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尚青子自由寫作人

    所有的形式都為了傳達思維,無論哪種藝術。

    如果,能溝通,縱然沒有聲音、沒有圖形,沒有文字未嘗不可。

    可惜呀,能夠如此真的心有靈犀的資訊發作者和資訊接受者極少。

    所以,只能閱讀,不能朗誦也實屬正常。朗讀是為了進入情緒,閱讀反倒能深入思維,我覺得足夠了,當然不排除透過朗讀輔助閱讀。因為,所有的始作俑者,無非為了得以共鳴,得到共鳴了,你成為他的客戶,你成為他的粉絲,你成為他的被同情者,你成為他的擁護者和買單人。

    因為你們不論透過哪種形式,都是為了達成嚴重的一致,一致以後,無論物質的交易,還是精神的溝通,都一切OK。

  • 2 # 醉夢狂歌

    現代詩歌出現了許多隻能閱讀而不能誦讀的"啞巴詩歌",為什麼會這樣?

    現在各種平臺眾多,寫詩歌的人越來越多,先不論寫的好壞,就是對於中華詩詞的這種喜歡來說,寫詩歌的人是值得讚揚和鼓勵以及尊敬的。但是,寫詩歌難道僅僅只是因為喜歡嗎?非也。寫的前提是喜歡,而為什麼要去寫才是創作的關鍵。首先,不管是詩歌還是其他文字載體,你要有一箇中心思想,然後才能圍繞著這個中心擴充套件內容。詩歌不同於長篇大論,在有限的字數內,要緊湊有層次的把要表達的感情或主張躍然而出,詩歌是有靈魂的。人如果沒有靈魂,與活死人何異?如果詩歌沒有了靈魂也就不是詩歌了,頂多就是小學生學寫的作文。不過好在詩歌的靈魂是可以培養和提升的。

    現在的很多詩之所以無法誦讀,除了沒有能夠讓人感同身受的靈魂之外,就是沒有轍韻,或是寫作者沒有給詩歌更好更抑揚頓挫的轍韻。詩歌若是沒有了轍韻,就相當於人失去了手腳,讀起來也彆扭,使讀者不能一氣呵成的閱讀,也就更不能抑揚頓挫的誦讀了。

  • 3 # 無名草2020

    現代詩總有人追求抽象,喜歡虛幻與空靈。

    一不斷句,二不押韻,就沒有節奏感,沒

    有節奏感就失去了詩歌的律動性,音樂性。

    而沒有節奏感與律動性,就不會朗朗上口。

    如是就造成了只能閱只能看,只能瀏覽,

    而不能誦,不能讀,不能歌,不能唱。

    這樣的詩不能作為歌詞譜成歌曲去唱誦,

    去高歌!

    所以成了“啞巴詩歌”。

  • 4 # 梧桐樹邊羽

    現代詩出現了許多隻能閱讀而不能誦讀的“啞巴詩歌”,為什麼會這樣?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義務教育只教背詩,不教寫詩唄。

    而新一代年輕人有熱情、有激動、發自原始本能地想用詩歌這種高層次的文學形式表達出來,卻發現一接觸到的就是什麼規則都沒有的現代詩,就真的以為只要是抒發了感情,朦朦朧朧的文字就是“詩”。慢慢地被自己的思維強化,即使真正有人指出他們的“詩”有問題,他們也會以“浪漫自由”的藉口來回避,完成自以為是的邏輯自洽。

    這種自洽其實就是一種自困,眼光不會也不願意望向真正的詩歌領域,自然都是胡寫亂湊的東西了。

    而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又分為兩種,一種是隻講押韻、合口的打油詩,另外一種就是題主提到的這種“啞巴詩歌”了。

    詩是什麼?

    詩是韻文。

    即是言之有物、言之有景、言之有情的文章,又是押韻的、精煉的文學作品。

    這是詩歌的原生特性,區別於其他的文體。

    當現代詩拋棄格律,甚至拋棄音律、拋棄押韻、拋棄節奏的時候,這些作品就成為了另外的格式,不再是詩了。可以說是段子,可以說是散文,可以說是散文詩,但都不是詩了。

    啞巴詩歌正是完全拋棄了詩歌的原生屬性,而寫作者還自以為是詩,好事者就取了個“啞巴詩歌”的外號來戲虐。

    其實,啞巴詩歌已經不是詩了。

    就好像我們說散文詩不是詩一樣。這都是文體在各種力量衝突下的變化,有文化本身的尋路,更多地是現代詩對中國音律學的矯枉過正,寧可錯殺的衝擊。

    我們考查現代詩,歸根結底還是要看它是否有詩的本質特性:平仄(抑揚頓挫)、節奏感、押韻。唯有在明裡暗裡遵守著這三條底線的我們才能稱其為詩,即使它遵守的是最寬鬆的平仄,最讓人迷亂的節奏,最摸不著邊際的押韻,這也不影響它還是詩,還是現代詩。

    詩的形式在兩千多年來一直在變化。這種變化衍生出各種不同的體裁。從最早的二言詩,到四言詩,到五六七八九言詩,雜言詩,長短句,曲子詞,柏梁體,絕句,律詩,排律,詞牌,散曲,順口溜,打油詩。但是詩心從未改變,詩的三個本質要素也從未變化:抑揚頓挫、節奏感、押韻。

    詩一直在進步,雖然我們為它取了各種各樣的名字,但總的來說都是中國詩歌。

    詩最早脫離音樂而獨立存在可以追溯到漢代,音韻學大發展之後,詩歌開始依靠文字本身音律調節成為一種吟誦體,文字體。但是詩和音樂是原始共生的,和吟誦也是不可分割的。

    當一首詩不能吟誦,不能配樂演唱了,證明它已經完全拋棄了詩歌的三個基本特質。

    那麼,它就不再是詩。哪種型別的都不是。

    “啞巴詩歌”只是對這種不知所謂的文體的外號,與詩歌已經完全沒了關係。

    不懂的人以為自己寫的是詩罷了。

  • 5 # 黃土情愫

    現代詩歌出現不能朗頌的主要根源,是丟失了詩歌應有的藝術魅力,這也是現代詩歌失去讀者的原因所在。

    漢語語言和西方國家在語言上有很大的差異,民族之間在文化上也不盡相同,大眾的喜好也不盡相同。而現代詩歌吸收了西方詩歌的藝術表現手法,卻忽略了語言上的差異和文化上的差異,無異於背道而馳。

    “詩言志,”如果詩歌沒有了內在的韻律,是不成其為詩歌的。

    詩乃韻文,是語言的精華,失去了韻律,實乃失去了其根本所在,是不成其為詩的。

    古今中外,沒有丟失了本民族傳統文化基因的藝術作品,能夠獲得大眾所喜愛的,這是千古不變的真理,詩歌也不例外。

    造成這種結果的根本原因,是有一部分詩人的語言能力睏乏,文學修養不夠,名利心又過重。

    現代詩歌,要想獲得讀者的喜愛,惟有重塑詩歌應有的藝術魅力――內在韻律。

  • 6 # 子風長歌

    簡單扼要的論述一下其中主要原因。因為

    這些所謂的“現代詩”的組成語句並不是詩

    的語言,也不押韻。而是白話文章的語言

    結構。也就是說這些並不是真正的現代詩。

    這些所謂的不能詠讀的“啞巴詩歌”語言結

    構鬆散,運詞語法完全依照白話文章的形

    式,也就是完完全全的白話文。

    一、現代詩的語言是以白話文為載體的沒

    錯,但同樣白話文句的精煉程度和詞語的

    設定次序結構還是有很大區別的。現代詩

    詩句的精煉度應是僅次於最淺白的文言文

    句的,是所有白話語句形式中最精煉的。

    其次精煉度高的就應是所謂部分“美文”,

    然後就是散文、其它普通白話文,最次就

    是現代口頭白話。如果語言不精煉,運詞

    順序結構只是按淺白順暢最易達意的白話

    文句式操作,語句松馳圓順讀起來自然毫

    無頓挫感、節奏感。如又不押韻,讀起來

    當然更是平滑無味了!

    二、譬如本人的現代詩中的詩句:

    “......,

    燕羽在洶湧無際的波濤上巡航。

    楝枝間小雀清脆啁啾,

    花叢中黃蜂兀自輕狂。

    蠶豆花張開花蝶般驕傲的翅膀,

    蜜蜂在它的小兜淺抿輕唱...”

    1、如第一句“波濤”是為麥浪,如照白話文

    就應該是如此寫作“燕子在無邊無際洶湧波

    動的麥浪上方飛翔”。依照白話文寫法把

    “燕羽”變成“燕子”就平實無味了。“洶湧”加

    了更直白的說明形象詞“波動”就冗長鬆散

    沒節奏了,“無際”加上“無邊”亦一樣。因為

    精煉的單用“洶湧”和“無際”,並把“洶湧”置

    在“無際”前不但有了節奏,也已能達意了。

    再加詞輔助就顯得平實無味了。把“麥浪”

    隱去換作“波濤”會增加想象猜測的空間,

    就更符合詩句需咀嚼的滋味。把“飛翔”改

    成“巡航”不但滋味有變,更增加氣勢。“航”

    字與下句的韻讀聲更近更有韻味。仔細讀

    “飛”字顯輕順平滑,“巡”字顯濁頓,與後字

    結合更具頓挫。

    2、“楝枝間小雀清脆啁啾”,如用白話文句

    可以寫成這樣:“楝樹的樹枝間小雀在清脆鳴

    叫”這樣自然語句增長,並松綿毫無頓挫節

    奏可言,也無詩言的滋味了...

    三、那些所謂的“啞巴詩歌”為什麼那麼多

    人會認為是“現代詩”呢?一個是以前所謂

    的“新詩人”錯誤的引領,詩壇的擁護承認。

    還有是這些所謂“啞巴詩歌”具有較強的欺

    騙性。即具有情節巨幅跳躍,轉換緊促變

    化無端。由於巨幅省略缺少必要的鋪墊就

    造成讀解難度,引成所謂的“深沉與朦朧”。

    就引誘人們潛在的“探秘”心理去追味,而

    實際是最後什麼都得不到,絕大多數連作

    者自己都不知道在表達什麼。如再加上用

    些“似理似哲”的文字就更吸引有一定文化,

    但不懂真正詩歌的人群。而且這些所謂“詩

    歌”沒有任何寫作約束,又巨幅省略情節。

    不押韻不考慮節奏,用完全的白話文語句,

    就容易寫作。因為用些具有“理或哲”滋味

    的語詞並不難。如押上韻又精煉語句,構

    造符合詩言的詞語次序結構,又要能達意

    語句順通那就難度大增。可以說絕大部分

    寫這種“啞巴詩歌”的人是難以勝任的。因

    為寫這種“啞巴詩歌”容易簡單,又有早已

    造成的“欣賞氛圍和人群”。故而流行的這

    種“詩”普天蓋地,有時洋洋灑灑甚至巨幅

    篇章也就不稀奇了!

    四、另外還有一個自古至今歷代詩界,存

    在一個關於詩詞“不可具體”解讀的欺騙性

    和錯誤性理論。助長了這些“詩”的產生成

    長壯大。反正不用解釋,只要我不用說,

    弄得雲裡霧裡愈“高深”就有“市場”!至於詩

    詞是不可具體解讀的顯然有失偏頗。我們

    常說的“不可具體解讀”,並不是不可解讀。

    凡詩詞都是可以具體解讀的,無論今古詩

    詞。那麼是什麼“不可具體解讀”?是詩詞

    的“韻味不可具體解讀”。此“韻味”是指詩的

    押韻和節律以及詩的語句“美感”。但也不

    是真正不能解讀,只是很難解讀或極難解

    讀罷了!

    (此“韻味”怎麼更好的具體的怎麼解讀,這

    裡就不講解了。也與本提問無關,講解也

    很複雜繁重,夜又深了,也許有時機和精

    力再說吧。)

    ☞尾聲:此種只能閱讀而不能詠讀的“啞巴詩

    歌”引歪了詩風和欣賞趣味的取向,值得高

    度重視,並存在急需改觀和引導的必要性

    緊迫性!

  • 7 # 梅橫枝

    現代詩出現了許多隻能閱讀而不能誦讀的“啞巴詩歌”?

    當下的詩人寫作者,更強調一種詩與人的會意或意會狀態,一種不動聲色的抵達,一種詩歌精神的崇低與祛魅,強調某種語言的“預設”和自然性本真的生長狀態。著重詩歌內在的自由,自然,自在和意識流動的音樂性與意象的素樸狀態。

    現代詩反應的是現代人的思維、心理和精神狀態,以及個體生活方式和存在方式等,尤其後現代主義,反對一切傳統僵化思維的東西。因此他們認為押韻和聲律等,使現代詩歌淪落為俗套的歌謠式寫作,使詩歌帶有濃重的人為痕跡,使詩歌裝腔作勢,使詩歌很“假裝”,因此他們反對這種帶著鐐銬的舞蹈,並把這視作一種革命和解放而徹底予以拋棄。

    去掉那種油膩,迴歸素樸甚至粗糙的本來,是反傳統的一部分,也是個人寫作不斷自我否定,打破語言的麻醉效力,撕開程式化、標準化的死板樣式,躲開慣性思維和套路,從而找到個體言說與心靈狀態的完美與自在形式。許多詩人就在個人寫作中,嘗試在常規不能斷句的地方斷句,不應分行的地方分行,在這一節沒寫完的一句放入下一節,去標點,刻意迴避韻腳,詩人甚至故意造成閱讀的不流利,要求誤讀等等。可能都是在自己的寫作文字中,對語言的一種陌生化。

    朗誦必有聽者:聽眾(觀眾)或自己。而所謂的啞巴詩歌只要求寧靜和一種內在的裡通與獨到,更像是心靈的手語。

    詩是孤獨的,孤獨請以孤獨相遇。

    詩,它不取悅任何人。

    .

  • 8 # 柔美的風飄悠的雲

    有樂感的原因,也有其它的原因

    現代詩歌早已走出誦讀的時代了,純粹的現代閱讀講究的是,視覺感觀的直面性。由感觀轉向過度到意想,由眼晴的直接觀看,轉化為用大腦間接思維。並由此產生豐富的聯想,充分發揮出詩的多彩意境,被無限放大的精彩動感的畫面,具有美妙藝術的美感,從而達到享受詩歌的良好效果。

    古代詩詞由於條件的限制,印刷加工成書的作品很少,詩人的知名度及作品的流傳量幾乎沒有,加上有文化有水平的人較少,寫詩讀詩還不能普及推廣。而說唱藝術卻很普及,會友聚會,喝酒品茶,過年過節的歡樂助興,私人或社會的大小場面,常常以樂伴奏,以人歡舞,說唱吟詩讀助樂很常見。音樂的流行,古人生活風俗的習慣,都給說唱吟誦詩創造有利條件。

    古詩詞在平仄押韻格律很有講究,這就為詩詞作品的,跳躍節奏音樂的流暢悅感創造條件。而現代詩雖然也需要樂感靈動和悠揚,但這方面的藝術水平遠不如古人,也與現代詩突破格律詩的框套,而講究開放式自由式的想象和發揮的大擴張,大講內容意境氣勢的畫面感有關。

    真因為現代詩在音樂流利歡暢上的欠缺,還有部分作者人為的刻意創造一些,生字冷僻詞和怪奇特呆的詩句,生搬硬套,無法直接理解的高難詩作,連簡單的持續閱讀都產生困難,更別說順利說唱式的誦讀了。這是現代詩真正讀者不多的原因之一,當然還有其它如時間緊張,生活節奏加快,生活和工作的壓力和勞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人的財富和命運有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