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749285200810

    清朝(1636年—1912年)是由滿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也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享國276年。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後金,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1644年大順攻佔明朝國都北京,駐守山海關的明將吳三桂降清,攝政王多爾袞率領清軍入關,同年順治帝遷都北京,從此清朝取代明朝成為全國統治者。

  • 2 # 使用者2258736773808

    多爾袞在清初歷史上的名氣可謂宏大,他曾為清朝入主中原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不過,雖然多爾袞英略果敢,但他卻並沒有因此而統一全國。在其掌權後期,多爾袞甚至還放任漢人三藩的崛起,這就為以後清朝的三藩之亂埋下了伏筆。在清初歷史上,有一個人也慣以驍勇善戰而著稱,若論功績,他絲毫不遜於多爾袞,他就是清初第一猛將鎮國公嶽樂。

    鎮國公嶽樂是康熙年間的名將,清軍就是在他的領導下才得以平定三藩,此人對清朝的統一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嶽樂全名愛新覺羅·嶽樂,他也屬於清朝的宗室。清軍南下的時候,嶽樂曾作為副將隨同豪格鎮壓張獻忠的大西軍隊。

    清軍入關後,並沒有完全佔領南方,當時,李自成的大順軍還在關中、湖北一帶盤踞,而張獻忠的大西軍也割據於四川,他們都是清朝的心腹大患。為了消滅這兩股勢力,多爾袞專門挑選了肅親王豪格,並派遣他征討大西張獻忠。作為豪格的副將,嶽樂英勇善戰。他不僅成功擊殺了張獻忠,還將四川之地收為己有。因為此戰,嶽樂名揚四海,多爾袞依照其的功績,遂晉升其為鎮國公。

    嶽樂深受順治和康熙皇帝的信任。順治時期,嶽樂就是清朝的大功臣,此人對清朝統一南方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沒有嶽樂,清朝消滅張獻忠可能會費一番周折,正是因為嶽樂的指揮,清軍才得以迅速擊殺張獻忠。

    嶽樂另外一個貢獻就是平定三藩之亂。康熙年間,以吳三桂為首的漢人三藩已經在南方成勢,他們不把康熙皇帝放在眼裡,甚至公然反叛大清王朝。為了消滅吳三桂,康熙帝可以說是費勁了心思。當時,嶽樂正在朝中任職,康熙皇帝想到了他,遂拜其為平寇大將軍,率領清軍南征雲南。嶽樂不愧為軍事家,他剛剛與吳三桂交戰,就發現了他的破綻。原來,吳三桂的漢軍雖然勇猛,但內部卻不統一,且由於叛軍戰線拉得太長,後續補給也跟不上。為了徹底擊潰叛軍,嶽樂派出兵馬截斷了吳三桂的糧道。因為補給線被切斷,叛軍很快遭到了大敗。

    江西省是清軍取勝的關鍵,因為只有奪取江西省,才算是切斷了吳三桂與其它兩藩之間的聯絡,為了消滅叛軍,嶽樂首先佔領了江西。事實證明,嶽樂的部署非常的英明。佔領了江西,吳三桂叛軍就此全線動搖。後來,叛軍始終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而梟雄吳三桂,也因為嶽樂的這個舉動而一病不起。很快,三藩之亂就被徹底平定了。

    康熙帝對於嶽樂非常信任,這也是清軍能夠擊敗三藩的重要原因。嶽樂奉旨回京後,康熙帝曾親自到盧溝橋迎接,足見嶽樂本人的聲望。

    嶽樂是清朝初年的名將,此人對康熙也有扶立之功,順治帝駕崩後,是嶽樂首先擁立康熙為帝的。當時,他作為皇叔,功勳幾乎可以和多爾袞對等。康熙帝誅除鰲拜的時候,嶽樂也是盡心盡力,他不僅參與決策,後來還將鰲拜的黨羽一網打盡。

    嶽樂善工畫,他不僅是政治家和軍事家,還是著名的畫家,此人善畫牡丹,深為當世所稱。不過,嶽樂雖然功勳卓著,但畢竟屬於宗室範疇。隨著嶽樂的功勞愈來愈大,康熙帝對他的猜忌也就加強了。在他去世的前一年,準噶爾部的噶爾丹起兵反叛,作為清朝大將軍,康熙帝專門派嶽樂鎮守邊疆。已經六十多歲的老人怎麼能受得了這樣的折騰,沒過多久,嶽樂就病死於邊疆。後來,康熙帝依照其的貢獻的,遂追諡其為和。嶽樂去世後,貝勒諾尼誣陷嶽樂,康熙帝出於一時激憤,竟將嶽樂由公爵降為侯爵。一個功勳卓著的大將軍,死後竟遭如此打擊,實在不公。

  • 3 # 使用者9028516932867

    愛新覺羅·多爾袞(1612年—1650年),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清初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天命十一年(1626年)封貝勒;天聰二年(1628年),17歲的多爾袞隨皇太極出征,征討蒙古察哈爾部。因為軍功被賜號“墨爾根戴青”,成為正白旗旗主。天聰九年(1635年),多爾袞等率軍前往收降蒙古林丹汗之子額哲並獲得傳國玉璽。

  • 4 # 完美溪流Yi

    愛新覺羅·阿濟格(1605年8月28日—1651年11月28日),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二子,多爾袞之胞兄,母為大妃阿巴亥。皇太極時期參加過攻打明朝邊境以及北韓的作戰;清軍入關時作為清軍前鋒隨多爾袞入關,順治元年(1644年)封和碩英親王。又以靖遠大將軍沿長城入陝西,

  • 5 # 木偶1988

      愛新覺羅·多爾袞(1612年—1650年),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清初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天命十一年(1626年)封貝勒;天聰二年(1628年),17歲的多爾袞隨皇太極出征,征討蒙古察哈爾部。因為軍功被賜號“墨爾根戴青”,成為正白旗旗主。天聰九年(1635年),多爾袞等率軍前往收降蒙古林丹汗之子額哲並獲得傳國玉璽。

      崇德元年(1636年)因戰功封和碩睿親王,崇德六年(1641年)至七年(1642年)的松錦大戰中立下卓越戰功。皇太極死後,多爾袞和濟爾哈朗以輔政王身份輔佐皇太極第九子福臨即帝位,稱攝政王;順治元年(1644年)指揮清軍入關,清朝入主中原,先後封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順治七年(1650年)冬死於塞北狩獵途中,追封為“清成宗”,諡懋德修遠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

      主要成就:征戰漠南蒙古與李氏北韓,率軍入關、統一全國。

  • 6 # 使用者3959319716120

    一、多爾袞

      愛新覺羅·多爾袞(1612年—1650年),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清初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天命十一年(1626年)封貝勒;天聰二年(1628年),17歲的多爾袞隨皇太極出征,征討蒙古察哈爾部。因為軍功被賜號“墨爾根戴青”,成為正白旗旗主。天聰九年(1635年),多爾袞等率軍前往收降蒙古林丹汗之子額哲並獲得傳國玉璽。

      崇德元年(1636年)因戰功封和碩睿親王,崇德六年(1641年)至七年(1642年)的松錦大戰中立下卓越戰功。皇太極死後,多爾袞和濟爾哈朗以輔政王身份輔佐皇太極第九子福臨即帝位,稱攝政王;順治元年(1644年)指揮清軍入關,清朝入主中原,先後封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順治七年(1650年)冬死於塞北狩獵途中,追封為“清成宗”,諡懋德修遠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

      主要成就:征戰漠南蒙古與李氏北韓,率軍入關、統一全國。

      二、曾國藩

      曾國藩(1811年—1872年),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宗聖曾子七十世孫,漢族。洋務運動的發起者之一,晚清四大名臣之首,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曾國藩出生於晚清一個地主家庭,道光十八年(1838)中進士,入翰林院,為軍機大臣穆彰阿門生。

      太平天國運動時,曾國藩組建湘軍,力挽狂瀾,經過多年鏖戰後攻滅太平天國。 其一生奉行為政以耐煩為第一要義,主張凡事要勤儉廉勞,不可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禮治為先,以忠謀政,在官場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諡曰文正。

      主要成就:創立湘軍,平定太平天國。

      三、左宗棠

      左宗棠(1812年—1885年),漢族,字季高,一字樸存,號湘上農人。晚清重臣,軍事家、政治家、湘軍著名將領,洋務派發起者之一。左宗棠曾就讀於長沙城南書院,二十歲鄉試中舉,雖此後在會試中屢試不第,但留意農事,遍讀群書,鑽研輿地、兵法。

      後由幕友而起,參與平定太平天國運動,興辦洋務運動,鎮壓捻軍,平定陝甘同治回亂,收復新疆,推動新疆建省。歷任閩浙總督、陝甘總督、兩江總督,官至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中法戰爭時,自請赴福建督師,在福州病逝,享年七十三歲。追贈太傅,諡號“文襄”,併入祀昭忠祠、賢良祠。

      主要成就:參與平定太平天國、捻軍,剿滅陝甘回亂,攻滅阿古柏政權,收復新疆。

      四、多鐸

      愛新覺羅·多鐸(1614年—1649年),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五子,阿濟格、多爾袞同母弟,滿洲鑲白旗旗主,清初八大鐵帽子王之一。後金天命五年(1620年),封為和碩額真,旋封貝勒,統正白旗。崇德元年(1636年),被封為封豫親王。崇德六年(1641年),參與松錦大戰,獲大捷。

      順治元年(1644年),以定國大將軍從多爾袞入關,擊敗李自成軍。旋揮師破揚州,殺史可法。下江南,俘南明福王,晉和碩德豫親王。順治六年(1649年)三月十八日,多鐸染天花死亡,年僅三十六歲,諡號“通”。乾隆年間詔配享太廟。一生戰功彪炳,乾隆帝稱其為“開國諸王戰功之最”。

      主要成就:松錦大戰生俘洪承疇,滅李自成、破揚州、南京,平定江南。

      五、嶽鍾琪

      嶽鍾琪(1686年—1754年),字東美,號容齋,四川成都人,岳飛二十一世孫,四川提督嶽升龍之子,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時期名將,累官拜陝甘總督,封三等威信公,屢平邊地叛變,嶽鍾琪擔任總督期間,在陝甘兩省推行攤丁入地,又對四川烏蒙等土司實行改土歸流。

      曾靜向他進言反清,而嶽上奏於雍正帝,引發了呂留良案,但雍正已對他起疑,後下獄險死。乾隆時複用,平大小金川之役有功,乾隆帝贊為“三朝武臣巨擘”。乾隆十五年(1750年),西藏珠爾默特那木札勒叛亂,時年64歲的嶽鍾琪奉命出兵康定,會同總督策楞,成功討平叛亂。乾隆十九年(1754年),嶽鍾琪抱重病出徵鎮壓陳琨時,病卒於四川資州,乾隆帝賜諡“襄勤”。

      主要成就:平定西藏,招撫青海,平定大小金川。

      六、福康安

      福康安(1754年—1796年),富察氏,字瑤林,號敬齋,滿洲鑲黃旗人,清朝乾隆年間名將、大臣。大學士傅恆第三子,孝賢純皇后之侄。福康安歷任雲貴、四川、閩浙、兩廣總督,官至武英殿大學士兼軍機大臣。福康安一生征戰南北,戎馬倥傯,參與了四次鎮壓各地民變,是朝廷足資依靠的軍事重臣。

      乾隆三十七年(1771年),任鑲黃旗滿洲副都統,以領隊大臣參加大小金川之戰,乾隆四十九(1784年)年,福康安跟從將軍阿桂率兵鎮壓甘肅回民田五起義,與參贊大臣海蘭察會兵伏擊,俘獲義軍首領張文慶。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被命為將軍,偕海蘭察督兵赴臺灣鎮壓林爽文起義,俘首領林爽文、莊大田。嘉慶元年(1796年)二月,賜福康安貝子,同年五月去世,追封嘉勇郡王,諡號文襄,配享太廟,入祀昭忠祠與賢良祠。

      主要成就:平定大小金川,鎮壓林爽文起義,驅逐廓爾喀。

      七、阿桂

      阿桂(1717年—1797年),章佳氏,字廣廷,號雲崖,大學士阿克敦之子,清朝名將。滿洲正藍旗人,後以新疆戰功抬入正白旗。乾隆三年(1738年)舉人後授鑲紅旗蒙古副都統,長期戍守西北邊疆。乾隆十三年(1748年),參加大小金川之役。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參加平定大小和卓叛亂。事平後移師駐伊犁,提出於新疆屯田建策,被採納。

      其後數年間,歷任內大臣、漢軍鑲藍旗都統、軍機大臣、滿洲正紅旗都統、伊犁將軍、四川總督等。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以副將軍偕經略傅恆領兵與侵擾滇境的緬甸軍交戰,屢獲捷。乾隆三十六年(1781年),再次參加大小金川之戰,歷時5年,運籌戰事,多合機宜。後兩次督師鎮壓甘肅回民起義,參與制定鎮壓臺灣林爽文起義和抗擊廓爾喀之役的進兵方略,卒年81歲,諡號文成。

      主要成就:平定新疆、平定金川、鎮壓回民起義。

      八、傅恆

      富察·傅恆(約1720—1770年),字春和,滿洲鑲黃旗人。清朝外戚、名將,戶部尚書米思翰之孫,察哈爾總管李榮保第九子,清高宗孝賢純皇后之弟。初為藍翎侍衛、山西巡撫、總管內務府大臣,累遷戶部尚書等職,乾隆十三年(1748年),督師指揮大小金川之役,降服莎羅奔父子。

      乾隆十九年(1754年),力主攻打伊犁,平息準噶爾部叛亂,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擔任經略,督師雲南。次年四月,率領京師及滿蒙士兵,分三路入緬作戰,身患重疾,仍督軍進攻,屢敗緬軍。後與雲貴總督阿桂合攻老官屯不下,遂乘緬甸遣使請和,上疏奏請罷兵,授一等忠勇公、領班軍機大臣加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學士。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二月,班師回朝,不久病卒。乾隆皇帝親臨府邸奠酒,諡號文忠。嘉慶元年(1796年)五月,其子福康安平苗之功,贈郡王銜,配享太廟,入祀賢良祠。

      主要成就:指揮準噶爾、大金川、緬甸戰役。

      九、海蘭察

      多拉爾·海蘭察(?—1793年),鄂溫克族,滿洲鑲黃旗人,多拉爾氏,清朝乾隆時期著名的將領。乾隆二十年(1755年),海蘭察第一次以索倫族馬甲的身份從徵衛拉特蒙古準噶爾部,後累功升任為一等侍衛。兩次參加清緬戰爭,率輕騎為先鋒。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調任為鑲白旗蒙古副都統。自雲南赴四川參加大小金川之役。兩次以參贊大臣率兵鎮壓甘肅回民起義。乾隆五十二年,跟從福康安督兵鎮壓臺灣林爽文起義。乾隆五十六年,再跟從福康安率兵赴西藏參加廓爾喀之役。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病逝,諡號武壯。

      主要成就:從徵準噶爾部,平定林爽文,平定廓爾喀。

      十、年羹堯

      年羹堯(1679年—1726年),字亮工,號雙峰,漢族,清朝名將。原籍鳳陽府懷遠縣(今屬安徽),後改隸漢軍鑲黃旗,清代康熙、雍正年間人,進士出身,官至四川總督、川陝總督、撫遠大將軍,還被加封太保、一等公,高官顯爵集於一身。

      他運籌帷幄,馳騁疆場,曾配合各軍平定西藏亂事,率清軍平息青海羅卜藏丹津,立下赫赫戰功。公元1724年(雍正二年)入京時,得到雍正帝特殊寵遇。但翌年十二月,風雲驟變,他被雍正帝削官奪爵,列大罪九十二條,於公元1726年(雍正四年)賜自盡。

      主要成就:曾配合各軍平定西藏亂事,率清軍平叛青海羅卜藏丹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香港在國際上是什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