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英勇的少年大俠

    私以為您重點提的應該是第二個問題,隋煬帝和唐玄宗都是非常有能力的皇帝,也都曾取得過巨大的成就,但在他們統治的後期也都使得王朝陷入了巨大的危機,然而他們兩者的結局卻又不完全相同,隋煬帝直接身死國滅了而李隆基以及他的唐朝都還苟延殘喘了很多年,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他們不同的結局呢?

    我認為最關鍵的原因是因為隋煬帝動搖了王朝統治的根基而李隆基則沒有,我們這裡說的王朝的根基指的其實就是民心向背,李隆基以及當時的唐朝所面臨的問題主要是藩鎮割據尾大不掉,但是這充其量是屬於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這種矛盾雖然也可能會造成巨大的破壞但是由於缺乏廣泛的群眾基礎所以難以真正的顛覆大唐王朝,甚至由於民眾的支援中央政府最終還可以維持著表面上的統一,但是隋煬帝面臨的局面則完全不同,連年的征戰以及繁重的勞役已經使得老百姓再也無法忍耐隋王朝的統治了,所以在隋朝末年我們看到的是四面八方的農民起義,而這種廣泛的農民起義對於任何封建王朝來說都是致命的打擊,前有漢朝的黃巾軍起義、後有清朝的太平天國運動,所以隋煬帝和他的王朝被反抗的人民所埋葬也就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還是那句話“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船上的人打架船未必會翻,但是洶湧的波濤一旦形成則足以摧毀一切。

  • 2 # 而知而行的歷史

    唐玄宗曾留下了一篇《傀儡吟》:刻木牽絲作老翁,雞皮鶴髮與真同。須臾弄罷寂無事,還似人生一夢中。

    隋煬帝和唐玄宗兩朝,相隔100多年,他們以及他們所統治的帝國所面臨的社會環境早已不可同日而語,這也就決定了這兩位同樣雄才大略的帝王不同的命運。歷史上,能夠與這一對帝王差可比擬的是秦始皇和漢武帝。

    巧合的是,隋煬帝與秦始皇一樣被稱為暴君,而且他們的生平事蹟很像,如都喜歡巡遊,都透支民力;而唐玄宗和漢武帝一樣開創了盛世,同時也在晚年犯下了很多錯誤,幾至於亡國。

    秦始皇和隋煬帝去世時都正值壯年,而且都是死於謀殺(秦始皇是否死於謀殺存疑);而唐玄宗和漢武帝都活到了古稀之年。

    為什麼相隔800年的兩代人,竟會有這樣相似的命運?如果聯想到秦漢是中華第一帝國,而隋唐是中華第二帝國,這樣的相似的命運似乎背後會有一些歷史的必然。我們今天說隋煬帝和唐玄宗,實際上也是在說秦始皇和漢武帝。

    隋煬帝和唐玄宗都是一代雄主,可謂雄才大略,因此他們的相同點非常多,僅以大事記來看,他們的相同點至少有五點:

    其一,他們都不是嫡長子儲君,都是透過複雜的政治鬥爭才登上皇位。

    其二,他們在位的大多數時間,都處於各自王朝的鼎盛時期。

    其三,他們都是才華橫溢的君王,多才多藝,感情豐富,在文藝史上都有一席之地。

    其四,他們在位期間,都曾窮兵黷武,黎民百姓深受盤剝之苦;

    其五,他們結局都不好,以成敗來論,都是悲情英雄。

    他們的不同之處也同樣很多,其中最大的不同,是他們所處的時代不同,政治環境也不同。因此造成的結果是即使他們這麼多的相同點,隋煬帝身死國滅,唐朝卻在安史之亂後繼續延續了100多年,唐玄宗避免了做亡國之君的結局。

    縱橫心計:四海歸一

    隋煬帝時期,南北混一併沒有多久,政治局面並不十分穩定,而且南北朝分裂時間長達300年,彼此隔閡已成,內部矛盾並沒有因征服戰爭的勝利而解決,反而被激化了。在短短的一代人的時間裡,很難向人們解釋什麼是天命,什麼是以德配位。因此隋煬帝採取了和秦始皇同樣的策略,以巡遊全國各地,來加強君主的存在感,使各地效忠中央政府,不生叛離之心。這是在大分裂走向大一統的初期,王朝必須要做的工作之一。西周王朝分封之後百餘年,地方勢力漸大,周穆、周昭兩王因此頻頻巡遊各地,一者向地方上宣告中央政府的權威,二者耀兵於地方以威懾之。

    隋煬帝上馬的大型工程,也暗含了政治穩定的初衷。

    大型工程是和平年代最具有軍事化組織的活動。隋朝立國沒有多久,天下初定,各地裁官撤防以收天下兵,這些人散落民間,一人振臂而應者雲集。工程專案需要大量人力,將這些人以軍事化的形勢組織起來方便監視,減少地方上的亂源。這與美國在大蕭條時期強行上馬眾多的公共建築有異曲同工之妙。除此之外,這些大型工程的建設,也是為加強中央集權所做的努力。比如,隋唐大運河的修建,當然是為了加強南北的經濟聯絡,但更是為了增強中央的經濟實力;營建東都洛陽,更是為了離開關隴軍事貴族勢力盤根錯節的關中,將政治中心東移,依靠山東新興勢力來平衡對皇權有威脅的貴族勢力。

    除了這些,隋煬帝還熱衷於開邊,攻滅吐谷渾,是中原皇帝中西巡最遠的,同時耀兵塞北,使得強盛一時的突厥人也甘為附庸。之後,隋煬帝三次徵遼,其中第二次隋煬帝更是親自到遼東組織攻討事宜。

    隋煬帝為什麼好好的富庶日子不過,天天挑起邊釁呢?其背後自然也有政治的考量。關隴軍事貴族把持著府兵制的軍權,他們同氣連枝,皇權只是他們共同的利益代表。如果皇帝損害了他們的利益,他們隨時可以聯合起來,反攻皇帝。因此,隋煬帝必須要親自掌握軍隊,在軍隊裡建立起自己的勢力,這樣才能使皇位穩固。挑起戰爭,並親自負責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除了要掌握軍事指揮權外,隋煬帝為加強集權,還需要效忠於自己的官僚集團,這樣,旨在打破世家大族對官職的壟斷的科舉制度也同時開啟了。

    隋煬帝的這些做法,即使是再蠢笨的人,也能看得出來了其目的了。因此,在隋煬帝第二次攻伐遼東時,楊玄感就在河南起兵,很多貴族子弟都參與了叛亂。隋煬帝不怕楊玄感,但是他擔心更多的貴族攪和進去。因為他的政治基本盤並不十分穩固,這些貴族想另外找一個利益代言人,一旦成勢,隋煬帝很快就會喪失執政合法性。因此,第二次徵遼不了了之。史載,隋煬帝回到洛陽後,殺追隨楊玄感起事者三萬人,連洛陽附近曾接受楊玄感開倉放糧的也一併殺了,可見隋煬帝心裡對執政合法性是多麼的不自信,因不自信而殘暴。

    此後,隋煬帝與關隴軍事貴族的關係越發緊張,而濫用民力又造成農民起義的烈火燃遍華北,隋煬帝進退失據,既依靠不了原有的關隴集團,也依靠不了新興的關東勢力,結果在隋朝尚有天下三分之二的時候被關隴軍事貴族反叛弒殺。

    隋煬帝既死,這些關隴軍事貴族已經徹底得罪皇權,自然不肯擁立楊氏。軍閥們延續了南北朝亂世傳統,割據地方,一時間中原紛攘。

    權謀天下:傀儡彀中

    唐玄宗時期與隋煬帝時期相比,最大的特點是關隴軍事貴族隨著唐高宗、武則天半個多世紀的打壓,已經不能成為皇權的威脅了。以長孫無忌、褚遂良的放逐為標誌,山東勢力正是成長為朝廷中最為重要的勢力之一。因此,雖然唐玄宗同樣也是經歷過政治鬥爭登上皇位,但是唐玄宗需要做的並非是剿滅某一派勢力,而只需要維持他們之間的平衡。

    聽起來,這好像並不難。但實際上要執行起來,非常人能為。唐玄宗不像隋煬帝,凡事親力親為,結果所有的矛盾都指向了皇帝本身。他比較討巧,他喜歡用人,不管是賢人還是小人,唐玄宗都能駕馭得當。比如唐玄宗初期,曾任命的幾位宰相都是人中之傑,這些宰相在行政的過程中,大力整頓吏治,因此一時間唐朝政治清明。隨著各位宰相們的下課,也帶走了大量的政治矛盾,唐玄宗在幕後不動聲色就完成了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工作,同時,唐王朝迎來了鼎盛的開元盛世。

    可能是由於唐玄宗對自己執政30年的非凡自信——他完全有理由自信,中國古典浪漫主義的封建社會在唐朝達到了頂峰。然而,唐玄宗同樣也沒有建立起來他所期望的中央集權,因為在朝堂中有東宮系、宰相、官僚、邊將等各種勢力。對於權力的貪婪,使得唐玄宗曾在一日之內連殺三子,東宮太子也是惴惴然,這也是唐玄宗日後悲慘的晚年生活的起因。

    唐玄宗醉心於權謀之術,此時的他經過數十年的統治生涯,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大唐帝國的運轉,他了然於胸。他像操控提線木偶一樣,讓這些勢力集團彼此制衡。他們彼此爭鬥,為免得陷入弱勢地位,必然要取尋得皇權的支援。唐玄宗四兩撥千斤,盡情地操縱著唐帝國按照他預想的軌道前行。

    然而,所有的制衡之術存在的一個前提是,參與遊戲中的人都是理性的,瘋子之類的賭徒不能被吸納進這樣的平衡,因為存在太大的變數,難於控制。

    可是誰也不會把“瘋子”這樣的字印在腦門上啊!尤其是“安史之亂”爆發的誘因也並非唐玄宗操控失衡的結果,而是一系列非常偶然的因素導致的。這些偶然的因素包括了唐玄宗年事已高導致安祿山不得不預做謀劃、唐玄宗盲目干涉前線戰爭導致兵敗如山倒等,如果此時的唐玄宗依然能垂拱而治,而不至於被安祿山的叛亂之舉攪擾地方寸大亂,安史之禍頂多一年時間也就平定了。

    正因為唐玄宗對前期開創盛世的盲目自信,以至於面臨危機時又產生的極端不自信,以至於連出昏招,唐王朝被安史亂兵禍害八年之久,一個煌煌盛世被打爛了。

    安史之亂雖然危害極大,但其與楊玄感之亂、隋末農民起義性質完全不同。唐玄宗操縱的東宮、官僚、宰相、邊將等勢力都是依託於皇權存在的,某一個邊將獨大,必然會招致其他勢力的共同反對。因此,儘管唐政府迭出昏招,但唐王朝的自救行動依然充滿正義性,唐朝皇帝的合法性沒有被取代。尤其是安史亂兵異常殘暴,根本不可能作為昇平之主,只能是一夥盜賊。這樣,唐王朝更是被作為平亂勢力的共主,以至於杜甫這樣雖然因戰亂流落他鄉,卻不埋怨唐王朝,後來還寫詩“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安史之亂後,各地藩鎮擁兵自重,中央權力又被操控在宦官和官僚之手,此三種勢力的相互制衡,使得唐朝皇室繼續作為各種勢力的緩衝而繼續存在。在安史之亂後的150多年中,也出現了一個比較有作為的皇帝唐憲宗李純,他在為期間,削弱藩鎮,一定程度上加強了中央集權,唐王朝一度有中興之象。

    然而,由於宦官勢力的興起,唐王朝最後的中興機會也失去了。唐王朝之所以還能維持150多年,是因為唐朝皇帝同時對三個勢力集團妥協而成了虛君,國家大政不由己出,實際上與東周天子所差無幾。

    隋煬帝之所以失國,是因為隋煬帝想建立平衡政治的過程中遭到了關隴軍事貴族的反擊;唐玄宗之所以晚節不保,又恰是機關算盡,卻敵不過天道無常。

    中國數千年來的政治,都在這種權謀之術中打轉,遽興遽廢。其興也,富貴榮華,搜刮天下以娛一家;其廢也,悽悽惶惶,求做一平民不可得。因此,一個不建立可靠、完備的制度而依賴於人治和權術的社會,終會有機關算盡的一天。一旦社會維持不了繁榮的盛世,就離禍亂不遠了。

    直到宋代,在連續150多年戰亂中,這些互相掣肘的政治勢力在戰火中玉石俱焚,透過科舉制建立起來的文官集團,重新開啟了中華帝國的另一個政治模式。

  • 3 # 山林騰勝

    隋煬帝三徵高勾麗的失敗是致命的,況且還都是親征失敗,所以隋煬帝楊廣是徹底失去了朝庭控制力,最後被手下將領逼迫身亡,隋朝滅亡。而唐玄宗時期暴發“安史之亂”,玄宗被迫逃往四川,手下將領主要是對楊國忠、楊玉環這些寵臣寵妃不滿,所以要求清君側,殺了楊國忠、楊玉環等平息眾怒,而唐玄宗最後成為太上皇,由太子繼位,處理後續危機。

  • 4 # 野叟雜談

    隋煬帝和唐玄宗都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帝王,把他們兩個拿來進行一番對比也是別有趣味的一件事。

    隋朝的疆域圖

    隋煬帝和唐玄宗都是非常有才的皇帝,在很多人的印象之中,隋煬帝是一代昏君、暴君,這沒有問題,我們不打算給隋煬帝翻案。但是,我們也必須承認隋煬帝本人也是一個非常有才之人。他對此也非常自負,他曾經說過即便是全天下人考試也應該自己當皇帝。至於唐玄宗的音樂才能更是為大家所熟知,以至於後世他被梨園界尊為祖師爺。

    唐朝前期的疆域圖

    隋煬帝和唐玄宗都很好色,隋煬帝死後的諡號“煬”字的含義就是“好內遠禮”,就是說這傢伙是個下本身動物!唐玄宗之好色,更是聞名於世,號稱後宮佳麗三千人。他們二人在好色的時候也都根本不顧及人世間的倫理道德,乃至於做出亂倫之事。隋煬帝在父親去世的當天就霸佔了父親的小妾,而唐玄宗則是霸佔了自己的兒媳婦!

    隋煬帝畫像

    還有一點共同之處,隋煬帝和唐太宗都把一座大好江山給折騰到了危機四伏的局面。他們都從京城逃了出去,隋煬帝逃到了揚州,唐玄宗則是逃到了四川。

    但是,他們之間最大的不同就是,隋煬帝根本沒有反本的機會,最終在江都被殺。而唐玄宗雖然一路倉皇逃竄,但大唐王朝卻最終挺了過來,隋朝在隋煬帝死後不到一年就滅亡了,而唐朝又延續了一百五十年。

    那麼隋煬帝和唐玄宗之間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不同呢?不過,他們兩個雖然都把大好河山折騰到了危機四伏。但是,他們導致天下危機的原因卻是不同。隋煬帝亡國的根本原因是殘害百姓,天下百姓本來日子還過得去,最終卻被隋煬帝折騰得民不聊生。最終各路豪傑不得不起兵,以推翻暴虐的隋煬帝。李密在討伐隋煬帝的檄文中說道,相對於隋煬帝來說,“殷辛之譴為小,漢靈之罪為輕”。

    唐朝後期的疆域

    而唐玄宗的時代裡,雖然本人後來荒淫,對安祿山等人縱容。但是,在唐玄宗在位的四十多年裡,百姓們絕大多數時間日子還是能過得去的。百姓從心底裡還是擁護唐玄宗的。唐玄宗之所以遭遇亡國危機,完全是因為驕兵悍將的兵變,並非是百姓們的反抗。而安祿山等人冒險的叛亂,肯定是遭到了百姓們普遍的反對。民心的擁護,這是唐王朝得以最終度過危機的最根本原因。

    影視作品中的安祿山

    其次,隋朝末年隋煬帝所遭遇的是全面崩盤,而唐玄宗所遭遇的危機則是片面的。如同我們前面所說的,隋煬帝的暴政遭到了全天下人的反抗,隋朝末年隋煬帝已經是無處可躲,黃河上下,大江南北,到處都燃起了反抗的烽火。而唐玄宗所遭遇的是地方叛亂,安祿山等人以河北地區為根據地,趁著中原空虛一路南下,朝廷應對失當才使得安祿山等人偶然得手奪取了東西兩京。但是,淮河流域、長江流域卻沒有發生根本的動搖。也正因為這樣,當李唐王朝從慌亂之中穩定下來之後,就迅速組織起有效的抵抗,從而在經歷了八年的動盪之後,李唐王朝危而復安,度過了這場危機,又延續了一百五十年江山。

    所以,隋煬帝和唐玄宗的根本不同,還是在於他們是如何對待百姓的。隋煬帝殘害百姓,結果身死國亡。唐玄宗的時代裡,至少皇帝心裡多少還有百姓,百姓還算安寧,所以才能度過危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燕雞的做法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