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戰爭論
-
2 # 手機使用者清風寨
道理很簡單,就是因為有毛主席的英明領導,只要有毛主席的英明領導,中國軍隊就會戰無不勝,珍寶島戰役是這樣,列印度是這樣,抗美援朝也是這樣。
-
3 # 王小宇
那你要看看蘇聯方面怎麼宣傳的,然後再找找歐美國家宣傳的,我覺得歐美國家說的真實可能性比較大,雙方自己說的都不太靠譜
-
4 # 細品人生50
社會主義新中國是宇宙中唯一打仗從沒有輸過的國家,並且永遠是正義被迫自衛反擊,無論是與號稱世界第一超級大國美帝國主義發生的抗美援朝戰爭、還是與強大蘇聯珍寶島都令人震驚的取得勝利,與印度、越南邊境之戰更是取得壓倒性的勝利。
1969年3月,蘇聯軍隊多次對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中國一側的珍寶島實施武裝入侵,並向我岸上縱深地區進行延伸炮擊。中國邊防部隊被迫進行自衛反擊。
在此次事件中,珍寶島無可爭議是中國的領土,但蘇聯卻反誣中國邊防軍入侵蘇聯,其“賊喊捉賊”的醜惡嘴臉實在令人作嘔。
珍寶島基本簡介
珍寶島位於黑龍江省虎林縣境內,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中國一側,面積0.74平方公里,歷來為中國領土,當地居民以漁獵、耕作為生,中國邊防軍也一直在這一地區執行巡邏任務。
根據1860年清朝政府和沙俄簽署的《中俄北京條約》,中俄以烏蘇里江為界。由於該島位於界河中心線中國一側,所以其主權無可爭議應該歸屬中國。
中蘇蜜月期
新中國成立以後,作為社會主義陣營的核心,蘇聯在國防、工業、教育等各方面給予了中國巨大、無私的幫助和支援,使中國的國家建設迅速走上了正軌。同時,新中國“一邊倒”的對外政策也決定了中蘇兩國在上世紀50年代前期親密無間的蜜月關係。
中蘇關係轉變
1953年斯大林去世後,蘇共內部紛爭日趨白熱化,赫魯曉夫上臺後全盤否定了斯大林及其制定的政策,同時隨著蘇聯的國力日漸強盛,對待兄弟國家的態度也越發蠻橫。中國領導人對於斯大林時期蘇聯對華援助非常感激,並不贊同將斯大林的是非功過一棍子打死。再加上毛主席回絕了赫魯曉夫提出要在中國領土上建設軍用長波電臺、組建“聯合艦隊”等一系列妄想從軍事上控制中國的想法。
中蘇關係開始逐步趨冷,毛澤東後來在回憶這件事時說:“事實上同蘇聯鬧翻是1958年,他們在軍事上控制中國,我們不幹。”
蘇聯裝甲叢集在中蘇邊境大規模集結
中蘇關係破裂
50年代中期,蘇聯的大國沙文主義思想極度膨脹,一言不合就對盟國內政,進行暴力干涉。隨後發生的中蘇論戰持續了10餘年,更是讓雙方的關係跌至谷底,但兄弟還是兄弟,中蘇關係的裂痕此時還只是停留在表面。
勃列日涅夫取代赫魯曉夫後(1964年),中蘇的分歧已經從意識形態,國家利益等方面轉化為國家間的敵視狀態。蘇聯開始在中蘇邊境大舉增兵。(蘇聯在新疆附近駐紮了25個機械化師、1200架作戰飛機、和200枚戰術導彈。)
此時中國一方面要擺脫蘇聯在政治、經濟、軍事上對中國的控制,又要面臨西方國家鐵幕的包圍和封鎖,處境非常艱難。
珍寶島衝突爆發的原因
在中蘇關係友好時,珍寶島的主權並不存在爭議,但進入上世紀60年代中期以後,蘇軍逐漸開始在這一地帶頻繁製造摩擦。1968年12月27日,蘇軍75名士兵越過江面登島,攔截並毆打我軍邊防巡邏隊,打傷我方8人,搶走衝鋒槍2支;1969年1月23日,76名全副武裝的蘇聯軍人,攜帶軍犬,分乘軍車4輛,在直升機的掩護下,再次襲擊了正在島上執行巡邏任務的我方邊防人員,致20人受傷,其中9人受傷嚴重。
為了遏止勢頭髮展,1969年1月24日 ,中央軍委下達指示,要求瀋陽軍區做好軍事鬥爭準備,並提出相關紀律(我軍不開第一槍,但受到蘇軍的攻擊時,可以進行自衛還擊。)
根據中央指示,黑龍江軍區提出了“珍寶島地區反干涉鬥爭方案”,並在邊防站成立前敵指揮所。
中蘇軍人的首次交鋒做人要實,打仗要虛。面對蘇軍囂張的氣焰,我軍當然要做兩手準備。
3月2日8時,我軍以A巡邏隊為主,光明正大的登島執行巡邏任務。B巡邏隊為輔,在蘇軍難以直接觀察到的地方秘密登島,作為主隊的接應。另有一個火力小組為C隊(攜帶56式40毫米火箭筒),在凌晨4時,藉助夜色的掩護,秘密登島潛伏。
就在A巡邏隊剛剛抵近島岸時,蘇軍從蘇聯境內下米海洛夫卡和庫列比亞克依內兩個邊防站,出動2輛裝甲車,1輛軍用卡車和1輛指揮車搭載約70名軍人,搶先趕到珍寶島東側,以戰鬥隊形阻擋方我A巡邏分隊的去路。為了避免事態擴大,我A巡邏隊一邊向蘇軍出警告,一邊主動向島西撤退。但蘇軍並沒任何收斂,反而分兵兩路,企圖從兩翼包抄我軍第一巡邏隊側翼。
就在第一巡邏分隊將要退入樹叢之時,追擊的蘇軍士兵突然開火,當場打死打傷我6名邊防軍人,迫於無奈我軍只能自衛反擊。
為了掩護隊友向樹叢撤退,我邊防戰士於慶陽猛然躍起,向圍攏過來的蘇軍連續射擊,吸引火力。蘇軍火力立刻轉而向他集中,頭部中彈後,於慶陽翻身倒地。就在戰友以為他犧牲時,於慶陽又頑強地站起來,端起衝鋒槍繼續向蘇軍衝擊,直至犧牲。
聽到島上的槍聲後,江面上的蘇軍裝甲車也開始向前迫近,為己方士兵提供火力支援。
我秘密潛伏的火力小組,看到蘇軍裝甲車輛進入射程後,立刻對其展開攻擊。可惜由於火箭筒手經驗不足,一連數發火箭彈都沒有命中目標,但蘇軍裝甲車也被火箭彈嚇得不輕,立馬放棄繼續支援,緩緩向後退去。
裝甲車受到襲擊,似乎並沒有對蘇軍的進攻產生任何影響,他們仍然高喊著“烏拉”不斷向前發起衝鋒。就在情況岌岌可危之時,作為接應的B巡邏隊,終於及時趕到。(原來B巡邏隊在向戰場移動時,正好碰上了蘇軍秘密迂迴的7人小隊,經過激戰蘇軍小隊被全殲。)
之後的時間裡,雙方人員在島上形成了混戰局面,複雜的地形抑制了蘇軍的重火力優勢,而我軍則積極發揮單兵技戰術水平高、移動靈活的優勢,給與了敵人以極大的殺傷。
戰鬥持續了約1個小時,蘇軍放棄進攻,乘車退回其境內。經過統計:此戰我軍共斃傷敵軍60餘人(其中擊斃38人),我軍犧牲17人,重傷11人,輕傷24人,失蹤1人。
激戰3月2日之後的短短十幾天時間裡,蘇邊防部隊就暴漲至師級規模,其中最新型T62主戰坦克增至70 輛、BTR-50P裝甲運兵車增至150輛外加各式火炮350門。
由於蘇軍尋機大規模報復的跡象明顯,我軍也開始緊張準備,其中46軍133師、23軍77師等部,全部開赴前線,以應對隨時可能爆發的大規模軍事衝突甚至戰爭。
3月14日晚9時,我軍工兵部隊按照預定計劃,開始在三個雷場同時佈雷。其中兩個雷區用於封鎖我方江岸,最後一個雷區則是以凹凸的冰面為掩護,佈設在珍寶島南方的江心河叉之中。(由於珍寶島面向蘇聯一方島岸較高,坦克難以直接登島。所以只要蘇軍坦克登島作戰,就必須經過江叉,從珍寶島南岸登島。)
雷場佈設完畢後,約有一個班的戰士,在島西高地上潛伏下來,以掩護第二天的巡邏。3月15日凌晨,潛伏分隊發現蘇軍6輛裝甲運兵車攜帶30多名士兵秘密登島,潛至東北部樹林後隱蔽。
潛伏分隊傳回訊息後,我軍前敵指揮部立刻改變計劃,命77師某部營長冷鵬飛帶領一個加強排秘密上島,加強潛伏分隊實力。炮兵部隊第一輪打擊目標改為潛伏蘇軍,隨後以密集火力封鎖江面。
3月15日8時,我軍巡邏隊和往常一樣登島巡邏。只不過此次巡邏,我軍放棄了以往由北向南的巡邏路線,改為由南向北巡邏,當巡邏隊到達島中部馬上就要進入蘇軍輕武器射界時,全軍便停下來休息。經過一段時間僵持後,蘇軍潛伏部隊漸漸失去耐心首先開火,我軍巡邏隊便迅速隱蔽起來,引誘蘇軍進攻。
8點10分,蘇軍5輛裝甲車掩護步兵30餘人,沿江面朝巡邏隊隱蔽位置發起進攻。其在運動過程中,正好把側翼暴露給我方潛伏分隊。就在蘇軍距離島岸不足50米時,我潛伏分隊突然開火,迅即,我軍炮兵群也對蘇軍潛伏分隊進行了火力急襲。蘇軍進攻部隊完全暴露在毫無遮擋的冰面上,而原本負責支援的潛伏分隊則被我軍炮火覆蓋,死傷慘重。在承受數十人傷亡後,蘇軍潛伏分隊在裝甲車的接應下狼狽退回對岸。
9點50分,蘇軍重新調整部署,在進行大約20分鐘的炮火準備後,大約100名蘇軍士兵在3輛坦克、6輛裝甲車掩護下,開始向島上我軍陣地發起強攻。
由於我軍沒有有效的反坦克火力,只能在蘇軍接近後,集中火力打擊對方步兵和裝甲車。而蘇軍坦克在此地根本無法直接登島,所以整個蘇軍隊形被遲滯在島東側的江面上。而就在此時,一支由4輛坦克、2輛裝甲車組成的快速突擊分隊,直接從島南端側後的河叉迂迴過來,妄圖直接登島圍殲我作戰部隊。
就在蘇軍坦克剛剛駛入河叉(雷區)後不久,首車履帶即被炸斷,我軍戰士抓住戰機,又用火箭筒將敵軍後方的裝甲車一一擊毀。驚慌失措的蘇軍坦克,顧不得接應戰友撤退,就慌忙退了回去。
下午13時,蘇聯炮兵群在偵察機的引導下,開始對珍寶島以及我方江岸縱深地區,展開猛烈炮擊。15時30分,在30多輛坦克、裝甲車的掩護下100多名蘇軍士兵,再次向島內發起衝擊。就在其將要登陸之時,我軍炮兵突然加入戰鬥(兩個師屬炮兵團,48門122榴彈炮同時怒吼),江面上的蘇軍部隊以及江對岸的蘇軍前線指揮所頓時陷入一片火海之中。
列昂諾夫上校
蘇軍指揮員、邊防總隊長列昂諾夫上校當場斃命,失去指揮的蘇軍部隊,只能再次退了回去。
3月15日的戰鬥,是中蘇雙方戰鬥最為激烈的一次,我守島部隊在己方炮兵的掩護下,頂住了蘇軍3次進攻,擊斃敵指揮官以下60餘人,擊傷80餘人,擊毀擊傷裝甲車13輛、坦克1輛,勝利保衛了祖國領土的完整。
爭奪T-62在這次戰鬥中,蘇軍使用的T-62主戰坦克是60年初,蘇聯軍工部門在T-54/T-55主戰坦克的基礎上,研發出來的新一代主戰坦克。其裝備的2A20式115毫米滑膛坦克炮、РБЗ-1M輻射探測器以及擁有5倍放大功能的TKH-3晝夜合一雙目潛望鏡、ТПН1-41-11紅外潛望瞄準鏡,都是我軍最為急需的裝備。自然而然。冰面上的T-62 坦克就成為了我軍下一步行動的重點。
3月20日夜,我方派出軍務科副科長孫徵民帶領一個工兵小分隊秘密上島排雷。由於當時我軍對夜視器材認識不足,中了蘇軍狙擊手的埋伏,不但排雷任務沒有完成,還暴露了己方的作戰意圖。
為了防止T-62 被我軍拖走,蘇軍在3月21日夜,秘密派出了一個6人爆破小組,攜帶120公斤炸藥,企圖將坦克完全炸燬。只是蘇軍沒想到我軍在坦克附近安排了一個觀察哨,還沒等蘇軍接近,就被我軍一陣亂槍嚇得狼狽而逃。
眼看爆破無望,蘇軍立刻改變策略,其炮兵部隊一邊用炮火阻止我方人員接近坦克,一邊晝夜不停地炮擊這輛坦克,企圖將其直接擊毀。由於蘇軍炮火過於猛烈,此處的冰面炸開,坦克沉入了江底。
中央軍委得知此事後,秘密從海軍調派了最一流的潛水員參與坦克的打撈工作。潛水分隊抵達後,與前線人員經過長時間觀察,發現白天蘇軍的炮火太猛,無法接近坦克沉沒的位置。夜晚,在江底行動起來又太不方便,只有在傍晚時分行動才最合適。
由於正處冬季,烏蘇里江的江水冰冷刺骨,穿著沒有禦寒功能的輕裝潛水具隨時有可能被凍僵,但中國潛水員根本沒把這些危險放在眼中。只要蘇軍炮聲一停,潛水員就立刻下水工作。
經過三天秘密尋找,潛水員終於摸清了坦克沉沒的準確位置。
剛剛被修復的T-62坦克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就在第二天傍晚,蘇軍炮擊停止的好像比往常早一些,潛水員隋傳香攜帶纜繩順利找到目標,並將其掛在坦克尾部的掛鉤之上。
夜幕降臨後,我軍抓緊時期,60多名戰士推動四個人工絞盤(為避免蘇軍注意,不能使用機械),神不知鬼不覺的將坦克與炮塔成功搶救出水。而早已隱蔽在岸邊森林裡的兩臺履帶式拖拉機,迅速將坦克搶運至6409工廠展開修復工作。
隨後這輛T-62坦克被運到北京華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展出,成為當年蘇聯侵略中國領土的鐵證 。
戰後統計:
在整個珍寶島自衛反擊戰中,我邊防軍共發射炮彈1萬餘枚,消耗子彈11萬發,總計擊毀蘇軍裝甲車17輛,斃傷蘇軍230餘人,繳獲T-62坦克一輛、步槍31支。
我軍陣亡共71人,其中68人現安葬於寶清縣珍寶島烈士陵園,2人安葬在齊齊哈爾的西滿烈士陵園,1人安葬在十八站烈士陵園。
就在衝突結束後不久(1969年8月),我東北邊防軍在珍寶島上正式建立營房,開始常年駐守該島。
戰爭的意義
珍寶島戰鬥的結果使蘇聯高層相當震驚,他們藉此對中國常規軍事力量的實力有了一個比較清醒的認識,該場戰鬥的結果在一定程度上遏止了蘇聯的戰爭企圖。珍寶島事件成為了中美關係轉變的拐點,中國開始逐漸拋棄意識形態上分歧,加強同美國的戰略合作。中國在戰爭中表現讓全世界看到了一個不屈不撓、不畏強權的新中國,中國軍人有能力也有意志捍衛國家主權不受侵略,哪怕為此付出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