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月色半明

    大家好

    《鶴唳華亭》裡的太子蕭定權應該是最慘男一號,不被父親喜愛,經常遭兄弟陷害,最後割腕自殺,不僅沒能當上皇帝,還無法跟心愛之人相守到老,他不慘誰慘?蕭定權從未想過要謀反,他為了輔佐皇帝,導致顧氏家破人亡,可皇帝始終沒有對他放下防備,這才造成悲慘的局面,不知道皇帝有沒有後悔過?

    蕭定權這一生詮釋了什麼是“可憐生在帝王家”,他從小就不被父親寵愛,連生母顧皇后逝世時,皇帝都不讓他見最後一面,這對蕭定權來說是此生最大的遺憾,顧皇后不在後,蕭定權在宮內沒有了依靠,加上蕭定棠恃寵而驕,所以蕭定權的儲君之路危機四伏,禍福難料。

    很好奇皇帝為什麼討厭蕭定權呢?這要從顧皇后說起,當初顧家為了扶持蕭睿鑑,便把女兒嫁給他,可顧皇后並不喜歡蕭睿鑑,這件事成為蕭睿鑑的心結,後來蕭睿鑑在顧家的擁護下登基為帝,他雖然已經是九五之尊,但顧家勢力一直壓制著他,讓他非常沒有安全感。

    顧家一直在為蕭定權謀劃,皇帝心裡自然是不樂意的,他害怕有朝一日會被蕭定權逼宮,所以他先是把蕭定權當成敵人,然後才是兒子,為了防止蕭定權依靠顧家謀反,他對蕭定棠有求必應,目的是讓蕭定棠牽制蕭定權,這就是皇帝為什麼不喜歡蕭定權的原因。

    皇帝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想受制於人,顧家對太子的扶持,讓皇上心中忌憚,即使太子是自己的孩子,也抵不過權利的誘惑,沒有永遠的親情,只有永遠的利益,皇家更是如此,冷血無情。

  • 2 # 小小小魯班

    古裝電視劇《鶴唳華亭》自從上映之後就多次佔據了熱搜的話題榜單,甚至還被稱之為“年度古裝大戲”。拋開演員和劇情不談,單單是劇中的美術場景佈置就非常用心了!宮殿是採用的實景搭建方式,為了襯托出每一個角色的性格,不同的宮殿之中還採用了不同的色調;就連細節之處的書法,也採用了北宋著名的瘦金體,以此來表現人物“小怯而大勇”的性格特點。簡單說一下劇情,列夫托爾斯泰說過:中國的宮鬥劇都一樣,國外的宮鬥劇各有各的不同。故事無非就是一個皇帝有兩個兒子,大兒子齊王是庶出(不是皇后生的),主角老三是太子,被他老爸不待見,被他哥哥各種陰謀使詐。

      可是見鬼的朝中文武百官清流濁流都一致擁護太子,這就被皇帝更不待見。剛好太子今年滿二十了,古代儲君二十要行冠禮,之後其他兄弟就要去他們自己的屬國,而不得在朝。中國古話叫去國懷鄉,離了國都可能就回不來了,所以齊王就開始各種使壞。我看到很多評論說這部劇的格局太小,權謀鬥爭像兩個地主家的熊孩子爭家產,實在有點說不過去。小編覺得有點道理,李商隱有詩曰: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帝王術不僅要有權謀,還要心有蒼生。而且權謀不是過家家玩遊戲,中國權謀是最高階的政治藝術,要講求韜光養晦、引而不發,一發就讓對手永無翻身之日。

      這方面,張黎的《大明王朝1566》就是永恆不滅的經典,而其他的歷史正劇(包括架空歷史)都還缺少點火候。不過,國內編劇的歷史劇功力一向就不怎麼樣,新一代的編劇更是糟糕。但是,格局小是中國產宮鬥劇的通病,並不是《鶴唳華亭》所專美,《琅琊榜》、《甄嬛傳》論其格局來說,也未必大到哪去。這邊廂,武德侯、同時也是太子的舅舅顧思林(劉德凱 飾)進朝面聖,表面上是向皇帝傳遞敵軍侵犯邊境的密報,需要由他出徵,畢竟長州二十萬大軍多是他的舊部,只有他調遣得動;實際上,也是在以他的兵權救太子,之後皇帝果然下了聖旨,三天後,太子元服冠禮。

      蕭定權是皇帝的親生骨肉,是皇帝立他為太子,蕭定權也遠非無能之輩,恰恰相反,他是個能人,那為何皇帝如此討厭太子?開篇這個衝突就已暗示觀眾,最首要的因素是,太子有一半的外戚血脈,而在本朝,外戚勢力已對皇權的擴張形成極大的掣肘。翻開中國古代歷史,外戚政治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外戚,即皇帝的妻族或母族,外戚政治,即皇帝的母族或者妻族憑藉同皇室的關係,參與國家的政治、軍事的管理,一旦外戚勢力壯大(比如掌握一個國家的兵權),形成難以控制的力量,很可能就會出現外戚專政的局面。

      例如,西漢時呂氏、霍氏以及唐代武氏等等。顧家勢力之盛,已到了百姓只知有顧、不知有帝的程度。若是蕭定權日後登基為帝,必定更加助長顧家之勢,屆時即便是將蕭氏取而代之,也是輕而易舉的事。帝王從來多疑,儘管蕭鑑跟顧思林曾經是策馬同遊、並肩作戰的知交好友,但一旦他身登高位,便註定他們各有立場、不再同心。收回顧家兵權、削減顧家勢力、穩固蕭家天下,變成了蕭鑑心中第一大事。盧世瑜作為太子的人生導師,教會了他很多大道理,那句“君子行路,不但要提防小人對自己的傷害,更要提防的是和小人對抗之時,自己對自己的傷害!”,字字珠璣,醍醐灌頂,雖然最後被中書令得逞,卻讓太子始終走在真正的君子路上。

      如此通透之人,在選擇太子妃時更是看得長遠。他說,“五倫之親,只有夫妻之間,在後半生一定要相互扶持,共同度過的,利弊可以權衡、交易、買賣,但人和人的情誼,不能”,他看中了陸氏之女,僅僅是因為她品行端正,又與太子情投意合,能夠互相成全,共為一體,大道至簡,卻很少有人能做到。戲裡羅晉和李一桐的遇見,恰好發生在李一桐嫌幹活麻煩捆起袖子之後。發現有男子之後,李一桐手忙腳亂又忙著躲又忙著解繩子,忙不過來的樣子非常可可愛愛。瞬間讓人忘了這部劇裡壓抑沉痛的基調,將人帶入豆蔻年華的美好之中。

      張尚服與太子故舊關係這一節,邏輯推理時多用閃回鏡頭,抒情時用了一個鏡頭內部蒙太奇。太子走在懿德宮的路上,思緒萬千,突然慢慢轉頭,鏡頭緩緩一搖,他視線所及處,想象中兒時的自己便出現在畫面中,往前跑著。在不打斷觀眾與太子共情的前提下,完成了時空轉換。鏡頭推向皇帝,畫外音是太子的,“君子今日,百罹成人”這句落腳到皇上的近景鏡頭上,皇帝對太子“不明白是精明還是天真”的評價接的是太子遠望的鏡頭。

      隨後鶴的鏡頭、真正的冠禮儀式場面、戴冠的特寫,結束在太子高處遠望展開雙臂的鏡頭,與空鏡中展翅的鶴一樣。最終這才完成意象化的“百罹成人”。主角羅晉的演技也同樣不遜色,尤其是前幾集之中的哭戲生動搶眼,看的觀眾們感動又心疼。在為演技鼓掌的同時,也有觀眾提出疑問:從一開始男主角就哭個不停,是否太軟弱了呢?其實並不然,看完之後你會發現,羅晉飾演的男主角蕭定權實在是太慘了!

      他身為太子,本來應該是萬人尊敬千人寵愛的地位,但是在自己親生母親去世的時候,卻沒能進宮見到其最後一面;而這一切的緣由,竟然是親生父親不給他開啟宮門!聽完之後是不是覺得這位皇帝父親簫鑑非常冷酷無情呢?

  • 3 # 鬱郁松柳

    皇帝更喜歡朝堂的平衡,任何一個太子都可能會影響到自己帝位的穩固,前車之鑑,後事之師!前面有赫赫有名的趙武靈王,在沙丘之變後,餓死在主父宮;後有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弒兄弟,逼父皇;再有李亨靈武繼位,玄宗軟禁太極宮。太子與皇帝不像是繼承和傳承的關係,更多的像是競爭關係,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蕭定權與父皇的關係非常緊張,這也是皇帝為什麼會如此容忍甚至扶持齊王與太子相爭的根本原因,皇帝不想太子勢力做大!皇帝和太子之間先君臣,後父子,何談喜歡?

  • 4 # 子木聊劇

    《鶴唳華亭》自開播以來,就受到了廣泛的關注,不但是因為強大的演員陣容,更是因為跌宕起伏的劇情內容。

    從第一集播出到現在,劇中由羅晉飾演的皇太子,似乎一直不受皇上喜歡,若認真品味,其實不然,原因有二:

    疏遠太子,是為了讓大皇子和太子相互制衡

    太子是一個心思縝密,又不喜歡算計的人,而大皇子則是一個膽小怕事,又覬覦皇位的人,每次和太子鬥爭,大皇子都會輸得一敗塗地。但好在他有一個母親趙皇后,和做中書令的岳父大人李柏舟,處處幫他謀劃。

    太子相比他們,就顯得勢單力薄了,他的老師盧世瑜信奉的是儒家思想,講求以德服人,從來不走歪門左道,他對太子的要求亦是。雖然舅舅恢復官職,重掌兵權,但遠在千里之外,對宮裡發生的事幫不上什麼忙。

    每個孩子品行如何,皇上了如指掌,他知道以大皇子的智商,根本鬥不過太子,但為了讓兩方相互牽制,不影響自己的皇位,即使大皇子在太子行冠禮的時候,找人以三年前太子假傳聖旨進宮一事,想再次引起輿論,誣陷太子。誣陷太子,本應當誅,但皇上僅僅罰大皇子禁足。這不痛不癢的懲罰就說明,無論大皇子犯什麼錯,為了讓太子和大皇子雙方牽制,他都會選擇寬恕,甚至在大皇子到了去封地的年紀,他依然想辦法把大兒子留在了身邊。

    皇上的作為,讓太子心中充滿委屈,“無論大兒子犯什麼錯,你都不會懲罰他?”雖然太子不會真讓父親殺了哥哥,但皇上對哥哥的寵愛讓他十分羨慕。

    父愛如山,對太子的“狠”何嘗不是一種歷練和保護?

    歷代君王,沒有哪個太子繼位是一帆風順的,皇上又瞭解太子的品性,太善良。

    善良雖然為他迎來了很多擁護者,但生在帝皇之家,哪個不要經歷刀口舔血的日子,所以皇上為了鍛鍊太子的“狠”,就想方設法把太子身邊最依賴的老師趕走。但盧世瑜最後還是為了保護太子犧牲了自己。

    母親和妹妹病逝,最信賴的老師被殺,一個個喜歡的人相繼離開,任誰心裡都會傷心欲絕吧!

    慢慢地,太子瞭解了自己的處境,開始為自己的前程謀劃,皇上自然開心,但看著太子對自己越來越疏遠,心裡又不免悲涼。皇上對太子的愛可以體現在幾個小細節上:

    黃上回憶太子小時候因為做錯事,被罰一事時,自言自語道:後來朕並沒有想打他,只是想讓他認個錯,可是他就是不肯跟朕討饒。這是作為父親,想樹立威信,又心疼兒子的矛盾之處。在太子因卷軸一事被冤枉時,皇上知會身邊大臣:明天早超前你私底下跟他講,叫他聽話一點,別像今天不懂事。

    轉身又不忘補充道:你就說這是你自己揣測聖意,這不是朕的意思。想原諒兒子,又得找個有說服力的理由,還要在堵住大臣們的悠悠眾口,作為父親,也是煞費口心。

    總之,皇上是一個矛盾體,作為皇上,因忌憚太子的勢力,會想盡辦法削弱對方的權勢,作為父親,又想為孩子的未來謀劃長遠打算,皇上是矛盾的,但正因為這種雙重人格,才使得這部劇更加精彩,故事絲絲入扣,情節跌宕起伏,值得一看!

  • 5 # 懶懶說影視

    看了太多帝皇家的電視劇,有哪幾個父親皇帝真心喜歡能幹的長大了的皇太子呢?

    都是心裡有一道深不可測的防道。而對於不聽話,總是惹事的皇太子更是“偏見”頗深。自己選錯人了,怎麼竟然選了這樣的一個皇太子啊?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是先君臣,後父子。如果皇太子沒有拿捏好這中間的分寸,或太執著於父子關係,那後果往往是很慘的。就像陳坤主演的《天盛長歌》,太苛求皇上顧及父子之情,而自己吃了不少苦。

    《鶴唳華亭》中,羅晉飾演的皇太子,整個成長谷過程中缺乏母愛,親兄弟姐妹之愛,渴望親情,而對於父親皇帝又敬愛又畏懼,還有一份渴望得到親情的期許,又夾雜著些許厭恨。同時自己個性又相對偏偏軟弱,注重各種情感,是自己的軟肋。往往遇到親近的人犯事,做事就不夠冷靜,或不夠“心狠手辣”。跟父親皇上亂兩種不同的人,

    這一切,父親皇上都看在眼裡,一清二楚。而心底也對皇太子期望太高,所謂“恨鐵不成鋼”。又不希望皇太子管太多事,又希望他成長做得很好?但又總失望,如何喜歡得上呢。

    當然,父親皇上心底深似海,誰也不知道他真正的想法。另外,伴君如伴虎,讓君百分比喜歡隨時威脅自己地位的皇太子也是很難。因為不符合人性啊。

  • 6 # 享豆豆

    我覺得皇帝不是不喜歡太子,因為是太子,皇帝對他的要求更高,劇中皇帝說過這樣一句話:太子首先是我的臣子,然後才是我的兒子。另外皇帝和太子從小關係都不親密,現在太子大了,再加上君臣關係,他倆也學不會了坦誠地對待彼此,再加上外人的挑撥,關係也變得也來越差。

  • 7 # 花香秋雨影視

    《鶴唳華亭》正在熱播中,而且人氣極高,眾多的老戲骨加盟,讓該劇的水準上升了一個檔次,而在最新的更新中,16集後半段中太子因為被父皇猜忌是陸英眾多文臣文諫的主使,被皇帝蕭鑑責令除去玉帶及頂觀去奉陵,太子師傅盧世瑜攔下太子車駕以死上諫,將該劇推向了第一個真正的高潮,也讓該劇再次昇華,太子迎來了真正的轉變,而也逐漸揭開了皇帝蕭鑑為何不喜歡太子蕭定權的真相!

    從前面的十幾集我們不難發現,皇帝蕭鑑真的是很偏袒齊王,但是對太子蕭定權卻很苛刻,第一單元的及冠禮單元,即使太子最後贏了,可是齊王毫無損失,皇帝也沒有逼著齊王之藩。反而是太子的舅舅顧思林為了救下太子被派往了長州,離開了太子身邊。可是在第二單元的春闈事件中,李柏洲笑到了最後,太子蕭定權多次哭求下雖然保下了盧世瑜,但是盧世瑜也被迫致仕了!一路看來,一直是太子在受打壓,齊王反而絲毫沒受影響,所以觀眾們都認為皇帝蕭鑑太過寵愛齊王,而且是真的不待見太子蕭定權,那真相究竟如何呢?

    盧世瑜死後,蕭鑑下詔讓齊王離京,齊王的母親趙貴妃前去哭訴,皇帝一怒之下道出了真相。皇帝蕭鑑親口說:“你們以為太子好欺負啊?兔子急了還咬人呢,何況他根本不是!他是隻乳虎!他母親,配天皇后,他是朕的嫡長子,宗法,禮教,輿情全站在他的後頭,何況還有他的舅舅手裡的二十萬的兵!十二年,八千次,今晚是他頭次沒來昏定,盧世瑜在他心裡的分量只怕比朕這個爹還要多!齊王不走,太子今晚就會掘地三尺,把你們乾的那些好事,全都挖出來給他老師陪葬!”

    至此我們終於發現,其實皇帝蕭鑑並不是一直疼愛齊王,疼愛齊王只是他的權術!因為他一直害怕的是太子身後那強大的勢力,強大的連他都非常忌諱,所以他必須扶持齊王來制衡太子蕭定權,這才是看上去他非常疼愛齊王的原因。而現在把齊王送走,那也是出於對齊王的保護,仍然還是為了制約太子!所以劇中很多人說,皇帝對太子的這些做法是出於對太子的磨礪,那是個錯誤的想法。

    蕭鑑不喜歡太子,還有另一個重要的原因!看過原著的人都知道,蕭鑑深愛著太子的母親顧思卿,也就是顧思林的妹妹,但是可笑的是,顧思卿愛的卻是蕭鑑的兄弟寧王,作為蕭鑑來說,他不能接受自己心愛的女人卻愛著別人,所以順帶著非常不願意看到蕭定權,因為看到他就會想起他的母親!而趙貴妃,也就是齊王母親,在蕭鑑最難的時候一直陪伴著他,所以對齊王也就格外的疼愛!

    綜上所述,皇帝蕭鑑出於對太子蕭定權背後勢力的忌憚,以及對其母親的情感,導致了皇帝蕭鑑對太子蕭定權格外的嚴格,或者說不待見,但太子畢竟是自己的親兒子,拋開權術一說,其實蕭鑑有些時候還是想去疼愛太子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豬拉白痢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