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兒推拿李波
-
2 # 老胡醫師
謝謝相邀!不是所有的小孩不愛吃飯都是食積導致的,應排除零食吃的過多而引起的厭食。食積主要是小兒餵養不當,內傷乳食,停積胃腸,脾運失司所引起的一種小兒常見的脾胃病證。臨床以不思乳食,腹脹噯腐,大便酸臭或便秘為特徵。食積又稱積滯。與西醫學消化不良相近。本病一年四季皆可發生,夏秋季節,暑溼易於困遏脾氣,發病率較高。小兒各年齡組皆可發病。食積的主要診斷依據:
1.乳食不思或少思,脘腹脹痛,嘔吐酸餿,大便溏瀉,臭如敗卵或便秘。
2.煩躁不安,夜間哭鬧,或有發熱等症。
3.有傷乳、傷食史。
4.大便檢查,有不消化食物殘渣或脂肪球。
中醫有著幾千年的文明,食積發生後扎四縫是可以治療的,我也試過多例患兒收到明顯的效果,但操作時會有一定的傷害,早期也可以透過糾正飲食習慣、合理安排飲食、艾灸(神闕、中脘、脾腧、胃腧)、小兒推拿來治療!
-
3 # 運營者在路上
可以明確說扎四縫可以治療。但治好不知道你說的意思是以後永遠不積食了還是隻要積食就用扎四縫?
孩子積食有多方面原因,必須透過調理脾胃把孩子調理到最佳狀態。不能簡單粗暴的孩子一不愛吃飯就扎四縫。
孩子可以透過鍛鍊身體,少吃寒涼的食品,喝肽來增強脾胃能力,強健身體。
-
4 # 艾者仁心
扎四縫也不可以經常用, 平時要注意安排好孩子飲食,儘量進行食療,可以經常給孩子揉肚子,做做艾灸,也有助於治療脾胃不適。
-
5 # 食以家食療
現在一說到孩子不愛吃飯,第一反應就是積食了。我自己孩子4歲多,小區和身邊朋友的孩子也差不多都是這個年齡,因為自己是營養師,又學了中醫,平時也會比較多的觀察,發現孩子不愛吃飯,不一定就是積食的。
簡單說下經常遇到的幾種情況
一:現在最常說的積食了,積食就是吃多了,脾胃裡堆積的太多,不消化,所以不愛吃飯。這個具體的處理方法後面會詳細說。
二:孩子不餓,有些孩子,平時零食 小麵包 饅頭 水果,已經在玩的時候吃飽了,到三餐飯點時,自然是不餓的,家長怎麼讓吃飯都不吃。這類孩子有些會積食,因為零食堆積在脾胃。但是也有些不會積食的,因為零食雖然吃了,也都消化了,並沒有了吃了硬撐著吃,孩子本身的脾胃也不錯,只是飽了,不想吃飯。
這類孩子,稍微控制下零食 點心,也有的就是粗暴些,直接餓一頓,不給任何零食吃,孩子就餓了,就知道吃飯的重要了。以後只要和孩子約定好,飯吃了,才能適當吃些零食。孩子就會恢復正常的飲食習慣。
畢竟孩子長期多吃零食,哪怕不積食,也會引起身體的營養不良。要和孩子強調一日三餐的重要性,這個強調不是嘴上說的,而是實際中做出來的。
我們家孩子也喜歡吃零食,但是我們一直觀察孩子的飲食,知道他正常的飯量是多少,所以一直都是,飯吃好了,零食可以吃點。大部分情況下,孩子吃飽了,零食也不太吃的了,哪怕嘴饞,也就吃一點,就吃不下了。這樣慢慢也無形中讓孩子對零食沒有那麼依賴。
這個辦法做起來很簡單,要注意的就是兩點:1,家長要觀察出孩子正常的飯量是多少。
因為孩子開始會為了吃零食,故意少吃飯,和大人說吃飽了。然後過一會餓了就吃很多零食。
我們家孩子就做過這樣的事情,吃了兩三口就說:吃飽了,吃不下了。我們的回答是:好的,吃飽了就飯就不吃了,但是零食等會也不能吃了,因為肚子都飽到飯都吃不下了,哪裡還能吃零食呀。
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觀察,孩子的正常飯量。有時孩子真的是吃飽了,在學校吃的多了,回家晚飯就吃不下了,這種情況很明顯的,那就這頓少吃一些,有時我們家孩子放學後吃個餅,晚飯就吃一口飯。因為知道他吃不下了,沒打算讓他吃多,但是還要吃一口飯,是讓他知道一日三餐的吃飯是必須的。
2:家長自己說到要做到。
說好了飯吃飽了,可以吃零食,先說好吃多少零食,既然同意了,孩子飯吃完了,他要吃,我們就不能阻止了。
當然孩子若是說飽了,飯不吃了,零食不能吃。那麼在下一頓飯前,是沒有任何食物可以吃的,孩子為了想吃零食,其實沒有吃飽,那麼過一段時間肯定就會餓,這個時候孩子都會去撒嬌、哭鬧,家長就一定要堅持原因,沒有的吃。很多家長,尤其是老人就會很心疼,最後都會忍不住給孩子零食。這樣其實不僅僅是沒有解決孩子吃飯的問題,還會給孩子做了個壞的示範:說的話不算數。
所以第二點,說到做到,真的非常重要。家長能說到做到,孩子做很多事情他也會說到做到,是個非常好的習慣培養。
三:飯菜不好吃。
飯菜不好吃這樣的,我遇到兩個小朋友的例子。
第一個是快2歲了的小朋友,不愛吃飯,有一次我帶孩子出去玩,分了蘋果給大家吃,這個小朋友也要吃,他拿了一小塊後,發現他用門牙咬了後,放嘴裡吸吸就吐掉了。反覆了幾次後,我就對他示範,張大嘴巴咬蘋果吃,故意咬的很誇張,小朋友看了會,也跟著咬著吃,一小塊蘋果就慢慢的咬了吃下去了。
他奶奶就很驚喜說:我們家孩子終於會吃蘋果了,能吃下去了。其實這個小朋友就是還沒有學會咀嚼,只會用門牙咬了後吸吸味道。大人多次示範後就很快學會了。
後來和奶奶溝通後才知道,這個小朋友在家不愛吃飯,總想吃大人碗裡。
現在很多人都喜歡給孩子單獨做食物,其實在孩子剛需要輔食的時候可以單獨做,等孩子牙齒長好了,會咀嚼了,就不要太刻意的單獨做。
孩子會喜歡吃和大人一樣的食物,他會模仿大人,也更想和大人一樣。我們把他的食物特意單獨做,對孩子來說,就是特殊化了,他不明白為什麼要這樣,他想親近大人,想要一樣,不想特殊化,下意識就會覺得自己的食物不好吃,大人的好吃。
我們家在2歲前是沒有吃鹽的,但是在孩子1對半後,桌上有一盤菜看著是和我們一樣的,我們也會夾著吃,給孩子吃的也是這盤菜,但這盤菜裡沒有鹽味的。但是孩子一樣吃的很高興。3歲後,孩子就和我們吃一樣的菜了,我們家飯菜也比較清淡,一直來也都沒遇到孩子因為飯菜不愛吃的問題。
另一個孩子是4歲多,在自己家不愛吃飯,來我們家很愛吃,尤其是豬肝,因為豬肝補血,補維生素A,我們家基本上1-2週會炒一次豬肝給孩子吃。這個小孩從來不吃豬肝,但是我們家燒的就很喜歡吃。其他的菜也明顯吃的多。
這個孩子身上,我是第一次知道,原來孩子對食物的味道也是有要求的,在孩子已經會正常品嚐食物後,他是能分辨出食物的味道好差的。同樣的飯菜好吃就多吃些,不好吃就不吃。
類似情況,我們家最近也遇到了,自己家孩子有兩天放學回家後說學校中午的飯菜不好吃。一次是說只有蛋炒飯,湯,沒有菜。一次是說今天的菜全部都是苦的,都不好吃。當天晚上明顯在家吃的飯就多一些了。
這類情況,只能是家長多練習燒菜了。
最後詳細說下積食吧。
孩子積食都是吃多了,一說到積食,很多人都知道葷肉吃多了會容易積食,其實不僅肉吃多了會容易積食,米飯和麵食這些吃多了也會積食的。
肉類不容易消化,吃了會容易積食,米飯 麵食這些雖然容易消化,但是吃太多了,量多了也會堆積在胃裡消化不了,連續幾頓都這樣吃,也一樣會積食的。
我們家孩子平時肉吃的少,有好幾次積食,都是連續吃兩三頓特別飽,撐著吃,也就積食了。
積食了,可以吃點焦三仙,焦三仙是 焦山楂 焦麥芽 焦神曲,焦山楂是消化肉食,焦麥芽是消化澱粉類食物,焦神曲是消化面類食物的。這個基本上是積食最常用的,煮水喝就行。我們家基本上連續喝2-3天就好了。用法6-9克。
積食肚子不舒服,還可以小兒推拿,順時針揉肚子,這個在家,大人們就可以時不時給做做,若是想透過小兒推拿來調理積食,最好還是去醫院的小兒推拿科,讓醫生推比較好。
扎四縫穴是嚴重積食下用的比較好的,但是對小朋友會有害怕的心裡,因為要扎手指上,並且是8個手指都扎。我們家孩子扎過三次,是我自己給扎的,第一次哭的不行,後面兩次因為知道了,還蠻配合的,但是好了以後,再也不願意給紮了,寧願喝焦三仙,少吃肉,少吃零食。
若是想要透過扎四縫穴的,我個人建議還是去醫院讓醫生弄吧。我自己是之前學過針灸,在家弄的也是全家人員都上了,才把孩子給紮好。
嚴重的積食,無論是吃焦三仙 小兒推拿 扎四縫穴都是一時的辦法,更重要的還是平時的生活飲食習慣。堅持少吃,三分飢,其實對孩子來說是好事,平時也可以自己做些八珍糕來食用,幫助調理脾胃,這個真心建議自己做,我和身邊幾位朋友家庭吃下來的感覺,都是自己做的比買的要好許多。
多戶外鍛鍊,這個其實很重要,戶外鍛鍊多,身體也會好,脾胃也會好,也能促進食物的消化。
-
6 # 小兒推拿殿堂
前幾天,接診一個名字叫茜茜的寶寶,就是透過小兒推拿+扎四縫,一天就治癒了。
茜茜夜裡發熱,溫度不太高,媽媽在家自己推拿了。媽咪說最近有點忙,茜茜在奶奶家吃肉多,又吃了蛋糕,來診時溫度38度°了。小兒推拿完,媽媽主動要求給孩子扎四縫。茜茜這扎四縫竟然沒有哭,很勇敢,很快就出汗退燒了,媽媽高興的不得了。
真的,單純扎四縫也可以調理積食,但單純小兒推拿效果已經很好了,一般不需要針四縫!這個媽媽也是心裡太著急了些。
四縫穴為經外奇穴,出之明董宿《奇效良方》一書,後世醫家主治小兒疳積。有位朋友擴大應用於小兒咳、喘、吐、瀉及成人久咳,雙手都刺,運用十幾年,效果顯著。扎四縫,我們在臨床上,使用最多的是調理小兒厭食等,特別調理不愛吃飯的孩子效果往往會立竿見影。
“扎四縫”一直是用來治療小孩積食、胃口不開的。晶瑩剔透的四縫,讓寶寶吃飯更香香!
1、小指擠出黃水多,則多見於腎虛、有遺尿及腎炎的孩子。
2、無名指擠出黃水多,這類孩子往往汗多、脾氣暴躁、自控能力差;
3、中指擠出黃水多,孩子手指甲邊上容易長倒刺,容易上火,脾氣也急躁;
4、食指擠出的黃水多,孩子胃口不好;
如果孩子吃零食飲料太多,四縫穴擠出的多是黑血哦,一定一定要控制飲食啦。
欣欣媽分享經驗說:
“針刺四縫穴,不是說敢不敢,而是為了孩子的健康,長痛不如短痛,刺了對孩子有好處,別相信他人說的是迷信,我就親自拿自己的手試了下效果 ,在給孩子針刺四縫穴,孩子吃飯都香了。”
琪琪媽勾起了回憶:
“小時候,常看婆婆幫人看病,多數是小孩子。這種針四縫,我婆婆好像叫挑積,凡小孩子不愛吃飯,長得瘦瘦的,挑個幾回就好。還有種好象叫鵝口瘡的,小小寶寶生的病,是用線絞的。我婆婆看病從不收錢,別人常常送些用油紙包的糕點表示感謝。這都是些遙遠的回憶。”
萌萌媽沒敢扎針,卻能以指代針:
“捨不得扎的,用指甲稍微用力掐掐也是有用的,就是效果沒那麼快,要天天揉掐才行,說實話,扎四縫還真是捨不得,脾胃不好本來也是需要慢慢生活中調理的,和飲食習慣,心情都有很大關係。不要把扎四縫當神藥用,小孩子實在挑食厭食可以去扎。我感覺一般吃的少的,但是能吃進去的小孩子不如斷所有零食,少吃肉類,就多吃素,多吃饅頭,稀飯,爛麵條好消化的,多加強運動,慢慢會調理好的。”
其實,我也不太建議媽媽自己扎,如果害怕,還是交給專業人士吧!值得注意的是:消毒一定要嚴密,如有出血傾向或血液病患者禁刺四縫穴。
選用四縫穴,屢用屢驗,療效顯著,且操作簡單,值得推廣。針刺時發現,單用中央一處,療效不如用三處明顯。“扎四縫”我自己感覺不只是有開胃的功效,疏通經絡的作用還是很明顯的,確有健脾行氣、活血消瘀止痛、調節陰陽平衡、提高免疫力、促進生長髮育等功效。恰到好處地用好,還是能治療不少病症的。有一次,扎四縫的方法給22歲的一位姑娘開了胃口,扎四縫”真的不只是適應孩子,大人也是挺有效噠!
回覆列表
這是孩子脾胃虛弱的症狀,我們一般儘可能用掐揉四橫紋,而少用針扎。
小兒推拿可以增強兒童的食慾,達到調理氣血,促進消化吸收功能,從而提高小兒身體素質增中抵抗力。
1、補脾經100—500次,就是使患兒拇指微屈,沿患兒拇指橈側緣向掌根直推
2、揉板門100—300次
板門穴位於小兒拇指掌側的大魚際處,按摩板門穴具可以寬胸利膈、消食化痰,對小兒消化不良有很好的調節作用。具體推拿方法為:將小兒的手掌握住,掌心向上,使大魚際處暴露,按摩時用右手拇指腹著力,按揉大魚際處100-300次。
3、運內八針100—500次次,就是在孩子手掌面,以掌心為圓心,從圓心至中指根橫紋2/3處為半徑作圓圈,順時針方向圓圈推動。
4、 揉四橫紋3~5分鐘,就是在孩子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的靠近手掌的指關節橫紋處
5、揉中脘
中脘穴對應的是胃的中部,所以刺激中脘穴可以促進胃的蠕動,中脘穴被稱為“萬能胃藥”,它治療主要是胃病,比如肚子脹、腹瀉、便秘、胃痛、吃飯少、翻胃等等。
6、揉腹,就是在孩子的臍部及其周圍用掌揉法,持續5分鐘後,孩子腹部有溫熱感即可
7、揉天樞
位置:天樞穴位於平肚臍旁開2寸,左右各一;足三里位於膝眼下3寸處,亦左右各一。
手法:用食指或者中指指端揉100-200次。
作用:理氣消滯、梳理大腸,主治腹痛、腹脹、腹瀉、便秘、食積不化等。
8、按揉足三里
位置:足三里位於小腿前外側,外膝眼下3寸、脛骨外側前緣一橫中指。
手法:用拇指指端著力按揉50-100次。
作用:健脾和胃、調中理氣、止瀉通便,多用於防治腹脹、便秘、吐瀉等病症。
9、捏脊3~5遍,並點按脾、胃俞穴各20次,脾俞穴在第十二胸椎刺突下旁開1.5寸,胃俞穴在第十一胸椎刺突下旁開1.5寸
●忌吃零食
零食中含有過多的新增劑,寶寶吃多了最傷脾胃。
●忌寒涼食物
冷飲、涼茶最傷脾胃,平時儘量不吃或少吃。寒性水果少吃。
●忌油炸肥膩食物
此類食物吃多了加重腸胃負擔,長此以往將會導致脾胃虛弱。
●忌硬塞給寶寶吃
寶寶不想吃飯時,家長不要強迫寶寶吃,餓一頓沒事,積食了就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