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朝夕聞天下道
-
2 # 姜運倉
個人對這一問題的理解如下:
第一,特朗普上臺之後提出“印太戰略”的概念,澳洲、日本與印度都給予了響應與支援。這主要是基於共同的戰略利益與美國實力的考量,它們不敢得罪美國,因為在政治、經濟與軍事等方面還擺脫不了對美國的依賴;
第二,事實上,印度、日本從來就沒有與美國一心一意過。因為三者都是互相獨立的國家,都有各自差異不小的國家利益,雖然在互相關係中美國處於強勢,但印度與日本也不會亳無顧忌的追隨美國;
第三,從印度方面來說,印美關係曾長期處於冷淡狀態,近幾年才有改觀。印度獨立之後一直是不結盟運動的倡導者,強調不依附任何大國,走獨立自主之路。再者,印度與中俄之間都有特殊利益,它不可能全面倒向美國的懷抱,做美國的馬前卒;
第四,從日本方面來說,雖然它的安全需要美國的佑護,日美之間也是軍事同盟關係,但從內心深處來說,日本一直追求擺脫美國的控制,做一個正常的國家。基於此,日本也不會長期躲在美國的影子之下的;
第五,所謂的“印太戰略”目前還只是一個概念,美澳印日四方還處於談判協商階段,其具體的內涵還十分模糊,也沒有實質性的合作舉動。特別是印度在許多問題上還遲疑不定。因此,目前還說不上印度與日本對這一戰略有“二心”。
-
3 # 蘭亭翰墨華夏韻
美國提出的所謂印太戰略實際上沒有什麼大的意義,因為沒有很強的支點,實際上只是起一個試探的作用,美國現在搞不清誰是真正的敵人。就印太戰略設想本身來看,日本本來就有日美安保同盟,美國需要一個國家起連結作用,日本顯然不具備這樣的作用,他的海上生命線隨時可能被中國掐死,日本的能力根本也達不到印度洋,印度也未必歡迎日本把手伸到印度洋。這樣一來印度就是最合適的候選者,但印度本身就是一個有自己的想法的國家,他想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說白了就是想做霸權國家,他並不想做美國的小弟,而且印度也沒能力把影響擴張到太平洋來,印度要到日本必須經過南海,現在明白南海的重要性了吧。美國印太戰略的致命問題就是需要一個印度洋的日本,但這個印度洋的日本根本不存在。順便說一句,中國的戰略隱轟如果在五年之內露面,那美國的任何類似印太戰略的設想都沒太大意義,因為航程上萬公里的戰略隱轟從西南基地出發,足以對印度構成毀滅性的威懾。
-
4 # 木春山談天下
所謂的二心,不是吃裡扒外,也不是顧左右而言他,而是每個國家都不是草履蟲,而是多稜鏡。
誰能只和一個或者幾個國家搞關係?誰能只加入一個或者幾個組織?如果認為這就叫二心的話,全世界的所有國家都有二心了。舉個例子,菲律賓是美國在東南亞最重要的盟友,有駐軍和軍事合作條約,但是菲律賓也在和中日韓等發展關係。
再舉個例子,俄羅斯是上合組織成員,也曾是西方八國集團之一,能說他也有二心?
所以對印度和日本的二心也要從這個角度理解比較客觀,避免以偏概全。
其實美國的“印太戰略”不只是這兩年才有的,奧巴馬時期就有了。當時是日本提出來的一個菱形外交概念,也就是印度、美國、日本、澳洲,這幾個國家連線組成一個菱形,以此形成一個聯盟,可以針對本地區的局勢進行磋商與協調。
奧巴馬時期對這個概念還是認可的,但彼此之間沒有太緊密的聯盟,相對鬆散,所以也沒有太多引人注目的地方。奧巴馬執政後期,對印度更加重視,以及特朗普上任後延續了對印度高度重視的政策,都讓這個所謂的菱形外交圈,變得更加形象化。
再加上特朗普正式把亞太地區正式改稱為印太地區,所謂的印太戰略當作一個重要的外交推手,這才讓菱形外交圈有了升級。可見,這個戰略只是印度、澳洲和日本數年來,與美國合作的一個正規化,不是類似北約一樣的緊密聯盟。彼此之間本來就沒有什麼盟約維繫。
特別是印度作為不結盟國家,更不可能完全依賴美國的戰略。如果這麼想,對印度的外交認識就會有誤區。
-
5 # 知易散人
中國是強大的,美華人是自私的,特朗普是“不可預測的”,美國的戰略“利益”是沒有“盟友”的。一有風吹草動,美國最擅長甩鍋給“盟友”,世界上被美帝出賣的國家、組織、或個人,不計其數。象印度、日本、土耳其等這些潛在地區大國,可不敢把自己真的綁在美帝的戰車上。
-
6 # 建章君
所謂“印太戰略”,又稱“菱形戰略”,最早還是日本提出來的,指的是美國、日本、澳洲、印度四國聯合起來,對“印度-太平洋地區”施加影響力。
這四國若組成“聯盟”,具體針對誰不言而喻。
日本主動提出來這一戰略,其實還是指望能利用印度作為棋子,自己也好躲到幕後去,避免被美國推到前臺來。
因為總歸需要有出頭鳥,需要有人充當棋子。在奧巴馬時代的“亞太再平衡”戰略中,充當這一角色的是菲律賓,那時阿基諾三世當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三世興奮的時候,當時日本也是跟著上躥下跳的。另一個可能的候選國是越南,但是越南在外交上一直比較明智,可不願單向被人利用,所以表現並沒有那麼高調。
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上臺後,菲律賓的外交政策發生了巨大轉向,所謂“亞太再平衡”就等於破產了。這時候印度就進入了眼簾。
印度體量大,如果願意充當阿基諾三世時期的菲律賓那種角色,那就再好不過了。所以,美國、日本還有澳洲都對印度做了大量公關工作。可惜印度在外交上,甚至可以說是一個比越南還要滑的泥鰍,大家相互利用可以,要求單向被利用,那印度是絕對不肯幹的。
我們如果仔細瞭解印度建國以後的外交歷史,會發現印度的外交政策總體還是比較成熟的,在大國之間也是善於平衡的。而且印度人的文化傳統,也是天然懂得平衡取利的。
正因如此,“印太戰略”這種想欺矇印度做打手的方案,其實從一開始,就不像有多少成功的希望。而印度對加入其中一直存有較深的疑慮。
事實上,“印太戰略”中,四國角色的定位一直很模糊。美國希望利用印度、日本、澳洲打前站。而日本、澳洲又寄希望於印度衝出來。但是印度只希望從日本、澳洲、美國那裡拿到好處,充當“棋子”或“槍手”可不願意。這也就註定了大家都是心懷鬼胎,各有“二心”的。
而且隨著美印、美日貿易衝突浮現,印度和日本也都相繼發現,美國要的就是“美國優先”,可不會輕易照顧印度和日本的利益。
在這種情況下,曾經稍微有點熱度的“印太戰略”其實如今也已經破產,可以說基本是涼涼了。
-
7 # 明空奕奕
美國的印太戰略目的所在,眾所周知。日本和印度需要在美國的印太戰略中獲取自己所需要的東西,但是也不能在兩大國中間選邊站。日本和印度地處亞洲,雖然需要和美國交好,加深各方面合作,但是對日印兩國來說,美國不能是日本和印度的唯一選擇。對於美國的印太戰略,日本和印度不得不慎之又慎。
日本是美國最忠實的盟友加小弟,按理說,日本在美國的吆喝下應該是樂此不疲的鞍前馬後。可是,美國總統特朗普上臺以來,不僅僅是日本,包括美國的其他許多盟友,對美國都有了一種程度的不信任。
特朗普獨斷專行,自私自利的外交和貿易政策,並沒有對盟友刀下留情。日本和歐洲許多國家應該深有體會。在如此前提下,日本也絕不能把寶全壓在美國身上,至少要給自己留一條後路。對於美國的印太戰略,日本有不同想法是人之常情。
印度和美國的關係雖然不同於日本,但是印度在面對美國的印太戰略時的想法也和日本雷同,說白了都是考慮到自己的利益。印度需要在各方面和美國加深合作,提高自身的國際地位,但是印度不會傻傻的讓美國拿自己當槍使。印度接受美國的印太戰略,但是他不可能成為美國的工具,讓美國在所謂的印太戰略中把自己變成馬前卒。
大國博弈,第三國最明智的選擇就是不要選邊站,在雙方之間維持一種平衡。日本和印度在各領域和我們都有很廣很深的合作,兩國不可能為了響應美國的印太戰略就把自己陷入尷尬境地。維持友好與競爭並存,強大與遏制並行的狀態才最符合他們的期待!
-
8 # 樂觀64851203
印度印太戰略是借人軍力塑造自己地區大國的實則,不希望其他國家深度參與,日本可是為了伺機朝外括展,實現大範圍的霸權國家!
-
9 # 海之螢
“印太戰略”最先由日本提出,後被美國接受並主導。在開始的時候,日本頗為積極,主動召集一些國家開會,宣傳“印太戰略”。還配合美國到中國南海搞“自由航行”。雖說印度對“印太戰略”比較謹慎,但心裡還是比較有傾向的。不然也不會貿然出兵洞朗,製造與中國對峙事件。
印度與日本對美國的印太戰略存有二心,是從特朗普發動貿易戰開始的。再加上特朗普退出TPP,還要跟盟友算安全上的經濟帳,使日本覺得美國靠不住。於是,開始擺脫對美國的依賴,試探著走一條不依賴美國的道路。他向中國釋放改善關係的願望,並把“印太戰略”改成“印太構想,以免刺激中國。還成功實現了兩國首腦會談,李克強總理訪問日本等改善兩國關係的願望。
印度自洞朗對峙事件後,也有了覺醒。莫迪本期待著美國給他獎賞,沒想到美國只是口頭支援了一番,隨後就開始徵印度的關稅,讓印度心裡哇哇涼。印度本來就對“印太戰略”猶豫不定,現在更對它敬而遠之了。
總之,印日兩國從特朗普的言行中,覺得美國主導的“印太戰略”,不是為這個地區服務的,而是為美國服務的。如果這個戰略一方面是美國撈到了好處,另一方面讓是它們得罪了中國,是得不償失的。
-
10 # 李建秋的世界
美國沒有真心對過印度。
這是一個前幾天釋出的新聞:
之所以會出現這個問題,是因為前段時間印度出臺了電子商務的規定,限制亞馬遜以及沃爾瑪旗下的Flipkart在印度的運營,印度的本意是希望萬事達和VISA這類的信用卡把資料轉移到印度,但是美國對印度這個政策極為惱怒,導致美國對印度的懲罰。
從歷史上看,美印關係一直處於那種“唱的比誰都好聽”,但是落實到實處就是各走各的,什麼四國聯盟,什麼重視印度,什麼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不管美國怎麼對印度高談闊論兩國有“同樣的價值觀”,沒什麼用,因為每一次,只要到了涉及到實際利益的時候,兩國總是出現分歧。
舉個例子,1962年中印戰爭時期,當時的印度總理尼赫魯向美國求援,美國拖拖拉拉,一直到戰爭結束,所謂的援助都沒有到,提了一大堆的條件,什麼克什米爾地區必須和巴基斯坦妥協,什麼必須要為美國大使館提供必要的“觀察條件”,什麼印度必須得到英聯邦的積極支援,印度必須向美國報告局勢進展,還必須在聯合國裡面配合美國等等一大堆,尼赫魯也很清楚,美國這尊神,請神容易送神難,後來所謂的援助就不了了之了。
2000年,克林頓訪問印度,小布什期間,美印簽署了《民用核能協議》,奧巴馬上臺後開始重視印度在地區戰略中的作用,雙方領導人頻繁互動,到了2016年6月,印度總理莫迪訪美,雙方高談闊論,又是擁抱,又是強調“共同價值觀”,但是真正落實到實際上的東西,沒有多少,這才沒多久,貿易的衝突就來了。
特朗普口頭禪就是美國第一,MAGA,印度的口號是“印度偉大”,要做個“有聲有色的大國”,印度開國總理尼赫魯當年就說過,印度要麼做個有聲有色的大國,要麼就銷聲匿跡,不能再世界上扮演二流國家角色,自印度獨立後,印度長期是第三世界國家領袖,不結盟運動盟主自居,非常積極參加國際事務,出人出力,強調印度在世界上的發言權,印度是聯合國維和部隊裡面出人第二多的國家,比中國和美國都多,問題是隻要到了討論重大國際問題的多邊會議,美國就開始排擠印度,導致印度根本無法參與。
這段時間,美國拉攏印度,莫迪當然樂意見到印太戰略抬高印度分量,問題是印度不願意為美國犧牲本國利益,而美國對於印度口惠實不至,莫迪在2018年6月在香格里拉對話開幕式上沒有接美國國防長馬蒂斯的話,沒有去提印太戰略,只是泛泛談了一下“合作共贏”,明確指出“不希望印太成為個別國家的同盟,也不希望被小集團掌握,印太區域應該積極和多元,開放和自由”。
這次貿易糾紛,又印證了印度的看法,美國有美國的利益,印度有印度的利益,誰也不想讓步。
2月13日報道 新加坡南亞研究所網站發表題為《美國“印太戰略”帶給印度和日本的挑戰》的文章稱,透過宣佈戰略投資和經濟合作,美國的唐納德·特朗普政府已經擴大了其對“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的表述範圍。印度和日本對實現美國關於該地區的願景至關重要。不過對印度和日本來說,對美國願景更加深入的支援,將取決於多個因素。文章稱,伴隨澳大利亞、印度、日本和美國的“四方對話”等新情況,“自由開放的印太戰略”有可能成為一項以安全為中心的“反華倡議”。這將令印度和日本感到不安,它們不願選邊站。
回覆列表
這與兩國的國情有關,日本和印度都是有野心的國家,兩國在亞太地區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誰願意甘當美國的馬前卒呢?
接下來著重分析一下兩國面對美國重返亞太的心境。
二戰以後,日本一直處在美國的勢力範圍之內,處處都得看美國的臉色,對於驕傲的大和民族來說,這無疑是一種屈辱,日本有著改變現狀的想法。首先,日本有這個實力,作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在軍工,化工,核能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上世紀八十年代,日本經濟發展到巔峰,甚至揚言要買下整個紐約,結果被美國的一紙條約打回了原形,一直沒緩過勁來,但是其經濟實力依舊不容小覷。
與經濟實力不匹配的就是其政治上的話語權,由於戰敗國的身份,日本在國際事務上的話語權很小,其一直在謀求政治大國的身份,近些年,其在非洲與東南亞的援助都下了血本,一直在拉攏這些國家,為其塑造良好的國際形象。
所以說,讓日本作美國亞太戰略的棋子,想必日本人心裡多少有些不甘,畢竟70年前,兩國在太平洋戰場上,還是能護掰手腕,平起平坐的。
印度的野心更大,其一直都想著將印度洋作為自己的內海,稱霸南亞,對於美國的印太戰略,持消極態度也就不難理解了。印度最為南亞最大的國家,一直想在南亞大陸上做領導者,不僅吞併了錫金,歷史上甚至多次挑釁中國,至今還佔有中國藏南地區。將尼泊爾和不丹牢牢控制在自己勢力範圍之內,稍有不從,便經濟封鎖。
在面對中國時,也頻頻挑釁,2017年洞朗地區的對峙,是其有預謀,有計劃的一次行動,其本想借此機會,將洞朗地區爭議化,進而步步蠶食,即使達不到這個要求,這樣的爭議也可以擴大其在亞洲的話語權。
所以說,日本和印度在亞洲都有所企圖,面對美國的印太戰略,兩國都有各自的小算盤,明面上不反對,心裡多少都有牴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