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奔跑的蝸牛灬

    唐太宗李世民一共有14個兒子,而長孫皇后生有三個兒子,分別是太子李承乾、李泰以及高宗李治。

    太子李承乾原本被唐太宗寄予厚望,但是其曾密謀篡位,被唐太宗貶至黔南,死於黔南。

    第二子李寬早薨。

    第三子李恪,太宗本欲立為太子,遭到長孫無忌阻撓,後在李治登基後,以謀反罪處死。

    第四子李泰,由於太子李承乾被殺,李泰隨之被幽禁,後遷於鄖鄉縣,並死於鄖鄉。

    第五子李祐,從小與流氓鬼混,後刺殺長史事敗,被賜死貶為庶人。

    第六子李愔,是個浪蕩公子,為非作歹,魚肉鄉里,唐高宗時期被貶為庶人,死於巴州。

    第七子李惲,貪圖享樂,高宗時期被人誣告謀反,自殺。

    第八子李貞,被封漢王,後在反武則天時事敗,服毒自盡。

    第九子李治,即唐高宗。

    第十子李慎,雖聰明卻懦弱,李貞勸其反武則天時不肯,仍被武則天所殺。

    第十一子李囂,早死。

    第十二子李簡,早死。

    第十三子李福,任秦州都督,平庸一生。

    第十四子李明,在唐太宗晚年謀反,被逼自殺。

    縱觀李世民十四個兒子,除了高宗李治和李福不是早夭就是因謀反被殺。他們的身份給他們帶來的便是養尊處優,驕奢淫逸,日漸墮落。而身在皇家即使再優秀的皇子,也離不開爭權奪利,勾心鬥角。勝者為王,敗者自然面臨被殺或被流放的命運了。

  • 2 # 兔牙傳說

    唐太宗李世民是為雄才大略的帝王,在位期間對內文治天下,開創貞觀之治,對外開疆拓土,被尊為天可汗。不過李世民按道理是不會做皇帝的,李淵建立唐朝後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二子李世民為秦王。後來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李建成和李元吉及其兒子,李淵不得不立李世民為太子,後主動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貞觀,他這一招也被他的兒子學到了。太子李承乾,母親為其長孫皇后,李世民登基後立李承乾為太子。李承乾小時候聰明伶俐長大後有腿疾,對他父親陰奉陽違,不尊重師長。因為害怕自己的異母弟李泰爭奪太子之位,在貞觀十六年暗殺李泰。但是事情失敗就糾結李元昌、杜荷、侯君集等人,打算先下手為強逼宮造反,事情敗露被廢,流放到黔州抑鬱而終。而四子李泰因為涉嫌謀嫡,改封其為順陽王,徙居均州之鄖鄉縣, 永徽三年死於鄖鄉。

    三子李恪是李世民與隋煬帝妃子楊妃的兒子。李恪英武果斷李世民時常說他最像李世民,李承乾被廢后李世民曾想廢掉李治改立李恪為太子。徵求長孫無忌的意見,長孫無忌反對說太子不可隨意廢立而作罷。長孫無忌也因此記恨李恪,在房遺愛謀反案中誣陷李恪參與其中,李恪被處死。神龍元年,平反昭雪,追贈司空,後恢復吳王爵。

    六子李愔因為和李恪為同母弟,被連坐流放巴州後死於巴州。五子李祐貞觀十七年因為謀反於齊州,被賜死。七子李惲被誣告謀反畏懼自殺。

    李貞、李慎因為反武則天而失敗被殺。曹王李明,永淳年間,因為和廢太子李賢通謀,降封零陵王,貶至黔州。在武則天的授意下都督謝佑逼李明自殺。

    李世民有幾個兒子都是因為謀反被殺的,也是繼承了老李家的風格,其他兒子有些因為早死所以沒有列出。

  • 3 # 老龔166916589

    李世民有很多兒子一個也沒好收成。這是武妖參政的結果。看起來都與她無關,實際為了自已的利益,參於糾纏。掃清執政的道路。當然,武周當政也做了不少利國利民的好事,在前期為了引成她一邦執政勢力壞事也做盡,謀殺了不少人,李治是個糊途皇帝,為了夫妻感情和開心。對國家要事爭隻眼團隻眼。武妖是賣俏起家的女皇。當了幾年皇帝,過了癮,還是有良心的把皇權還給了李唐。

  • 4 # 歷史裡的女人

    李世民有十四子,早死的就有四位皇子;太宗時期,因為諸子相爭廢了仨;高宗時期,因為站錯隊伍廢了仨;則天時期,因為諸殺宗室排除異己廢了仨。總結一句話,唐朝早期的宗室政治鬥爭相當慘烈,他們都是宗室相爭的犧牲品,無論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

    太宗時期,廢太子李承乾,濮王李泰和齊王李祐這三人,為人不忠,自食惡果,相比之下李承乾算這裡面品性比較好的了。

    李承乾身為太子,不以政事為重,整日遊手好閒,還為情所困。李承乾有個特別寵愛的樂童,名曰稱心,李承乾喜歡他喜歡的不行,平日與稱心同起同臥。這件事被李世民得知,十分憤怒,下令將稱心等人全部斬殺。稱心死後,李承乾患得患失,在東宮私立牌位,早晚祭奠,每每痛哭流涕,惶惶不可終日。

    李承乾一直覺得,稱心的死是因為弟弟李泰。李泰一直就有奪嫡的想法,所以極盡所能的巴結李世民。後來李承乾勾結禮部尚書侯君集、漢王李元昌一同策劃逼宮謀反。不過還沒開始,就洩露了訊息,李承乾被廢。

    而這個李泰心機之深,後被李世民察覺,最後立了晉王李治,把李泰被貶東萊郡王。東宮太子之爭的同時,兒子齊王李祐也因逼宮謀反被李世民貶為庶人。

    高宗時期,房玄齡之子房遺愛與高陽公主等人謀反,想要擁立李治的叔父荊州王李元景為帝,受牽連之人還有兄弟吳王李恪和蜀王李愔。死的最冤的是李恪,李恪才能出眾,但因為不是嫡系,被長孫無忌排擠,經此事件一併處理了。除此之外,高宗時期還死了一個蔣王李惲,也是被誣陷謀反,自殺而亡。這些都是李治為了穩定內局,掌控皇權的手段。

    到了武則天統治時期,李室宗親被屠殺殆盡,更是不用多說了。當時武則天透過酷刑來剪除宗室異己,這引起了李氏諸王反抗。越王李貞與其子琅邪王李衝舉兵公然反叛。到此戰武則天僅用一月就平定了叛亂。

    為了將李氏宗室屠滅,武則天使用酷吏逼供,逐漸清除皇族宗室子弟,其中幼弱倖存的人也被流放至嶺南。武則天屠殺唐朝皇族和國戚數百人,殺大臣數百家,小點的不知名的官更是多的數不清。所以,只要姓李,在則天時期都難逃一劫。

    經過這三時期的政治鬥爭,太宗的兒子們也都在劫難逃了。

  • 5 # 農民工歪說古今

    唐太宗李世民一生生了十四個兒子,說無一善終有些言過其實了。至少唐高宗李治是以皇帝之尊壽終正寢的,死後葬入了乾陵,不是嗎?不過,唐太宗的兒子不得善終者比較多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除唐高宗外的善終者

    唐太宗的十四個兒子之中,能夠對唐高宗構成威脅的實際上只有一位,那就是唐太宗的嫡次子、皇四子李泰。李泰是唐太宗三個嫡出的兒子之一,在廢太子李承乾去世之後,身為嫡子且位居王爵的李泰是對唐高宗理論上最大的威脅!可恰恰是這位皇子,卻奇怪地成為了唐太宗所有兒子之中除了唐高宗之外僅有兩個的善終者之一!

    或許是被父親貶謫之後李泰已經看淡了一切,又或者是李承乾死後李泰成了唐高宗唯一的同胞兄弟。唐高宗即位之後,非但沒有清算李泰,反而對他非常優待。當然,這一切只限於政治禮儀和生活待遇方面,實權是不會讓李泰染指的。永徽三年,李泰去世,諡“恭”。從“恭”這個諡號來看,唐高宗對這個哥哥後半生的表現還是相當滿意的!

    除了李泰之外,唐太宗十四個兒子之中還有一位善終者。但是,理論上他已經不是唐太宗的兒子了。他就是唐太宗的皇十三子李福。貞觀十三年,李福被唐太宗過繼給了自己的胞兄隱太子李建成為嗣。自此,李福從大宗之後變成了小宗之後,徹底失去了“皇位繼承權”。或許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反倒是讓李福因禍得福,遠遠地避開了政治紛爭,得以善終。只可惜,這位皇子並不長壽,三十六歲便撒手人寰了,連一個兒子也沒留下……

    夭折、早殤者

    這一型別算不算善終是存在爭議的,但是沒有遭到政治清洗應該是沒有疑問的。因為他們還沒有機會參與到政治鬥爭之中便夭折或早殤了……唐太宗十四個兒子之中,夭折、早殤者有三人:皇次子李寬、皇十一子李囂、皇十二子李簡。

    死於儲位之爭者

    無論是唐太宗在位期間因為“謀反”被廢的皇太子李承乾還因為“謀反”被唐太宗賜死的皇五子李佑,說白了都是因為儲位之爭,迫於無奈或是迫不及待,都想學老爹唐太宗鋌而走險……結果被廢的被廢、被殺的被殺,畫虎不成反類犬!

    永徽年間被殺的皇三子李恪、被流放後死於流放地的皇六子李愔還是被人誣告謀反自殺的皇七子李惲,其實都是貞觀年間儲位之爭的延續。說白了還是因為皇位,唐高宗對這幾位哥哥天然不信任,一有風吹草動,他們自然首當其衝……因為“謀反”被殺、被流放、自殺也就沒什麼可奇怪的了。

    死於武后之手者

    除了前面提到的幾位,唐太宗其他幾個兒子基本上都是死於武則天之手!無論是起兵的皇八子李貞、受李貞牽連被流放的皇十子李慎,還是皇十四子李明,都是因為姓李,威脅到了急於奪權的武則天,這才落得個“不得好死”,要麼死在流放的路上,要麼自殺身亡……

    這裡值得一說的是李明,他是唐太宗與李元吉的遺孀楊氏所生的兒子,後來被唐太宗過繼給了死去的李元吉為嗣。換言之,他和他十三哥李福一樣,理論上已經不再是唐太宗的兒子。如果沒有武則天,他很可能是可以善終的。只可惜,他碰上了權力慾旺盛的嫂子武則天!只要他姓李,就已經犯了大忌,管你是不是小宗旁支,都得死!更何況,他還是唐太宗的親生兒子……

    常言道,最是無情帝王家!歷朝歷代,為了皇位父子反目、兄弟鬩牆的事情還少嗎?唐太宗的兒子們之所以大多不得善終,只能怪他們生在了帝王之家。想想夭折和早殤的那幾位,又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呢?就算活下來,不是死在兄弟手裡,就是死在兄弟媳婦兒手裡……反正都是個死!更何況,他們還遇上了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如果李泰沒有死在永徽三年,就衝他唐太宗嫡子的這個身份,恐怕武則天也絕對不可能容得下他!

  • 6 # 中國傳統文化集錦

    李世民兒子的悲慘結局是老天報應

    唐太宗李世民可真正算得上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明君,但說到他的兒子,這些貴胄絕大多數不成器,下場也很可悲:其中3個被殺,3個自殺,3個早夭。1個被“幽閉”,兩個被廢為“庶人”爾後又被流放。

      唐太宗有十四個兒子:皇后長孫氏生恆山王李承乾、濮王李泰、高宗李治;楊妃生吳王李恪、蜀王李愔;陰妃生庶人李祐;燕妃生越王李貞、江王李囂;韋妃生紀王李慎;楊妃生趙王李福;楊氏生曹王李明;王氏生蔣王李惲;後宮宮女生楚王李寬、代王李簡。

      唐太宗的大兒子生於承乾殿,取名“承乾”,隱含承繼皇業,總領乾坤之意。承乾秉性聰明,武德三年,封恆山王。太宗即位,為皇太子,時年八歲。不想成年後喜好聲色,漫遊無度。但他怕太宗,就大耍兩面派,當著太宗,言必忠孝;退朝返宮,便與群小褻狎。他有足疾,怕因此被廢,深嫉受太宗喜愛的魏王李泰。後來,李承乾甚至想謀老子的反,被人告密,繫獄當死。“帝詔長孫無忌、房玄齡、蕭瑀、李績、孫伏伽、岑文字、馬周、褚遂良雜治,廢為庶人,徙黔州。十九年死,帝為廢朝,葬以國公禮。”(《新唐書·太宗諸子》)唐太宗有鑑於此,曾下了一道詔書:“自今太子不道、藩王窺望者,兩棄之,著為令。”(《新唐書·太宗諸子》)實際上,這不過是一紙空文。

      第2子楚王李寬,出繼給叔父楚哀王李智雲,早薨,無後,國除。

      第3子吳王李恪,是隋煬帝女兒楊妃所生。武德三年,封蜀王,十年,改封吳王。李恪有文武才,太宗常稱其肖己,欲立為太子,但遭到了大臣長孫無忌(文德皇后的哥哥)的反對。長孫無忌看到外甥承乾、李泰都完了,想立另一個外甥即太宗第九子李治。後來,無忌輔立李治後,就藉口“謀反案”殺李恪“以絕眾望,海內冤之”。在李世民的兒子中,數李恪在大臣、百姓中威望最高,卻死於冤獄。

      第4子李泰,武德三年,封宜都王。四年,進封衛王,貞觀二年,改封越王,授揚州大都督,十年,改封魏王,心懷奪嫡之計。於是太子和魏王雙方各樹朋黨,想下毒手。太子李承乾被殺後,李泰也被“幽閉”起來,後改封泰為順陽王,遷居均州的鄖鄉縣。貞觀二十一年,進封濮王。35歲就死了。高宗永徽三年,薨於鄖鄉,年三十有五。

      第5子李祐,武德八年,封宜陽王,其年改封楚王。貞觀二年,改封燕王,十年,改封齊王,授齊州都督。他整天與小流氓鬼混,尤其愛好打獵。長史屢諫不聽。太宗怪長史輔導無方,換了敢於犯顏直諫的權萬紀任長史。貞觀十七年,李祐派刺客殺了權萬紀,發動叛亂。結果李祐事敗,賜死於內省,貶為庶人。國除。

      第6子李愔,貞觀五年,封梁王,十年,改封蜀王、益州都督。田獵無度,不避禾稼,深為百姓所怨,屢次為非作歹,是個浪蕩公子,太宗怒曰:“禽獸調伏,可以馴擾於人;鐵石鐫煉,可為方圓之器。至如愔者,曾不如禽獸鐵石乎!”貶為虢州刺史。高宗永徽四年,李愔被廢為庶人,死於流配地巴州。

      第7子李惲,貞觀五年,封郯王,十年,改封蔣王、安州都督。縱情享樂,使州縣不堪其勞。唐高宗上元元年,有人誣告李惲謀反,惶懼自殺。

      第8子李貞,貞觀五年,封漢王,十年,改封越王、揚州都督。“頗涉文史,兼有吏幹”,然“人伏其才而鄙其行”。後來與韓王李元嘉、魯王李靈夔、霍王李元軌反武(則天)失敗,服毒自盡。

      第9子李治,貞觀五年,封晉王。就是後來的唐高宗,雖貴為天子,卻把大權拱手交給武則天。後來李氏宗族被武氏大加殺戮,不能不說是高宗的昏聵所致。

      第10子李慎,貞觀五年,封申王,十年,改封紀王。雖然聰明好學,可惜是個懦弱無能的膽小鬼。越王李貞勸其反武,他不肯“同謀”,可武則天還是殺了他。

      第11子李囂,貞觀五年封江王,六年薨,諡曰殤。

      第12子李簡,貞觀五年封代王,其年薨,無後,國除。

      第13子李福,貞觀十三年封趙王,十八年,授秦州都督。雖得善終,卻平庸無能。

      第14子李明,貞觀二十一年封曹王。在太宗晚年,與庶人串通謀反,貶黔州,被都督逼令自殺。這顯然是得到太宗暗示或認可的。

      總計14人中,除李福、李治外,竟有12人“死於非命”!《舊唐書》的作者談及太宗諸子,感嘆道:“子弟作藩,盤石維城。驕侈取敗,身無令名!”

      無能的李治繼位,娶了父親的才人武則天,他們的兒子幾被武則天殺光!唐改元為周。我看很有點是老天對李世民“殺兄弟黜父親”的報應。

    從這個角度看,李世民算不得是個好兒子好兄弟,也算不得是個好皇帝。因為他的道德不足為後世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漫威系列和DC系列在票房、深度和劇情上,誰更勝一籌?