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看網上熱議老倆口分居6年,只是因為幫小兩口帶小孩,6年後團聚那一刻,老倆口抱頭痛哭,那場景幕幕扎心。那麼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呢?
4
回覆列表
  • 1 # 藍色神秘花園

    我一直視隔代帶孫是當代老一輩面臨最大的挑戰。

    一方面老人也有強烈的親情依賴,能動的時候不幫一幫,傷的是兩代,落得老倆口一樣孤單,萬一哪個先走了,再等著看兒媳的臉色和兒子翻舊賬吧。

    另一方面小倆口忙事業,指望著老人帶孩比外請人放心安全省錢呢。

    實際上,這是個信託型互助關係,而不是義務責任概念。

    解決辦法是要有前提條件的帶。一是小倆口理清孝順和撫養是自己的責任義務,不得轉嫁出讓逃避。

    二是堅持孝字優先,互助自願。不能道德親情綁架,更不能違背老人意願,活生生犧牲老人幸福來脅迫。

    三是也不能天經地義的認為,老人不帶孫就應該貼錢,這違背了前兩條,說到底還是認為老人該盡義務。

    老人能不給子女添麻煩就是兒女最大的幸福了。老人首先自己要有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把幸福感獲得感建立在"自保少擾"基礎上,建立起開放包容的生態圈,切忌封閉起來。在此基礎上,多考慮點養老模式,提升自己的餘生質量,取得兒女的支援。可三代同堂、可近居互關、可浪跡天涯、可自立躬耕讀書、也可抱團取暖養老等。一切均要建立在把自己安排好,再為子女貢獻餘熱。

    誰不想含飴弄孫享天倫之樂。但純粹的將"弄孫"作為一種賜福給老人,把"帶孫"作為老人必須的義務,一味索取指望水往低處流,淡忘漠視養老敬老的責任義務,則是全社會都要反思的子女教育和社會道德底線問題了。

    篇幅限制,點到為止。

  • 2 # 超級魔女68725982

    這個問題在中國相當普遍,也是幾千年遺留下來的傳統,一代一代的傳承至今,他們為了下一代可以犧牲再賺錢的機會,放棄名種娛樂,放棄交友,放棄自己的各種享受,心甘情願的帶孫子。

    再說家中有了寶寶,不提有多高興,雖然帶孩子幸苦勞累,同時也會給你帶無比的喜悅,讓你一時忘記勞累和幸苦。

    在國內老人帶孩子好像是一種責任,是一種必不可少的義務,如果不帶會遭到別人和家人的指責,但是又是一種責任,如果帶的不好又會遭媳婦的責怪,所以很多家庭為了帶於不帶,和帶了好於不好而發生婆媳矛盾,這對於老人來說也是一種壓力。

    假如你幫女兒帶孩子一般就不會受氣,畢竟母女和婆媳完全不一樣,二個毫無血緣關係的人天天在一起難免會發生不愉快,再說帶孩子的方式方法不一定統一所以矛盾會越來越多,最後落得好心沒好報。

    我幫女兒帶大一雙兒女,如今大孫子已24歲,事業做的風聲水起,孫女18歲去年考取廣州美院如今上高二,他們相差6歲,小時候也經常吵架,不過其夲上是哥哥讓著妹妹,我不說你們也猜得到,帶孩子的幸苦和勞累是用語言也無法形容和表達的,她們的所有一切都是我全包,晚上帶兩個孩子睡,白天送兩個孩子上學,晚上接兩個孩子放學,陪他們上陪訓班,開家長會啥亊離不開我,如今兩孩子已長成人,還跟我住一塊兒,他們對我的親近遠遠超過了他們的父母,所以說你的幸苦和勞累必然會換來更大的回報。〈原創〉

  • 3 # 手心裡的夢想

    感謝邀請。現在五六十歲,甚至四十多歲就當爺爺奶奶了,外公外婆了!大多數的老人都在幫年輕人帶孩子,只有極少部分的人沒有幫忙!現在老人給年輕人帶孩子,已經習以為常了!因為幾乎老人都在帶孫子外甥。自己年輕的時候一般都是靠自己把孩子拉扯大,沒有另何人幫忙。不好的男人也不幫忙帶孩子。女人既要帶孩子又要做家務,還要工作,真的非常辛苦!為了減輕年輕人的負擔,多數老人願意出手幫助年輕人帶孩子。現在的人,孩子也少,孫子也一樣少。現在物價非常高,年輕人工作創業,養育孩子也非常不容易。作為我們老一代人,心裡很明白。孩子們能過得幸福,我們心裡也很高興。但是對於有的年輕人不懂得感恩老人的付出,老人帶孫子覺得是理所當然的事。對老人不敬,不孝,甚至辱罵老人。平常生活中這種年輕人少見,只是在網上見的很多。因此,懂得感恩的人,不管是年輕人或者老年人,一定是善良有素質的人!不懂得感恩的人,不管是老人或者年輕人,都是沒有素質,沒有人性的人!一個家庭能夠和和睦睦,分不開每一位家庭成員的包容理解,忍讓和遷就!能進一家門,就是緣分,不要計較那麼多,老人和年輕人沒辦法永遠生活在一起,大家只是有緣分成了一家人!要珍惜作為一家人的緣分。真心真意善待每一位家庭成員,家庭和睦就是幸福!

  • 4 # 老笨人

    這得需要自身有優勢條件。

    ①作為老人必須身體好。四肢靈活,敏捷,跟得上娃兒。

    ②愛娃兒,把帶孩子兒看作應盡的職責。當然,即然有血緣關係,你能說誰不愛?但我說確實深度不一樣。

    帶孩子真地也是一門學問,尤其帶剛入學的娃兒。急不得,躁不得,生活上細心,體察娃兒的身體不適,學習上耐心,循循善誘。真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總而言之,甘心情願,無怨無悔。在帶孩子中品嚐天倫之樂。

    我可能就是其中的一個人。

  • 5 # 吳景生610

    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有的老人帶孫輩絕對是心甘情願,談不上犧牲自我。在帶孩子的過程中得到了很多的快樂。最重要的是享受了天倫之樂。這樣的老人大有人在,如果你不讓她帶孩子,她還會不習慣。

    我們家就有這樣的例子。我弟媳特別喜歡孩子。從她女兒懷孕開始,就高興的要命。伺候女兒經心細緻。嬰兒的用品準備的面面俱到。特別是嬰兒被子用布頭拼接堪稱藝術品。

    孩子生下來到3歲,一直都是白天晚上自己帶。她女兒怕累著她,替她幾晚她就受不了了。孩子奶奶想看孩子都插不上手。我很好奇,問她你不累嗎?她說一點不累,看孩子後身體都好了很多。

    如今孩子上3年級了,也不住在一起了。但三天兩頭去看孩子。去年疫情期間,半年孩子都是她照顧,洗衣做飯,輔導學習樣樣周到,我真佩服她。如果是我,連一半都做不到。

    當然犧牲自己晚年生活照顧孫輩的也不少。鄰居妹妹就喜歡旅遊,可退休不久,女兒就生了孩子,女婿外地人,家裡幫不上忙。她只能看外孫女。也是經常發牢騷,又沒辦法。大部分的老人退休後都得看孩子,挺不容易的。

  • 6 # 龍海辰神鬼妖狐小聊齋

    我是兩個孩子的父親,我也是個農二代,我還是個八零後。我也存在題主所說的讓父母帶孩子的事情。看到這樣的題目,也是頗有感觸,就和大家來聊一聊關於我對父母帶孩子的看法。

    帶是情分,不帶是本分,父母辛苦了一輩子,如果不想帶,應該過自己的生活,畢竟年齡大了,應該安享晚年。如果喜歡帶,那給晚輩帶帶孩子,一方面享受天倫之樂,另一方面也解決了年輕人的燃眉之急。

    可憐天下父母心。中國的父母就是這樣,當自己的孩子小的時候,是寵愛有加,含著怕化了,捧著怕掉了;等到孩子上學了,又擔心成績;等到孩子考大學了,又擔心未來;等到安排工作了,又開始擔心結婚;等到結婚之後,又擔心下一代到底誰來帶?真的是操碎了心。

    現在很多人的孩子都是由父母帶大的,這個也沒有辦法,因為現在社會壓力太大。兩個人上班,勉強能夠在城市裡立足,如果一個人上班,那最終的結果可能就會造成家裡入不敷出。所以呢,退而求其次,只能犧牲老人的晚年時光過來再發揮餘熱,給自己的兒女帶一帶孫子。

    很多老人也因為給自己的子女帶孫子造成老倆口一輩子都沒有分開過,反而到晚年卻不能在一塊兒。

    從社會的角度上講,國家應該建立健全關於學齡前兒童的一些福利工作,尤其是零到三歲的孩子。孩子的媽媽產假結束以後,這個時間段是一個空檔期,大概有兩到三年的時間,如果社會的福利能夠解決這個問題,那也就不會出現即使開放二胎三胎,出生率也下降到如此地步的問題

    關於小學生,現在教育部門已經開始著手改革,就是小學生的放學以後,學校會延伸一段時間,來讓小學生在學校裡自習,等待家長下班過來接,這樣的話基本上解決了小學生的問題。

    可以選擇一個折中的方法,就是雙方的父母來輪流帶孩子,這樣的話,一兩個月之後,雙方的父母都可以回家團聚。

    孩子稍微大一點了,就可以讓父母隔一段時間把孩子帶回老家去。待一個月左右的時間,這樣的話也不會對孩子造成不良的影響,同時也可以緩解父母為帶孩子表弟分居的情況。

    我家二寶現在才一週歲多,就是採取這樣的方式。還好丈母孃離我們的城市不是很遠,所以一個多月就能夠在老家呆幾天。

    在這裡也非常感謝我的丈母孃,因為我所在的城市和我的老家有千里之遙,自己的父母在農村有很多的果樹要打理,所以只能在農忙農閒的時候抽空過來幫我帶。

    願天下的每一個父母都能夠健康長壽!!!

  • 7 # 這個春節有點冷

    到現在為止,我還沒有看見那個老人去帶孫子能婆媳關係融洽的。老人犧牲自我帶孫子就是費力不討好。

    有一家人,在農村,三孩子。父親一人長年在外打工,下苦力那種,母親就在老家照顧三孩子還做農活。三孩子後來都讀了本科大學,各在一城市上班。想想這樣的家庭培養三大學生,父母真的不是一般的辛苦。

    等大兒子結婚後,有了孩子,婆婆就興沖沖的去給帶孩子。婆婆開始應該是認為進城就是很榮耀的事情。可等她去跟兒媳相處才知道有多難。她兒媳規定孩子只能抱,不能背,抱也只能手抱,不能借助任何公具,否則就束縛了孩子的成長。這個婆婆說最痛苦是要去買菜,都是一個手提一袋菜,一個手抱孩子。兒子整天都是埋頭工作,難得見到,媳婦天天在家也不教她用洗衣機,多冷的天氣,她都只能冷水手洗衣服。每天孩子睡了,婆婆都得把清潔衛生做好,100多平的房子要做到一塵不染。媳婦除了工作,回來就只看手機,不管婆婆多苦多累她不會幫,說她在孃家沒做過家務。

    等孩子三歲了,上了幼兒園,大媳婦的孃家媽才來接送孩子。這個時候婆婆就又回了老家,但婆婆是一點也不留戀城裡了,她說帶一個孩子比她過去帶三孩都累,也不想再伺候她媳婦了,真的一直把她當傭人,甚至不如一個傭人。

  • 8 # 藍孔雀484

    老人帶孫子,是福氣,至於經濟上幫助孩子,我認為這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不必糾結,老人也不糾結。

    關鍵是現在的孩子太難帶,一分一秒都不敢放鬆,在家裡各種營養搭配,輔食十分繁雜,雞蛋黃讓吃1/4都不敢給吃1/2,吃飯攆著喂都喂不進去,四十分鐘都喂不完,累得你滿頭大汗,緊接著就收拾廚房,準備好下一頓吃的,然後哄孩子睡覺,那才難哄呢,幹哄不睡,等把他哄睡著了,又要拖地,準備晚上大孩子的吃食,然後把睡醒的孩子弄起來,喝水,吃水果,穿戴一番,拿著小登子,帶上水瓶子,水果下樓放風,眼不錯珠的看著,生怕有半點差遲,還要把教學跟上,什麼花呀,草呀,紅啊,綠呀……直到在上樓,準備晚飯同時看緊孩子,手不離活,眼不離孩兒,一天下來,極度疲勞,苦不堪言,更艱苦的是生病住院,心力交瘁!更有件微妙的關係(婆媳,丈母孃女婿)步步如行針氈,生怕出現矛盾。幾年下來,不壯烈也得絕裂!這可不是三十年前的孩子了,放養。現在是圈養,精養,一百個學說,一百本經!到頭來毛病都是老人慣的,優點都是基因傳的,沒這幫老人什麼事……況且這一帶文革老人都是晚婚晚育,孩子這一代基本都大學畢業,也晚婚晚育,孫子出生,老人基本六十左右,年紀大,身體逐漸衰弱,實在是太難了。因此保姆的高酬金也是有根據的,所以不要在討論老人帶孫是應該不應該的事了,而是要尊重老人為老人著想,看他能不能帶動了,求求上帝吧,饒恕這一代老“紅衛兵”吧

  • 9 # 60許大媽

    在我看來,老人喜歡小孫子並願意帶,好像是天生的一種本能喲。

    你看,有些老人一看到自家小孫子那狀態。眼睛都直了,連道都走不動的了。心裡腦子裡全想的是小孫子,眼睛都眯成縫了。那嘴巴都笑的合不攏嘴了。那個高興勁就別提了。那種親切和甜蜜的感覺,無法用語言來形容,那血濃與水的骨肉親情是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的,所有的慪氣和煩惱見到小孫子的瞬間。都會化為烏有。小孫子就成了老人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成了老人溺愛。孫子的最根本的原因。老人對小孫子的愛,甚至超過了對兒女的愛。全是無私的奉獻。一些老年人渾身疼痛都不顧一切的都要帶小孫子。

  • 10 # 還是自己的老窩好

    老人去帶孫子都是兒女心特別重的老人。有的怕自己女兒累了,有的怕兒子累了,有的但心孫子沒人帶受罪。當然還有就是子女上班經濟也不太好的,沒辦法去帶。哎帶孫子的苦是一言難盡!勸老年人多為自己著想能放手就放手。晚年讓自己過幾年快樂的日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注會還剩四個半月,應該怎麼備考會計和財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