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穿越時空的犬夜叉
-
2 # 九品侍衛
電影即為一種藝術,所以藝術自然是源於生活,但要高於生活。為什麼電影裡的空戰鏡頭,就必須非得要兩架飛機纏鬥在一起呢?其實原因非常的簡單,那就是飛機擬人化。
請你仔細的回顧一下,在電影情節中,兩架先進的戰鬥機不斷的高機動,然後不停的拿機炮互相掃射,基本上導彈要麼打不到,要麼已打完。另外在電影空戰中向來是一對一,從來沒有僚機的身影,即便有也不出手。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這就好比高手過招。
兩個武林高手在擂臺上你一拳我一腳的對打,招式精彩拳拳到肉,這是武打片的精髓。可發現沒有,空戰片同樣如此。兩架飛機在相對小的空域中,你一招我一招,展示的向來都是高機動,最後在一招制敵。為什麼會這樣編排?因為看著帥啊!
其實現如今的空戰非常的無聊,基本上都是超視距空戰。什麼叫超視距空戰?意思就是你駕駛的飛機能發射一百公里射程的導彈,飛機的雷達探測距離時兩百公里。在兩百公里的時候發現了敵人,開火控雷達鎖定敵人,等到了導彈的射程距離就發射導彈,幾分鐘之後敵機就會被擊落,別說是敵機了,就連敵機爆炸的火球都看不清,有什麼意思。
很無聊吧!這就是空戰電影不會那麼拍的原因。去看空戰電影的觀眾,都是為了看主角怎麼怎麼帥,為了看戰鬥機怎麼怎麼帥,導彈來了戰鬥機怎麼躲,發現敵機自己如何擊落。
綜上所述:空戰電影講究的不是戰術,而是高手用戰鬥機在天上打擂臺,所以說空戰電影是藝術,而不是現實。
-
3 # 李曉偉
實際上以色列在貝卡谷地空戰中就已經證明了,透過利用中程主動雷達制導的空空導彈在超視距的距離上能解決70%的目標,所以電影情節多數不符合實際。
在電影中兩架戰機在近距離就遇到然後展開空中格鬥,實際上在現實中飛行員即使不開雷達他也能從其他感測器獲取資訊,很難遇到說突然就發現敵人戰機出現,你看不見預警機難道也看不見?
還有電影中近距格鬥花樣太多,實際上在空對空作戰過程中不應該出現一些花式動作,過多的展示花式動作也過度的消耗你的能量,在空中中高度是一種也優勢速度也是,這是《能量機動理論》裡面所提到的,你花樣多掉高度掉速度,所以應該在合適的時候使用而不是一直不停使用。
-
4 # 英雄光
這個問題開始前,我想首先探討一下題目中提到的目前現代空空導彈的射程。現代空空導彈的射程可不止10公里,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大名鼎鼎的響尾蛇AIM9X雖然是格鬥彈,但是最新批次的AIM9X BLOCK3的射程已經高達70-80公里。(不過AIM9X是一個比較特殊的例子)
AIM-120D的最大射程更是達到了150公里左右。如果這樣來看的話,現代導彈的最大射程的確是相當可怕,但是導彈的最大射程實際上是沒有意義的。AIM-9X是目前最先進的格鬥彈
導彈的最大射程是受各種情況影響的,它不是一個固定的值。影響導彈射程的因素簡單的來歸納有兩個:1. 載機所在的高度越高,速度越大,導彈的射程就越遠。2. 導彈在追擊的過程中做了劇烈的機動,那麼射程就要大大減小。
衡量導彈是否先進的指標是總沖和比衝而不是最大射程,總衝就是發動機在整個工作過程中可以產生多大的衝量,比衝指發動機單位質量燃料可以產生的衝量,顯然在總衝不變的情況下,比衝越大,導彈體積越小,固體燃料火箭就越先進。
而其最大射程的意義也很小,導彈的不可逃逸區才是更有意義的。所以很多情況下,導彈並不是只有超視距才有發射的價值。在視距內,導彈同樣有很大的作用。
在明白了導彈最大射程並不是衡量導彈先程序度和導彈在視距內的價值兩點之後,我們再回頭來看這個問題,空戰片裡的空中格鬥情節現實嗎?
當然現實了,這個問題其實就是導彈是否可以包攬一切?換句話講這個問題也可以是導彈是不是萬能的?飛機只要擅長BVR(超視距)就好了?當然不是。
原因就兩個:1. 導彈和BVR不能解決所有問題。2. 導彈在WVR(視距內)中也是很有用的。
阿湯哥主演的電影《TOP GUN》壯志凌雲出現過這樣的情況,在電影中,導彈在格鬥中大出風采
在導彈出現之前,機炮格鬥就一直是空戰的主要成分,而且空戰中的格鬥又不止包括機炮格鬥,導彈在格鬥中的參與程度也是很高的。所以空戰片裡的情節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即使在導彈出現,航電技術越來越發達的今天,機動性仍然是飛機設計中相當重要的指標。的確相比起以往來說,機動性的在飛機設計所佔的權重在一直下降,但直到今天機動性仍然是很重要的指標。
我舉再個例子,F-35是目前世界上航電最先進的戰鬥機,APG-81+EODAS+EOTS有能力壓制世界任何一架戰機。F-35依然有機炮,F-35A攜帶機炮,F-35B和F-35C可以攜帶機炮吊艙。F-35A左邊凸起的一塊就是機炮的位置
F-35B的機炮吊艙,正面看起來很像一張笑臉
所以空戰裡格鬥的情節是否現實?當然現實了,格鬥始終會出現。1. 導彈和BVR不能解決所有問題。2. 導彈在WVR(視距內)中也是很有用的。
-
5 # 平頭兔
在傳統意義當中,近距離空戰主要是以目視格鬥的空戰為主。具體來講就是使用近距離空空導彈或者是機炮來進行攻擊。而超視距作戰的話,就是用在視距以外的透過機載裝置搜尋,比如說雷達發現對方空中目標,利用中遠端空空導彈攻擊。
現代空戰其實更多的是體系化的作戰,對超視距空戰制約是會逐漸增多。現代空戰不再是單純的飛機飛機之間的對抗,而是作戰雙方平臺與平臺之間的對抗。如果說作戰雙方的體系實力差不多,那麼戰場資訊其實是“雙向透明“或者是“雙向模糊”的。如果說雙方都受到了來自對方的電磁干擾或者網路攻擊的話,那麼指揮平臺的資訊系統將會無法正常的工作。在此時的話,超視距攻擊可能就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可能就會轉入近距離空戰。
而且中遠距離導彈並非是百發百中的。哪怕是超視距搜尋和探測都成功地實施了,命中率也不可能能達到100%。美國軍方做過一些試驗,稱現代中遠距離導彈的命中機率只有73%,而且還會在實戰條件下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是飛行員的訓練素養,天氣狀況等。舉個例子,在海灣戰爭中,美國空軍在單向透明的條件下,使用中距空空導彈進行超視距攻擊時,命中率也沒有達到30%。
所以說在電影中的空戰“狗鬥“”是存在的,只不過隨著對抗體系平臺的升級,這種單純飛機與飛機之間的“狗鬥”情況將會越來越少。
-
6 # 晏翔麟
再進步,再精密的空對空導彈也有打不到戰機的可能,沒打掉之後,以戰機的相對速度飛快的接近你還能發射幾顆導彈?
電影裡邊的只有經過照相槍回放出來的才是真正的影片。
其它的都是電影合成手法!
近身搏擊的戰術美軍都在狂練前幾天美國海軍航空兵的F-18
艦載機在加州中國湖附近練習低空突破敵方空防而撞山機毀人亡,就代表整個美國海軍航空兵的作戰練習的風格,中國的空軍,海軍航空兵也不要輕忽這些訊息,狗鬥Dog Fights
並不是電影而已,而是真實的活在當今世界有空戰的地方,
365天每天24小時都有可能會發生的事件。
人,和戰機能夠合為一體才是最鋒利的尖刀。
-
7 # 龍行軍武
誠邀。相信大家都看過很多描寫空戰格鬥的電影,比如二戰時的《紅色機尾》。描述冷戰的《壯志凌雲》。在這樣的動作大片裡,見過空中格鬥的畫面,那緊張刺激的情節可以說讓人慾罷不能。那空中格鬥是否真實存在的呢?
空中格鬥是隨著人類戰爭從平面向立體轉變而誕生的,最初飛機並不是用來空戰的,主要是用來偵察。說來可笑,人類第一次空戰的場景說來並不刺激,也不緊張。1914年9月,德國飛行員漢斯飛行途中遇到的法國飛行員安德烈,按照以往慣例向其揮手致意,對方卻回覆了侮辱性的手勢,漢斯隨即拔出手槍向對方射擊,安德烈也立刻回射,雖然未造成任何傷亡,卻成就了人類上的第一次空戰。
以後的飛機為了更好的參加空戰,武備大大增加,不僅是對戰鬥機武器數量的要求多,還有一個重要的要求,就是對飛機的敏捷性的一個要求。所以我們看到飛機設計的時候會嚴格要求飛機的機動性要好,機動性好了,自然能夠搶佔有利位置,從而擊落敵機。
在搶佔有利位置的時候,兩架戰鬥機互不相讓,都不想讓搶佔有利位置擊落對方,這個過程,就形成了我們看到的精彩空戰格鬥。
那麼有人會問了,現在都有導彈了,戰鬥機也進入噴氣時代了,還需要空中格鬥嗎?雖然現在已經有了格鬥近距導彈,但是我們的科技離天頂星還差十萬八千里呢。現在的近距格鬥導彈並不是百發百中的,2尤其是近距格鬥導彈,需要將敵機納入一個導彈的“不可逃逸區”。什麼叫做“不可逃逸區”?導彈在飛行過程當中,並不是一直點火的,其中有大約一半的射程是靠著慣性飛行的。也就是說,一旦導彈沒了燃料,就不大可能集中飛機了。所以我們說,某型格鬥導彈能做多少G的格鬥動作,就是指前半有燃料飛行的過程。
一旦進入“不可逃逸區”,敵機的生存機率就非常小,畢竟導彈能夠做的動作,是有人飛機做不到的,就算飛機做得到飛行員也做不到。但敵機飛行員又不是傻子,看見導彈來襲又不會不躲,所以,仍然需要戰鬥機飛行員透過激烈的空中格鬥,來鎖定機。所以現實中的空中格鬥甚至比電影中的場景更加精彩,因為這可是關乎生死的。
現在世界上最強的隱身戰鬥機F22為啥能夠擊敗YF23?就是因為它的近距格鬥能力更好,機動性更強!所以在未來當中,空中格鬥或許還將存在的。
-
8 # 墨家荊天明
在空戰片裡看到的空中格鬥情節現實中一般極少看到。因為現在的戰鬥機上基本都裝有超遠視雷達,能在一百多公里外發現敵機,這個時候就是靠中遠端空對空導彈進行攻擊了!所以根本就極少見到這種近身搏鬥!但是凡事都有例外!
一、飛機在沒導彈的情況下
飛機在戰鬥情況下,導彈打沒了。必須要靠操作戰鬥機在空中與敵機進行搏鬥,而這個時候想要贏就不是靠飛機上先進的超遠視雷達了,而是需要看飛行員的老練、對飛機的熟悉、和飛機在低速下的機動性。相當於又回到了二代機的時代!這個時候就是存在這種空中格鬥場景了。
二、飛行員平時特技訓練
大家都知道飛行員,駕駛飛機不只是在戰鬥的時候開,平時也要進行日常訓練、比如旱地拔蔥、翻滾、倒飛、都有可能去進行訓練,為了以後保衛祖國,捍衛領土戰爭時用。
三、飛機在研製進行資料測試
飛機在研發時,為了都到最極限的資料時,試飛員往往要開著飛機在天上,進行著極限飛行。並且每一個理論能做到的動作,試飛員可能都要嘗試著去做,只有這樣研究人員才能得到最真實的極限資料,有有利於研究人員進入下一步的加強和發展!
四、飛行表演
飛行表演時最接近,電視或者影視裡面空中格鬥的畫面,既然是表演他就要做到讓人員、觀眾感到飛機動作有視覺衝擊感,也會在飛機允許的範圍內,飛出更秀的動作讓觀眾歎為觀止!也會讓想購買的國家看到這款飛機優越的效能!所以這是最接近影視中的空中搏鬥!
但是這也是一件十分危險的事情,比如我們在看飛行表演時有有為了做到極致,導致飛機相撞、墜機的事情;試飛員在測試飛機極限效能時,也有可能碰到機構強度不夠機體裂紋等危險特情;飛行員在做這種動作導致飛控故障、人為差錯等。
所以這種近空搏鬥一般是很少遇見的!
-
9 # 老豆說軍武
謝邀。在影視劇中,我們看到的空戰大都是近距離格鬥,強調了飛行員(主要演員)的個人素質,對戰鬥機和空空導彈的效能基本忽略了。這是電影藝術創作的需要,必須要透過主角的刻畫,來塑造豐滿的人物形象。然而在現實中,空戰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我們可以透過一次實戰來了解一下真實的空戰是怎麼進行的。
蘇-27對戰米格-29
你沒有看錯,確實是蘇-27戰鬥機與米格-29之間發生的真實空戰。1990年代,衣索比亞從蘇聯進口了8架蘇-27,厄利垂亞購買了10架米格-29。
1999年2月25日,厄利垂亞空軍的4架米格-29戰鬥機,在空中巡邏時,發現了衣索比亞空軍的2架蘇-27戰鬥機。米格-29戰機先發制敵,發射了多枚AA-10導彈,但都沒有命中。蘇-27立即進行反擊,對米格-29同樣發射了AA-10導彈,但也沒有命中。之後蘇-27發射了一枚AA-11導彈,成功擊落了一架米格-29戰鬥機。
在之後的一年多時間裡,雙方又進行了多次空戰,蘇-27戰機又擊落了3架米格-29。事實證明,蘇-27的空戰能力確實要比米格-29優秀。
上面提到的AA-10導彈,其實就是蘇聯研製的R-27空對空導彈,它的最大射程為40到50千米,增程型超過100千米。AA-11導彈就是R-73K近距空中格鬥導彈,採用紅外製導,可以後射,最大射程30到40千米。
透過以上例項分析可以得出結論,現代空戰不可能像電影裡面那樣,戰鬥機之間進行貼身肉搏,只有在空空導彈誕生之前才會那樣,因為那時戰鬥機的武器主要是航空機炮,射程非常有限,要靠肉眼觀察對方。帶制導功能的空空導彈誕生之後,戰鬥機可以在幾公里到幾十公里之外發射,根本看不到彼此,更不會肉搏。
回覆列表
普加喬夫眼鏡蛇機動,1989年6月在巴黎航展上,前蘇聯著名試飛員維克多爾·普加喬夫第一次在全世介面前表演了眼鏡蛇機動。當時所有在場的小夥伴都驚呆了。從來沒有除了SU-27系列之外的飛機做過這個機動。
其實這個機動的主要目的,是展示飛機的過失速效能。從這個機動可以看出飛機的氣動設計、發動機的推力優勢。
戰術意義只是存在於快速減速從而達到反咬的目的。但是,實戰中是不存在的。因為這個機動改平以後,戰鬥機的速度在110公里每小時左右。這個速度戰鬥機是無法做任何機動的只能平飛加速,根本無法攻擊敵機。
別跟我提導彈離軸發射,你雷達都指向太空了,你鎖誰?改平以後需要重新鎖定,雖然很快,但傻子才會飛直線等你打。而敵機即使飛過去,由於還有能量,可以很快的做一個下圖機動反咬。而眼鏡蛇機動的飛機則沒有能量再掙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