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族有以下傳統
一 ,三月三,是廣西漢、壯、瑤、苗、侗、仫佬、毛南等民族最隆重的節日,2014年確定為廣西傳統習慣節日並放假兩天。 其中“三月三”歌圩普遍流行於壯族地區,其中尤以紅水河、左右江流域最為常見。每場歌圩人數少則幾百人,多則數千甚至數萬人。
二,春節,壯族的春節從大年三十至正月初一、初二,共三天,但初三至初五仍算春節期。它是壯族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一般從臘月二十三起就開始做準備,家家戶戶搞衛生、縫製衣褲、購買年貨、張貼對聯、製作糕點、殺豬、包粽子、放鞭炮、穿特殊的服裝。春節又是個團圓的日子,凡是在外面工作的人,一般都趕在年三十之前回家團聚,吃團圓飯。
三,初一初二,凡來客必吃粽子。壯家的粽子是較高貴的食物。粽有大有小,大的一二斤重,小的二三兩,還有一種叫“風莫”(特大粽子)的,重達一二十斤。
四,陀螺節,在廣西壯族聚居的地方,每年都舉行一次有名的體育盛會——陀螺節。 時間是由舊曆年除夕前兩三天至新年正月十六日,歷時半個多月。陀螺,壯語叫“勒江”,它有大有小,有輕有重。有大如河田柚的,重一斤左右,有小如鵝蛋的,也有二三兩。據說打陀螺自興起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了。
五,隴端節, 是雲南文山富寧縣及附近壯族的傳統節日。“隴端”(壯語,趕田壩之意),是壯語譯音,意為到寬闊平坦的地方去相聚。相傳這個節日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原是為了紀念民族英雄儂智高於公元1052年4月起兵反對宋王朝的事蹟。隴端節已發展成為富寧縣以及鄰近一帶壯、瑤、苗、彝、漢各族人民進行物資交流,共同歡慶的傳統節日。
六,吃立節,是廣西龍州縣、憑祥市一帶壯族特有的節日。“吃立”壯語意為“歡慶”。壯族人民素有歡度春節的傳統。但在1894年春節來臨之際,法國侵略者侵略我邊境,為了打擊侵略者,青壯年奔赴疆場,英勇殺敵,保衛了家園。正月三十日,出征的將士凱旋歸來,鄉親們殺雞宰羊,做糯米粑,盛情款待,共同歡慶勝利,補過春節。從此以後逐漸形成吃立節。節日期間,人們舞獅子、耍龍燈、唱歌跳舞,熱鬧非凡。
七,婭拜節,雲南省富寧縣剝隘鎮者寧、索烏一帶的壯族,每年四月屬兔那一天,都要殺一頭牛、一口豬、兩隻雞和四十八尾魚,到婭拜山去,奠祭壯族婦女婭拜(有傳說為儂智高母親)。那天,男女老少都到場,禮儀十分隆重。相傳婭拜是一個壯族山寨的頭領,她率領壯家百姓同官兵打仗,失敗後被殘殺。眾人把她埋葬到高山之巔,並將此山叫作婭拜山。每年到婭拜遇難之日,壯族人民就殺牛宰豬去祭奠她。這樣年年祭奠,從未中斷,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個節日——婭拜節。
八,壯年在壯語中叫“將也益”,而春節叫“將昆”即漢族節。壯年以農曆十二月為歲首,十一月末日為除夕,習慣叫“崴誼久”,意為過二九(不管月大月小,都如此稱謂)。是日,全寨集資買豬,(有的村寨按戶輪流專門餵養社豬)宰殺敬祀社王,祈求保佑五穀豐登。
壯族有以下傳統
一 ,三月三,是廣西漢、壯、瑤、苗、侗、仫佬、毛南等民族最隆重的節日,2014年確定為廣西傳統習慣節日並放假兩天。 其中“三月三”歌圩普遍流行於壯族地區,其中尤以紅水河、左右江流域最為常見。每場歌圩人數少則幾百人,多則數千甚至數萬人。
二,春節,壯族的春節從大年三十至正月初一、初二,共三天,但初三至初五仍算春節期。它是壯族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一般從臘月二十三起就開始做準備,家家戶戶搞衛生、縫製衣褲、購買年貨、張貼對聯、製作糕點、殺豬、包粽子、放鞭炮、穿特殊的服裝。春節又是個團圓的日子,凡是在外面工作的人,一般都趕在年三十之前回家團聚,吃團圓飯。
三,初一初二,凡來客必吃粽子。壯家的粽子是較高貴的食物。粽有大有小,大的一二斤重,小的二三兩,還有一種叫“風莫”(特大粽子)的,重達一二十斤。
四,陀螺節,在廣西壯族聚居的地方,每年都舉行一次有名的體育盛會——陀螺節。 時間是由舊曆年除夕前兩三天至新年正月十六日,歷時半個多月。陀螺,壯語叫“勒江”,它有大有小,有輕有重。有大如河田柚的,重一斤左右,有小如鵝蛋的,也有二三兩。據說打陀螺自興起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了。
五,隴端節, 是雲南文山富寧縣及附近壯族的傳統節日。“隴端”(壯語,趕田壩之意),是壯語譯音,意為到寬闊平坦的地方去相聚。相傳這個節日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原是為了紀念民族英雄儂智高於公元1052年4月起兵反對宋王朝的事蹟。隴端節已發展成為富寧縣以及鄰近一帶壯、瑤、苗、彝、漢各族人民進行物資交流,共同歡慶的傳統節日。
六,吃立節,是廣西龍州縣、憑祥市一帶壯族特有的節日。“吃立”壯語意為“歡慶”。壯族人民素有歡度春節的傳統。但在1894年春節來臨之際,法國侵略者侵略我邊境,為了打擊侵略者,青壯年奔赴疆場,英勇殺敵,保衛了家園。正月三十日,出征的將士凱旋歸來,鄉親們殺雞宰羊,做糯米粑,盛情款待,共同歡慶勝利,補過春節。從此以後逐漸形成吃立節。節日期間,人們舞獅子、耍龍燈、唱歌跳舞,熱鬧非凡。
七,婭拜節,雲南省富寧縣剝隘鎮者寧、索烏一帶的壯族,每年四月屬兔那一天,都要殺一頭牛、一口豬、兩隻雞和四十八尾魚,到婭拜山去,奠祭壯族婦女婭拜(有傳說為儂智高母親)。那天,男女老少都到場,禮儀十分隆重。相傳婭拜是一個壯族山寨的頭領,她率領壯家百姓同官兵打仗,失敗後被殘殺。眾人把她埋葬到高山之巔,並將此山叫作婭拜山。每年到婭拜遇難之日,壯族人民就殺牛宰豬去祭奠她。這樣年年祭奠,從未中斷,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個節日——婭拜節。
八,壯年在壯語中叫“將也益”,而春節叫“將昆”即漢族節。壯年以農曆十二月為歲首,十一月末日為除夕,習慣叫“崴誼久”,意為過二九(不管月大月小,都如此稱謂)。是日,全寨集資買豬,(有的村寨按戶輪流專門餵養社豬)宰殺敬祀社王,祈求保佑五穀豐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