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成語:
周郎顧曲
【出處】三國志吳志周瑜傳:「瑜少精意於音樂,雖三爵之後,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顧時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
一手包辦
【出處】三國志魏志典韋傳:「韋一手建之」
一舉兩得
【出處】三國志魏志臧洪傳:「將以安社稷,一舉兩得。」
一臂之力
【出處】三國演義第二十回:「願助兄一臂之力,共誅國賊。」
一親芳澤
【出處】曹植洛神賦:「芳澤無加,鉛華無御。」
七步成詩
【出處】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三顧茅廬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下筆成章
【出處】三國志魏志文帝紀:「文帝天資文藻,下筆成章。」
不出所料
【出處】三國演義第三十一回:「豐在遇中聞主公兵敗,撫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不由分說
【出處】三國演義第十三回:「李傕隨後掩殺,郭汜兵退,車駕冒險出城,不由分說,竟擁到李傕營中。」
不知所云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不容偏廢
【出處】三國志蜀志魏延傳:「不忍有所偏廢。」
乘虛而入
【出處】魏志袁紹傳:「將軍簡其精銳,分為奇兵,乘虛迭出,以擾河南。」
五內如焚
【出處】蔡琰悲憤詩:「奈何不顧思,見此崩五內。」
人生如寄
【出處】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憂何為?」曹植仙人篇:「俯觀五嶽間,人生如寄居。」
仰人鼻息
【出處】後漢書袁紹傳:「孤客窮軍,仰我鼻息,譬如嬰兒在鼓掌之上,絕其哺乳,立可餓殺。」
伯仲之間
【出處】曹丕典論:「傅說之於班固,伯仲之間耳。」
位極人臣
【出處】吳志孫綝傳:「因緣肺腑,位極人臣。」
作奸犯科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偃旗息鼓
【出處】三國志蜀志趙雲傳注:「偃旗息鼓,曹軍疑有伏兵,引去。
出言不遜
【出處】三國演義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遜,何不殺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處】三國演義第一回:「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初出茅廬
【出處】據三國演義所載,諸葛亮初出茅廬,佐劉備用兵,觀與張飛不服,行事諸多困難。
刮目相待
【出處】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注引江表傳:「肅附蒙背曰:『吾謂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
【出處】三國演義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與閹宦共飲耶?」
危急存亡之秋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出處】司馬昭在曹髦在位時,為大將軍,專管國政,自封為相國,不久封為晉公,昭還假裝不接受。髦很生氣地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名不虛傳
【出處】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兵精糧足,名不虛傳。」
同符合契
【出處】三國志吳志孫傳注:「一與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
吳下阿蒙
敝帚千金
【出處】曹丕?典論論文:「里語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見自見之患也。」
廊廟之器
【出處】三國志蜀志許靖傳:「雖行事舉動,未悉允當,蔣濟以為大較有廊廟之器也。」
才高八斗
【出處】南史謝靈運傳:「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
手不釋卷
【出處】曹丕自敘:「上雅好詩書文籍,雖在軍旅,手不釋卷。」
指日可待
【出處】諸葛亮出師表:「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探囊取物
【出處】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雲長言,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如探囊取物。」
文思泉湧
【出處】文選曹植王仲宣誄:「文若春華,思若湧泉。」
旦夕之危
【出處】三國志蜀志孟光傳:「旦夕之危,倒懸之急。」
明眸善睞
【出處】文選曹植洛神賦:「明眸善睞,靨輔承權。」
月明星稀
【出處】文選魏武帝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土崩魚爛
【出處】陳琳?與魏文帝書:「焉肯土崩魚爛哉!」
如入無人之境
【出處】三國演義第七回:「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
如魚得水
【出處】三國志諸葛亮傳:「先主與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妄自菲薄
【出處】諸葛亮?出師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意,以塞忠諫之路也。」
孑然一生
【出處】三國志吳志陸瑁傳:「孑然無所憑賴。」
對酒當歌
【出處】曹操?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屈指可數
【出處】三國志魏志張合傳:「屈指計亮糧,不至十日。」
呼風喚雨
【出處】三國演義第一回:「角得此書,曉夜攻習,能呼風喚雨。」
品頭論足
【出處】三國志魏志何晏傳注:「晏方用事,自以為一時才俊,常為名士品目。」
迴腸蕩氣
【出處】魏文帝大牆上蒿行:「感心動耳,蕩氣迴腸。」
《三國演義》不僅展現了豐富的歷史知識,卓絕的軍事和政治謀略,搖曳多姿的人物風采,而且“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其中有不少廣為流傳的成語典故。
初出茅廬諸葛亮看到天下戰亂不息,百姓苦難深重,答應出山,就和劉備同回新野。此時,曹操派大軍攻陷了劉表次子駐守的荊州,又來攻打劉備。劉備兵單將寡,形勢危急,諸葛亮設計在博望坡伏兵,以火攻使曹軍慘敗。當時人們以詩讚頌諸葛亮:“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談笑中。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後稱初次出來做事為初出茅廬,或用以比喻剛步入社會,在工作和處事方面欠缺經驗。
舌戰群雄曹操大軍沿江結寨,準備併吞江東。東吳君臣驚疑憂懼,是和是戰難以定奪。諸葛亮運用謀略,與東吳群臣縱論天下大事,巧舌辯駁,說服他們和孫權要與劉備聯合抗曹。才有後來的赤壁之戰。此成語原指與眾多儒生謀士爭辯,駁倒對方的議論,後指與很多人激烈爭辯並駁倒對方。
錦囊妙計孫權用公瑾之計,引劉備入東吳招親,要挾劉備交還荊州。諸葛亮在他臨行前交給趙雲三個用錦做成的袋子,吩咐說:“內封三條神妙計策,到時依次開啟行事。”趙雲和劉備、孫乾率五百軍士到南許,依錦囊妙計破了公瑾計策,娶了孫權之妹孫尚香逃回荊州。讓東吳“賠了夫人又折兵”。這成語是比喻及時解救危急的好辦法。
羽扇綸巾諸葛亮積勞成疾,臨終與眾將訣別,並安排了軍國大事。他死後雖秘不發喪,但司馬懿見蜀兵後退已知真相,故催軍速追。突然五丈原上炮響旗飄,諸葛亮端坐四輪車出現,,他羽扇綸巾。魏軍見諸葛亮尚在,棄甲逃命,潰不成軍。兩日後,司馬懿方知車上是木人。此成語形容諸葛亮的裝束,也形容謀士鎮定自若的瀟灑風度。
鼎足三分赤壁一戰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魏、蜀、五三方激烈鬥爭,最後卻“權歸司馬”結束了三國紛爭局面。所以,《三國演義》的結尾兩句是:“鼎足三分已成夢,後人憑弔空牢騷。”射是以鼎的三足比喻三方分立相持的局面。
在《三國演義》裡,還有“過五關斬六將”、“烏合之眾”、“緩兵之計”、“死心塌地”、“虛張聲勢”、“步步為營”等成語
爬山越嶺葵花向日二桃三士二三其節
昂然而入哀喜交併總角之好自新之路
政令不一正言直諫引喻失義佯輸詐敗
晏然自若循名考實薰風解慍學如登山
揎拳裸袖虛虛實實笑傲風月閒雜人等
喜怒不形於色臥床不起忘戰者危萬緒千頭
萬緒千端萬全之計天震地駭視微知著
勢如水火市不二價神鬼難測色厲膽薄
如石投水肉顫心驚柔能克剛仁義之兵
讓禮一寸,得禮一尺青蠅之吊親臨其境器宇不凡
悽然淚下攀龍附驥披露腹心怒氣填胸
難以預料落荒而走略無忌憚率由舊則
曠世逸才曠若發矇兢兢翼翼竭盡心力
箕山之志積思廣益華屋丘墟虎踞鯨吞
虎超龍驤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根據盤互風激電飛
風馳電逝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飛遁離俗反覆無常
發怒穿冠蠹政病民疊矩重規當今無輩
初生之犢不懼虎輕才好施不遑寧息撥雲霧見青天
百足之蟲,至死不僵背若芒刺百舉百捷四海飄零
走石飛沙壯心不已珠翠之珍逐臭之夫
誅暴討逆眾難群疑知遇之恩枝幹相持
執鞭隨鐙贓汙狼藉刖趾適履月明星稀
隱介藏形以柔克剛養精蓄銳言過其實
燻蕕同器燻蕕不同器虛廢詞說嘯侶命儔
下筆成篇望風希指司馬昭之心死而復生
首當其衝矢在弦上事生肘腋釋生取義
誓不兩立任重才輕人各有志去邪歸正
器宇軒昂器小易盈剖肝瀝膽剖蚌求珠
牛蹄中魚暮景桑榆民殷國富令人切齒
臨危不顧雷霆之怒淚流滿面老成練達
枯樹生華荊山之玉旌旗卷舒矜功伐能
煎水作冰吉凶禍福禍生肘腋戶樞不朽
撼天震地貴極人臣躬耕樂道割恩斷義
防芽遏萌恩威並用阿黨比周對症之藥
短兵接戰睹微知著斗量車載東蕩西除
迭矩重規大雨滂沱粗衣惡食躊躇不決
沉吟未決長驅直進長才廣度豺狼當路
不護細行步罡踏斗不避艱險兵無常形
並威偶勢冰散瓦解並驅爭先避李嫌瓜
閉門思愆背本就末抱玉握珠抱薪救焚
包藏奸心半信不信敗不旋踵拔十失五
燃萁之敏豆萁燃豆翹首引領翹首企足
枯木生花天崩地塌坐而待弊坐而待斃
士別三日,刮目相待指鹿作馬有勇有謀孜孜不倦
鑄劍為犁作奸犯科縱虎歸山自投羅網
肘腋之患恣意妄為指日可待眾寡不敵
枕石漱流志同道合左顧右盼鐘鳴漏盡
自高自大壯士解腕意氣風發易地而處
冢中枯骨魚貫而入張燈結綵衣架飯囊
一行作吏衣繡晝行有機可乘一心一意
揚幡招魂以卵擊石一身是膽勇而無謀
以石投水揚湯止沸掩目捕雀偃旗息鼓
要言不煩搖搖欲墜一面之詞薰蕕不同器
小受大走笑容可掬薰蕕同器心如鐵石
無所不為形影相弔尋章摘句心膽俱裂
物傷其類血流成河物是人非位極人臣
心術不正心懷叵測危在旦夕下筆成章
舞文弄墨為虎添翼喜不自勝萬全之策
無名小卒萬死不辭妄自菲薄汙泥濁水
先禮後兵圍魏救趙望風而逃文人相輕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問舍求田童顏鶴髮談笑自若
土龍芻狗素不相識體無完膚為民除害
圖謀不軌所向無敵手不釋卷土雞瓦犬
死不瞑目手揮目送手無寸鐵聲威大震
事與願違勢合形離十鼠同穴屍橫遍野
拭目以待忍辱負重如魚得水忍無可忍
三顧茅廬如飢似渴禽息鳥視氣湧如山
清塵濁水切齒痛恨窮兵黷武傾家蕩產
求田問舍樵蘇不爨潑油救火翹足引領
棄暗投明情同骨肉強詞奪理棄瑕錄用
鳥盡弓藏秋風掃落葉目不邪視片甲不回
七擒七縱名不虛傳沐雨櫛風翩若驚鴻
男尊女卑毛髮之功論功行賞賠了夫人又折兵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秘而不宣滅虢取虞明眸善睞
漫山遍野門無雜賓名不副實悶悶不樂
妙絕時人老驥伏櫪落荒而逃龍驤虎步
良藥苦口立身揚名迷途知返臨危受命
老生常談毛骨悚然錦囊妙計藍田生玉
刻肌刻骨酒酣耳熱老弱殘兵開門揖盜
開誠佈公見機而作孔孟之道精貫白日
堅壁清野舉止失措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假手於人
假途滅虢急於求成箭在弦上計日而待
將功贖罪集思廣益悔之無及極天際地
虎入羊群華屋山丘黃口孺子緩兵之計
後患無窮互為表裡含蓼問疾魂不守舍
鬼神不測畫餅充飢貴遠賤近刮目相看
詭計多端光輝燦爛管窺筐舉顧曲周郎
顧名思義共為唇齒割肚牽腸骨肉未寒
公諸同好各為其主甘雨隨車感恩戴德
腹有鱗甲浮瓜沉李反客為主反戈一擊
反敗為勝二桃殺三士恩威並行婀娜多姿
峨冠博帶多端寡要對酒當歌斷頭將軍
抵足而眠等閒視之倒屣相迎蕩氣迴腸
淡泊明志單刀赴會大驚失色初生牛犢不怕虎
初出茅廬出言不遜赤膊上陣成群結隊
成敗利鈍成敗得失沉吟不決沉李浮瓜
車載斗量車殆馬煩超群絕倫長林豐草
草廬三顧蒼生塗炭倉卒之際殘暴不仁
步步為營不置褒貶不知所措不求聞達
不勞而獲不可造次不急之務不成體統
三國成語:
周郎顧曲
【出處】三國志吳志周瑜傳:「瑜少精意於音樂,雖三爵之後,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顧時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
一手包辦
【出處】三國志魏志典韋傳:「韋一手建之」
一舉兩得
【出處】三國志魏志臧洪傳:「將以安社稷,一舉兩得。」
一臂之力
【出處】三國演義第二十回:「願助兄一臂之力,共誅國賊。」
一親芳澤
【出處】曹植洛神賦:「芳澤無加,鉛華無御。」
七步成詩
【出處】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三顧茅廬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下筆成章
【出處】三國志魏志文帝紀:「文帝天資文藻,下筆成章。」
不出所料
【出處】三國演義第三十一回:「豐在遇中聞主公兵敗,撫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不由分說
【出處】三國演義第十三回:「李傕隨後掩殺,郭汜兵退,車駕冒險出城,不由分說,竟擁到李傕營中。」
不知所云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不容偏廢
【出處】三國志蜀志魏延傳:「不忍有所偏廢。」
乘虛而入
【出處】魏志袁紹傳:「將軍簡其精銳,分為奇兵,乘虛迭出,以擾河南。」
五內如焚
【出處】蔡琰悲憤詩:「奈何不顧思,見此崩五內。」
人生如寄
【出處】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憂何為?」曹植仙人篇:「俯觀五嶽間,人生如寄居。」
仰人鼻息
【出處】後漢書袁紹傳:「孤客窮軍,仰我鼻息,譬如嬰兒在鼓掌之上,絕其哺乳,立可餓殺。」
伯仲之間
【出處】曹丕典論:「傅說之於班固,伯仲之間耳。」
位極人臣
【出處】吳志孫綝傳:「因緣肺腑,位極人臣。」
作奸犯科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偃旗息鼓
【出處】三國志蜀志趙雲傳注:「偃旗息鼓,曹軍疑有伏兵,引去。
出言不遜
【出處】三國演義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遜,何不殺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處】三國演義第一回:「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初出茅廬
【出處】據三國演義所載,諸葛亮初出茅廬,佐劉備用兵,觀與張飛不服,行事諸多困難。
刮目相待
【出處】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注引江表傳:「肅附蒙背曰:『吾謂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
【出處】三國演義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與閹宦共飲耶?」
危急存亡之秋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出處】司馬昭在曹髦在位時,為大將軍,專管國政,自封為相國,不久封為晉公,昭還假裝不接受。髦很生氣地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名不虛傳
【出處】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兵精糧足,名不虛傳。」
同符合契
【出處】三國志吳志孫傳注:「一與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
吳下阿蒙
【出處】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注引江表傳:「肅附蒙背曰:『吾謂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敝帚千金
【出處】曹丕?典論論文:「里語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見自見之患也。」
廊廟之器
【出處】三國志蜀志許靖傳:「雖行事舉動,未悉允當,蔣濟以為大較有廊廟之器也。」
才高八斗
【出處】南史謝靈運傳:「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
手不釋卷
【出處】曹丕自敘:「上雅好詩書文籍,雖在軍旅,手不釋卷。」
指日可待
【出處】諸葛亮出師表:「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探囊取物
【出處】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雲長言,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如探囊取物。」
文思泉湧
【出處】文選曹植王仲宣誄:「文若春華,思若湧泉。」
旦夕之危
【出處】三國志蜀志孟光傳:「旦夕之危,倒懸之急。」
明眸善睞
【出處】文選曹植洛神賦:「明眸善睞,靨輔承權。」
月明星稀
【出處】文選魏武帝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土崩魚爛
【出處】陳琳?與魏文帝書:「焉肯土崩魚爛哉!」
如入無人之境
【出處】三國演義第七回:「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
如魚得水
【出處】三國志諸葛亮傳:「先主與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妄自菲薄
【出處】諸葛亮?出師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意,以塞忠諫之路也。」
孑然一生
【出處】三國志吳志陸瑁傳:「孑然無所憑賴。」
對酒當歌
【出處】曹操?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屈指可數
【出處】三國志魏志張合傳:「屈指計亮糧,不至十日。」
呼風喚雨
【出處】三國演義第一回:「角得此書,曉夜攻習,能呼風喚雨。」
品頭論足
【出處】三國志魏志何晏傳注:「晏方用事,自以為一時才俊,常為名士品目。」
迴腸蕩氣
【出處】魏文帝大牆上蒿行:「感心動耳,蕩氣迴腸。」
《三國演義》不僅展現了豐富的歷史知識,卓絕的軍事和政治謀略,搖曳多姿的人物風采,而且“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其中有不少廣為流傳的成語典故。
初出茅廬諸葛亮看到天下戰亂不息,百姓苦難深重,答應出山,就和劉備同回新野。此時,曹操派大軍攻陷了劉表次子駐守的荊州,又來攻打劉備。劉備兵單將寡,形勢危急,諸葛亮設計在博望坡伏兵,以火攻使曹軍慘敗。當時人們以詩讚頌諸葛亮:“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談笑中。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後稱初次出來做事為初出茅廬,或用以比喻剛步入社會,在工作和處事方面欠缺經驗。
舌戰群雄曹操大軍沿江結寨,準備併吞江東。東吳君臣驚疑憂懼,是和是戰難以定奪。諸葛亮運用謀略,與東吳群臣縱論天下大事,巧舌辯駁,說服他們和孫權要與劉備聯合抗曹。才有後來的赤壁之戰。此成語原指與眾多儒生謀士爭辯,駁倒對方的議論,後指與很多人激烈爭辯並駁倒對方。
錦囊妙計孫權用公瑾之計,引劉備入東吳招親,要挾劉備交還荊州。諸葛亮在他臨行前交給趙雲三個用錦做成的袋子,吩咐說:“內封三條神妙計策,到時依次開啟行事。”趙雲和劉備、孫乾率五百軍士到南許,依錦囊妙計破了公瑾計策,娶了孫權之妹孫尚香逃回荊州。讓東吳“賠了夫人又折兵”。這成語是比喻及時解救危急的好辦法。
羽扇綸巾諸葛亮積勞成疾,臨終與眾將訣別,並安排了軍國大事。他死後雖秘不發喪,但司馬懿見蜀兵後退已知真相,故催軍速追。突然五丈原上炮響旗飄,諸葛亮端坐四輪車出現,,他羽扇綸巾。魏軍見諸葛亮尚在,棄甲逃命,潰不成軍。兩日後,司馬懿方知車上是木人。此成語形容諸葛亮的裝束,也形容謀士鎮定自若的瀟灑風度。
鼎足三分赤壁一戰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魏、蜀、五三方激烈鬥爭,最後卻“權歸司馬”結束了三國紛爭局面。所以,《三國演義》的結尾兩句是:“鼎足三分已成夢,後人憑弔空牢騷。”射是以鼎的三足比喻三方分立相持的局面。
在《三國演義》裡,還有“過五關斬六將”、“烏合之眾”、“緩兵之計”、“死心塌地”、“虛張聲勢”、“步步為營”等成語
爬山越嶺葵花向日二桃三士二三其節
昂然而入哀喜交併總角之好自新之路
政令不一正言直諫引喻失義佯輸詐敗
晏然自若循名考實薰風解慍學如登山
揎拳裸袖虛虛實實笑傲風月閒雜人等
喜怒不形於色臥床不起忘戰者危萬緒千頭
萬緒千端萬全之計天震地駭視微知著
勢如水火市不二價神鬼難測色厲膽薄
如石投水肉顫心驚柔能克剛仁義之兵
讓禮一寸,得禮一尺青蠅之吊親臨其境器宇不凡
悽然淚下攀龍附驥披露腹心怒氣填胸
難以預料落荒而走略無忌憚率由舊則
曠世逸才曠若發矇兢兢翼翼竭盡心力
箕山之志積思廣益華屋丘墟虎踞鯨吞
虎超龍驤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根據盤互風激電飛
風馳電逝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飛遁離俗反覆無常
發怒穿冠蠹政病民疊矩重規當今無輩
初生之犢不懼虎輕才好施不遑寧息撥雲霧見青天
百足之蟲,至死不僵背若芒刺百舉百捷四海飄零
走石飛沙壯心不已珠翠之珍逐臭之夫
誅暴討逆眾難群疑知遇之恩枝幹相持
執鞭隨鐙贓汙狼藉刖趾適履月明星稀
隱介藏形以柔克剛養精蓄銳言過其實
燻蕕同器燻蕕不同器虛廢詞說嘯侶命儔
下筆成篇望風希指司馬昭之心死而復生
首當其衝矢在弦上事生肘腋釋生取義
誓不兩立任重才輕人各有志去邪歸正
器宇軒昂器小易盈剖肝瀝膽剖蚌求珠
牛蹄中魚暮景桑榆民殷國富令人切齒
臨危不顧雷霆之怒淚流滿面老成練達
枯樹生華荊山之玉旌旗卷舒矜功伐能
煎水作冰吉凶禍福禍生肘腋戶樞不朽
撼天震地貴極人臣躬耕樂道割恩斷義
防芽遏萌恩威並用阿黨比周對症之藥
短兵接戰睹微知著斗量車載東蕩西除
迭矩重規大雨滂沱粗衣惡食躊躇不決
沉吟未決長驅直進長才廣度豺狼當路
不護細行步罡踏斗不避艱險兵無常形
並威偶勢冰散瓦解並驅爭先避李嫌瓜
閉門思愆背本就末抱玉握珠抱薪救焚
包藏奸心半信不信敗不旋踵拔十失五
燃萁之敏豆萁燃豆翹首引領翹首企足
枯木生花天崩地塌坐而待弊坐而待斃
士別三日,刮目相待指鹿作馬有勇有謀孜孜不倦
鑄劍為犁作奸犯科縱虎歸山自投羅網
肘腋之患恣意妄為指日可待眾寡不敵
枕石漱流志同道合左顧右盼鐘鳴漏盡
自高自大壯士解腕意氣風發易地而處
冢中枯骨魚貫而入張燈結綵衣架飯囊
一行作吏衣繡晝行有機可乘一心一意
揚幡招魂以卵擊石一身是膽勇而無謀
以石投水揚湯止沸掩目捕雀偃旗息鼓
要言不煩搖搖欲墜一面之詞薰蕕不同器
小受大走笑容可掬薰蕕同器心如鐵石
無所不為形影相弔尋章摘句心膽俱裂
物傷其類血流成河物是人非位極人臣
心術不正心懷叵測危在旦夕下筆成章
舞文弄墨為虎添翼喜不自勝萬全之策
無名小卒萬死不辭妄自菲薄汙泥濁水
先禮後兵圍魏救趙望風而逃文人相輕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問舍求田童顏鶴髮談笑自若
土龍芻狗素不相識體無完膚為民除害
圖謀不軌所向無敵手不釋卷土雞瓦犬
死不瞑目手揮目送手無寸鐵聲威大震
事與願違勢合形離十鼠同穴屍橫遍野
拭目以待忍辱負重如魚得水忍無可忍
三顧茅廬如飢似渴禽息鳥視氣湧如山
清塵濁水切齒痛恨窮兵黷武傾家蕩產
求田問舍樵蘇不爨潑油救火翹足引領
棄暗投明情同骨肉強詞奪理棄瑕錄用
鳥盡弓藏秋風掃落葉目不邪視片甲不回
七擒七縱名不虛傳沐雨櫛風翩若驚鴻
男尊女卑毛髮之功論功行賞賠了夫人又折兵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秘而不宣滅虢取虞明眸善睞
漫山遍野門無雜賓名不副實悶悶不樂
妙絕時人老驥伏櫪落荒而逃龍驤虎步
良藥苦口立身揚名迷途知返臨危受命
老生常談毛骨悚然錦囊妙計藍田生玉
刻肌刻骨酒酣耳熱老弱殘兵開門揖盜
開誠佈公見機而作孔孟之道精貫白日
堅壁清野舉止失措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假手於人
假途滅虢急於求成箭在弦上計日而待
將功贖罪集思廣益悔之無及極天際地
虎入羊群華屋山丘黃口孺子緩兵之計
後患無窮互為表裡含蓼問疾魂不守舍
鬼神不測畫餅充飢貴遠賤近刮目相看
詭計多端光輝燦爛管窺筐舉顧曲周郎
顧名思義共為唇齒割肚牽腸骨肉未寒
公諸同好各為其主甘雨隨車感恩戴德
腹有鱗甲浮瓜沉李反客為主反戈一擊
反敗為勝二桃殺三士恩威並行婀娜多姿
峨冠博帶多端寡要對酒當歌斷頭將軍
抵足而眠等閒視之倒屣相迎蕩氣迴腸
淡泊明志單刀赴會大驚失色初生牛犢不怕虎
初出茅廬出言不遜赤膊上陣成群結隊
成敗利鈍成敗得失沉吟不決沉李浮瓜
車載斗量車殆馬煩超群絕倫長林豐草
草廬三顧蒼生塗炭倉卒之際殘暴不仁
步步為營不置褒貶不知所措不求聞達
不勞而獲不可造次不急之務不成體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