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月24日,三星電子宣佈,將在未來10年內(至2030年)在包括代工服務在內的其邏輯晶片業務上投資133兆韓元 (約1158億美元 ),以期超越臺積電,成為全球第一大晶片代工廠,並維持對英特爾的領先,坐穩全球第一大半導體廠商的寶座。
6
回覆列表
  • 1 # 芯智訊

    4月24日,三星電子宣佈,將在未來10年內(至2030年)在包括代工服務在內的其邏輯晶片(主要指CPU、GPU等計算晶片)業務上投資133兆韓元 (約1158億美元 ),以期超越臺積電,成為全球第一大晶片代工廠,並維持對英特爾的領先,坐穩全球第一大半導體廠商的寶座。

    據介紹,該筆投資將包含73兆韓元的國內研發,以及60兆韓元的生產基礎設施,預計將為每年平均投資11兆韓元。

    南韓政府積極支援這項計劃,目標在發展國內半導體產業,以減少國內對儲存晶片業務的嚴重依賴,並更好地抵禦中國製造商崛起所帶來的市場挑戰。

    根據全球研究公司Gartner的資料,去年非儲存晶片市場的價值為3,646億美元,是整體晶片市場的65%,也是儲存晶片市場的兩倍多。

    另一方面,根據市場研究公司TrendForce 的資料顯示,臺積電在2018 年上半年全球代工市場市佔率為56.1%。三星則以7.4% 排名第四。

    三星加大對邏輯晶片投資主要目的,無外乎是跟臺積電在邏輯製程上競爭,強化晶片代工業務(此前三星以拿下高通多款旗艦晶片的代工)。雖然三星也有自己的Exynos系列處理器,但是主要還是應用在自家產品當中,所帶來的貢獻也相對有限。並且三星的高階旗艦手機依然是難以擺脫對高通的依賴,即使是有基於自家Exynos版本的旗艦機,但出貨主力還是基於高通的晶片平臺。

    邏輯晶片的市場現狀,幾大巨頭競爭

    邏輯晶片廠商雖然很多,但是競爭主要還是集中在邏輯晶片代工領域,因為大多數的邏輯晶片廠商都是無晶圓的IC設計廠商,比如高通、蘋果、華為等等,其晶片的生產主要還是由臺積電、三星等代工廠來完成。而在晶片代工領域需要的技術及資金投入更為巨大,門檻更高,因此玩家也相對有限,但是競爭卻非常的慘烈。

    如果從技術領先性和業務規模來看,目前這個領域的主要玩家有臺積電、英特爾、三星、聯電、格芯、中芯國際等。

    不過隨著邏輯晶片工藝製程推進的越來越困難,有不少廠商開始退出了先進製程的研發,比如去年聯電就宣佈放棄12nm以下工藝的研發,格芯也放棄了7nm專案,並且今年還接連出售了兩座晶圓代工廠。而目前英特爾的10nm工藝(相當於臺積電7nm)遲遲沒有量產,並且其晶片代工業務規模相對較小(主要是供自家使用)。可以說,接下來的市場競爭將會集中在臺積電和三星之間。

    從技術領先性上來,臺積電一馬當先,去年就量產了7nm工藝,今年4月其5nm製程就正式進入了試產。相比之下,三星雖然在儲存晶片這類非邏輯晶片製造領域佔據極大優勢,但是在邏輯晶片代工業務上卻一直落後於臺積電。

    資料也顯示,早在2011年,三星儲存晶片營收規模大約為230億美元,而邏輯晶片銷售額僅100億美元,還不及儲存業務的1/2。

    2012年,隨著市場對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需求的增長,移動裝置處理器需求的增加,三星開始加大對於邏輯晶片的投資。當年6月,三星投資19億美元構建一條新的邏輯晶片生產線,生產移動裝置處理器。

    不過最近幾年,隨著大資料的爆發,市場對於儲存晶片需求的猛增,導致了半導體廠商紛紛加大了對於儲存晶片的投入,邏輯晶片增長開始放緩。

    2017年IC insights就曾預測,在主要的IC類別類別中,記憶體晶片銷售預計在未來五年內表現出最強勁的增長速度。IC市場區分為四大產品類別:模擬IC、邏輯晶片、記憶體、和微處理器,其中邏輯晶片市場年均年增長僅為2.9%。

    不過,即便如此,三星也仍在不斷加大對於Exynos晶片以及晶片代工業務的投入。持續性的大量的投入,使得三星Exyons晶片效能快速提升,並與高通縮小差距,同時在晶片製程技術上,也與臺積電的差距越來越小。

    2017年,三星為強化晶片代工業務,把公司晶片代工業務剝離出來,成為為了一個獨立部門,足見三星對於發展晶片代工業務之重視。而三星在包括代工業務在內的邏輯晶片上的發展也離不開南韓本土半導體人才的支援。

    值得注意的是,南韓先進科技學院有三分之二名教授教的內容與邏輯晶片有關。南韓先進科技學院電子工程部主席 Kim Joung-ho說:“這種改變不是一天兩天,也不是一年兩年發生的。”

    Kim Joung-ho說南韓政府和科技教育者很久以前就知道,開發邏輯晶片符合國家的長遠利益,也符合三星等企業的長遠利益。他說:“我們要在南韓開發高通、英特爾所擁有的技術。”

    此外,三星為了提高移動處理器的產量,不斷將已有生產線轉變為邏輯晶片生產線。此次三星宣佈至2030年將投資133兆韓元 (1157億美元 ),加強在System LSI和Foundry業務方面的競爭力,也將進一步提升其邏輯晶片技術和產能。

    值得注意的是,4月23日,南韓記憶體大廠 SK 海力士也在考慮收購部分邏輯晶片製造商美格納(MagnaChip)的產能,用於擴大其8英寸晶圓的生產線。MagnaChip在南韓清州市的晶圓代工廠,而清州市剛好是 SK 海力士半導體生產的重要基地,如果拿下 MagnaChip 的清洲廠,可以強化SK海力士的8英寸晶圓廠產能,還可以就近產生群聚效應。

    與記憶體龍頭三星相同,SK海力士由於近來全球記憶體市場需求放緩,開始加強發展手機核心處理器、影象感測器和汽車晶片等邏輯晶片的市場。因此,對於邏輯晶片的產能需求提升。

    由於影象感測器和汽車晶片等邏輯晶片產品的市場,隨應用增加而供不應求,使得許多當前許多晶圓代工廠的 8 英寸廠產能位處於滿載的狀態。而為了應付市場的需求,除了 SK 海力士期望自 MagnaChip 取得 8 英寸廠產能之外,日前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也在時隔 15 年後,在南科再開設 8 英寸晶圓廠。

    幾大晶圓代工廠誰能笑到最後?

    隨著主流CMOS工藝在理論,實踐和經濟方面的限制,降低IC成本(基於每個功能或每個效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具挑戰性和挑戰性。

    下圖列出了各公司目前使用的幾種領先的高階邏輯製程技術:

    英特爾 :其2018年末推出的第九代處理器,仍然是在14nm ++工藝的增強版本上製造的,或者可能被認為是14nm +++工藝。而其使用10nm工藝需要2019年底才能量產。

    臺積電:臺積電去年已經率先量產了7nm工藝。臺積電相信7nm產品將成為28nm和16nm等長壽命節點。目前,臺積電5奈米工藝正在開發中,預計將於2019年上半年進入風險生產階段,到2020年將開始量產。該工藝將使用EUV,但它不會是臺積電利用EUV技術的第一個流程。今年臺積電的將會量產基於EUV技術的7nm改進版本。N7 +工藝僅在關鍵層(四層)上使用EUV,而N5工藝將廣泛使用EUV(最多14層)。N7 +計劃於2019年第二季度投入量產。

    三星:在2018年初,三星開始批次生產第二代10nm工藝,稱為10LPP(低功率+)。在2018年晚些時候,三星推出了第三代10nm工藝,稱為10LPU(低功耗終極),提供了另一項效能提升。三星採用10nm的三重圖案光刻技術。與臺積電不同,三星認為其10奈米工藝系列(包括8奈米衍生產品)的生命週期很長。

    三星的7nm技術於2018年10月投入風險生產。該公司不再提供採用浸沒式光刻技術的7nm工藝,而是決定直接採用基於EUV的7nm工藝。

    格芯:格芯將其22nm FD-SOI工藝視為其市場,並與其14nm FinFET技術相輔相成。該公司稱22FDX平臺的效能與FinFET非常接近,但製造成本與28nm技術相同。2018年8月,格芯宣佈將停止7nm開發,因為該技術節點的生產成本增加,並且因為有太少的代工客戶計劃使用下一代工藝,因此對戰略進行了重大轉變。因此,該公司轉向其研發工作,以進一步增強其14nm和12nm FinFET工藝及其完全耗盡的SOI技術。而目前,格芯為擺脫財務困境,已經出售了兩座晶圓代工廠。

    中芯國際:在晶片大牛梁孟松加盟之後,去年2季度,中芯國際的14nm工藝就取得了重大突破。今年2月份,中芯國際對外宣佈,今年上半年將會大規模量產14nm工藝,良品率達到了95%,已經非常成熟。當然這與臺積電、三星等廠商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總結來看,正如前面所提及的,目前晶片代工領域,臺積電是老大,三星雖然在製程工藝上緊跟,但是技術上仍有一定差距,在代工業務規模上差距更是巨大。不過,這也給了三星足夠的增長空間。此次,三星的1158億美元投資計劃,將有望幫助三星進一步縮小與臺積電的差距,甚至是在10年內反超。

  • 2 # 木石心志

    這裡面有個比較晦澀的詞“邏輯晶片”,那什麼是邏輯晶片呢?他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可程式設計邏輯器件(縮寫為PLD)”,簡而言之也是一種積體電路,資料數字型別的電路晶片,而非模擬或混合訊號(同時具有數位電路與類比電路)晶片。他跟我們日常所講的晶片有一些不同之處,那就是PLD內部的數位電路可以在出廠後再進行規劃決定,有些型別的PLD也允許在規劃決定後再次進行變更、改變,而一般數字晶片在出廠前就已經決定其內部電路,無法在出廠後再次改變。其主要應用場景就是移動裝置。

    對於晶片產業來講,有很多人認為晶片研發技術含量高,而晶片代工企業的技術含量非常低,其實這種想法是非常錯誤的,包括目前市場上三星、臺積電、英特爾等主流的晶片製造商,其在晶片生產方面的技術,同樣是其他企業難以渠道的,目前晶片生產工藝不斷追求精益化,從14nm一直到7nm,也就是要在績效的面積上嵌入上億顆電路,所以講晶片產業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也是受制於晶片的生產技術,由此晶片代工企業的話語權其實也並不比晶片研發企業差。這次三星電子宣佈,將在未來10年內(至2030年)在包括代工服務在內的其邏輯晶片業務上投資133兆韓元 (約1158億美元 ),以期超越臺積電,成為全球第一大晶片代工廠,也說明了其在晶片領域的發展決心是非常大的。

    其實早在2012年,三星成為全球第二大晶片廠商時就選中了邏輯晶片投資,這在當時算是一場賭注,但隨著市場對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需求的增長,移動裝置處理器需求的增加,三星投資19億美元構建一條新的邏輯晶片生產線,生產移動裝置處理器,結果表明三星的選擇是對的,因此對於目前的三星來講,進一步加大對這方面的投資,對於其要成為代工廠商臺積電和移動晶片製造商高通這樣的公司的目標又將更進一步。

    三星公佈了這筆為期10年的投資計劃之後,一些市場分析認為,三星很少會對這樣的長期計劃給出詳細說明,這表明三星在晶片業務方面的雄心,其目標不僅包括英特爾,還包括各種晶片製造商,如移動處理器製造商。大有一種全面樹敵的狀態,原因是什麼呢?根本原因在於三星對於晶片業務勢在必得,因為目前在計算機微處理器領域取代英特爾幾乎是不可能的,但在移動晶片業務三星仍擁有著很大的優勢;直接原因也跟三星近期面臨的困境有一定的關係,這幾個月,來自亞馬遜等資料中心所有者和包括蘋果在內的手機制造商的訂單增長放緩,導致DRAM和NAND記憶體價格下跌,三星在初步財報中稱,該公司3月當季利潤下滑60%,為四年多來最大降幅,同時對於三星首款可摺疊智慧手機耐用性的疑慮,也加劇了人們對該公司長期增長的擔憂,因此三星需要以某種方式來提振市場的信心。

  • 3 # 二五八Group

    “邏輯晶片”可程式設計邏輯器件(縮寫為PLD)”,簡而言之也是一種積體電路,資料數字型別的電路晶片,而非模擬或混合訊號(同時具有數位電路與類比電路)晶片。

    他跟日常的晶片不同的地方就是,一般的晶片在出廠前就決定其內部電路,無法在出場後進行改變,但是邏輯晶片的PLD內部的數位電路可以在出場後進行變更改變。

    在2012年的時候,三星成為全球第二大晶片廠商時就選中了邏輯晶片的投資,在當時的市場情況下這屬於一場豪賭。隨著時代的發展,市場對移動裝置處理器的需求,三星投資構建了一條新的生產線,生產處理器,事實證明,這個結果是對的。

    一些市場分析認為,三星這樣將長期的計劃給出詳細的說明,恰恰證明了三星對於晶片業務上面的雄心,畢竟在現如今想要取代英特爾是不可能的,但是在移動處理器上有著明顯的優勢,

    所以,三星此次的目的就是取代英特爾,當然不僅包括英特爾,還包括各種晶片製造商,如移動處理器製造商。

    有一種全面樹敵的狀態

  • 4 # 極客談科技

    此舉,不僅會進一步提升三星在手機產業鏈的全製造能力,甚至會造成行業變革;

    除此之外,三星將會帶來將近15000個工作崗位機會,來拉動南韓經濟。

    那麼,究竟什麼是邏輯晶片,三星急於投資意欲何為呢?

    什麼是邏輯晶片

    邏輯晶片指的是能夠判斷“與”、“或”、“非”等組合的晶片。

    手機端的處理器,GPU等均可以看做是廣義的邏輯晶片;

    三星2012年開始投資邏輯晶片,已經具備研發、代工邏輯晶片的能力。

    此次每年將近110億的高額投資,勢必會提升三星在邏輯晶片研發和製造的能力。

    三星此次的目標分別是英特爾以及代工廠臺積電。

    三星的研發投入

    國內研發投入較高的企業,大家十分清楚,也就是經常提到的華為。

    那麼,全球研發投入最高的企業是哪家公司呢?

    一起來看看2018年的全球投資排名:

    可以看到,三星在全球研發排名中位列第一;

    即便是華為公司,在全球研發投入中僅僅排在第五位。

    當然,並非研發投資越多越好,但是能夠看出三星對於研發的高度重視。為何三星會加大邏輯晶片的投資

    除了自身的野心外,三星無疑想要透過邏輯晶片來擴大利潤,確保自身將來業績穩步增長。

    三星近年來手機在中國銷量下滑,依靠記憶體漲價反而提升了整體業績。

    不過,近期三星卻面臨著較大的業績壓力:

    PC端、手機端整體銷量的下滑,導致三星記憶體價格不斷下降(近期電腦記憶體明顯下降);

    摺疊屏手機最近爆發問題較多,被迫延時釋出。

    使得三星不得不主動尋求業績新的增長點,規避單一業務出現風險。

    關於三星投資邏輯晶片的野心,您怎麼看?華為將來能否與之一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現在讓你買手機,華為跟蘋果,你會選擇用哪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