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紅9九
-
2 # 對聯愛好者
水滸中的宋江以人義為本,先前就和兆蓋是好朋友,卻生辰剛事破也是宋江報的信。宋江上梁山爛兄爛弟多也會攏絡人心,兆蓋有意讓宋江第一把交椅,一則試宋江的野心,再則也是轄治宋江為首的念頭,看宋江是不是真仁義。宋江看破了兆蓋的用心,謙讓後坐第二把交椅,雖是幫派多,但都沒有火拼的意思。都是相互利用安身立命罷了。至於宋江後來招安是受封建思想的束縛,沒有創新罷了。
-
3 # 石說大史話
梁山的兩次權力交接分別是晁蓋替代王倫和宋江接班晁蓋,前者發生了流血衝突,後者算是“兄終弟及”。晁蓋火併王倫,首先晁蓋有能力幹掉王倫,且王倫內部存在巨大矛盾(林沖與王倫不和);其次晁蓋和王倫存在矛盾,晁蓋因為劫皇崗遭到官軍追捕,一旦被抓就是死罪,晁蓋急需梁山這樣的生存空間,但王倫百般推諉,在性命攸關的情況下,晁蓋有能力也有必要幹掉王倫。
晁蓋同宋江的關係則不同,在情誼上,兩人有過命交情。晁蓋劫皇崗,宋江為其通風報信;宋江江州牢城判死罪,晁蓋也曾捨命相救。宋江上了梁山,晁蓋曾表示願意將老大的位置讓給宋江,宋江推辭不受;在實力上,宋江其實已經算名義上的老大。晁蓋除了原有班底赤發鬼劉唐等六七個人,無用後來投入宋江懷抱,宋江的實力是最強的。花榮和秦明,李逵、戴宗以及諸多好漢,90%以上都和宋江有關聯。晁蓋名義上是老大,其實已經不再管事,晁蓋死後宋江即位順理成章。
-
4 # 萍風竹雨123
梁山原先的首領是王倫,因為王倫不但嫉賢妒能,心胸狹小,而且手下的力量不多,勢力不大,因而晁蓋吳用等人挑撥林沖火併了王倫,並且晁蓋被推舉為梁山新首領。這是梁山的第一次權力交接。
梁山的第二次權力交接是晁蓋在攻打曾頭市時,被史文恭射中一隻毒箭,毒發身亡,然後宋江接替了晁蓋的位子,做了梁山第一把金交椅,可以說梁山的第二次權力交集是和平演變,同樣是權力交集,為什麼宋江不採用火併的方式呢?
原因一,晁蓋和宋江是名義上的結拜兄弟。二人雖然也有矛盾,但那屬於內部矛盾,還沒有達到你死我活的地步。並且宋江對晁蓋有救命之恩。晁蓋等人當初黃泥崗劫生辰岡事發,是宋江冒死為其通風報信,是晁蓋等人免去牢獄之災。
原因二,宋江名為及時雨,不管是真是假,都說明宋江比較注重名聲。如果宋江火併了晁蓋,那麼宋江的名聲就會掃地,況且,宋江上梁山時,晁蓋曾表示願意將老大的位置讓給宋江,宋江推辭不受,如果再行火併之事,必會落下出爾反爾,虛情假意的名聲。也會失去很多人心。這樣做會得不償失。
原因三,宋江在梁山,雖然不是第一把金交椅,但是威望卻比晁蓋的還高,說話比晁蓋還算數,而擁有者比晁蓋的還多。並且成功的將晁蓋的軍事吳用吸引到自己的陣營中來,而晁蓋除了原先的幾個兄弟外,宋江根本沒有必要急著火併晁蓋。
事實上,宋江在梁山幾乎是太上皇,而晁蓋幾乎是一個光桿兒司令,這也是為什麼晁蓋在攻打曾頭市上那麼急躁的原因之一,晁蓋感覺到了自己地位的危險,他不願意做一個傀儡首領,急於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所以冒險行動,結果中了對方的騙局,失去自己的性命,而讓宋江順利的接收了晁蓋的勢力,坐上了梁山第一把交椅。
-
5 # 溪流湘園
宋、晁不火併的原因有六。
一:私交密切,友誼深厚。
宋江與晁蓋同是鄆城縣人。宋在縣城當押司,筆上功夫、官場套路十分熟稔,且會多般武藝。平常沒事,專愛結交天下好漢,但凡來投奔他的,必接待十分周到,走時還有豐厚饋贈;周邊誰家有難,必盡力幫助。因此,人稱“及時雨”。
晁蓋在縣城東門外東溪村作保正(村官),屬本鄉富戶。與宋江一般無二,平生仗義疏財,愛交世上英雄。“最愛刺槍使棒,亦自身強力壯,不娶妻室,終日號只是打熬筋骨”。因智取價值十萬貫的生辰綱,官府前來緝拿。宋江第一時間得知訊息,冒死向晁蓋他們通風報信,晁蓋與吳用、公孫勝,劉唐和阮氏三兄弟得以逃逸。宋江的動機是:“晁蓋是我心腹弟兄,他如今犯了迷天之罪,我不救他時,捕獲將去,性命便休了。”足見生死之交。
宋江“義”字當先,不會火併晁蓋。
二:宋江殺惜、題反詩判斬,晁蓋領眾好漢傾力相救。
宋江因婆惜與手下偷情,尤其強留晁蓋書信並提出要告發,被逼無路可退,便殺了婆惜。脫逃後浪跡江湖,後又在潯陽樓上吟反詩,數罪併罰,與包庇他的戴宗判同斬。因路途遙遠,晁蓋派數路人馬喬裝成各色人物,包圍法場,硬是從壁壘森嚴的刑場上救了宋江一命,並親自保護宋、戴安全撤退。因此,宋江不能恩將仇報,火併晁蓋。
三:晁蓋主動讓位,宋江百般推辭。
宋江被救上梁山後,晁蓋主動讓出第一把交椅,要求宋江做寨主。宋江堅辭不受,說:“……論年齒兄長也大十歲,宋江若坐了,豈不自羞”。“……若要堅執如此相讓,宋江情願就死!”
最後勉強坐了第二把交椅。
宋江真要搶班奪權,也根本毋須火併,順理成章地當寨主就是了。在宋江是“非不能也,不為也。”
四:宋江善於審時度勢,工於心計。
到達梁山後,宋江審時度勢,把局面看得非常明白。他高超的政治智慧遠勝眾位好漢。他清楚:此時的梁山是晁蓋的天下,骨幹力量是吳用、公孫勝、劉唐和阮氏三兄弟,以及梁山元老林沖等,都是晁蓋的班底、心腹。別說火併,就算接受晁蓋讓位坐了頭把交椅,也是勢單力薄,服者甚寡且讓人認為自己不仁不義,進而喪失人心,後果將不堪設想。
因此,宋江選擇屈居二把手。他認為:以晁蓋的為人,也會對自己言聽計從,不會影響自己逐漸鞏固地位、凝聚人心、積蓄力量、以謀發展。加之宋江對自己的威望、影響和才幹充滿信心,攜晁蓋號令眾將對己更有利,沒有必要採取火併的極端手段。欲速而不達。
五:宋江初上梁山,首慮的如何生存。
宋江被晁蓋救上梁山,初來乍到,當務之急是生存問題。生存需要穩定的環境、和諧的關係、良好的個人形象;需要共建共享。這須用時間完成,不能一蹴而就。任何火併晁蓋都可能產生災難性後果。至於梁山前景,宋江還沒有戰略謀劃,至少應在晁蓋領導下的梁山先活下來。任何時候,生存是第一要素。
因此,火併在宋江的潛意識裡根本就不存在。
六:梁山此前發生過林沖火併王倫、請晁蓋做寨主事件
這是偶然事件,也是必然結果。王倫狗肚雞腸,心胸狹窄,不堪大任。林沖剛上梁山便受了王倫百般推諉和刁難,早與其貌合神離。晁蓋等上山,王倫拒絕接納,這是導火索。不除王倫,晁蓋等無從落草。林沖等行為,應天時、得地利、合人心。
綜上所述:晁上梁山發生火併王倫事件、宋上梁山也應該發生火併晁蓋事件,推論是荒謬的,聯想是不合邏輯的,更不要說客觀了。晁在梁山德高望重,宋上梁山勢單力孤,即使火併,出手者也不可能是宋江。而林沖等人也完全沒有理由發動第二次“政變”――殺晁立宋。
-
6 # 一哥於一
一哥“俗人讀水滸”之
宋江的“和平演變”
有人說宋三哥可謂是笑裡藏刀心狠手辣之人,何不給老晃來個一刀了斷武力政變呢?其實這事三哥心裡明哩給鏡一樣,能和平演變順理成章的事還去冒什麼風險落什麼惡名啊。
一,宋三哥對晁蓋及所謂的晁蓋幫不以為然
晁蓋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個“傻大膽”,其“托塔天王”的大號也就是來於拿走了人家放在水裡的一座“玩具塔”,唬人的,雖說在江湖上有一定威望名頭,但為人處事亦有缺陷。其一,不識人,連白勝閒漢、何清無賴都能成為座上客。其二洞察力差,對於吳用之陰險另就、公孫先生執意退局竟無察覺。其三,愛面子,楊雄石秀上山晁天王以為時遷盜雞汙了梁山面子而欲斬二人,打祝家莊也是要爭面子,不是從全域性考慮。其四,沒有為梁山搶劫公司制定明確的發展方向,一味地的打殺吃喝。其五,操縱全域性能力差,全然地放權於宋吳。其六,平衡各集團各好漢的水平差。其七軍事指揮能力差。其八理財能力更是個門外漢。其實就是一個管不了人、理不清財、打不好仗的愣頭青董事長,宋江對他是心知肚明的。
再看晁蓋的班底――黃泥岡“非常7+1”,還有火併王倫之後林沖列入晁集團,宋遷、杜萬、朱貴等可姑且不論。而這個吳用壓根就不服晁蓋,一則晁視吳為門客清客;二則晁自視有身份之人,吳乃一小學教師;三則晁“疏財仗義”,不差錢,吳難求溫飽,實為晁府蹭飯客。從東溪村聚義時吳以晁年長而尊亦可見其內心是瞧不上晁蓋的。而對於宋江,吳用仰慕已久,在落難時宋江也說“只有先生便知道宋江的意。”足見二人心照不宣啊!宋江上山後“與吳學究看習天書”。足見吳用易主之事已定啊!至於公孫先生早生下山之意,成了局外人了。而對於林教頭、劉唐及三阮,宋江使用了分權壓制的手腕,開始“摻沙子”,成立左右寨,用花榮分權,重用名人後裔關勝壓制林沖,用各山頭來的陸路好漢分權劉唐,用江州嫡系分權三阮之水軍,實在是高。
二、宋三哥自己的嫡系多多
話說眾好漢大鬧江州而歸,梁山好漢倍增至40位,來自於王倫舊部4人,劫生辰綱部8人,青風山9人,江州邦12人,黃門山4人,寫字刻書2人,“江湖精神領袖”1人宋三哥。晁老大此時年長位穩,三哥以老晁年長十歲雖是謙讓、實有玄機,四核心之後舊部按位次、新來的按長幼排序,廢了晁吳21人位次,拉起了團團夥夥,以新對舊,以戰績定位置,可有些人就不讓你出門,比如李雲,上山前是都頭,可戰平李逵,然老宋卻讓他去當木匠監造房舍,會有戰功嗎?就連晁老大也感到再不出戰,恐眾人不服了。至於後來陸續上山各路好漢、朝廷降將,宋三哥也是採取分化瓦解並用、打壓提拔並用而逐步培養其強大的嫡系,到最後晁蓋身邊幾無貼心之人了啊。
三、“和平演變”的實施
宋江在和平演變這事上實在是個高手,一是採用提壓兩面派的手腕把新老梁山弟兄納入其麾下;二是對於朝廷降將禮遇有加,弄不弄就下跪讓位;三是架空晁蓋後雖是笑臉相陪,但也是暗藏玄機;四是晁蓋死了,並沒有明確何人繼位,老宋高明,拉出“毒人”林沖開口,相對於晁蓋幫、宋江幫,林沖是外人,相對於梁山公司,林沖又是老人,宋三哥想當董事長這事要是做得聽起來好聽,林沖是最好不過的人選了。五是改換旗號,把聚義廳改為忠義堂,這忠義顯現的是上下級別森嚴的統治與被統治關係,具有明確招安目的,更帶有當官發財之目的性的。
其實,宋江是個明白人,和平演變這事代價小、名義好,只要達到目的,何樂而不為呢。
-
7 # 紅塵如鏡
宋江非“不願”也,實“不能”耳。
江州劫了法場之後,宋江帶著一大票新頭領上山,可以看做是梁山第三代領導和第二代領導的“權力交接”,但是情況完全不同,所以不存在如第一次的“火併”一說。
下面紅塵君來仔細描述一下:
火併王倫,天時地利人和都有第一次權力交接的背景,是晁蓋吳用他們七人擷取生辰綱之後,又殺了一次官兵,退無可退,只能去梁山容身。
但是第一代頭領白衣秀士王倫是個氣量狹小,嫉賢妒能之人,林沖上山的時候他就百般推脫,最後勉強才讓他做了個“四當家”,這次如何能夠看到晁蓋這麼多豪傑上山呢?
所以他再次找藉口推辭。
而這時候,第一,晁蓋他們已經退無可退,下山將被大量官兵追殺;第二,王倫的行為已經激怒了豹子頭林沖;第三,此時的山上,能打的就林沖一個,杜遷宋萬朱貴都是醬油級別的地煞頭領而已。
所以這次火併,無論天時地利與人和都佔了,所以自然順理成章,順利的完成了權力交接。
這一次,天時地利人和都沒有而這一次恰恰相反,天時地利人和都沒有。
首先說天時,晁蓋吳用他們帶著梁山好漢,巴巴的千里趕赴江州,把宋江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這一回頭他就來火併晁蓋,又有誰會服氣?
其次地利,這時候的梁山也不是王倫年代了,以林沖為首三阮劉唐為輔的頭領也在山寨上構築了相當強大的防禦力量,藉助主場之利,就算雙方硬幹也未必會輸。
再次,山寨還有吳用公孫勝等軍師法師幫襯著,相信什麼機關陷阱伏兵的也不會少,宋江他們想要偷襲是不存在的。
紅塵君說因此,這兩次權力交接的情況其實完全不同,這一次根本不具備前次的任何條件。
而且宋江本來就是個精通權謀之人,這種殺敵一萬,自損八千甚至一萬五的賠本買賣如何肯做?再說了,他的目標是掌握梁山的全部頭領,而不僅僅只是要這一個山頭,若是手下的頭領們都火併光了,要他一個光桿司令又有何用?
而且這對他“解圍濟困,義氣為先”的及時雨呼保義的名聲是極大的傷害,而這,才是宋大哥真正的立身之本,他如何肯自毀門面?
要對付晁蓋的辦法多的是,上山之後“徐徐圖之”即可,又何必急在一時?
-
8 # 心吾700
梁山兩次權力交接差別非常大,為何宋江不火併晁蓋?晁蓋吳用智取生辰綱上梁山後挑撥激怒林沖以致火併王倫成功是有前因後果,作者在矮化王倫方面在前幾回書中作了大量鋪墊,王倫目光短淺嫉賢妒能,是一個非常不稱職的梁山首領,如此這樣一個小人絕不可能指望發展成為千軍萬馬撼動封建王朝的農民武裝力量。更迭在所難,方式痛快淋漓。但宋江晁蓋本質上都是綠林英雄好漢,是受梁山眾兄弟擁戴的首領,誰做第一把交椅都可以,更高一疇的宋江滿腹經倫權謀,看問題深遠呼群保義,是作者心目中理想人選。宋江與晁蓋之間如果採用第一次方式,那就世間無好人,都是心懷叵測的野心家陰謀家,晁蓋被史文恭射死宋江為晁天王報仇,忠義兩全,接班那是多麼合情理又自然。
回覆列表
兩陣營還沒有到撕破臉皮的地步。晁蓋陣營雖人少但並不是一點實力都沒有,而宋江陣營直到晁蓋死之前也只有三股大的力量,花榮和秦明帶的先上梁山的一股,江州收編的李逵.戴宗、李俊……一股,再後來打祝家莊收的一股。在整個梁山力量中宋江佔了4分之3,晁蓋只佔4分之1。
晁蓋看力量明顯不足,才去打曾頭市,不能再讓宋江繼續發展,在抑制宋江的勢力,怕早晚被火併。
而宋江在分化晁蓋勢力,把有奶就是孃的吳用變成貼心人。使晁蓋孤注一擲去打針曾頭市,見大風吹斷了旗杆也要去。兩個小和尚就給晁蓋騙進包圍圈,可見晁蓋的無能,林沖勸說也沒用。
宋江走到哪裡,勢力發展到了哪裡,而晁蓋離開了他的村子再沒有一個心俯。從吳用跟定宋江來看,晁蓋的為人並不怎麼樣,要不是花榮射雁陣住晁蓋,晁蓋可能會先火併花榮,總之晁蓋並不俱備象宋江一樣的領袖氣質,吳用的謀略,林沖的武藝,只能是個梁山過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