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軍武兔

    蒙古帝國,在1206年至1260年鼎盛時期的故事,被認為是世界歷史上最不尋常的章節之一。

    今天,蒙古國軍隊身穿傳統軍服

    今天蒙古國,居民人數不超過三百萬。眾所周知,偉大的鐵木真,即人們所熟知的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帝國,然後他的直系後代繼續統治。

    蒙古帝國時期的軍服

    在蒙古帝國的領土上,有超過1億人居住。

    一、對外征服的傳統:

    軍事歷史重建中的蒙古帝國騎兵

    眾所周知,生活在亞洲的遊牧部族君王,定期開展對外征服活動。

    這個事實很有趣,指出了亞洲遊牧部族古老文化的先天性傾向,不斷地影響了世界。

    對鄰近文明的不斷反覆攻擊,世界歷史學家經常試圖解釋這種行為模式。

    二、遊牧經濟缺乏積累物質盈餘的能力:

    遊牧部族逐水草而居

    可以部分歸因於遊牧經濟的特徵,其特徵是缺乏積累物質盈餘的能力。鑑於這種情況,在遇到困難時,遊牧部族就會去征服鄰國,以便獲得想要的東西。

    三、氣候條件適宜:

    今天,蒙古國美麗的草原風光

    十三世紀的氣候條件特別有利於草原植被的生長,這為擴張創造了機會。

    四、周邊文明的影響:

    波斯文明

    古代的周邊文明,如波斯文明,對蒙古部族帶來了影響。

    但是,過度集中在物質方面,不能解釋蒙古部族擁有較強能力的原因。

    五、蒙古部族的精神力量:

    蒙古國民眾,身著本國傳統服裝

    蒙古部族自古以來就認識到:任何觀念和信奉都是真實的,因為它是真實的,適用於一切應用領域。

    蒙古部族的觀念和信奉,體現於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以積極主動的作為,獲得較好的生存,這是一種順天時而動的樂天有為能力。

    這就是蒙古部族所固有的精神力量和堅定的信奉。

    而歐洲文明,卻錯誤地將蒙古部族理解為“原始”和“野蠻”。

    可以看出,同時代的歐洲人,對蒙古帝國、偉大統治者成吉思汗,對蒙古部族的精神世界,所知甚少。

    由於對理性思維的過度強調,現代文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這一珍貴的能力。

    六、成吉思汗的創舉:

    蒙古國,成吉思汗的雕像

    成吉思汗有能力凝聚和激勵蒙古部族,取得巨大成就。

    同樣的地理和氣候環境已經存在幾千年了,但只有成吉思汗,才真正完成了所有蒙古部族的統一,併產生了一種足夠強大的共同的目標,從而結束蒙古部族內部混亂無序的爭執和戰爭。

    以前這樣的情況比較嚴重,耗損了蒙古部族的資源和力量,無法開展任何可持續的聯合軍事行動。

    所以,這項偉大的成就,來自於成吉思汗的個人創舉,並不取決於物質因素。

    成吉思汗所特有的雄心壯舉,以及蒙古部族對成吉思汗的崇敬,對過度理性的藐視,這是蒙古帝國成就大業的最根本,最關鍵的因素。

    以上這些原因,在1236-1242年,在蒙古帝國征服歐洲的行動中,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所以,當沒有了成吉思汗及其直系後代,蒙古帝國的遠征,就無以無續了。

  • 2 # Ghoul內幕

    歷史上對於蒙古大軍的戰績,和鼎盛時期的統治這一點是不可否認的,,中國、中亞、俄羅斯這些都是經歷過蒙古統治的地方。周圍諸國也給併入蒙古大國。

    另一點在史書中把蒙古人描述為野蠻的征服者,尤其是俄國史學界還有一個著名的說法叫做“韃靼人桎梏”,說蒙古人的統治拖了俄羅斯的後腿,讓俄羅斯不能融入歐洲的先進文明。歷史背景:

    在蒙哥(忽必烈哥哥)和忽必烈進攻南宋的同時,他們的另一位兄弟,旭烈兀,正在指揮蒙古的第三次西征。截至1259年,旭烈兀已經佔領了今天的伊朗、亞塞拜然、伊拉克這些地區,並且進入敘利亞。本來根據蒙哥的指令,旭烈兀還準備進攻埃及,結果到了1260年,蒙哥的死訊傳來,旭烈兀就急忙趕回東方,準備看看有沒有機會爭奪大汗之位。旭烈兀帶走了主力部隊,只留下他的大將怯的不花率領一小部分軍隊繼續征戰,這時候埃及的馬穆魯克王朝發起了反擊,他們在今天巴勒斯坦的阿音扎魯特平原打敗蒙古軍,殺死了怯的不花,蒙古第三次西征,也就到此結束了。

    之前蒙古人也不是沒打過敗仗,但是在阿音扎魯特的失敗,讓一切都變得不一樣了。

    後來旭烈兀留在西亞,以伊朗為中心,建立了伊爾汗國。在他的北邊,今天俄羅斯東南部,是另一個蒙古政權欽察汗國,當時的可汗名叫別兒哥,跟忽必烈、旭烈兀是叔伯兄弟。他曾經派軍隊支援旭烈兀的西征,現在仗打完了,他想朝旭烈兀要伊朗北部的牧場作為報答,但是旭烈兀不肯,於是他跟別兒哥就反目成仇了。

    這時候,打敗怯的不花的埃及馬穆魯克王朝,看到蒙古人之間鬧了矛盾,趕緊主動找上別兒哥,尋求跟他們建立同盟關係。一來他們都跟旭烈兀敵對,二來別兒哥當時已經信奉了伊斯蘭教,跟同樣是穆斯林的馬穆魯克王朝就比較親近,所以真的就跟他們聯手,共同對付原本是兄弟國家的伊爾汗國。

    從東歐到北非,這麼大的範圍內,欽察汗國和馬穆魯克王朝聯手建立了一條圍堵旭烈兀的防線。

    這個局面帶來的影響,就是蒙古各個兄弟政權之間的裂痕已經出現,之前從成吉思汗到蒙哥,讓蒙古人團結一致的力量,已經不復存在。而這也就意味著,之前半個多世紀當中,蒙古的擴張勢頭,就此打住,無以為繼了。

    或者換句話說,蒙古帝國發動舉國之力、透過侵略來實現的、傳統的發展模式,走到了盡頭,這個國家面臨的不是一次簡單的軍事上的挫敗,而是一次不得不進行的國家發展戰略的轉型。能否適應這個轉型,這對當時各個蒙古政權來說,都是一個重大的挑戰。

  • 3 # 顧詞娛樂

    若果說在與蒙古同時代的各國軍隊,也許沒有可與之匹敵的。

    但是從整個中世紀冷兵器時代的軍隊來說,有著偉大戰績的軍隊也不在少數,只是其征服範圍沒有蒙古征服的面積大而已,並非說其軍隊戰鬥力就比不上蒙古軍。蒙古軍之所以能取得那樣偉大的成績,一方面歸結于軍隊的英勇善戰,另一方面也是和當時的國際形勢有關的。

    當時,蒙古周圍的諸國早已衰落,金朝已經沒落腐朽,南宋更是退居長江一隅;花拉子模也是國道中落,再加上西邊曾經非常強盛的阿拉伯帝國,也是日薄西山,無力抗擊蒙古鐵蹄。所以,蒙古強大的軍隊,征服這些業已衰落下去的國家,猶如摧枯拉朽,並沒有發生特別激烈的血戰。所以,國際上的有利形勢給了蒙古帝國大軍以發揮的機會。

    同樣,歷史上在歐亞非橫掃各國的強國亦是不在少數。

    [1]包括5世紀從南俄草原攻進歐洲腹地,直搗羅馬帝國腹地的阿提拉匈奴大軍,是為歐洲歷史上第一次“黃禍”,使得歐洲各國惶惶不可終日,把匈奴大軍形容為“魔鬼的軍隊”,所到之處,雞犬不留,一片荒蕪。當時歐洲對匈奴之恐懼並不亞於對蒙古的恐懼,因為阿提拉大軍已經深入到北海邊上,進入法國內陸,甚至數次入侵羅馬帝國本土,羅馬危殆。只是生不逢時,阿提拉在特隆尼瓦會戰遭遇了處於強盛時期的東哥特大軍,以及在“最後的羅馬人埃提烏斯”領導下的羅馬軍隊,戰鬥力不可小覷。結果聯軍在奧爾良一帶擊潰了曾經囂張一時的匈奴大軍,最終“上帝之鞭”阿提拉含恨而終。這是因為當時的國際形勢讓匈奴有了更多強大的對手,並不是匈奴戰鬥力不強。如果不是東哥特勢力的阻撓,匈奴攻下羅馬城,毀滅西羅馬帝國,並不是沒有可能。

    [2]橫跨歐亞非得阿拉伯帝國。同樣是馬背上的民族,阿拉伯大軍與匈奴、蒙古都創立了偉大的業績。從阿拉伯半島開始發跡,在敘利亞擊潰拜占庭帝國大軍,奪取埃及,向東毀滅了強大的薩珊波斯帝國,拿下中亞。在非洲西海岸的擴張,更是所向無敵。阿拉伯大軍連續一口氣奪去了利比亞、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等在內的整個北非,然後還渡海進入伊比利亞半島,毀滅西哥特王國,又翻過比利牛斯,直逼***統治腹地,似乎整個歐洲已經找不出第二個力量來阻撓阿拉伯的瘋狂擴張。但是,北方新興的法蘭克軍隊此時南下了,雙方在普瓦提埃一場會戰,終於擊破了阿拉伯的兵鋒,從此在西邊的攻勢停止。在東邊,儘管拿下了中亞,並且在坦羅斯擊潰唐朝軍隊,但是阿拉伯損失也不輕,從此也是暫停攻勢。更糟糕的是,在3次攻擊拜占庭君士坦丁堡時,由於拜占庭掌握了先進席臘火戰術,損失20萬軍隊,最終在北方進攻矛頭受挫。阿拉伯也是時運不濟,偏偏西邊興起了個法蘭克王國,日後進一步升級為查理曼帝國,東邊更不巧,遇上了同樣處於頂峰的大唐帝國

    [3]奧斯曼帝國,最後一個歐亞非大國,與阿拉伯帝國一樣,奪取北非,在東邊擊潰了強大的波斯,西面在1389年科索沃會戰擊破歐洲聯軍,軍勢亦是盛極一時。無奈,維也納會戰中不敵處於強盛的奧地利,在勒班妥會戰不巧也是碰上了強盛的西班牙海軍,北方更是有國力不斷上升、對土耳其虎視眈眈的俄羅斯帝國,在這樣的環境下,奧斯曼也只好折戟,最終被僅僅圍困,逃脫不了衰落命運

    [4]帖木兒帝國,乃是繼蒙古大軍之後又一支威脅歐亞安全的毀滅性力量,被稱為15世紀世界超級大國。看看其戰績就知道了,幾乎都是與強敵交手。先不說滅亡了之前的伊爾汗國,之後北征歐洲的金帳汗國,多次將其擊潰;西面,居然打敗了正處於強盛時期的奧斯曼帝國,在安卡拉一戰,全殲土耳其軍,頗令人震驚。這還不止,東征印度的德里蘇丹國,幾乎將其毀滅。而且,帖木兒大帝還想率大軍遠征大明王朝,結果中途暴死,未能使我們見證兩個大國之間的戰爭。

    以上幾個超級大國,均在冷兵器時代稱雄歐亞大陸,只是有的所處國際形勢有利,有的就不是了,所遇多是強國。

    若果蒙古時期,中國是在強大的唐朝時期,蒙古軍隊未必能得手,畢竟在對付弱小的南宋時就耗費了好幾十年,至於對付大唐王朝,就只好想一想東西突厥的下場。

    因此,精銳軍隊不在少數,至於所取得的戰功,則要看國際形勢。

  • 4 # 玄谷真人

    蒙元的興起,在亞歐大陸的征伐,代表那個時代東方文明新興力量,沒有另一個民族和國家可以匹敵。但是,蒙元的征戰總還是有個限度,不能無限擴張。

    我們要首先明白蒙元征戰的時代背景,以及蒙元興起所代表的時代意義。

    不能把蒙元的興起和征戰只看成遊牧民族的,也不能看成偶然的。蒙元的興起在地理位置上是亞歐大陸東方,興起的歷史背景是人類要從中古神文文明狀態走出來。在東方,中古時代的唐朝滅亡以後,經兩宋發展了三百多年的人文主義工商業文明初步為人類啟動近代文明奠基了。

    大家可以查歷史資料,看當時世界的文明狀態。歐洲還在中世紀神權統治之下。西亞的阿拉伯帝國已經衰敗。斯拉夫地區古羅斯剛剛建立國家,並接受東正教。印度發展婆羅門教為印度教,北印度甚至淪為伊斯蘭教統治。

    在這樣的中古文明狀態下,只有中國率先自宋代發展了人文主義精神的文化,就是宋代新儒家文化,也在這種文化精神下發展了科技和工商業,社會平民化初步發展。所以,你看看十世紀到十三世紀的東方,與亞歐大陸的其他文明區域截然不同。宋代是世界最早有近代意義的人文主義文化復興。

    遼宋夏金相爭,以兩宋為主經濟文化發展活躍。

    書院興起。由於印刷術發展,又由於唐朝道教、佛教活躍的局面,儒家對這種文化面貌做出文化反應,於是書院興起,書院不只是藏書,而且講學,提倡百家爭鳴,實行會講制度,門戶開放,師生眼界開闊,“書院聚四方之俊秀,非僅取才於一域。”這種自由講學氣氛有近代之風。

    學統四起。兩宋形成了很多地域學派,可以視為新時代諸子百家形態。如齊魯學派、洛學、關學、朔學、湖湘學、蜀學、江西學派、閩學、漸東學派等。

    科技發展。既然儒家把文化關注點從仙佛轉移到了成賢成聖,為萬世開太平,那麼,在格物窮理觀念下,儒生們也比較熱衷於研究科學技術,於是自宋至明產生一批儒士科學家。如燕肅、蘇頌、沈括、秦九韶、郭守敬、李冶、李時珍、王士性、徐光啟、宋應星等。也自然帶來科技發展,除數學、醫學、農學、天文等,特別是活字印刷、火器、指南針、鋼鐵冶煉等為近代發展必不可少的技術條件。

    商業繁榮。宋代商業活動突破了市坊的限制,形成了城市坊郭戶與鄉村的二元結構。也使城市文化生活繁榮起來,瓦肆、勾欄、講話出現於宋代。

    在這樣的文化發展了幾百年後,也就是宋代文化為近代發展奠基之後,蒙元在北方興起了。那麼,蒙元在遼、宋、夏、金相激盪幾百年後,不可免地在兩宋文化與技術傳播下,帶有新時代文明因素,而不只是代表傳統的如匈奴時期的北方遊牧人。既然如此,時代科技也就會體現在遊牧人的軍事上,如歷史記載西夏、金國有過使用火槍、火炮的記錄,說明宋人的技術發明在傳播。到蒙元興起,自然蒙元的軍事力量是帶有新技術的騎兵為主的部隊。這在當時人的記錄中有反映。金哀宗說:“北兵所以常取金勝者,恃北方之馬力,就中國之技術耳。”蒙元為了戰爭需要,千方百計從中原蒐集了大批手工業技術人才,造弓的、造甲的、造火炮的、造雲梯的等等,改進了蒙古軍隊的武器裝備。他們也從中原輸入了造橋、造船技術與“驛站制”,加強了他們的軍事交通能力,改進了他們的交通運輸。蒙古入主中原後,其子孫每征服一地,即將該地技術人才集中起來,編為特殊部隊,名曰“匠軍”。

    既然蒙元學習了漢文明的時代文明力量,代表了時代新興先進軍事力量,與遊牧民族的騎射條件結合,自然產生了亞歐大陸其他政權和文明區域難以戰勝的力量,於是,大家可以看到歷史上蒙古三次西征,摧枯拉朽般的軍事勝利。而金與南宋雖然也是東方時代力量,宋朝還是文化主要創造者,但宋朝組織力量已經存在三百多年,生機已失,只能等漢人民間新生力量重新興起,那就是大明的事了。所以,金、宋也不敵蒙元。

    但是,任何力量的擴張總不是無限的,所以,當蒙元擴張到一定規模,再擴張也沒有力量了,或天時地力不助,於是,蒙元最大時也就大約四千多萬平方公里,穩定統治版圖三千五百萬左右平方公里。但也不能說如埃及軍隊打敗了蒙古軍隊的一支力量,埃及軍隊就可匹敵蒙古軍,只能說埃及軍事在當地抵抗總是有效了一次。如果蒙古軍隊復仇,埃及未必再勝,只是東邊發生了汗位之爭,蒙古軍隊撤軍東歸了。天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察合臺汗國、東西察合臺汗國、葉爾羌汗國、帖木兒帝國、莫臥兒帝國有何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