,曾經是金帳汗國手下的一個封建割據政權。

    這個政權當初實力並不強大,但是好在與金帳汗國的關係很密切。後來金帳汗國就把俄羅斯地區的徵稅權交給了莫斯科公國的大公。於是依靠金帳汗國的支援,莫斯科公國開始以徵稅的名義對周邊國家進行侵略。

    與此同時,金帳汗國經過100多年的高水平生活後已經逐漸腐化墮落,而且內部極為不穩定,對北方屬地的監督也越來越弱,於是更加依靠莫斯科公國的幫助。就這樣,不知不覺間莫斯科公國佔有了俄羅斯大部分的領土。

    羽翼漸豐的莫斯科大公開始宣佈獨立並與金帳汗國分庭抗禮,當時金帳汗國內亂不斷,根本就沒有能力教訓莫斯科公國。1480年,莫斯科從金帳汗國的統治下獨立。

    (莫斯科公國和金帳汗國的戰爭)

    到16世紀的時候,伊凡四世加冕為沙皇,該國號為俄羅斯國,並開始實行集權統治,從此俄國開始向外快速擴張,並滅掉了蒙古人建立的喀山汗國,從此將勢力擴張到烏拉爾山以東。

    等到17世紀中期的時候,俄羅斯已經擴張到了西伯利亞東部和當時的大清帝國相接壤,並且發生了邊境衝突,雖然後來在雅克薩之戰中失敗,但俄羅斯並沒有放棄向東方的征服,而是一直向東北地區發展,越過白令海峽進入到北美地區北部獲得了阿拉斯加。

    在歐洲地區,它也不斷向周圍鄰國進行戰爭,並且成功奪取了瑞典部分領土,18世紀的沙皇俄國稱得上是真正的橫跨歐洲、亞洲、北美三大洲的龐大帝國。

    到了19世紀初,幾乎整個歐洲都被拿破崙征服,但是沙俄不僅沒有向拿破崙低頭,反而與拿破崙爆發了當時歐洲最大規模的一場戰爭,俄法戰爭。拿破崙率領60多萬大軍遠征沙俄,但是在沙俄的抵抗下,最終損失慘重喪失了五十幾萬大軍。

    從此以後反法同盟將拿破崙擊敗,沙俄也透過反法戰爭的勝利成為歐洲警察,啞然當時歐洲大陸秩序的維護者!

    此後100年,沙俄與英法爭奪克里米亞,奪取了大清的大片領土,在東北地區與日本開戰,並且在一戰的時候從東線獨立對抗奧匈帝國和德國軍隊。

    所以,俄國在蘇聯建立前當了幾百年的強國,並不是蘇聯建成立後它才變強大!

  • 5 # 雲中史記

    沙俄時期,作為一個內陸強國,自然比不上英法等海洋強權,但它鯨吞了歐亞萬里江山,工業實力也很強,拿破崙垮臺後更是成為歐洲憲兵,陸權霸主,則麼看也不是又窮又弱。

    奠定蘇聯後來發展基礎的,不僅有沙俄時代留下的工業底子,更有一條修建了修建了13年,直到沙皇倒臺前2年才修好的9000多公里長的西伯利亞大鐵路,沒有這條路,蘇聯在後來要整合全國資源搞建設,可沒那麼容易。

    19世紀,沙俄出現了普希金,門捷列夫等享譽世界的大師級人物,工業經濟發展也一路小步快跑,1880年基本完成了工業革命,雖然它那時的工業底子比不上英德美等列強,但至少排世界前七八位是沒什麼問題的,還是有一定基礎的。

    沙俄的貧弱,關鍵在於幾百年都沒怎麼變的腐朽的沙皇制度,環顧四周,日本進行了明治維新,國力強大,英法都成為典型的資本主義國家,成為世界霸主,美國自然不必說,還在熱火朝天的西部大開發,德國完成了統一,建立了帝國,雖然政治制度較為落後,但比沙俄那就好的不止100倍,統一之後經濟飛躍式發展。

    而沙俄到了19世紀後期1861年才廢除歐洲早已沒有的農奴制度,雖然它的經濟在發展,但是政權組織形式還是中世紀的皇帝+封建貴族,腐朽落後。

    蘇聯崛起的關鍵—高度集中化的全盤公有制和強大的計劃經濟體系。

    蘇俄-蘇聯,地跨歐亞大陸,幅員萬里,有200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人口上億,民族成分複雜,在沙特時代,中央對地方的日常管控並不算強,要發展經濟,首先必須要有一個強大的行政中樞。

    蘇聯建立了高度統一的行政體系,而反應到經濟上,就是建立了強大的計劃經濟體系,在沙俄時代的工業基礎以及西伯利亞大鐵路基礎上,將全國的經濟高度的整合起來。

    蘇聯優先發展重工業,而重工業需要的石油、原料等等蘇聯都有,它不用像英法等工業大國需要全世界的找能源基地、材料基地和銷售市場,它自身的體量就資源就能在相當時間內滿足工業發展需要。

    如果按照英法等西方國家資本推進經濟發展的做法,以蘇聯建國初期的現實考慮,基本很難實現工業的快速發展,因為它的基礎太薄弱了。

    所以,蘇聯以國家力量推動,一方面在廣袤的國土上到處大建工程,搞各種開發,制定5年計劃,用政治命令來代替經濟執行,什麼價格、市場、價效比之類統統不考慮,就一句話:全國一盤棋,到處搞建設。

    在行政命令的推動下,蘇聯的工業產值僅僅到了1927年,就居於世界第五,到了二戰前的1937年,已經居於歐洲第一,世界第二。

    在工業化的強大推動下,蘇聯經濟自然就強大了起來,這對二戰中打敗德國也起到了一定的物質保障。

    當然,這種體制也進行了一段時間之後,也會陷入低效率、缺乏創新、死板的缺陷,這個當然是蘇聯後期的問題了,這裡就不多陳述了。

    要發展,就要勇敢地和腐朽的過去做徹底的切割,打到了舊制度,才能建立新的世界,在血與火中誕生的國家政權,才能順利地帶領國家走向經濟繁榮。

  • 6 # 唐律疏議

    十月革命前的沙俄,弱,但不小。而且弱也只是相對當時的列強而言。雖然東敗於日本西敗於英法德,但吊打亞非拉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地區還是不成問題的。

  • 7 # 聯合防務

    沙俄弱不弱小要看跟誰比、怎麼比、什麼時候比。雖然列寧說“沙俄是帝國主義鏈條上的薄弱環節”,但人家好歹也是帝國主義鏈條的一環。那個年代能被列寧稱作帝國主義的統共也就不到十個國家,所以再怎麼低估,沙俄也是上世紀初世界前十的國家,從絕對意義上說,沙俄可算不上弱小。

    要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的沙俄可是有全套工業體系的,能自己生產從子彈、槍支到大炮、戰列艦的各種武器,其龐大的人口基數和廣闊的國土面積更是讓歐洲列強都敬畏不已。在很長時間裡,歐洲列強對於沙俄都是保持著相當的尊重的,而沙俄本身也經常在歐洲扮演重要角色。拿破崙戰爭之後到克里米亞戰爭之前,沙俄一直被稱為“歐洲憲兵”,對歐洲各國內部事務經常加以干涉。即使是克里米亞戰爭和日俄戰爭兩次失利暴露了沙俄外強中乾的本色,歐洲各國仍然把沙俄稱作“蒸汽壓路機”,對其龐大的軍隊寄予厚望。

    當然,說沙俄是薄弱環節也是有原因的。雖然沙俄從彼得大帝時代就開始了近代化的程序,但此後卻長時間停留在農奴制度的階段,而沒有及時向資本主義階段發展。這就導致沙俄發展速度遲緩、效率低下,雖然有完整的近代工業體系,但產能、效率、質量都不理想,一戰中,沙俄的軍工體系甚至不能保證每個士兵都有一把槍。

    雖然日俄戰爭的失敗讓沙俄有所觸動,甚至還開展了進一步解放農奴、改變土地所有權的“斯托雷平改革”,但由於農奴制度的阻礙力量太強大,這一改革進展緩慢,並在斯托雷平遇刺後半途而廢。所以,到了一戰前夕,沙俄的統治體制已成為其最大的制約因素和短板,也讓沙俄的國力和發揮受到極大的制約。

    但畢竟沙俄還是有足夠的底子的,所以蘇聯才能在沙俄的基礎上迅速發展,成為世界性的強國。T

  • 8 # 風華

    沙皇俄國一點也不弱,蘇聯是在十月革命以後,才逐漸走向毀滅的。

    十月革命以後蘇聯是徹底地變弱了!

    十月革命以後,蘇聯大量地殺戮文化精英,經濟精英,蘇聯能真正強大嗎?,把沙皇攢下的文化老底都毀滅完了,蘇聯也就徹底地完了。

    到現在俄羅斯也沒有恢復過來,俄羅斯缺少文化精英和政治、經濟精英。缺少治理國家的人才。讓普京這樣一個完全的外行來治理國家。

    看看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蘇聯糟糕的表現。

    蘇聯所謂的強大隻是生產了一些軍事裝備和有一支數量龐大的軍隊。

    整個國家在各個方面已經落伍和腐朽了,最後的分崩離析是必然的。

    真不知道蘇聯強大在哪裡?

  • 9 # 軍機圖

    沙皇俄國可是戰勝過拿破崙的,所以你不要是認為沙俄很弱小。在1854年至1855年爆發的克里米亞半島戰爭,沙皇俄國輸給了英國,法國以及土耳其組成的聯合軍隊。1877年沙皇俄國痛揍了奧斯曼帝國扳回一局,然後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俄羅斯都是戰勝國。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蘇聯成為了和美國並肩的世界超級大國。這是為何呢?第二次世界大戰兼有雙重屬性,一方面是反法西斯的勝利,另一方面則是英法等殖民帝國的勢力範圍洗牌。

    二戰,蘇聯最大的對手德國被肢解,冰杯英法美以及蘇聯兩方分割,柏林牆建立,不可一世的德國徹底淪為“殖民國家”,東德和西德也從經濟以及政治上開始分化,尤其是東德因為國土面積小、人力資源小加上蘇聯的主義政策,發展緩慢。

    在二戰後,英法兩國老牌帝國損失了很多的海外殖民地,這都是因為二戰影響導致的,譬如印度、巴基斯坦的獨立,以及阿爾及利亞,甚至到東南亞地區,英法兩國的元氣大傷,再無能力承擔全球性軍事部署。

    然而同時期的蘇聯,則在中東歐以及亞洲獲得了很高的影響力,形成了一個超大國土面積的國家,加上集權統治,自然資源充足,軍事工業發達,西歐整體無能力威脅蘇聯,這造就了蘇聯的超級大國地位。而之後,也正因為西歐發展加快,蘇聯衰敗,中東歐各國不願意跟著蘇聯混了,最終導致了蘇聯的解體。

  • 10 # 血之櫻花

    所謂弱小那是相對的,自從俄羅斯帝國成立的這三百年來,俄羅斯一直都是世界強國,在很長時間內都是Continental一霸,尤其是拿破崙戰爭和二戰後的那幾十年,沙俄末期確實相比西歐和美國的工業能力差了不少,但是有比較完善的工業科技底子,加上制度優勢有集中力量發展工業的能力,另外二三十年代的經濟危機爆發後,美國出於各種原因也對蘇聯投資了不少,這筆資本也是幫助很大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的90後對於工作是什麼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